学术投稿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致深度昏迷抢救的护理体会

杨淑君

关键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农药中毒, 深度昏迷, 抢救, 胆碱酯酶活性, 毒蕈碱样, 杀虫剂, 低残留, 症状, 抑制, 烟碱, 特点, 死亡, 时间
摘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等特点,如果人误服后,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出现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在短时间可导致死亡.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病案信息管理与病案信息的利用

    目的:探讨加强病案信息管理对病案信息利用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病案信息管理与病案信息利用的分析,得出只有做好病案信息管理工作,才能保障病案信息在医院和社会应用中的重要价值.结果:病案信息质量得到更好的监控.结论:病案做为重要的卫生医疗资料,必须改变原有的保管模式向病案信息管理模式转化,提高病案的质量内涵,使病案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

    作者:黄美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提高痰结核菌检出率经验体会

    肺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人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准,因此,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为提高痰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现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春雷;辛宝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症肝炎病院内感染败血症原因及防护措施探讨

    重型肝炎继发败血症可直接导致严重后果.病死率极高,是医院临床治疗和护理中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了败血症的细菌种类、诱因等;重点就切断入侵途径的措施介绍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管理与体会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人力并组织培训;加强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167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和院内交叉感染,患儿家长满意.结论: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

    作者:柳秀芝;宋淑华;权莉;孙艳君;贺亮;孙仲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人工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不同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对7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情况、术后回访进行总结.结果: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膝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缩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关节恢复较好.结论: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作者:唐文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98例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治疗分析

    我们对2001~2007年度收治的98例阑尾周围脓肿按手术组和保守组随机进行治疗,并观察2组的优缺点,我们认为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仍需根据病人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希望本文的治疗经验能为临床处理该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杨青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情况和误诊原因分析.方法:1998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的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临床表现各异,多数以撕裂样疼痛为首发症状,超声、核磁可以明确诊断.门急诊诊断19例,住院6小时内诊断12例,6~24小时内诊断9例,2~10天诊断10例.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作者:金爱春;金爱顺;刘福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Orem自理护理模式在下肢截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的自理模式在下肢截肢患者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2例下肢截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护理级别实施护理,观察组引用自理模式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的护理模式,满足不同病情患者的需要.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关知识及自我护理的方法的知晓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下肢截肢术患者中应用自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增进了护患关系,丰富了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李龙英;邱秋萍;黄文玉;王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一起由于食用未炒熟豆角而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2008年6月2日21时30分,大庆市让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接到市第四医院报告,该院急诊室有20余人就诊,疑似食物中毒,监督所立即通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赶赴医院,监督所4名监督员于21时55分赶到市第四医院进行调查.

    作者:周梦;马松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时给药途径及方法的分析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呼吸、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使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心肺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之一.在CPR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给药途径,使急救药物迅速发挥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故应选择佳的给药途径及方法,下面就CPR时的给药途径及方法加以分析.

    作者:王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与头颅磁共振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脑电图(EEG)和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变化,分析2种检查方法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探讨EEG和MRI检查与脑性瘫痪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各做1次EEG与头颅MRI,分析其改变及相关性.结果:103例脑性瘫痪患儿EEG异常率为74.8 %,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MRI异常率为86.41%,异常MRI表现有皮质-皮质下梗死32例(31.1%).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22例(21.4%),脑室旁白质软化(PVL)24例(23.3%),白质多发性脑病4例(3.9%),先天发育畸形7例(6.8%).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MRI无明显变化.MRI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的脑性瘫痪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占62.5%,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EG和MRI作为脑性瘫痪的辅助检查,各具意义:EEG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变化,MRI对于脑性瘫痪脑损伤定位意义更大.

    作者:王立苹;李晓捷;吕智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骨科围手术期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骨科病种多,病情复杂,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伦理问题主要发生在围手术期,本文从术前,手术及术后3个时期阐述骨科围手术期的伦理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本文根据作者的从医经验仅从医患关系方面对其进行了肤浅的阐述,希望为避免及解决医患之间的伦理矛盾提供帮助.

    作者:费振国;郎金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比较3种饮食疗法对急性脑卒中伴假性球麻痹病人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急性脑卒中发病率的明显增多,多发性脑血管病合半假性球麻痹的病人也明显增多,对于此类病人,目前均主张综合性对症治疗,其多种合并症如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褥疮等均与假性球麻痹病人的饮食护理的效果相关.饮食护理急性脑卒中伴假性球麻痹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应用饮食方式,可以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控制病情加重.因此,饮食护理对急性脑卒中伴假性球麻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找出其共性问题,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路勇;朱丽莉;田静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内的松质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常见的.近年来,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深入发展,各国学者更加重视骨折的性质、骨折类型,对关节的影响和稳定性.临床研究发现桡骨远端骨折中对远期疗效影响大的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因此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6月~2008年9月使用T型钢板共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赵金铭;田红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昏迷病人的口腔护理心得

    病人的清洁、舒适与安全护理,是整体护理中基本、重要的组成部分.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霍薇;程阅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作者:刘亚芝;陶爱军;单金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Goldenhar综合征行板层角膜移植及护理1例

    Goldenhar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Goldenhar综合征,又名眼、耳、脊柱发育不良,面、耳、脊柱序列征,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或半侧颜面短小.是一种在胚胎早期以眼、耳、颜面和脊柱发育异常为主的遗传性先天缺陷,亦可伴其他器官系统如心脏、肾、神经系统等的异常,临床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Goldenhar综合征患儿,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都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门诊胃镜检查患者 120例 ,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n=60),麻醉组静注丙泊酚注射液,对照组仅予咽喉部表面麻醉. 对照观察2组患者在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患者接受程度和检查前、中、后的呼吸、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 检查中血压、心率下降(P<0.05),但无需处理,检查结束后可恢复正常,检查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普通胃镜组检查中血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与无痛胃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晶;张爱良;陆金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0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目的:为指导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病人积极、合理配合治疗及护理,探讨有效恢复病人的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4月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病人105例,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合理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05例病人中发生肺部感染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1例,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正确护理,完全治愈.结论:通过对本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和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了老年人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宿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巴士员工体检情况分析与保健对策

    随着城市交通运输压力的增加,公交员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他们的真实健康状况,本次研究对269名在职公交职工的全面体检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依据体检情况指出保健对策,旨在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对策,探索适合公交员工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邱丽君;邹坤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