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秀娟
选择ASA I-II级病人120例,麻醉患者随机分成2组:3%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硬膜外麻醉组(n=60),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n=60).(理论上应与普鲁卡因对照,但普鲁卡因不用于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等指标及给药后不同时相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中枢和全身等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与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阻滞效能相当,但起效更快(p>0.05),痛觉消失与运动阻滞出现较早(p<0.05=,痛觉恢复相近,一旦痛觉恢复5分钟后痛感即比对照组明显(p<0.05),运动也几乎同时恢复.在临床验证过程中,2组病人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丁兆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速效止泻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在波长265nm下,以乙腈-0.03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0)为流动相,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356~0.8246μg(r=0.999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1%,RSD值为0.89%.结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速效止泻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刘征;高延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笔者对27例眶-上颌至颧骨骨折的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系统的阐述,总结了本病的护理经验,使病人的口内颌关系恢复,颌面外形恢复和咀嚼功能正常,张口度正常,心态良好,无合并症发生.
作者:张伟静;殷春莲;周光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从心做起,听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我们的护士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
作者:王靖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作者:耿红梅;惠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很多儿童到医院就医时都非常紧张、害怕,甚至又哭又闹,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心理恐惧.患儿就医时为何会产生莫名的心理恐惧,这种恐惧又会给儿童造成什么样的精神压力和心理损害,用哪些方法才能抑制和减轻这种心理恐惧呢?以下是本人在儿科门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朱艳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为指导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病人积极、合理配合治疗及护理,探讨有效恢复病人的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4月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病人105例,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合理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05例病人中发生肺部感染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1例,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正确护理,完全治愈.结论:通过对本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和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了老年人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宿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检测妇科炎性反应阴道分泌物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革兰染色妇科炎性反应阴道涂片700例,观察滴虫、真菌、线索细胞(加德纳菌)、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球菌)、清洁度等;各种病原体相应地用生理盐水法、KOH湿片法、纸片法胺试验、淋菌培养法,分别作对照试验.结果:革兰氏染色法分别检出滴虫82例、真菌131例、线索细胞89例、革兰阴性双球菌36例,对照试验检出滴虫8l例、真菌130例、线索细胞88例、革兰阴性双球菌25例;染色观察清洁度增高者521例,占74.4%;其中杂菌2+以上者为215例,占30.7%.结论;革兰染色法可快速、全面地对妇科炎性反应患者做出初步判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病原体初筛手段,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吕晓伟;陆伟;张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它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作直接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吻合方式包括:端侧吻合法、端端吻合法、侧侧吻合法,这样内瘘流动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
作者:苏亚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疗护理差错事故是指由于治疗护理工作不当造成病人组织器官损伤,而致功能障碍,造成患者不应有的痛苦、甚至残废、死亡.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否及其频度如何标志着一个医院的护理质量的高低,护理人员素质的好坏.结合多年来临床工作实践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缺点进行剖析,并针对其主要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曲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据统计65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20%~30%,男性10%~20%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一旦发生髋部骨折,12%~20%的患者死于合并症,如肺炎及其他感染,50%的患者终生需他人护理,没有可能恢复到骨折前的生理功能水平[1].全世界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将从1990年的122万上升到2006年的260万,其中接近一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相比,其发病的平均年龄更高、患者全身状况更差,因此预后也较差[2].
作者:常树松;王玉兰;龙云;刁振斌;海坤;宋银冬;崔明宇;张龙;沙宪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门脉高压患者中发生的一种功能性的肾损害,其预后极差,特别是Ⅰ型HRS,只有肝移植治疗才能获得长期疗效.但是,近期的有关HRS以及腹水的一些病理生理研究进展,推动了对HRS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衰竭和门脉高压时,以肾功能不全、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急性肝衰竭患者也可发生.HRS是严重肝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本研究对HR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程立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法律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精神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病人和处于精神不稳定的状态且对精神病缺乏认识的家属,势必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也就潜在着许多的法律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使精神科护理人员能依法从事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性及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在护理工作范围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付丽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28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雷贝拉唑和西沙必利140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140例(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2组治疗前后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嗳气、餐后饱胀症状评分观察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FD疗效肯定,在治疗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与奥美拉唑用药效果相近,而在治疗嗳气、餐后饱胀症状优于奥美拉唑,而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FD首选用药.
作者:徐克达;田德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大部分患者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B超、腹透等辅助检查均可明确腹膜炎原因及确定何种脏器损伤,经及时手术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检查,尚不能确定,笔者采取了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分析穿刺液的性质,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1996~2005年笔者对294例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性穿刺,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证实了术前判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万利;邹青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对12例胸外伤伴心肌挫伤病人的早期观察,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护心肌,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王月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手部热压伤在手外伤中较常见,它是由压伤和热烧伤共同所致的复合伤,损伤机制较复杂,通常伴有皮肤、软组织等复合组织的缺损.2006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对18例手部热压伤患者,通过细致的基础护理加以耐心地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金荣;刘子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对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横断面层析成像.OCT的分辨率为l0μm~15μm,是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10倍,因而有助于诊断各种早期的临床疾病,例如视网膜病变、早期肿瘤和皮肤癌等,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1- 2].
作者:郝刚;于熙滢;李晓光;刘洋;魏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不但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而且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针刺伤.我科从2008年3月开始应用安全型留置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韩淑花;安建华;张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内皮素(Endothelin,ET)、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变化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血压正常、30例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UⅡ、ET、ADM水平,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变化与合并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均P<0.01),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517,r=0.498,r=0.553,均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雪花;唐海燕;姜海红;刘海彤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