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莉;王姝
急重症抢救手术病人入院,病情危重,全身情况复杂,发展快处理难度大.自2005年至现在的3年多时间里,我院收治重症创伤、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腹症等121例急重症抢救手术.经过几年的手术室管理工作及参加手术抢救工作,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作者:王瑞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几年来,Vitapex糊剂在成人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对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一定的证实,并能进一步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是目前治疗牙髓感染、根尖感染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是2005年1月~2006年3月间对143例乳牙慢性根尖感染的儿童,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治疗术,并以氧化锌碘仿糊剂作为对照,经过1年临床跟踪观察,来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感染治疗上的效果.
作者:孙仲楠;孙海萍;李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对比观察超强玻璃纤维和铸造舌面翼板联合固定牙周病松动牙齿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优越性.方法:牙周病患者65例共计65颗松动牙,随机选择21例做超强玻璃纤维固定(A组);22例做铸造舌面翼板固定(B组);22例做超强玻璃纤维和铸造舌面翼板联合固定(C组),随访观察半年、1年、2年、3年、4年有效率,对比其疗效.结果:各组固定方法半年到2年有效率均较高,各组之间无明显差畀(P>0.05),3年有效率各组分别为57.1%、68.2%、100%,各组之间有差异(P<0.05);4年时有效率各组分别为47.6%、59.1%、95.4%,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超强玻璃纤维和铸造舌面翼板联合固定组临床疗效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振君;贾宏薇;周玉英;吕少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是保障医院正常的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是搞好消毒灭菌工作,医院是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汇集的场所,众多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飞沬,餐具、生活用具,医疗器械等多种途径由患者传播给相关人员,从而造成医院感染.
作者:付朝云;王雪梅;吴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100例腋臭患者的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100例,90例切口1愈合,切口疲痕轻微,10例出现皮下血肿,切口H期愈合,无皮办坏死、感染等,随访6个月,臭味完全消除,腋毛稀少,有效率100%.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有效去除腋臭.疗效确切,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效率、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丽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至今,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治疗急性期脱鞘性疾病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2007年1月~2008年11月,我科收治了格林巴利综合征7例,多发性硬化8例,男7例,女8例,年龄21~45岁,平均35岁.呼吸困难3例,偏侧肌力0~3级2例,4~5级弱2例,双下肢肌力2~3级6例,双下肢肌力4~5级5例,视力障碍3例,颅神经麻痹4例,有感觉障碍者10例.
作者:王晓萍;刘巍;许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收住的首次脑出血住院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共280例.男198例,女82例,年龄47~90岁,平均(63.0±5.8)岁.并发肺部感染96例,呼吸循环衰竭32例,消化道出血14例,心率失常55例,心肌劳损20例,急性肾功衰竭8例,脑疝30例,泌尿系统感染15例,再出血10例.临床治愈232例,死亡48例.
作者:李红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发生率虽然不如颈椎和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高,但脊髓损伤发生率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其损伤的原因、特点及治疗和其它部位的脊柱骨折都有所不同.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儿月共手术治疗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病人27例,对此类损伤的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鉴;牟滨;付振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4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47例,分别用自血疗法(1组)、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2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3组)及口服氯雷他定(4组),每组均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时用症状评分法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组有效率为59.6%;2组有效率为61.7%;3组有效率为37.8%;4组有效率为38.1%.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自血疗法、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两种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停药2周后症状控制明显优于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及口服氯雷他定组.
作者:于艳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很多,针对个体差异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广大患者普遍接受的原则.自2004年8月~2007年12月我科对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行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巴智文;陈广生;顾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科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兰美舒治疗甲真菌病,现将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入选病例: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共73例患者,年龄18~65岁,其中男37例,女36例,患者病程为几个月~30余年,其中手指中26例,足趾甲47例.
作者:冷静;王建国;杜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介入治疗己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人两种,研究发现[1,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加支架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我科于2004年开始尝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适感轻,并发症少,现将其中1225例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闫薇;王铮;李宁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本随机、双肓、对照、前瞻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昂丹司琼对蛛网膜下腔使用吗啡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70例拟在腰麻下行开腹全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ASAⅠ-II级成年患者,分为2组:昂丹司琼蛆(O组)患者于腰麻前3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rag;对照组(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患者到达恢复室、术后2、4、8及24小时评价患者的皮肤瘙瘁程度、静息VAS评分,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组患者术后皮肤瘙痒总发生率及术后8h之内的各记录时间点的皮肤瘙痒程度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1).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的皮肤瘙痒只发生于C组患者(11%).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之和无显著差异.结论:给予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患者预先使用昂丹司琼可有效的降低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并未影响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镇痛效果.
作者:王丽秋;郭亚忠;陶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制备肝素及质量控制.方法:利用盐解一树脂法,提取肝素,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结果与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回收率高,效价含量高.
作者:刘忠霞;穆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研究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患者51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系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96例偏头痛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诊断标准.随机分为:(1)养血请脑颗粒治疗组:51例,男18例,女33例;年龄18~57岁,平均34.5岁;病程1~15年,平均(4.37±2.13)年;发作频率3~5次/月,平均4.3次/月;1侧头痛38例,双侧1.3例.
作者:赵黎明;金光;王欣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低颅压性头痛是脑脊液压力降低导致的头痛,多为体位性.患者常在直立后15分钟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加剧,卧位后头痛缓解或消失.低颅压性头痛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特发性原因不明,继发性与多种原因有关.其发病原因复杂且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目的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西医的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应用药物治疗.通过补液,收缩颅内血管增加CSF压力和缓解头痛治疗.低颅压性头痛见于各种年龄,特发性多见于体弱女性,头痛以枕部或额部多见,常伴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颈僵和视物模糊等.
作者:王滨;陈亮;吴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护士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找出安全用药对策;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对临床安全隐患认真分析,总结经验,采取相应对策;结果:护士用药失误率由2004年的25%降到2007年的9%;结论:对临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断总结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干预,可以大大减少临床用药失误率,既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也保护了护士自身安全.
作者:王海华;张宝萍;赵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从临床科室抽调责任心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22人,其中感染科3人,急诊科2人,内科9人,外科8人,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5岁,护师8人,主管护师14人,在该科室工作时间1~13个月,平均为125天.共收治艾滋病感染者19人,平均住院日245天.
作者:闫革;韩淑花;韩淑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生理变异的心电图表现,多见于青年人,发生率地区差别很大,非洲国家为9.1%,亚洲国家2.6%;国内报道3.2%.因其心电图特殊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使临床诊断产生困难,易误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临床上有将早期复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病例报道.笔者附3例病例来分析误诊原因.
作者:黄士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地:比较高速涡轮钻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在中、低位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涡轮钻法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126颗下颌阻生齿随机采用凿骨劈冠法(对照组)或高速涡轮钻法(实验组)去除阻力,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高速涡轮钻法拔牙时间明显比传统法时间短.两种方法患者张口受限程度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槽症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辉;高艳宇;李明茹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