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昂丹司琼对蛛网膜下腔使用吗啡导致的皮肤瘙痒的预防作用

王丽秋;郭亚忠;陶玉娟

关键词:皮肤瘙痒, 吗啡, 昂丹司琼
摘要:目的:本随机、双肓、对照、前瞻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昂丹司琼对蛛网膜下腔使用吗啡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70例拟在腰麻下行开腹全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ASAⅠ-II级成年患者,分为2组:昂丹司琼蛆(O组)患者于腰麻前3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rag;对照组(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患者到达恢复室、术后2、4、8及24小时评价患者的皮肤瘙瘁程度、静息VAS评分,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组患者术后皮肤瘙痒总发生率及术后8h之内的各记录时间点的皮肤瘙痒程度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1).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的皮肤瘙痒只发生于C组患者(11%).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之和无显著差异.结论:给予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患者预先使用昂丹司琼可有效的降低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并未影响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镇痛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冲洗引流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

    目的:探讨腹腔冲洗引流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由惊则和方法.方法:总结我科8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9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23例的临床病例.结果:术中冲洗401例,引流93例,术后除3例延期拔管外,其余均术后1~2天内拔管.未发生与腹腔冲洗引流有关的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术中腹腔冲洗引流的原则和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加快病人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建成;蔡国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肺炎支原体的治疗体会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其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在儿童聚居的场所及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导致久治不愈.据不完全统计,在我院儿科门诊中,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20%以上.

    作者:李红艳;李连翠;蔡洪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院消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是保障医院正常的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是搞好消毒灭菌工作,医院是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汇集的场所,众多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飞沬,餐具、生活用具,医疗器械等多种途径由患者传播给相关人员,从而造成医院感染.

    作者:付朝云;王雪梅;吴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甙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

    目的: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在三七总皂甙调节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实验分诱导组、PNS组,SB203580组分别采用成骨诱导液、含100mg/LPNS的成骨诱导液及PNS诱导分化液加10uM SB203580培养,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ALP活性、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在3、5天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P>0.05);在7、9天,PNS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诱导组及SB203580组(P<0.01),SB203580组低于骨诱导组(P<0.05).PNS组ALP活性及钙结节染色高于骨诱导组和SB203580组(P<0.05~P<0.01),而SB203580组与骨诱导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PNS可促进其成骨分化及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作者:李学东;陈斌;郑创义;刘钊勇;杜世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含量及其有关物质

    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采用Hypersil C18(5μam,4.6mm×250mm)色谱柱,以0.1%磷酸(加0.0805g磷酸氢二钾):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于243nm波长处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含量及有关物质.40±2℃放置6个月、25±2℃放置12个月考察质量稳定性.结果:1.0-500μg/mL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样品溶液室温放置24小时稳定,RSD<1.0%.甲磺酸帕珠沙星保留时间为7.012分钟,与有关物质分离度>1.5.3批原料含量平均值为99.8%,有关物质含量<1.0%.加速试验及长期放置质量稳定.结论乏RP-HPLC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舍量及其有关物质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敏;李光泽;曲福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单眼开放性眼外伤对双眼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单眼开放性眼外伤对双眼的影响,为伤眼及对侧眼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提供双侧对比的直接依据.方法:44只大鼠随杌分为4组,眼外伤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穿通伤组以右眼额上10点住为中心距角巩膜缘后1.0mm做与其平行的弧形切口,长约2mm,深达玻璃体腔,切口处造成色素膜嵌顿,色素膜外露部分与切口缘平行,切口不予缝合;异物伤组在此基础上于切口处分别置入玻璃体腔1.0mm×1.5mm大小长方形双面刀片或1.0mm×1.0mm×1.0mm大小石粒一枚.致伤后不予处置,观察眼部表现,四组内再随机均分为四小组,分别于致伤后2、4、6、8周处死.放大镜下摘除双眼眼球,冰冻切片,HE染色,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单纯穿通伤组伤眼在2周时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急性炎症;4周始观察到脉络膜增生肥厚、单核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特点;8周时可见1例眼球萎缩.异物伤组伤眼病理组织学在2周时均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炎症;4周时观察到脉络膜慢性炎症改变的程度较单纯穿通伤组重;6周始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性改变明显;8周时大部分伤眼眼球萎缩.结论:(1)眼内异物存留是发生化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2)单纯穿通伤及球内异物伤合并色素膜嵌顿8周内未见伤眼及对侧眼任何交感性眼炎的典型及非典型病理改变.

    作者:傅少颖;许琳;刘红玲;候勇生;冯广忠;崔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70种针剂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伍结果

    奥美拉唑钠为H+ATP酶抑制剂,对胃酸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为近年上市的新药.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将其与70种针剂进行理化性质配伍,实验结果如下.

    作者:郭萍;于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药物治疗是临床用于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药物的认识不断增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基层医师对于一些药物的性质了解不够,对其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的欠缺,致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大大存在.这不仅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加重了毒副作用,更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现对于一些常见的现象给予讨论,以引起注意.

    作者:戴静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昂丹司琼对蛛网膜下腔使用吗啡导致的皮肤瘙痒的预防作用

    目的:本随机、双肓、对照、前瞻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昂丹司琼对蛛网膜下腔使用吗啡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70例拟在腰麻下行开腹全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ASAⅠ-II级成年患者,分为2组:昂丹司琼蛆(O组)患者于腰麻前3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rag;对照组(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患者到达恢复室、术后2、4、8及24小时评价患者的皮肤瘙瘁程度、静息VAS评分,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组患者术后皮肤瘙痒总发生率及术后8h之内的各记录时间点的皮肤瘙痒程度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1).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的皮肤瘙痒只发生于C组患者(11%).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之和无显著差异.结论:给予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患者预先使用昂丹司琼可有效的降低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并未影响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镇痛效果.

    作者:王丽秋;郭亚忠;陶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中老年人重睑再塑术的护理

    2003~2006年,我科对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者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切除部分皮肤以及眼轮匝肌,使上睑松弛以及肿胀明显减轻,效果满意.该术式双睑成型自然美观,术式简单,术后肿胀轻微,易于患者接受,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0例,女165例,男35例.年龄45~75岁.其中上睑松弛96例上睑肥厚48例,上睑倒睫9例,轻度;下垂8例,单睑12例.

    作者:车艳辉;刘忠霞;王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速涡轮钻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地:比较高速涡轮钻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在中、低位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涡轮钻法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126颗下颌阻生齿随机采用凿骨劈冠法(对照组)或高速涡轮钻法(实验组)去除阻力,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高速涡轮钻法拔牙时间明显比传统法时间短.两种方法患者张口受限程度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槽症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辉;高艳宇;李明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附18例报告)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2月~2004年11月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5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壹的准确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配合营养支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蔡国全;齐建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肠梗阻死亡原因探讨及其防治

    2001年12月至2008年11月,我院共收治260例急性肠梗阻,其中7例(占2.7%)死亡.本文对其死亡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加以探讨.临床资料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49~83岁,平均69岁,60岁以上4例,占56%,发病短8小时,长6天.伴有感染性休克3例,有腹膜炎体征5例.

    作者:赫崇欣;康北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对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

    青少年近视亦称学校性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据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减退十分普通.已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防治,目前方法不一.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药双星明,润沽眼药水点眼对青少年近视25例,50例屈光度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风;姜庆珠;张淑贤;杨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麦滋林-S庆大霉素云南白药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护理

    溃疡性结肠是指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连续性和表浅性,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共同的地域及流行病学特征,具有慢性,自发性,间歇性发作的病程[1].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8例高度近视眼的视功能检测

    目的:检测并探讨双眼高度近视眼患者的视功能,比较不同年龄组的视功能.方法:常规检查患者的视力、眼前节、眼压和散瞳眼底;辅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部A/B型超声测量眼轴.视功能检查包括主觉验光获得佳矫正视力;采用美国FACT对比敏感度测量卡分别检测两眼低、中、高各频区的对比度值;采用Amsler卡检查患者的中心视野;采用<色觉检查图>检查患眼的辨色情况;采用InamiL-2510型同视机检查患者的周边融合和中心融合功能;采用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结果:58例患者116只眼的平均佳矫正视力为0.63±0.34,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视力较其他年龄组显著低下;本组患者的平均对比敏感度值低于正常范围,且老年组患者的对比度值较其他年龄组下降有显著性;Amsler卡检查发现24只眼(20.69%)有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18只眼(15.52%)色觉异常;双眼视功能检查本组患者分别有12例(20.69%)和10例(15.52%)患者中心融合功能和周边融合功能缺失,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9例患者立体视异常或缺失,其中老年组的比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高度近视眼不仅可以损害视力、色觉、对比敏感度等单眼视功能,还可损害双眼视功能.并且随年龄增长视功能损害的比率和程度均逐渐增加.

    作者:赵晓军;夏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点压片与普压片摄影的对照研究

    1材料与方法:(1)设备及用品:芬兰pinmed sophie乳腺钼靶X线机,配套8X7稀土屏暗盒,Kodok感绿胶片.不同规格有机玻璃点压皿,圆形、圆缺形各1个.(2)方法:选择点压片上有肿物但边缘和内部结构欠清楚或疑有肿物难以确认者加照片压片.点压片一般采用上下位,照张片即可.投照方法与普压片相同.摆奸体位后,用手触摸到肿物,选择合适的点压皿,将肿物置于点压皿中心,缓缓放下普压板,加压至患者可忍受的程度即可.投照条件略低于普压片.

    作者:关伟;周旭光;隋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热敷配合体疗治疗后期膝关节功能康复

    恢复肢体功能是治疗创伤骨折的终目的,应更早更好地使肢体功能康复.我院自2000年5月以来,应用中药热敷配合体疗的方法治疗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硬功能障碍患者67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暴海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保护会阴的几点体会

    正常分娩时,保护好产妇会阴,是助产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有利于减少产妇分娩后的痛苦,减少感染机会,促进健康,也有利于增加床位周转率,临床上产妇分娩时常因助产士操作技术不过关或产妇配合不好,给产妇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减少会阴撕裂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与吗啡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择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下肢骨科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Ⅰ组:舒芬太尼10μg+0.2%罗哌卡因;Ⅱ组:舒芬太尼15μg+0.2%罗哌卡因;Ⅲ组:舒芬太尼20μg+0.2%罗哌卡因;Ⅳ组:吗啡2.5mg,每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ml并加入氟哌利多2mg.记录给药后3、6、9、12、18及24小时各时间点镇痛评分(VAS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24小时内辅助镇痛用药量均显著低于Ⅰ组(P均<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10%,5%,25%,前三组与Ⅳ组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的瘙痒发生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两两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单次注射舒芬太尼15μg与0.2%罗哌卡因的混合液具有较佳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较少.

    作者:高德伟;武振庞;吴晓秋;郭俊英;肖景宽;王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