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吸氧管在雾化吸入中巧用

陈娟;李碧华;谢凌青

关键词:一次性吸氧管, 阻塞性肺部疾病, 雾化吸入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慢性咽喉炎, 过敏性鼻炎, 水分散, 呼吸道, 药物, 悬浮, 哮喘, 无痛, 微粒, 气体, 方法, 成雾
摘要: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该治疗对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均可迅速、有效和无痛的治疗的作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带锁髓内针治疗难愈性股骨干骨折

    目的:在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病例中,对于可能出现延期愈合及不连接的病例通过预判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探讨疗效.方法:根据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并总结以往病例,制定判断标准,属于难愈性骨折的病例,治疗中采用相应对策,观察疗效并与以往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此方法疗效满意并优于以往常规疗法.结论通过预判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可减少骨折延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

    作者:周继辉;曲彦隆;许文彬;田飞鹏;陈嘉利;刘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7月~2007年3月应用DHS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优良率:93.3%.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黄银兴;谢晓勇;李玉茂;赵勇;蔡奋忠;宋毓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倍他司汀在治疗眩晕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倍他司汀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方法:在对其作用机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外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从近20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倍他司汀作为一个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各种程度及发作频率的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有效控制,并能显著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其毒副作用也较其他抗眩晕药低,并有长期用药作用不减弱的特点.结论:倍他司汀是梅尼埃病和其他前庭性眩晕维持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可用于治疗头晕、大脑局部供血不足.

    作者:肖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术中配合

    目的:总结了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Ladd's术的术中配合.方法:选取了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新生儿期患者57例,全部行ladd's术.结果:在手术中,通过与手术者的密切配合和对患儿的精心护理,手术顺利进行,患儿恢复良好.结论:手术成功与术中护士的密切配合、妥善护理紧密相关.

    作者:朱含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救护

    急性心肌梗死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持久的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胸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作者:翁明月;官亚华;陈祥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瘘道翻转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研究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瘘道翻转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6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术式与传统括约肌保存术相比,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内口寻找准确,括约肌间修补严密,无括约肌损伤,创伤小,疗程短,无肛门畸形,术后肛门功能良好,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刘跃江;韦永昌;富羽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pemberton髋关节囊周围成型术的手术配合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较常见的一种发育性畸形,越早治疗越好.对7岁以上或年龄虽在7岁以下但头臼明显不称,宽臼浅平的患儿我院采用改良的关节囊周围截骨术(Pemberton手术)治疗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臼顶髋骨不全截骨、转位改变髋臼的异常指向、降低髋臼的同心关系,故髋臼弧半径及髋臼形态改变较大,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损伤大,手术中应注意保护患儿.

    作者:杨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髓损伤后步行能力的康复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致残率高.特别是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目前针对此项功能的康复,国内外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卧床期肌力训练,站立及平衡训练等,国内尚有以中医为特色的康复治疗.随着现代电子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辅助器具也被投入临床使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植入式神经假体,步行矫形器及减重平板的应用.

    作者:李晶;宋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灌肠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清洁回流灌肠的护理体会,为患儿的手术准备提供良好的条件.方法: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均采用39-41度的温生理盐水清洁回流灌肠,每日一次,灌肠治疗期约7-14天,在操作中,应耐心细致,动作轻柔,根据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溶液,体位及插管方法.注意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及正确判断洗肠不畅的原因并处理,提醒家长注意灌肠治疗期间的合理饮食.结果:患儿经过术前清洁回流灌肠,术中肠道清洁,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术后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清洁回流灌肠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护理操作.保证良好的洗肠效果,对患儿手术肠道准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对中药的毒性的认识

    当前,由于人们对中药的错误认识,认为中药无毒无副作用,在无医师诊断指导下自己使用偏方或增大药物剂量从而出现中毒.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脉络宁滴注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脉络宁静脉滴注配合牵引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1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疼痛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牵引、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加脉络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可提高治疗效果,是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理想选择.

    作者:柴叶红;陈治宇;姜贵云;杨晓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体会

    小儿脑性瘫痪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由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1].痉挛型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痉挛型瘫痪而另一侧上、下肢正常.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患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腕关节掌屈角、股角、足背屈角小于正常值.立位行走时常见肩胛带内收、肘关节屈曲、手掌屈、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反张、踝关节外旋、尖足等,步态常呈拖拽步态[2,3].

    作者:林萍;吕智海;许洪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与抢救

    目的:预防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及早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积极、正确抢救新生儿窒息.结果: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窘迫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结论:对新生儿窒息的有效预防及抢救,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孙淑萍;史艳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护理

    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长期卧床,痰液粘稠,呼吸机送气易使痰液向支气管深部移动,同时由于疾病的原因使咳嗽排痰功能降低或消失,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于支气管内不易咳出,致使气管阻塞和感染难以控制[1,2].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可在直视下迅速观察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目标性强,效率高,损伤小,已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2].我院ICU自2004年5月购入纤维支气管镜后,三年内对119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192例次.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波;王丽范;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11例窦性心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伴发心室长间歇进行分析.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50岁~77岁,平均(66.6±7.48)岁,特发性心房颤动6例,冠心病5例,脑梗塞1例.结果:11例共发生特发性心房颤动570阵,大于2.0s的长间歇141次,长间歇在2.0s~2.7s.时间分布为白天16次,夜间125次,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窦性PR间期在0.15s~0.20s之间者6例,一度房室阻滞3例,二度Ⅰ型房室阻滞1例.P波时限<0.11s的5例,≥0.11s的6例.24h高心率77bpm~175bpm,平均(1 26.5±23.2)bpm,低心率35bpm~47bpm,平均(42.2±2.92)bpm,平均心率53bpm~90bpm(68.6±11.12)bpm.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房内阻滞、房室阻滞等是其可能机制.

    作者:逄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卵巢妊娠的诊治进展

    卵巢妊娠是一种极少见的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7000~50000[1].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容易早期发生破裂,内出血多,伴休克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16例卵巢患者加以分析,以探讨其发生规律及诊治进展.

    作者:林邯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立普妥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观察

    目的:探讨立普妥在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临床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两组血清中血脂各项指标变化,以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评定和生活自理能力平均都有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应用立普妥降脂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开支.

    作者:宦宇;王中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诊疗优势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无病,还必须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格矫健,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应变自如.现代医学正由生物模式向心理、生理、社会模式方向转化.中医以其特有的辨证方式,能够充分而明确辨识机体的亚健康状态,且能准确的调治使之达到健康水平.

    作者:张志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次性吸氧管在雾化吸入中巧用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该治疗对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均可迅速、有效和无痛的治疗的作用.

    作者:陈娟;李碧华;谢凌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鼻出血的治疗

    鼻出血是基层医院常见急诊之一.常以鼻出血的量、出血的速度和治疗的难易判别临床出血的程度.鼻出血可发生任何年龄和任何部位,但与血管的分布关系密切.临床大多数鼻出血患者经过局部治疗如用纱球、止血药物、海绵,气水囊填塞等和全身辅助治疗如止血、降压、抗炎、病因治疗都可得到很好疗效.

    作者:胡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