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持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意义

宋传军;任群;吴祥;陈达栋;徐红霞;江瑾;余建和

关键词:胃癌, 局部晚期, 维持化疗
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影响,探讨提高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辅助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3-4N0-3M0、TxN2-3M0期术后接受联合化疗的102例患者,统计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接受1-3周期联合化疗、4-6周期联合化疗、4-6周期联合化疗后并序贯单药维持化疗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8.1%、57.1%和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37.5%、64.3%和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接受4-6周期联合化疗后并序贯单药短期维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心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纤支镜治疗的护理经验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纤支镜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纤支镜进行治疗.结果 2017年-2018年,烧伤面积从60%-95%大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支纤镜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有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气管切开口大出血.结论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纤支镜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王妙婷;伍煦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 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接受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2例随机分组,各61例.比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的干预结果.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施以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中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CU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护理

    目的 探究ICU危重患者运用深静脉置管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护理的有效对策.方法 我科2013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治疗的253例ICU危重患者,均接受深静脉置管,对置管后的病情进行仔细观察,针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253例患者中250例置管成功,1例由外院带入的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其中6例产生并发症,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滑脱2例,导管堵塞1例,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采取有效地导管置入方法,可有效避免导管滑脱、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强化临床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涂伟萍;何映红;陈巧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视频喉镜引导下术中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在食管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视频喉镜引导下术中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在食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气管插管状态下需要在术中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的食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盲插组和视频喉镜组,每组30例,盲插组术中采用盲插方法置入鼻空肠营养管,视频喉镜组应用视频喉镜引导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结果 视频喉镜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盲插组,其盲插组的鼻腔出血概率以及喉头水肿发生率高于视频喉镜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喉镜引导下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可提高一次鼻空肠营养管的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文锦;杨中影;王德领;张大葵;李会;章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分析

    高血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针对性药物,在临床中也被称为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只要降低血压,还需防止药物破坏器官功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质量.血压控制与常人无异,往往一种药物难以实现目标,根据患者病情学选择组合药物干预,联合应用方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开发空间较大.本次实践首先分析高血压药物分类,其次分析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方式.

    作者:于海鹰;左东辉;李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究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目的 使用心理护理方法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进行预后改善,并分组对比改善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入心理护理手段能够提高重症监护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成功地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了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分析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7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9),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n=39),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VAS评分:术后2 h、4 h、8 h和24 h,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发症:实验组发生率为5.1%(2/39),对照组为20.5% (8/3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推广.

    作者:郑振萍;张永国;何锴;吴帮昌;罗正勇;龙明波;姬魁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流量治疗仪与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高流量治疗仪与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高流量治疗仪组30例、无创呼吸机组30例.两组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治疗,高流量治疗仪其组成包括以下4部分:使流量保持在设定值的流量感受器及涡轮系统、主动加热湿化器、内置加热线路的呼吸管以及与患者端连接的鼻塞.无创呼吸机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功能和临床表现,并予血气分析检查.结果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组患者较无创呼吸机组刺激较少,舒适感好,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方面表现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治疗仪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推广价值高.

    作者:周来知;万佳;谭武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8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2014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患者188例,术前经胸超声、术中食管超声评估室间隔缺损相关数据,全麻下经胸骨下段锯部分胸骨小切口(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或经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小切口(干下型或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显露右心室,在食管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封堵伞并完成封堵.密切观察术后围手术期及随访时残余分流、主动瓣返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共182例封堵成功,5例术中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封堵伞脱落改急诊体外循环,6例3 mm以下残余分流,3例主动脉瓣轻度以下返流,半年余随访仍有2例残余分流,1例1个月后复诊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行体外循环封堵伞取出及室缺修补术,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无出现新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瓣膜返流及左、右流出道梗阻病例.后续情况仍在随访观察中.结论 外科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尤其对于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可为一种佳选择.

    作者:韩胜富;甘耐炎;陈军;吕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强化心理护理在基层医院妇科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妇科人工流产患者中应用强化心理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75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37例,普通护理)与强化组(38例,普通组+强化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依从性.结果 护理前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强化组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完全依从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妇科人工流产患者中应用强化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依从性.

    作者:姜利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19日-2018年1月18日的68例肝癌切除患者,遵循信封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4例(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34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各项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拔除胃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各项数据上明显差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欧阳惠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防治老年性痴呆的药理作用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药理作用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40只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三个剂量组与一个对照组,对其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观察小鼠跳台试验、避暗实验及水迷宫试验结果,并分析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剂量高的小鼠组在进行避暗试验时其潜伏期发生了明显延长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小鼠的出错次数与进入暗室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水迷宫试验中,药物剂量高的小鼠组到达终点花费的时间比剂量低的明显减少,低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的小鼠组在2 min内到终点的小鼠数量均增加,并且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可以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起到改善记忆的有效作用,其药理作用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荣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门诊老年患者输液及健康宣教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门诊老年患者输液及健康宣教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单纯输液门诊老年患者2,000例,时间区间为2017年4月30日-2018年4月30日,分析总结门诊老年患者在门诊输液时适合的护理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在对门诊老年患者进行单纯输液时,同时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患关系明显改善,且增强了门诊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应广泛推广对门诊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程静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使用中药黄芪治疗的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中药黄芪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并分析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结果 中药黄芪治疗糖尿病的总有效率为90.91%,治疗脑血栓的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慢性乙肝的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丰富,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都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高英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BAR沟通模式在康复科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康复科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共计30例病危、病重或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康复患者作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介SBAR沟通模式展开护理,记录晨会交接班护士对两组患者情况的比较.结果 相比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SBAR沟通模式护理能够强化护理人员准确传达患者的病情,通过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能够使交接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能够提升信息有效率,可以在临床实现广泛的运用.

    作者:萨仁其其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如何规范管理体检报告流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平台的改进及体检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正成为体检中心增强自身竞争力,满足不断增强的体检客户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我科体检报告管理流程的现状,在体检报告4级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体检报告管理流程规范化培训,分析原有体检报告整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与信息科紧密合作沟通,正确规范使用体检软件,规范报告管理工作流程,严格限制总检报告的短时间和长时间.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改进,提高了体检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达到了质量控制的目的.规范了标准化体检报告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标准,建立科学的体检报告管理体系,健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体检报告管理的关键.

    作者:杨丽仙;孔亚梅;张姣;胡天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分析框架思路构建

    目的 探讨分析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情况.方法 对我中心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98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检查为IDA的50例作为甲组,检查为THAL的48例作为乙组,对比其有关指标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WBC异常率为28.0%,PLT异常率为22.0%,相比于乙组8.3%、6.2%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RDW显著高于乙组,而RBC、MCHC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与THAL两种贫血重要的鉴别指标是RDW、RBC以及MCHC,而WBC与PLT是贫血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唐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对象为心脏介入术患者80例,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开展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参照组,开展健康教育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护理效果的差异进行总结.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t=15.859、22.627、24.780,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χ2=8.537、10.140、5.164,P<0.05.结论 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显著提高,负面心理得以改善,值得研究.

    作者:刘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腔PICC置管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 分析双腔PICC置管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抽取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单腔PICC置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双腔PICC置管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导管流速、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管流速、导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双腔PICC置管以及给予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导管流速、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珺;秦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结核病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方法 将我院纳入的结核病患者作为实践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用药护理等环节较为满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干预方式.结论 优质护理为新时代临床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结核病护理中,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心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