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目的 对体检中心的体检者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探究分析该护理措施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100例于我院的体检者进行探讨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比较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体检者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体检花费时间、体检等待时间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明显较长(P<0.05).结论 对体检中心的体检者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体检花费时间、体检等待时间,而且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和血明目片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视网膜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6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98例(178眼)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视网膜出血患者,将其分为探究组(n=49,82眼)与对照组(n=49,96眼).对照组予以芦丁、VC治疗,探究组予以和血明目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出血吸收时间.结果 探究组治疗效果及出血吸收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血明目片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视网膜出血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刘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6例骨折患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外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69±0.36)min、愈合时间为(19.88±1.77)d、切口大小为(1.50±0.03)cm、治疗有效率为97.37%、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 将外固定架应用到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翔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同时获取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选择100例,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治疗手段,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手段基础上施以药物盐酸多奈哌齐来进行辅助治疗,治疗两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能力.结果 在代表患者精神状态的MMSE评分上,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但是在治疗两年后存在差异且显著(P<0.05);在代表患者生活能力的ADS评分上,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评分不存在差异(P>0.05),但是在治疗两年后存在差异且显著(P<0.05).结论 相比较单纯的普通治疗手段而言,在其基础之上辅以盐酸多奈哌齐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且能够有效遏制患者生活能力的恶化,该药物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外科接收并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常规组采用保守内科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脑出血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亮;沈续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将2016年1月-12月我院急诊急救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急救护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与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较高,抢救时间与死亡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急诊急救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作者:户倩;刘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将阿托伐他汀药物应用于对照组治疗中,将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观察组治疗中,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IMT、He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He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IMT、Hey水平,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3D打印模型在手外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新疆医科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调取我科复杂性手外伤病例5例病例信息,影像学系统里获取CT数据,利用CT数据构建出手部模型,打印出等比例手部模型.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2017年大学生8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参加骨科课程,试验组使用手外伤骨折3D打印模型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只采用标准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不带有3D打印模型.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以前的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笔试成绩、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口语表达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模型在手外伤教学可有效提高解学效果.
作者:马创;程新春;艾合买提江?玉苏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家庭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增长幅度以及干预后患儿的运动发育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增长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运动发育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发育情况以及各项运动发育情况,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涓;谢瑞娟;石翠霞;周盼;陈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配合方式,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作为本研究时间段,将对应研究时间段内4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配合;观察分析其效果.结果 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46±1.34)d,且满意率高达97.50%.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治疗时,配合以综合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俏荣;秦云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重睑成形术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116例接受重睑成形术的患者资料,按麻醉方式分研究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接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和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麻醉优率是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63.79%(37/58)(P<0.05);对照组呼吸抑制率是51.72%(30/58),高于研究组的5.17%(3/58)(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应用于重睑成形术麻醉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义;易保连;陈彩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登革热患者临床救护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救治方式及护理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实施针对性救治及护理过程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体征逐渐恢复,均治愈出院.结论 登革热患者病情病情变化快,可引起多脏器损伤,临床需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救治及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燕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X线平片与CT影像在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60例(骨折部位共78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X平片检查与CT影像的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对患者骨折的检出率、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结果 X线平片的平均检查时间少于CT影像,差异显著(P<0.05);而检查费用相比较,CT影像的平均检查费用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显著(P<0.05);而对于骨折细节的检出率相比较,CT影像检出率(96.15%)明显优于X线平片(52.5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诊断,应先进行X线平片基础性检测,对病情复杂且骨折细节难以确诊、骨折累及椎管的患者,则可根据情况联合CT影像进行进一步诊断,保证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李金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口腔粘膜炎(oral mucasitis,OM)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60例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OM的不同程度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OM发生例数25例,观察组患者OM发生率为58.14%,对照组发生例数为37例,发生率为86.05%;观察组患者经预见性护理后的口腔粘膜炎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对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OM发生率,值得进行运用.
作者:杨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检测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与观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7月收治的8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分别进行临床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作为病理组和免疫组,每组86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症状,分析两种检查结果下患者疾病情况.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在良性、恶性患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在良性、恶性患者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恶性肿瘤,威胁患者的生命,利用临床病理能够明确分辨患者的肿瘤性质,利用免疫组化对患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分辨未见显著差异,无法明确分辨患者肿瘤性质.
作者:付银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olter监测皮损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循证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Holter监测后皮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酒精过敏、胶布过敏、未采用酒精擦拭皮肤、监测后过量活动、平贴法固定电极、未使用擦除片擦拭皮肤患者监测后发生皮损的几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过敏、胶布过敏、监测后活动、擦拭皮肤方式、固定电极片方法、使用磨砂类型是影响Holter监测患者皮损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循证护理干预,预防Holter监测后皮损的发生.
作者:安淑君;霍仙娜;胡云霞;袁义燕;禹继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与头颅CT图像计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4 h内行头颅CT检查,计算头颅CT图像计分,根据评分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5分)、中度(6分-10分)、重度(≥11分)3个级别;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NSE进行检测,记录结果,将CT图像计分与NSE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根据CT图像计分结果,本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度21例,占比35.0%,平均得分(3.3±0.6)分;中度24例,占比40.0%,平均得分(7.9±1.0)分;重度15例,占比25.0%,平均得分(12.4±0.4)分;对比三组的构成比与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CT图像计分组患者血清中NSE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图像计分与血清中NSE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CT图像计分的颅脑损伤患者,其血清中NSE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CT图像计分与血清中NSE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
作者:刘永玲;夏庆华;孙波文;徐晔;高杨;袁华;全世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后续工作中可加以推广.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无缝隙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以及预后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本文98例实验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老年冠心病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运用常规护理完成护理服务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无缝隙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患者的心绞痛控制以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活动受限以及疾病认知评分等心绞痛控制情况和心绞痛再次发作、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等预后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运用无缝护理干预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理想且显著的护理效果.
作者:刘兴琼;龚忠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X线和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结果.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经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常规组21例经X线胃肠道造影诊断;实验组21例经CT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常规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1.0%,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X线与CT扫描均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但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时,给予CT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清晰显示该类疾病的病变情况.
作者:黄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