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科炜;李家顺;徐龙江;杨海涛;田毅华;赵卫;贾连顺
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采用颈椎关节突螺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8例,效果良好.
作者:李端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腰椎椎间隙感染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收集分析1994年5月以来收治的下腰椎椎间隙感染9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MRI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病时间平均56d(20d~3个月),有高热史者6例;行路困难6例,大小便困难者1例.全组无椎间盘手术病史.8例行MRI检查,可见T2低信号,T1高信号,椎间盘破裂.手术5例,前路3例,后路2例,余4例保守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下腰椎椎间隙感染的主要手段为MRI,GDPA增强可加强其诊断功能.对于急性期患者、MRI示有脓肿形成者、并发截瘫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陈伯华;胡有谷;何树刚;陈晓亮;周秉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脊髓休克又称脊休克(spinal shock),1841年由Hall首先描述,系指脊髓部分或完全离断后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暂时性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其特征为损伤脊髓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以及大小便功能的消失,但肛周感觉及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可保留.脊髓休克一般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有时可持续数月.一般认为,脊髓休克深度及持续时间与动物进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大脑愈发达的动物,脊髓休克程度愈重,持续时间亦相对较长.脊髓休克的结束以损伤平面以下反射的恢复为标志.在恢复过程中,较为原始的简单反射(如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小腿屈肌反射等)恢复在前,较为复杂的反射恢复在后.这些反射恢复后反而变得亢进.脊髓休克常受到某些全身因素的影响,如合并感染时脊髓休克持续时间会相对延长.目前对于脊髓休克的发生机理有多种解释,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TSRH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1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TSRH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诊分析.结果:21例获平均20.9个月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5.2%,疗效满意.结论:TSRH椎弓根钉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春海;刘尚礼;黄东生;沈慧勇;李卫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下面从含义、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与预后4个方面论述其不同.
作者:胥少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各种原因引起的圆锥低位合并下肢、膀胱、尿道及肛门括约肌神经功能障碍称之为脊髓拴系综合征.今报道1例少见骶管内骨软骨瘤所致拴系综合征.
作者:杨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脊膜瘤是一种常见的椎管内肿瘤,但脊膜瘤发生骨瘤样变国内尚未见报告.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寅;田成瑞;江毅;张学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作成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应用单纯胚胎脊髓组织、胚胎脊髓+大网膜组织、胚胎脊髓+椎旁肌组织移植到半切洞损伤的脊髓中,手术后1、2、4、12周进行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并与正常组及单纯损伤组比较.结果:联合行为评分,单纯移植组和胚胎脊髓+大网膜组织移植组优于单纯损伤组,SEP和MEP潜峰时的恢复,移植各组均优于单纯损伤组,以胚胎脊髓+大网膜组织移植组效果好,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优于胚胎脊髓+椎旁肌移植组.结论: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强;廖维宏;王正国;伍亚民;李应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前,我国煤炭系统有外伤性截瘫患者7700余人,他们不但身受病痛的折磨,不能继续创造劳动价值,而且常需1~3人专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如何改善患者的康复条件,减少社会及企业的经济负担,有必要在对煤炭系统外伤截瘫患者健康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截瘫患者管理办法.为此,我们自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对全国5个统配矿务局的26个煤矿就煤炭系统外伤性截瘫病进行了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邹西峰;程爱国;王翔洲;杨玉海;李世波;王世昌;姬曙光;连宏午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评估APOFIX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后路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7例枢椎齿状突骨折,3例颈椎脱位、小关节交锁患者进行颈后路复位、植骨融合,并采用钛钢椎板夹APOFIX内固定系统内固定.结果:10例获3~15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未见椎板夹脱出、松动及连接断裂现象.结论:该系统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单、安全、合并症少、内固定材料相容性好,无磁性,适用于椎板完整的颈椎骨折脱位需后路重建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李明;李少华;侯铁胜;赵杰;傅强;鲁凯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科自1996年3月以来应用RF角度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震宇;张波;张育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MR作为检查脊柱、椎管及其内容物的佳手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其可进行多层面、多方位断层,特别是矢状面的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脊髓、蛛网膜下腔,不需要造影剂,无放射损伤.
作者:张挽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常常由于确诊时间晚而延误了佳手术时机.随着CT、MRI的普及,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均有很大提高.我科近两年收治4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均经MRI确诊,手术证实.结合文献报告讨论如下.
作者:罗毅男;付双林;陈大玮;邱吉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自1991年11月~1998年8月选用Dick、CD、AF、RF等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并截瘫36例,经过1~7年的随访,疗效显著.
作者:李来昌;周其佳;刘亮;郭雄虎;孙月柏;纪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例1,女,11岁,业余少年体操队员.倒立动作约20s时自觉胸背部酸胀,未跌倒而终止倒立,当时能行走.约30min后自觉双下肢无力,蹲下时直立困难,1h后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8h出现尿潴留.入院体检:颅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力0级,肌张力低下,两膝踝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T10以下触痛觉减退,音叉振动觉正常.胸椎正侧位片无异常.胸髓MRI发现多个点状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化不均匀.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AS)无异常.经保守治疗1个月,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尿潴留消失而出院.
作者:金笑平;朱国行;王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自1992~1997年间应用Harrington棒及AF钉,共治疗86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病人.现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吴希瑞;张煜;李恒;赵昌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力学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并对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带锁钢板(Anterior thoraco-lumbar locking plate,ATLP)及AO圆棒内固定系统(Ventro Fix)三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总结36例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包括Kaneda 16例, ATLP 14例及Ventro Fix 6例)治疗骨折、肿瘤及椎间盘病变的治疗经验.结果:36例中31例获3~79个月完整随访,治疗效果满意,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合并症.结论: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某些脊柱骨折、肿瘤或椎间盘病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三种内固定技术的比较结果显示,ATLP及Ventro Fix具有组装简便、省时及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作者:刘忠军;党耕町;陈仲强;蔡钦林;刘晓光;马庆军;王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解剖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颈脊髓的血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逐渐认识到脊髓的血供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MS)发病中的重要意义.颈脊髓的血供丰富,其动脉主要由颅内段的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供应.本文就颈脊髓血供研究进展及其与CMS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陈福文;贾连顺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