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氧诱导因子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小勇;段建敏;卢建中;岳中瑾;史庭凯

关键词:膀胱肿瘤, 癌, 低氧诱导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2(EPAS1/HI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20例;浅表性膀胱癌(Tis~T1)29例,浸润性(T2~T4)31例]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AS1/HIF-2α和VEGF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和分期间的关系.结果EPAS1/HIF-2α和VEGF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表达较强.60例膀胱癌标本中EPAS1/HIF-2α阳性表达34例,阴性26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4例(14.3%),Ⅱ级11例(91.7%),Ⅲ级19例(95.0%).浅表性癌中阳性5例(17.2%),浸润性癌中阳性29例(93.5%).EPAS1/HIF-2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r=0.862,P《0.001)和临床分期(r=0.805,P《0.001)密切相关.60例膀胱癌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44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12例(42.8%),Ⅱ级12例、Ⅲ级19例均阳性表达.浅表性膀胱癌中阳性表达14例(48.3%),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30例(96.8%),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r=0.841,P《0.001)和临床分期(r=0.819,P《0.001)密切相关.EPAS1/HIF-2α表达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r=0.537,P《0.001).结论EPAS1/HIF-2α表达与膀胱癌的生长、浸润密切相关;对EPAS1/HIF-2的研究开发可能为浸润性膀胱癌提供新的诊断标记物或基因治疗效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征订启事及编辑部电子信箱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国人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核酸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40例PCa、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标本PSCA蛋白和mRNA表达,半定量法计算PSCA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数和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PCa、BPH、PIN组织PSCA中度阳性到强阳性表达分别为85%(34/40)、20%(4/20)和35%(7/20);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与BPH和P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与P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结论人PCa组织有PSCA蛋白质和mRNA的过表达,且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对PCa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潜在价值.

    作者:王剑华;李建明;赵志刚;方江胜;尚吉文;丛娟;贾宝国;杜鹏羽;亢铨寅;卫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等离子双极PK开放组织钳在膀胱全切手术中的应用

    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我院在膀胱全切手术中应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PK开放组织钳离断膀胱侧韧带和阴茎背深静脉复合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山;乔庐东;李胜文;张光银;刘跃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附四例报告)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胡桃夹现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男性患者4例,年龄16~2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肉眼血尿,1例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膀胱镜下均可发现左侧输尿管口喷血尿,B超及CT三维重建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明显受压,肾静脉近端扩张.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均行左肾静脉重建手术,术后血尿消失,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及9个月分别复查B超、CT三维血管重建,4例患者肾脏大小正常,重建肾静脉通畅,受压现象消失,尿常规正常.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特点为肾静脉高压,肉眼或镜下血尿,精索静脉曲张.左肾静脉重建手术是治疗血尿的有效方法.

    作者:洪宝发;符伟军;卢锦山;杨勇;蔡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欢迎订阅《中华男科学杂志》

    作者:《中华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附10例报告)

    目的提高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14~37岁,平均24岁.临床表现血尿7例,蛋白尿2例,血尿合并蛋白尿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肾静脉扩张段直径均为受压狭窄处3倍以上,9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左肾静脉受压.结果患者行左肾静脉内支架植入术7例,肠系膜上动脉切断再吻合术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5年,患者症状消失,左肾静脉无明显受压.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多普勒超声、MRA及膀胱镜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并除外其他疾病可作出诊断.一般行保守治疗随访观察,对有肾功能损害或有并发症者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作者:谢立平;周晓峰;潘寿华;李鸣;潘松龄;金炜;张鸿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上皮内瘤诊治分析(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分析13例PIN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PIN 4例(HGPIN 1例,LGPIN 3例),行TURP手术3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例;前列腺癌并发PIN 8例(均为HGPIN),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5例,TURP手术3例;体检发现LGPIN 1例,因血PSA持续升高,TURP术后给予雄激素全阻断治疗.结果13例均经病理确诊,血PSA检测、直肠指诊和经直肠B超等检查对PIN诊断无意义.4例BPH合并PIN患者均健康存活(3~5年),1例1年后随访活检发现进展为前列腺癌,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5例前列腺癌并发PIN患者随访2~5年后健康存活,1例死于其它疾病,2例失访;体检发现者3个月后血PSA明显下降.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PIN的惟一方法.对PIN应进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并密切随访,定期穿刺活检是早期发现PIN恶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建良;叶章群;杨为民;陈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在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低氧诱导因子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2(EPAS1/HI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20例;浅表性膀胱癌(Tis~T1)29例,浸润性(T2~T4)31例]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AS1/HIF-2α和VEGF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和分期间的关系.结果EPAS1/HIF-2α和VEGF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表达较强.60例膀胱癌标本中EPAS1/HIF-2α阳性表达34例,阴性26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4例(14.3%),Ⅱ级11例(91.7%),Ⅲ级19例(95.0%).浅表性癌中阳性5例(17.2%),浸润性癌中阳性29例(93.5%).EPAS1/HIF-2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r=0.862,P《0.001)和临床分期(r=0.805,P《0.001)密切相关.60例膀胱癌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44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12例(42.8%),Ⅱ级12例、Ⅲ级19例均阳性表达.浅表性膀胱癌中阳性表达14例(48.3%),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30例(96.8%),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r=0.841,P《0.001)和临床分期(r=0.819,P《0.001)密切相关.EPAS1/HIF-2α表达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r=0.537,P《0.001).结论EPAS1/HIF-2α表达与膀胱癌的生长、浸润密切相关;对EPAS1/HIF-2的研究开发可能为浸润性膀胱癌提供新的诊断标记物或基因治疗效靶.

    作者:陈小勇;段建敏;卢建中;岳中瑾;史庭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膀胱小细胞癌诊治体会(附六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或)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4例.5例患者接受2~6疗程化疗.结果6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8个月.结论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0.44%,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许建业;韩恩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采用等待观察的前列腺癌患者PSA衍生指标和病理指标能否预测病情的显著变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上尿路移行上皮癌的内镜治疗:适用性和成功率的预测因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响预后因素及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方法160例输尿管癌中男93例,女67例,平均年龄63.7岁.左侧81例,右侧79例;上段30例,中段21例,下段96例,单侧多发13例.病理分期Ta9例,T158例,T246例,T341例,T46例;分级G14例,G2119例,G337例.16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124例(77.5%).总结临床病理学资料,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53.0%,其中Ta、T1、T2患者5年生存率(83.3%、71.9%、59.1%)与T3和T45年生存率(37.5%、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G1、G2患者的5年生存率(100.0%、63.5%)与G3(1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分期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160例输尿管癌术后发生膀胱癌者38例(2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同发膀胱癌和下段输尿管癌是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P=0.001,P=0.005).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分期分级是影响预后因素;伴有同发膀胱癌和下段输尿管癌是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争;潘柏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未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患者,男,52岁.因排尿困难、肉眼血尿5 d于2003年12月11日入院.B超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腺体内多发结节,约7.1 cm×5.5 cm×4.9 cm,膀胱内中等量剩余尿.查体:耻骨上膀胱区轻度饱满.直肠指诊前列腺Ⅳ°,质硬,中央沟消失,表面欠光滑.胸部X线片及CT示左肺上叶及右肺门多个结节影,考虑前列腺癌肺转移.盆腔CT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突入膀胱,表面不光滑,呈菜花样改变,膀胱精囊角消失,双侧精囊腺模糊,盆腔多个淋巴结肿大.腹部B超提示,肝,胰腺,右肾上腺占位病变.

    作者:刘鸿燕;黄尔斌;蔡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2005年《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英文版)征订启事

    作者:《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编辑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睾丸畸胎瘤一例报告

    睾丸畸胎瘤临床罕见,2003年8月12日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个月.家长偶然发现患儿阴囊右侧无痛性肿大20 d入院.查体:患儿发育营养好,阴囊皮肤未见异常,阴囊右侧大,可触及3.0 cm×2.0 cm×1.5 cm肿块,呈囊实性,有结节感,无触痛,附睾界限不清,透光试验(-),左侧睾丸未见异常.

    作者:曹辛;洪伟;吴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钬激光治疗复杂肾结石(附38例报告)

    2001年1月至2004年2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肾镜(PCNL)技术治疗复杂肾结石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9~74岁,平均44岁.经KUB及IVU、B(彩)超检查显示孤立肾鹿角状结石2例,双肾鹿角状结石5例,肾多发性结石17例,巨大肾结石14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合并息肉6例,合并异物1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34例,曾行开放手术3例.

    作者:葛金山;孟宪涛;陈文彬;张伟玲;刘建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α-甲基-辅酶A消旋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α-甲基-辅酶A消旋酶(P504S)表达在国人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前列腺癌、18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进行P504S、高分子质量角蛋白(34βE1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比较分析染色范围和强度.结果前列腺癌标本P504S染色阳性33例(79%),染色强度为中等到强阳,明显高于BPH和PIN,癌旁组织均为阴性;6例(33%)PIN标本,2例(8%)BPH标本有少量细胞微弱表达,其余均为阴性.BPH标本具有完整基底层细胞,34βE12呈阳性表达;PIN腺体基底层细胞34βE12表达阳性,相对BPH强度减弱;40例前列腺癌腺体无基底层细胞,仅2例有不完整的基底层呈弱表达.BPH、PIN和前列腺癌标本VEGF均呈阳性表达,各组阳性细胞数和染色强度相差不明显.结论P504S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结合34βE12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季涌;虞有智;王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含有4366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基因芯片研究一组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287条,未知基因165条,已知基因122条.已知基因中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56条,其中上调基因20条,下调基因36条.结论生物信息分析显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与肿瘤的发病机理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习小庆;胡映波;潘正跃;吴勇;黄红卫;刘芳明;葛根;彭瑞元;应康;谢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缺血再灌注对肾细胞内钙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细胞游离钙([Ca2+]i)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组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应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测定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细胞[Ca2+]i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细胞凋亡率.结果缺血再灌注1、2、24 h肾细胞Ca2+超载水平分别为156.2、181.6和260.6 nmol/L,与对照组(109.7 n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24 h肾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8%、9.79%和11.23%,与对照组(1.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细胞Ca2+超载与肾细胞凋亡率有正相关趋势(r=0.83,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肾细胞呈现Ca2+超载,与肾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趋势,提示肾细胞钙超载可能是再灌注损伤肾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作者:傅耀文;张文岚;薛立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