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强;徐祗顺;丁克家;王法成;金讯波;李善军;吕家驹;尉立京;马庆铮;许纯孝
目的探讨尿液中结核菌的链霉素耐药性与其相关基因突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47株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的突变状态,同时与结核菌的链霉素药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7株例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均为阳性表达.28株耐药菌株中,19株(68%)有rspL基因点突变;19株敏感株则未发现有rspL基因畸变. 结论 PCR-SSCP检测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状态能快速并较准确地发现和确定该结核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对临床的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力;张江涛;赵美蓉;米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氢二醇脱氢酶(DD)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DD亚型之一DD2在前列腺癌组织(11例)及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密度扫描技术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条带的密度. 结果 DD2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吸光度比值0.550~1.018,中位数0.726;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吸光度比值0.248~0.420,中位数0.333.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DD2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结论 DD2 mRNA在前列腺癌中的高表达提示DD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宋卫东;周利群;梁莉莉;杨学贞;艾军魁;那彦群;张志文;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12例.其中6例有发热、骨痛等症状.肿瘤直径3 cm 1例,5~10 cm 9例,>10 cm 2例.有局部浸润和(或)转移者10例. 结果 5例行肿瘤切除或剜除,5例仅行活检,病理诊断皮质腺癌4例,转移癌4例,黏液脂肪肉瘤1例,淋巴瘤1例;2例未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例,2年内死亡10例,1例肾上腺皮质癌于术后3年复发,次年死亡. 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少见,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
作者:李强;张佐良;瞿连喜;吴忠;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10例,平均年龄52岁.漏尿病史平均7年,其中8例为轻中度SUI,加压期尿道压力>10 cmH2O,2例为重度SUI,加压期尿道压力<10 cmH2O.经阴道前壁行无张力阴道吊带术. 结果 10例SUI均得到满意的控尿效果.1例患者术后剩余尿100 ml,但主观评价明显改善.随访13~21个月,无SUI症状复发,无排尿困难及尿路感染. 结论 TVT是一种简便、快捷的SUI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小东;杨敬进;朱海涛;王晓峰;侯树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单侧隐睾患儿经查体及手术探查未能发现睾丸称为单睾畸形或单侧睾丸缺如[1].我院1989至2001年手术治疗1 172例隐睾患儿,发现单侧睾丸缺如37例,发病率占隐睾的3.17%.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付臣;周晓康;徐雪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ImmunoCyt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膀胱癌患者86例,其中38例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患者,48例有肉眼(镜下)血尿,分别进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和ImmunoCyt检测.86例均行膀胱镜检查,对可疑组织进行活检. 结果膀胱镜检和病理证实2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ImmunoCyt敏感性为82%,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敏感性为89%.ImmunoCyt和细胞学的特异性分别为78%和94%. 结论 ImmunoCyt较细胞学对膀胱肿瘤更敏感,二者联合使用可在保持高特异性的前提下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早期检测膀胱肿瘤.
作者:刘炜;叶敏;沈海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988年7月至2001年12月,我们收治肾盂旁囊肿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泽良;孔垂泽;赵丹懿;王海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中高血压5例,其中4例在排尿时发作;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5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膀胱镜检查见黏膜下肿瘤;2例尿VMA升高.术前确诊2例,口服α受体阻滞剂2周.7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手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血压波动2例. 结果 6例经术后常规病理、1例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1~10年,1例术后2年转移,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其他6例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 结论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作者:钱立新;吴宏飞;眭元庚;张炜;华立新;殷长军;顾民;徐正铨;尤国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醛症的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并与开放手术作对比分析. 方法原醛症患者90例92侧,行后腹腔镜手术,与近期开放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腔镜组92例侧手术成功91例侧,平均手术时间93 min,开放组114 min;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36 ml,开放组87 ml;腔镜组术后1.6 d排气,开放组3.1 d;腔镜组术后2.1 d下地活动,开放组3.3 d;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6.8 d,开放组11.0 d,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治疗原醛症采用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朱军;李黎明;林毅;强万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水平. 方法总结151例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经验.男82例,女69例,年龄15~73岁,平均39岁.肾上腺内120例,肾上腺外31例. 结果肿瘤切除术132例,肿瘤囊内剜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血压正常136例,仍需持续用药控制15例.良性嗜铬细胞瘤137例,9例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14例,其中10例5年内死于肿瘤转移. 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嗜铬细胞瘤的根治方法,正确的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傅强;徐祗顺;丁克家;王法成;金讯波;李善军;吕家驹;尉立京;马庆铮;许纯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双侧输尿管阴性结石并尿毒症患者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伯坤;陈毅敏;斯红梅;俞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舍尼通(Prostat)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方法,对11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口服舍尼通每天2次,每次1片(含70 mg水溶性提取物P5及4 mg脂溶性提取物EA10). 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患者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总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7.1(29.5%)和11.9(49.4%),症状尺度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5.0(32.1%)和8.2(52.5%),生活质量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2.1(24.6%)和3.7(43.9%),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8.8 个/HP(39.3%)和13.9个/HP(61.9%).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2.1%.全组病例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舍尼通可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和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前列腺液中的WBC计数,治疗效果确切,耐受性良好.
作者:李宁忱;那彦群;郭宏骞;孙则禹;张永康;钟惟德;蔡松良;文彬;丁国富;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49岁.因外伤后反复肉眼血尿1个月,于2002年3月18日入院.当地医院曾行抗炎止血治疗,症状多次反复.本次因突发大量肉眼血尿,后不能自行排尿急诊入院.查体:双肾区无隆起,无压痛、叩击痛,膀胱充盈.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220×109/L,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正常,血肌酐198 μmol/L.
作者:陈业辉;魏鸿蔼;王良圣;邓军洪;陈胜利;黄子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估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根治性TUV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患者39例.采用根治性TUVBT治疗14例,获随访12例,时间34~66个月,平均44.6个月.参照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原则,汽化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25例,获随访22例,时间30~96个月,平均50.7个月.两组术后常规10-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年. 结果根治性TUVBT组术后肿瘤复发率33.3%(4/12);膀胱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31.8%(7/22),死亡率4.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根治性TUVBT可作为外科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或开放手术者.
作者:李爱华;周青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膀胱癌患者30例,行回结肠可控膀胱阑尾原位腹壁造口术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08~126个月,平均118个月. 结果本组远期并发症包括:贮尿囊容量过大5例,贮尿囊内结石形成6例,插管导尿困难4例,输尿管梗阻3例,贮尿囊内出血1例,高氯性酸中毒1例.针对发生的并发症作出相应处理,症状均得到控制. 结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阑尾原位腹壁造口术远期疗效可靠,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戴宇平;郑克立;梅骅;陈凌武;孙祥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85岁.因反复无痛性镜下血尿伴偶发肉眼血尿半年,于1999 年7月入院.患者无腰酸、腰痛,排尿时偶感头晕,无晕厥,无阵发性血压升高.10年前因前列腺癌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查体:瘦长体形,血压、心率正常,右下肢压陷性水肿.直肠指诊:前列腺萎缩;膀胱区未扪及肿块.PSA<0.05 ng/ml,游离PSA<0.09 ng/ml.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提示膀胱右侧壁肿块,突出膀胱外,右输尿管扩张伴右肾积水.
作者:姜昊文;张元芳;丁强;王继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全身肿瘤的第5位,其中移行细胞癌占95%[1].近年发现一组尿路上皮细胞分化特异性糖蛋白Uroplakins(UPs),主要表达在尿路移行上皮的伞状细胞层,中间层细胞也有少量表达[2].UPs与细胞分化和肿瘤形成有密切关系,在膀胱癌的诊断和防治中有一定意义,现综述如下.
作者:朱宏建;张智清;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