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霞
目的 比较横断胸骨第2肋间与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效果,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5月行胸腺切除术治疗63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切口将其分为横断胸骨组(1989年6月~2007年5月,568例)和正中切口组(1989年6月~1996年5月,65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χ2检验分析手术并发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结果 与正中切口组相比,横断胸骨组手术时间短[(71.1±14.4)min vs (110.0±11.7)min,t=8.829,P=0.000],术中出血量少[(56.4±15.7)ml vs (100.1±11.3)ml,t=9.406,P=0.000],胸腔引流时间短[(1.7±0.4)d vs (3.1±0.6)d,t=8.463,P=0.000],引流量少[(87.6±23.9)ml vs (99.9±11.2)ml,t=2.213,P=0.033],住院费用低[(11833.0±2167.2)元 vs (15333.0±4141.4)元,t=2.594,P=0.017],术后住院时间短[(8.6±1.1)d vs (12.2±3.0)d,t=4.503,P=0.000],手术切口短[(7.9±1.2)cm vs (17.3±4.8)cm,t=7.911,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568) vs 6.2%(4/65),P=0.000],胸骨裂开发生率低[0%(0/568) vs 7.7%(5/65),P=0.000],肺部感染发生率低[0%(0/568) vs 3.1%(2/65),P=0.010],手术后住院期间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低[8.8%(50/568) vs 16.9%(11/65),χ2=4.417,P=0.036].2组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21.8%(52/238) vs 19.5%(8/41),χ2=0.113,P=0.737;28.2%(67/238) vs 26.8%(11/41),χ2=0.030,P=0.862;31.9%(76/238) vs 31.7%(13/41),χ2=0.001,P=0.977].结论 横断胸骨第2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性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胸腔引流和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能降低术后肌无力危象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美观,而且横断胸骨组能取得正中切口组手术同样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新征;方华;杨鲲鹏;王铁栓;朱利伟;张清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完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全麻,双腔或单腔插管.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后纵隔肿瘤镜孔位置位于第7、8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第3、4或5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前纵隔肿瘤镜孔位于第5肋间腋后线,操作孔位于第3肋间以及第5肋间腋前线.手术孔的长度约1.5 cm.首先做一镜孔,插入30°腔镜探查,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做一主操作孔和一辅助操作孔,3个手术孔成一个三角形.经操作孔分离胸腔内粘连,钝性加锐性分离肿瘤,滋养血管镜下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45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不需要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0~230 min,平均110.4 min.39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8~94 h,平均26.7 h;其余6例未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1~12 d,平均4.5 d.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后病理:神经源性肿瘤18例,胸腺瘤12例,畸胎类肿瘤5例,淋巴性肿瘤4例,囊肿4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30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复发1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可以对纵隔肿瘤完成分离、切割、缝合、打结等操作,安全可行,纵隔肿瘤应首选完全胸腔镜手术.
作者:王强;郭剑波;马旺扣;倪浩;卢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超声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病理类型和自然病程,为合理处理PLG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397例超声检查发现的PLG的临床资料(不包括可疑胆囊癌患者),分析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变的病理类型,随访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的变化.结果 随访120例,中位时间21个月(3~81个月),7例息肉继续增长(息肉直径增大3~6 mm,平均3.5 mm),103例息肉无变化,10例息肉变小或消失.80例接受胆囊切除者中,26例(32.5%)未见明确息肉(正常胆囊9例,慢性胆囊炎8例,胆石病9例);46例(57.5%)为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33例,炎性息肉3例,腺肌瘤样增生10例);腺瘤8例(10.0%),其中1例息肉直径14 mm手术标本中发现原位癌.1例原位癌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超声检查发现的病变直径≤10 mm 的PLG很少有伴随症状,无癌变患者可继续观察.
作者:刁其先;王廷刚;刘泳;王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术后肠粘连是腹部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 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及术后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在腹腔镜技术开展之前, 粘连性肠梗阻若保守治疗无效, 只能选择开腹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达28%[1].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再发梗阻率为0~15%,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8年2月对37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了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金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有上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08年11月对62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 手术成功60例;中转开腹2例:1例为胆总管下段狭窄,胆道镜无法进入十二指肠;另1例为术中胆道镜活检证实为胆总管下段癌伴结石嵌顿.28例取石后T管引流,22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60例随访6~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 对有上腹部手术史者施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安全、可行,上腹部手术史不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作者:蔡庆和;陈先祥;王江华;冯勇;刘小波;程彩涛;何志军;曾天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的价值.方法 2002年4月~2008年5月,对38例全肺不张型PSP均行VATS.用内镜切割缝合器(Endo-GIA)切除肺大疱(6例)或丝线结扎(32例).结果 37例手术顺利,因胸腔粘连呈蔓状中转小切口手术1例.手术时间45~256 min,(115±31)min.术中出血量30~300 ml,(110±95)ml.术后并发症2例(1例术后锁骨下动脉分支小血管出血,1例脓胸,均再次VATS手术),无围术期死亡.38例术后随访2~85个月,(43.2±16.1)月,气胸无复发.结论 全肺不张型PSP应积极行VATS治疗.
作者:赵桂彬;张凯;董庆;辛衍忠;张翔宇;闫宇博;崔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126例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 cm,结石数目1~3枚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网篮取石,球囊清理胆管,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对操作次数多、胆汁黏稠、有残渣、乳头术后水肿可能性大的病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 cm且≤2.0 cm的单发或多发结石或经EST取石失败者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使用胆道镜行网篮取石,胆总管置T管引流.结石2~3 cm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果 83例先行ERCP、EST者中,76例取石成功,4例网篮取石困难,未能取出结石,1例有结石残留(这5例于EST后4~6 d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成功),1例ERCP时十二指肠穿孔,1例网篮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急诊开腹.43例直接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均获成功.91例随访6~12个月,失访35例,无胆道感染、胆道狭窄、残余结石等并发症,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 EST后LC是理想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徐小东;吕西;李徐生;刘永永;赵彦会;王琛;马建忠;康博雄;樊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变形综合征(Proteus综合征)是一种散发且表现复杂的罕见疾病,病因不明,特征为多种组织非对称性、不规则地过度生长,脑回状结缔组织痣,脂肪组织异常.我科于2008年10月收治1例,其形态畸形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宝山;赵东升;张智;吴晓满;樊红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绝经期无症状子宫腔内异常声像改变的原因,探讨适宜的诊疗方法.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4月对50例经腹/阴道超声提示子宫腔内异常回声改变但无临床症状的绝经期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结果 50例宫腔异常回声中良性占位病变36例 (包括内膜息肉31例,其中1例非典型子宫内膜腺瘤型息肉;黏膜下肌瘤5例);萎缩性子宫内膜6例(其中2例合并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包括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2例);增殖期子宫内膜2例;宫腔粘连2例;残留宫内节育器1例.对宫腔内占位病变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包括病灶切除、粘连分离及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均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均顺利,无一例并发症.宫腔镜手术后50例随访9~27个月,平均19.4月,其中12~24个月30例,>24个月11例,1例宫腔粘连复发,再次宫腔积液,1例子宫肌瘤宫腔仍为低回声改变,其余无特殊.结论 绝经期无症状子宫腔异常声像改变以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为主,应及时明确诊断,宫腔镜是绝经期宫腔异常声像改变安全、微创、有效的诊疗手段.
作者:贾小文;王文莉;周莉;段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疗效,分析外固定架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2008年11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架(Orthofix SRL公司)治疗169例儿童胫腓骨骨折,其中单侧闭合骨折97例纳入本组.采用在C形臂或G形臂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Orthofix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35~160 min,平均54 min;出血量都在10 ml以下.17例固定过程中出现Ⅰ~Ⅱ级针道感染,通过换药等手段控制,无一例因针道感染导致外固定架失效.固定过程中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均不受影响.骨性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2周.23例过度生长不超过1 cm.97例术后随访15~39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不破坏骨折端血运,且可提供牢固固定,允许早期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减轻了护理负担.
作者:尤海峰;张建立;王玉琨;郭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10月,行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43例,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9例,直肠癌Dixon手术16例,直肠癌Miles手术5例.术后37例行FOLFOX辅助化疗方案.结果 4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右半结肠切除术180~300 min(平均240 min),左半结肠切除术120~240 min(平均180 min),Dixon手术120~210 min(平均150 min),Miles手术170~21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150 ml.手术切除淋巴结10~28个,平均16个,其中阳性5个.术后恢复顺利.43例随访4~10个月,平均7个月,未见切口种植及吻合口复发,腹部CT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避免了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庞黎明;夏可义;陈泛野;廖丹;李德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重型颅脑损伤意识不清的患者常伴有缺氧、窒息、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由于大脑对于缺氧较为敏感,因此早期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是抢救成功及决定预后的关键.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迅速、微创,可快速开放气道及并发症少等优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将此技术应用于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和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杜秀玉;殷尚炯;刘洪泉;王立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我科2008年11月~2009年4月完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4例,现就初步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丁国强;张瑛;白舒;刘鸿运;张大勇;于四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价值.方法 1999年3月~2009年12月,对130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下肺大疱切除及胸膜固定术.结果 13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50 ml.1例术后出现血胸,24 h引流量>700 ml,二次VATS探查出血原因为胸壁粘连带钛夹脱落.10例漏气时间>4 d,均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住院3~10 d,平均5 d.130例随访1~84个月,平均48个月,无复发.结论 VAIS安全可靠、创伤小,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国涵;洪暄;汪进益;徐志龙;刘中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效果.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12月,对21例支气管胸膜瘘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瘘口大小2~12 mm,平均4.3 mm.术后镇咳、控制胸腔感染、加强支持治疗.结果 治愈17例(治疗1次3例,2次2例,3次8例,4次4例),无效4例(治疗4次无效后行瘘口修补手术治疗).经纤维支气管镜可以看到瘘口2~3 mm的15例全部痊愈;5例瘘口3~10 mm者2例痊愈,3例瘘口6 mm、8 mm、9 mm者无效;1例瘘口12 mm者无效.17例治愈患者随访4~6个月,平均5.5月,未见支气管胸膜瘘复发.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瘘口≤3 mm者治疗效果良好,而>3 mm的瘘口特别是>10 mm者疗效欠佳.
作者:万黎;王建军;赵峰;范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和提高美容效果是所有外科医师和患者的追求,也是外科手术学的发展方向.因此,经胸乳、腋窝或胸乳腋窝联合入路的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手术技术应运而生,其将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减少或消除了传统手术瘢痕对患者颈部美观的影响,具有良好美容和心理微创的效果.
作者:樊友本;郭伯敏;伍波;康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9月对30例输卵管妊娠采用经脐入路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脐上缘做一10 mm横切口,置入腹腔镜,另2个操作孔在脐轮左、右两侧.结果 3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0.6±7.7)min.术中出血量5~10 ml.除脐部皱褶部位外,腹壁几乎无可见的手术瘢痕.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发热、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术后3 d出院,术后血hCG降为正常时间(7.5±2.4)d.术后1个月随访28例,对手术的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张青;曹云桂;施永鹏;秦月勤;朱莉华;陈利;杜惠;魏清;高京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T3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 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施行T3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02例.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101例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1例术后当天右侧手掌仍出汗,术后5 d再次经右侧切口胸腔镜下切断神经残支.术前伴足底多汗94例、腋汗90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分别为63例(67.0%)和85例(94.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5例(44.1%)出现不同部位轻度代偿性多汗,4例(3.9%)中度.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T3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疗效确切,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低,程度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玉华;朱彦君;伍青;张希东;王桂洪;宋清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3年5月~2009年3月,经微创手术切除42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胸腔镜切除29例,其中16例加小切口辅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10例;哑铃形肿瘤3例,均后正中切口切除椎管内肿瘤,1例胸腔镜切除胸内肿瘤,2例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结果 42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中转开胸.无并发症.病理诊断神经鞘瘤27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34例随访6个月~14年,其中<3年16例,3~5年13例,>5年5例.无局部复发.结论 微创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胸腔镜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有胸膜粘连或肿瘤长入椎间孔者,应选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方法.
作者:滕洪;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的工程化组织,体外培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将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临床的实验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浇铸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蛋白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载体内细胞生长及载体降解情况,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cyuridine,BrdU)掺入标记后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可注射型载体内包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包埋于生物蛋白胶内能很好地存活并增殖,2 d后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6 d后生物蛋白胶边缘部分开始降解,细胞脱落至培养板;体外培养14 d,细胞生长良好,大部分生物胶降解,脱落的细胞增多,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正常;3周后生物蛋白胶完全降解.结论 生物蛋白胶聚合后包埋的种子细胞能够正常增殖,生物蛋白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微创方法修复组织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培养和移植的支架.
作者:王晶莹;宋泉生;朱静琳;韩晓光;杨燕琳;宋纯理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