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黎;王建军;赵峰;范凯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各种静脉疾病所导致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终也是严重的并发症,多由慢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性高压所致.2006年5月~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静脉性溃疡51例,采用半导体激光(英国DIOMED 810nm)处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峰;刘增庆;杨笑非;管强;韩锋;梁宁;余宏;王海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和输尿管结石4例(共7处,结石位于肾盏5处,输尿管2处),结石直径0.8~1.5 cm.结果 手术时间分别为40,70,78,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3和4 d.无发热、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KUB平片,一次手术结石完全清除6处,1例残留肾盏结石直径0.4 cm,2周后复查B超,残留结石顺利自行排出.结论 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克服了常规输尿管软镜维修费用昂贵的缺点,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满意.
作者:卢剑;肖春雷;张树栋;王国良;洪锴;刘余庆;田晓军;黄毅;马潞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符合标准的胆囊切除术78例,LC术中分别使用超声刀(A组,n=30)和电刀(B组,n=30),18例因经济原因要求开腹手术(C组,n=18).术前、术后0 h、12 h、24 h检测3组患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术前相比,LC术后0 h MDA[A组:(7.141±1.024)nmol/L vs (6.483±0.721)nmol/L,q=3.940,P<0.05;B组:(7.357±1.151)nmol/L vs (6.562±0.730)nmol/L, q=4.545,P<0.05]均明显升高,C组升高不明显[(6.676±0.920)nmol/L vs (6.575±0.762)nmol/L,q=0.505, P>0.05].术后24 h MDA 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6.635±0.903)nmol/L vs (6.483±0.721)nmol/L,q=0.910,P>0.05;B组:(6.762±0.884)nmol/L vs (6.562±0.730)nmol/L, q=0.890,P>0.05],而C组持续升高[(7.715±1.183)nmol/L vs (6.575±0.762)nmol/L, q=4.880, 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0 h LC组SOD活性降低[A组:(99.405±18.840)U/ml vs (121.821±15.535)U/ml,q=7.039,P<0.05;B组:(101.516±19.304)U/ml vs(124.242±16.301)U/ml, q=6.962,P<0.05],C组降低不明显[(111.019±18.425)U/ml vs(118.748±18.247)U/ml, q=2.443,P>0.05];术后24 h 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120.487±17.004)U/ml vs(121.821±15.535)U/ml,q=0.420,P>0.05;B组:(119.118±18.235)U/ml vs(124.242±16.301)U/ml, q=1.570,P>0.05],而C组继续降低[(102.363±15.741)U/ml vs(118.748±18.247)U/ml, q=4.009,P<0.05].A组术后各时点MDA水平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2 h SOD活性较B组明显偏高[(119.836±18.208)U/ml vs(109.917±17.543)U/ml, q=3.080,P<0.05].结论 LC术中CO2气腹可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但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恢复快;LC术中应用超声刀较电刀更有利于机体术后氧化应激的恢复.
作者:陈明;陈卓林;姚关兵;缪辉来;陈念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片盆腔悬吊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 月~2008 年12 月我院应用国产穿刺锥行网片介入手术治疗79例POP的临床资料,评估该术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复发率和新盆腔症状.POP分级采用盆腔器官脱垂量化系统(POP-Q)评定,泌尿生殖道症状问询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PFDI-20).结果 术后1年POP治愈68例(86.1%),好转8例(10.1%).术后3个月内POP复发1例(1.3%),再次手术随访2年末复发;术后>1年POP复发3例(3.8%).排尿障碍术后3个月内发生2例(2.5%),术后>1年发生1例(1.3%).网片腐蚀术后3个月内发生5例(6.3%),术后>1年发生3例(3.8%).术后1年出现性生活不适或疼痛4例(5.1%),术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5例(6.3%),与网片相关的疼痛1例(1.3%).结论 聚丙烯网片POP腔悬吊术治疗盆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多见的并发症是网片腐蚀,新出现的问题是OAB.
作者:李茜;张永秀;朱红;陆继红;沈倩;熊苗;杨宾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效果.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12月,对21例支气管胸膜瘘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瘘口大小2~12 mm,平均4.3 mm.术后镇咳、控制胸腔感染、加强支持治疗.结果 治愈17例(治疗1次3例,2次2例,3次8例,4次4例),无效4例(治疗4次无效后行瘘口修补手术治疗).经纤维支气管镜可以看到瘘口2~3 mm的15例全部痊愈;5例瘘口3~10 mm者2例痊愈,3例瘘口6 mm、8 mm、9 mm者无效;1例瘘口12 mm者无效.17例治愈患者随访4~6个月,平均5.5月,未见支气管胸膜瘘复发.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瘘口≤3 mm者治疗效果良好,而>3 mm的瘘口特别是>10 mm者疗效欠佳.
作者:万黎;王建军;赵峰;范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子宫切除术的广泛应用,医源性因素作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致病因素逐渐受到重视[1].阴道穹隆脱垂是子宫切除术后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Flynn等[2]的研究表明其发生率为2%~45%,尤其是原有生殖道脱垂患者,多发生于术后3~13年.多数是由于术前未发现潜在的轻度的子宫或阴道脱垂,行常规子宫切除术时未注意采用任何预防手段.
作者:张秀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小肠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除出血表现外,62.9%(22/35)不伴其他症状,85.7%(30/35)不伴腹部阳性体征.35例均伴有贫血,其中急性大出血4例,慢性显性出血29例,慢性隐性出血2例.入院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7 g/L(30~108 g/L).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11.4%).小肠肿瘤占37.1%(13/35),其次为小肠憩室31.4%(11/35),小肠炎症22.9%(8/35),血管疾病8.6%(3/35).2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5例行腹腔镜下憩室局部切除),其中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14例.术中肠镜7例.结论 小肠出血的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小肠炎症是小肠出血常见原因.术中肠镜检查为后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小肠出血有效的方法.
作者:耿全利;傅卫;修典荣;王冠;吴霁晖;姚宏伟;梁建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手术治疗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合并胸壁不稳定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3月对20例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合并胸壁不稳定探查胸腔,处理胸腔内脏器损伤后显露骨折断端,选择相应型号的可吸收肋骨钉,以骨孔尺在肋骨骨折两断端髓腔扩髓,将可吸收肋骨钉两头置入髓腔,对合两端断肋解剖复位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l,平均220 ml.每例患者固定肋骨钉2~6枚.术后第1、2天出现肺不张1例,局限性胸腔积液2例,均经过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12~28 d,平均21 d.疗效评价: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19/20).20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胸片,固定的骨折无一例再次移位;术后3个月复查胸片,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未发现有胸廓塌陷,恢复体力劳动,情况良好,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可吸收肋骨钉6个月未吸收.结论 对于胸外伤引起胸壁不稳定的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应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韦春晖;谭勇明;邓滨;马吉意;覃永坚;杨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10月,行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43例,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9例,直肠癌Dixon手术16例,直肠癌Miles手术5例.术后37例行FOLFOX辅助化疗方案.结果 4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右半结肠切除术180~300 min(平均240 min),左半结肠切除术120~240 min(平均180 min),Dixon手术120~210 min(平均150 min),Miles手术170~21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150 ml.手术切除淋巴结10~28个,平均16个,其中阳性5个.术后恢复顺利.43例随访4~10个月,平均7个月,未见切口种植及吻合口复发,腹部CT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避免了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庞黎明;夏可义;陈泛野;廖丹;李德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横断胸骨第2肋间与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效果,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5月行胸腺切除术治疗63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切口将其分为横断胸骨组(1989年6月~2007年5月,568例)和正中切口组(1989年6月~1996年5月,65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χ2检验分析手术并发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结果 与正中切口组相比,横断胸骨组手术时间短[(71.1±14.4)min vs (110.0±11.7)min,t=8.829,P=0.000],术中出血量少[(56.4±15.7)ml vs (100.1±11.3)ml,t=9.406,P=0.000],胸腔引流时间短[(1.7±0.4)d vs (3.1±0.6)d,t=8.463,P=0.000],引流量少[(87.6±23.9)ml vs (99.9±11.2)ml,t=2.213,P=0.033],住院费用低[(11833.0±2167.2)元 vs (15333.0±4141.4)元,t=2.594,P=0.017],术后住院时间短[(8.6±1.1)d vs (12.2±3.0)d,t=4.503,P=0.000],手术切口短[(7.9±1.2)cm vs (17.3±4.8)cm,t=7.911,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568) vs 6.2%(4/65),P=0.000],胸骨裂开发生率低[0%(0/568) vs 7.7%(5/65),P=0.000],肺部感染发生率低[0%(0/568) vs 3.1%(2/65),P=0.010],手术后住院期间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低[8.8%(50/568) vs 16.9%(11/65),χ2=4.417,P=0.036].2组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21.8%(52/238) vs 19.5%(8/41),χ2=0.113,P=0.737;28.2%(67/238) vs 26.8%(11/41),χ2=0.030,P=0.862;31.9%(76/238) vs 31.7%(13/41),χ2=0.001,P=0.977].结论 横断胸骨第2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性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胸腔引流和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能降低术后肌无力危象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美观,而且横断胸骨组能取得正中切口组手术同样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新征;方华;杨鲲鹏;王铁栓;朱利伟;张清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疗效,分析外固定架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2008年11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架(Orthofix SRL公司)治疗169例儿童胫腓骨骨折,其中单侧闭合骨折97例纳入本组.采用在C形臂或G形臂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Orthofix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35~160 min,平均54 min;出血量都在10 ml以下.17例固定过程中出现Ⅰ~Ⅱ级针道感染,通过换药等手段控制,无一例因针道感染导致外固定架失效.固定过程中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均不受影响.骨性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2周.23例过度生长不超过1 cm.97例术后随访15~39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不破坏骨折端血运,且可提供牢固固定,允许早期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减轻了护理负担.
作者:尤海峰;张建立;王玉琨;郭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月,为68例拟诊纵隔疾病、肺癌的患者进行VM检查.未能明确的纵隔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41例,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PET、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为肺癌2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果 41例术前未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经电视纵隔镜确诊39例(95.1%),1例转院失访,1例纵隔肿块活检提示多核巨细胞伴上皮样肉芽肿,予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脓胸伴高热,行剖胸探查发现右胸腔巨大肿瘤伴脓液生成,手术活检病理结果为肺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27例术前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经纵隔镜检查后,1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鳞癌5例,腺癌7例),其中N2淋巴结转移8例(Ⅲa期),均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N3淋巴结转移4例(Ⅲb期),转入内科行放、化疗;1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3例开胸手术者术后病理均与纵隔镜检查一致.结论 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安全有效,多能获得准确诊断.
作者:邵丰;许栋生;杨如松;刘锋;王科平;马国栋;曹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完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全麻,双腔或单腔插管.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后纵隔肿瘤镜孔位置位于第7、8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第3、4或5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前纵隔肿瘤镜孔位于第5肋间腋后线,操作孔位于第3肋间以及第5肋间腋前线.手术孔的长度约1.5 cm.首先做一镜孔,插入30°腔镜探查,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做一主操作孔和一辅助操作孔,3个手术孔成一个三角形.经操作孔分离胸腔内粘连,钝性加锐性分离肿瘤,滋养血管镜下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45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不需要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0~230 min,平均110.4 min.39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8~94 h,平均26.7 h;其余6例未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1~12 d,平均4.5 d.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后病理:神经源性肿瘤18例,胸腺瘤12例,畸胎类肿瘤5例,淋巴性肿瘤4例,囊肿4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30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复发1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可以对纵隔肿瘤完成分离、切割、缝合、打结等操作,安全可行,纵隔肿瘤应首选完全胸腔镜手术.
作者:王强;郭剑波;马旺扣;倪浩;卢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3年5月~2009年3月,经微创手术切除42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胸腔镜切除29例,其中16例加小切口辅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10例;哑铃形肿瘤3例,均后正中切口切除椎管内肿瘤,1例胸腔镜切除胸内肿瘤,2例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结果 42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中转开胸.无并发症.病理诊断神经鞘瘤27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34例随访6个月~14年,其中<3年16例,3~5年13例,>5年5例.无局部复发.结论 微创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胸腔镜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有胸膜粘连或肿瘤长入椎间孔者,应选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方法.
作者:滕洪;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的工程化组织,体外培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将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临床的实验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浇铸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蛋白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载体内细胞生长及载体降解情况,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cyuridine,BrdU)掺入标记后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可注射型载体内包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包埋于生物蛋白胶内能很好地存活并增殖,2 d后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6 d后生物蛋白胶边缘部分开始降解,细胞脱落至培养板;体外培养14 d,细胞生长良好,大部分生物胶降解,脱落的细胞增多,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正常;3周后生物蛋白胶完全降解.结论 生物蛋白胶聚合后包埋的种子细胞能够正常增殖,生物蛋白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微创方法修复组织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培养和移植的支架.
作者:王晶莹;宋泉生;朱静琳;韩晓光;杨燕琳;宋纯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T3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 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施行T3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02例.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101例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1例术后当天右侧手掌仍出汗,术后5 d再次经右侧切口胸腔镜下切断神经残支.术前伴足底多汗94例、腋汗90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分别为63例(67.0%)和85例(94.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5例(44.1%)出现不同部位轻度代偿性多汗,4例(3.9%)中度.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T3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疗效确切,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低,程度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玉华;朱彦君;伍青;张希东;王桂洪;宋清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和提高美容效果是所有外科医师和患者的追求,也是外科手术学的发展方向.因此,经胸乳、腋窝或胸乳腋窝联合入路的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手术技术应运而生,其将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减少或消除了传统手术瘢痕对患者颈部美观的影响,具有良好美容和心理微创的效果.
作者:樊友本;郭伯敏;伍波;康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126例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 cm,结石数目1~3枚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网篮取石,球囊清理胆管,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对操作次数多、胆汁黏稠、有残渣、乳头术后水肿可能性大的病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 cm且≤2.0 cm的单发或多发结石或经EST取石失败者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使用胆道镜行网篮取石,胆总管置T管引流.结石2~3 cm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果 83例先行ERCP、EST者中,76例取石成功,4例网篮取石困难,未能取出结石,1例有结石残留(这5例于EST后4~6 d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成功),1例ERCP时十二指肠穿孔,1例网篮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急诊开腹.43例直接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均获成功.91例随访6~12个月,失访35例,无胆道感染、胆道狭窄、残余结石等并发症,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 EST后LC是理想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徐小东;吕西;李徐生;刘永永;赵彦会;王琛;马建忠;康博雄;樊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术后肠粘连是腹部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 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及术后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在腹腔镜技术开展之前, 粘连性肠梗阻若保守治疗无效, 只能选择开腹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达28%[1].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再发梗阻率为0~15%,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8年2月对37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了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金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