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宏伟;禹学慧;吴雷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48例.48例术后均无出血、粘连、咽鼓管口损伤、开放性鼻音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行鼻咽镜检查,咽鼓管口区无瘢痕,无腺样体残留,听力正常,耳塞、耳闷消失.4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无复发.我们认为鼻内镜下治疗腺样体肥大能够较好地避免损伤鼻咽部其他结构,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胡建道;廖建春;金国荣;吴海如;乐惠飞;胡志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s,ABP)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1年5月~2005年12月对87例ABP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胆总管结石和(或)胆总管增宽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并置T管引流. 结果 手术成功75例,其中单纯LC 20例,LC联合LCBDE 55例(49例同时行胰腺被膜切开、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术);中转开腹手术12例.87例随访3~58个月,平均28.2月,无手术并发症和(或)胰腺炎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 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ABP安全可行,疗效明确.
作者:蔡晓棠;陈金水;张少炎;楼朝阳;陈卫东;张罕松;湛继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78例高血压脑出血在CT引导穿刺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血肿.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Ⅰ级23例,Ⅱ级19例,Ⅲ级22例,Ⅳ级3例,Ⅴ级2例.死亡9例.
作者:汤进伟;刘倩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安全、有效的解剖胆囊管的方法.方法 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胆囊管逆行分离法解剖胆囊管行1 4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 顺利完成LC 1 442例,手术时间15~100 min,平均42 min.中转开腹18例(1.23%),胆管损伤5例(0.34%),腹腔出血3例(0.21%),胆漏3例(0.21%).随访2~24个月,平均11.8月,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结论 胆囊管逆行分离法解剖胆囊管行LC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晓辉;李桂良;陆光美;陈建富;谢开斌;宋文周;罗开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方法矫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乳晕边缘切口,去除上半腺体后松弛的浅筋膜深层,上提腺体至正常位置并固定于深筋膜,腺体浅面按真皮乳罩原理进行悬吊并适当切除乳晕周边多余皮肤,或采用聚丙烯单丝网片对腺体进行悬吊,术后腺体周围形成强大的纤维粘连,从而重建乳腺的悬吊支持结构.同时进行腺体的适当折叠塑形或置入乳房假体增加丰满程度.结果 共行轻、中度下垂32例手术(其中单纯悬吊10例,悬吊同时假体隆乳20例,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2例),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8 ml.均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1.3月,术后外形改善满意率90.6%(29/32).结论 对于不伴腺体肥大的乳房轻、中度下垂,采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是一种创伤相对小,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作者:李比;夏有辰;张洁;毕洪森;尤维涛;牛星焘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硬膜外血肿是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占颅脑外伤3%~6%,占颅内血肿30%[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硬膜外血肿量幕上>30 ml,幕下>10 ml,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多采用静脉全麻下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近几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微创技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取得良好效果.2001年~2004年12月,我院采用气囊导尿管引流、注药治疗硬膜外血肿,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光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大多数良性卵巢肿瘤可在腹腔镜下处理.2002年2月~2004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87例,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占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术式选择.方法 187例输卵管妊娠根据生育要求及意愿行输卵管切除术102例,输卵管开窗术85例.结果 输卵管切除术组手术时间(40.4±9.9)min,术中出血量(17.7±5.4)ml,术后住院时间(3.8±0.5)d,术后血β-hCG 7~14 d降至正常,无并发症;输卵管开窗术组手术时间(88.8±10.3)min,术中出血量(80.6±4.4)ml,术后住院时间(7.4±0.9)d,术后血β-hCG 10~33 d降至正常,术后并发症2例(术后腹腔出血和持续异位妊娠各1例).116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输卵管切除术组60例无再次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开窗术组56例,术后行输卵管通液或碘油造影检查,37例通畅,25例宫内妊娠,2例同侧输卵管再次妊娠.结论 输卵管切除术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卵管妊娠首选的手术方式.输卵管开窗术仅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施行,但要警惕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并注意术中如止血效果不满意时,应果断行输卵管切除术或中转开腹止血.
作者:杨湘军;李娜;方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方法 2000年3月~2004年9月,18例贲门失弛缓症在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游离下段食管及胃贲门部,自下肺静脉至胃贲门部1 cm胃壁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结果 18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时间(108.5±6.5)min,胸腔引流(2.5±0.5)d,术后住院(6.5±0.5)d.术后12、18个月,症状评分由术前(3.1±0.6)分别降为(1.6±0.3)分和(1.9±0.8)分(q=10.558,P<0.05;q=8.446,P<0.05);食管末端直径由术前(7.1±1.3)cm分别降为(3.8±1.2)cm和(3.6±1.3)cm(q=11.046,P<0.05;q=11.715,P<0.05);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由术前(29.6±3.8)mm Hg分别降低到(21.2±2.3)mm Hg和(19.2±3.9)mm Hg(q=10.443,P<0.05;q=12.929,P<0.05);食管末端pH由术前3.2±0.4分别升至术后5.5±0.3和5.1±0.5(q=23.902,P<0.05;q=19.745,P<0.05);术后12、18个月比较,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食管末端pH值有统计学差异(q=4.157,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可行.
作者:何泽锋;王建军;王家顺;潘永成;李劲松;汪文东;赵峰;丁静民;杨光海;马千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38例,包括Schatzker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2例.常规膝关节镜检查,合并半月板损伤15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对于Ⅰ~Ⅲ型骨折选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Ⅳ~Ⅵ型骨折则应用微创法植入支持钢板.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0~72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0 ml.术后36例随访4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切口及关节感染、皮肤坏死或创口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HSS评分:优28例,良6例,中2例.此期主要表现为肌力不够及膝关节主动伸屈功能较差.术后6个月HSS评分:优33例,良3例.结论 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复位和固定,并早期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能较好地微创处理多种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王铭春;王治;杨铁毅;王思辉;宋炜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11月,我院对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乳房良性肿瘤的12例实施内镜手术,其中乳腺纤维腺瘤8例、乳腺囊性增生病4例.采用经腋窝入路6例,乳腺外缘入路3例,乳腺下缘入路3例.所有入路均采用10、5、2 mm三孔法创建皮下隧道,在CO2充气下应用超声刀完成手术.结果 12例均在内镜下成功完成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时间25~126 min,平均75 min.术后皮下积液1例,局部皮肤轻度凹陷1例.术后住院2~5 d,平均3 d,病人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内镜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兼顾了治疗与美学的优点,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所广军;徐鲁白;周斌;王继生;朱江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plus T-tube drainage,LCTD)一期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8月~2005年6月,1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保守治疗、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后,行LCTD.结果 12例均完成LCTD,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180 min,(135.3±31.2)min.11例术中取净胆管内结石,无皮下气肿、出血、腹腔脓肿及胆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周拔T管;1例残余结石,术后6周再次经T管胆道镜取尽残余结石.1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2月,无胰腺炎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 LCTD一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牛建华;杨宏强;张示杰;彭心宇;阿杜瓦;吴向未;孙红;何家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采用CT引导定位,血肿中心为靶点,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经头皮穿刺冲洗粉碎引流联合尿激酶(2万~6万U)溶解血肿治疗硬膜外血肿86例.结果 大血肿组(血肿量30~100 ml)44例,无效10例(22.7%,10/44),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痊愈;余34例中术后3~5 d血肿引流干净25例,血肿少量残留(≤5 ml)9例.小血肿组(血肿量<30 ml)42例,术后1~3 d内均引流干净.出院时ADL分级:Ⅰ级72例,Ⅱ级14例.76例随访3~12个月,(5.3±3.7)月,按GOS分级均恢复良好.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微创,准确选择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至关重要.
作者:郭效东;王本瀚;王庆宣;熊家锐;张长远;张月高;刘明辉;李经纶;唐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炎性胰腺液体积聚(inflammatory 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IPFC),是由胰腺炎、胰腺损伤和胰腺手术引起的并发症,表现为胰腺或胰周的液体积聚,包括急性液体积聚、急性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坏死及胰腺脓肿[1].
作者:孙家邦;朱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7例,疗效满意.
作者:段明飞;王新海;林基;宫介秘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同时用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修复足背皮肤缺损38例.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术后足背感觉2~4个月完全恢复,供区3~6个月逐渐恢复触、痛、温觉.38例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功能均正常.结论 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神经位置恒定,切取方便,术后皮瓣有感觉,耐磨,是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作者:朱小雷;胡勇;王增涛;孙文海;刘志波;朱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减少或避免胆管损伤的术中判断和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0月~2005年10月39 860例LC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损伤46例.结果 行胆管裂口修补,置T管支撑引流26例;游离两断端,做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4例.T管支撑时间3~12个月.胆管空肠的Rouxen-Y吻合11例;副肝管结扎5例.胆管狭窄再手术4例,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2例.结论 深刻的解剖认识,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避免或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早期诊断和处理胆管损伤避免急性炎症期是防止多次胆道手术的重要举措.
作者:范育林;龚仁华;徐正涛;何新苗;李勇;蔡军;王敬民;梁久银;刘其春;徐义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改良左胸小切口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疗效,探讨改良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2月62例改良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改良组)和96例常规左胸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常规组)的临床资料,从术后近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1,3年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组均无手术死亡,2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8.6±3.5 vs.10.3±4.8)无统计学差异(t=1.251,P=0.862),2组手术时间(174.6±65.4)min vs.(168.4±88.0)min无统计学差异(t=0.476,P=0.635),改良组术中出血量(322.4±155.3)ml显著少于常规组的(445.7±161.7)ml(t=-4.751,P=0.000);改良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6.1%(10/62)与常规组20.8%(20/9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42,P=0.462),改良组术后住院时间(11.3±2.4)d显著少于常规组的(14.7±4.1)d(t=-5.905,P=0.000);2组1、3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log-rank分析χ2=3.92,P=0.095;χ2=3.66,P=0.112).结论 改良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创伤小,术后近期并发症率、术中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远期手术疗效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无差别.
作者:王旭广;杨鲲鹏;苏彦河;张灿宇;黄壮士;寿化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对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先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再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进行序贯治疗.结果 5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十二指肠镜治疗,46例取石成功,5例因结石无法取出而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38例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待胰腺炎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正常或接近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例因腹痛及感染症状未缓解行开腹手术.87例行LC,4例中转开腹,83例成功,其中5例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9例随访0.3~3年,平均1.9年,无远期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结论 先采用MRCP明确结石位置,再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后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序贯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作者:汤浩;徐永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疾病,它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溃疡以至癌变.在西方人群中,约有7%~15%的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在美国约有1 900万成人患有此病,每年有10万人为此病而需入院治疗,每年用于治疗GERD的费用达19亿美元[1].GERD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潘国宗等1999年报道了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的GERD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GERD的发病率为8.97%;经内镜或24 h pH监测证实是GERD者为5.77%;经内镜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者1.92%[2].
作者:汪忠镐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