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孔法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体会

张伟忠;梁金荣;王兆宇

关键词:二孔法, 微型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摘要:本文报道20例二孔法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部用10mm鞘管入镜,剑突下采用3mm或5mm鞘管作为主操作孔,右肋缘下以7号线牵引胆囊,再行胆囊切除术.本组20例,剑突下3mm戳孔14例,5mm 6例,手术时间(40~60分钟).无中转手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助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进展

    手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在脾切除、肾切除和结肠切除等多种手术中得到应用,欧美和日本HALS结肠切除术研究报道较多.随着手术经验和技巧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以及专用器械、设备的研制和应用,HALS在结肠外科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手助腹腔镜结肠切除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王桐生;嵇振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粗大胆囊管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粗大胆囊管的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5月~2001年12月我院1052例LC中24例粗大胆囊管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管(0.4~0.6)cm 12例,(0.6~0.8)cm 8例,(0.8~1.0)cm 2例,>1cm 2例.分别采用二夹法(10例),三夹法(5例),梯形钳夹法(6例),旋转钳夹法(3例)处理. 结果 21例顺利完成LC,3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全组无胆漏、膈下积液发生.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粗大胆囊管采取不同方法处理可顺利完成LC.

    作者:方哲平;董米连;朱正练;彭淑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改良非气腹腹腔镜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本文报道5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其中1例肝内胆管结石肝门和胆管狭窄,行改良非气腹腹腔镜胆总管空肠吻合术(Modified gasless laparoscopic choledochojejunostomy,MGLCJS).手术均获成功.

    作者:许红兵;郑方;刘浩润;李虎城;杜国盛;李为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处理的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000年,56例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52例,其中顺行切除39例,逆行切除13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4例,其中3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腹腔置引流管8例.56例均治愈,2例出现胆漏,经置管保守治愈. 结论解剖清晰、认准变形的壶腹与胆囊管交界部位、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和开腹时机、预防性放置引流管是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太义;丁志强;杨宝镇;李天昕;李梅;郑凤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速去雾剂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本文报道超速去雾剂(ULTRASTOP)在腔镜手术中镜面防雾化的效果.1620例各类腔镜手术,采用ULTRASTOP一次性处理腔镜镜面后,有效地防止腹腔镜面雾化的发生,既为手术提供清晰的图像,也节约手术时间和工作量.

    作者:饶芝兰;熊乐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3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间隙行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全麻,健侧卧位,患侧髂嵴上切口,用自制气囊扩张腹膜后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在腋前线上,下及腋后线肋缘下置Trocar 3个,完成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型术. 结果 3例4侧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均一次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出血5ml.术后肾周引流0ml.术后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过良好,伤口甲级愈合,无感染.随访(1~7)月,效果良好. 结论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平;李龙;刘刚;黄柳明;刘宝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半肾切除术治疗小儿肾重复畸形(附3例报告)

    本文报道3例肾重复畸形腹腔镜下行半肾切除术,切除上半肾2例,下半肾1例.手术时间130分钟~220分钟.术中失血量<40ml.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分别于术后4天、6天及7天出院,患儿均获痊愈.

    作者:雷宇;王淑芹;李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二孔法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体会

    本文报道20例二孔法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部用10mm鞘管入镜,剑突下采用3mm或5mm鞘管作为主操作孔,右肋缘下以7号线牵引胆囊,再行胆囊切除术.本组20例,剑突下3mm戳孔14例,5mm 6例,手术时间(40~60分钟).无中转手术.

    作者:张伟忠;梁金荣;王兆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的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31例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实施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其中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在腹腔镜下探查确定.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联合手术时间较单纯LC增加10min~30min,平均增加14min.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腹腔镜慢性阑尾炎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适宜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在不增加创伤的情况下明确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并同时切除.

    作者:蒋平;杜景平;庄文;田伯乐;徐鲁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孔法微型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孔法微型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9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息肉样病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三孔法微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MLC)和常规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ly,LC).比较两组的中转率、手术时间、术后6小时疼痛程度和并发症. 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MLC组中2例因操作困难,中转LC.MLC组与L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8±11.3)min和(51.0±11.0)min,(t=1.61,P>0.05);术后疼痛程度分别为(2.0±0.7)分和(2.5±0.8)分,(t=-3.02,P<0.01). 结论在熟练掌握LC的基础上,开展MLC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唐黎明;任培土;鲁葆春;徐关根;王成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及现状

    20世纪70年代逐渐萌生外科治疗强调整体观念,把病人的生理状态和社会活动,精神面貌作为外科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微创概念和微创外科随着高新技术的介入逐步形成和升温,它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无碍美观的手术切口,更快的术后恢复,符合病人心理要求的特点,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得到较快的发展.现就腹腔镜外科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余向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新方法. 方法 2000年11月~2002年3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03例,年龄1岁~9岁. 结果手术时间5分钟~8分钟.伤口不需缝合,术后无疤痕.住院时间(4~5)天.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术后1月、6月、1年,除2例1月内复发(1.9%),余患儿症状消失,恢复良好. 结论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

    作者:姚干;李宇洲;杨庆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单纯高位精索内静脉结扎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其优越性. 方法经腹腔镜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中保留精索动脉. 结果 32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伤口感染、睾丸肿胀及发热.术后1天~3天出院.29例术后随访6月~12月,均无复发,无睾丸萎缩. 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保留精索动脉,防止睾丸萎缩,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钧;刘钢;黄柳明;李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3月,1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I期缝合胆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除1例术后胆漏经保守方法治愈外,其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胆道残余结石,经门诊胆道镜取净残余结石. 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但应掌握好适应证.

    作者:梁中骁;罗建强;黄顺荣;赫军;刘天奇;邹全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附9例长期随访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5年以上(1993年12月~1996年2月)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80m(40m~94m).患者年龄中位数50岁(30岁~67岁).腹腔镜下完成腹部操作8例,小切口辅助下完成腹部操作1例,均进行了标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时间中位数6h(4.5h~7.5h).术中、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气肿、尿潴留1例,髂静脉损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瘘口部分粘膜坏死1例,会阴部伤口感染1例.术后标本检测淋巴结数目的中位数为13个(4个~25个).6例存活,3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77.8%. 结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够满足开腹手术所要求的肿瘤切除原则.

    作者:傅卫;袁炯;陆少美;张自顺;张同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用于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52例婴幼儿梗阻性黄疸采用腹腔镜协助诊断和治疗. 结果 2例因大量腹水而中转开腹,余50例腹腔镜下行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胆道闭锁33例,胆道发育不良10例,胆汁淤积7例.中转开腹行肝门-肠吻合术43例,肝活检38例,胆道置管行胆道冲洗9例. 结论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婴幼儿梗阻性黄疸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对胆汁淤积的患儿,可免除开腹手术.

    作者:黄柳明;王平;刘刚;李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关节镜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2月~2001年12月52例(53个踝)踝关节损伤施行踝关节镜手术,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1988)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 结果术后平均10天恢复日常活动,运动员恢复专项运动时间平均2.5月.除有1例因再次外伤恢复稍慢外,所有运动员均恢复到伤前佳运动水平.并发症3例(5.8%).术前McGuire踝关节评分(60.4±9.1)分,术后(89.0±5.7)分,提高(28.7±8.6)分(t=24.1,P<0.001).随访51例,时间6月~9年,平均18.4月.优45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8.0%(50/51). 结论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特别是对伤后无骨折脱位,踝关节反复肿痛,活动后加重的病例,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效果不佳者,应行关节镜手术,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有效治疗,有明显关节不稳定者应同期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作者:胡跃林;敖英芳;田得祥;于长隆;崔国庆;余家阔;焦晨;肖健;曲绵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电视腹腔镜下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

    患者男,61岁.主诉腹胀4年,右上腹部肿物2年,于1999年8月10月入院.该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腹胀,无恶心、呕吐.2年前发现右上腹部肿块,渐进生长,且腹胀渐重,未经治疗.查体: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隆起,触及肿大肝脏右肋缘下15cm,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B超检查右上腹巨大囊性无回声区,前后径18.2cm,提示巨大肝囊肿.腹部CT平扫:右上腹肝区见20cm×23cm巨大囊性低密度病变,CT值16HU,边缘清晰、锐利,CT诊断肝巨大囊肿.全麻下,常规造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镜头及器械,见巨大囊肿位于肝右叶,呈球形,壁薄(0.8cm).取肝右前叶下极囊肿薄处,电剥离钩开一2.0cm×2.0cm大小的窗,吸尽囊液,总量7500ml,无色透明.将腹腔镜镜头伸入囊肿内,未见结节及胆瘘,右膈下置引流管1枚,术毕.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但引流管持续引出较多液体(400ml/d),经对症治疗,术后2周逐渐减少至50ml/d以下,拔除引流管,1周后顺利出院.

    作者:张铁民;许军;葛淑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我国胆石病诊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提高了传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随着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我国胆石病的综合诊断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改观,传统胆石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作者:陈积圣;巴明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在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配合腹腔镜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1年7月应用ENBD配合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44例及开腹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34例. 结果 78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术中结石取净率100%(78/78).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6.2±1.3)d,开腹组为(7.4±2.1)d.随访57例,时间(1~4.5)年,平均2.6年,腹部彩色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 结论 ENBD配合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术安全、可靠.

    作者:李宁;秦明放;王庆;勾承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