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迅速提高我国小儿腹腔镜外科水平

张金哲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 腹部外科疾病, 治疗范围, 小儿外科, 外科治疗, 外科技术, 发达国家, 诊断, 单位
摘要:自1981年世界小儿腹腔镜外科的先驱Stephen Gans访问我国,介绍小儿腹腔镜外科技术以来,经过20年只限于简单的诊断探查.然而近5年来,随着国际小儿腹腔镜外科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儿腹腔镜外科正在迅速跟上国际步伐.目前,在一些开展工作较好的单位,已经有60%左右的小儿腹部外科疾病采用腹腔镜外科治疗,治疗范围达30多个病种,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小儿外科水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3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间隙行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全麻,健侧卧位,患侧髂嵴上切口,用自制气囊扩张腹膜后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在腋前线上,下及腋后线肋缘下置Trocar 3个,完成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型术. 结果 3例4侧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均一次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出血5ml.术后肾周引流0ml.术后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过良好,伤口甲级愈合,无感染.随访(1~7)月,效果良好. 结论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平;李龙;刘刚;黄柳明;刘宝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训练

    腹腔镜手术是现代科技与传统腹部外科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腹部外科手术有巨大的差别.腹腔镜手术中,术者必须一边观看监视器(电视),一边在腹腔外操作器械完成腹腔内手术,是二维视觉下手-眼分离的操作,术中只有器械传导的间接触觉.另外,在所用器械以及切割、分离、结扎、止血等基本操作方法等方面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小儿腹腔小,组织细嫩柔软容易损伤,学习小儿腹腔镜手术需要有扎实的传统腹部外科基础,再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一系列的操作训练,方能掌握.理论知识学习包括腹腔镜手术基本原理、操作要领及有关术式、气腹状态下机体的应激反应、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围手术期管理等,可以通过听讲座、阅读等手段获得,操作训练则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逐步进行.具体的训练常分为三个阶段:训练箱训练、动物手术及临床实践.另外,腹腔镜手术有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之分,本文均以双手操作训练为例.

    作者:王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二孔法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体会

    本文报道20例二孔法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部用10mm鞘管入镜,剑突下采用3mm或5mm鞘管作为主操作孔,右肋缘下以7号线牵引胆囊,再行胆囊切除术.本组20例,剑突下3mm戳孔14例,5mm 6例,手术时间(40~60分钟).无中转手术.

    作者:张伟忠;梁金荣;王兆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胆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 1997年7月~2000年12月,100例肝外或肝内外并存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或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 结果 10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在术中取净42例,术后1次~6次完全取净58例,随访3年无结石残留. 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是治疗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德兴;董加纯;赵淑清;刁守志;梁长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闭合穿针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小儿总血量小,耐受力差,但骨折易愈合,关节柔软,不易粘连且适合牵引,而髓内针可能影响股骨近端骨骺[1],故常保守治疗小儿骨折.

    作者:郭世杰;王景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改良非气腹腹腔镜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本文报道5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其中1例肝内胆管结石肝门和胆管狭窄,行改良非气腹腹腔镜胆总管空肠吻合术(Modified gasless laparoscopic choledochojejunostomy,MGLCJS).手术均获成功.

    作者:许红兵;郑方;刘浩润;李虎城;杜国盛;李为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手助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进展

    手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在脾切除、肾切除和结肠切除等多种手术中得到应用,欧美和日本HALS结肠切除术研究报道较多.随着手术经验和技巧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以及专用器械、设备的研制和应用,HALS在结肠外科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手助腹腔镜结肠切除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王桐生;嵇振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腹壁悬吊缝合线在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小,耐受气腹压力低,良好的术野暴露对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极为重要,本文介绍经腹壁悬吊缝合线辅助术野暴露的技术.

    作者:李龙;余奇志;刘刚;黄柳明;刘宝富;雷宇;王淑芹;贾钧;王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附57例报告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 方法 2001年7月~2002年5月,5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结果 5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手术时间(1~2)小时,平均1.5小时,出血5ml~10ml.51例术后1天开始自行排便、进食, 2例术后3天予开塞露灌肠后排便.4例长段型巨结肠,病变累及横结肠,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时间(2~3.5)小时,平均3小时,术后(2~3)天开始排便、进食.随访(2~9)月,57例患儿排便功能均正常良好. 结论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可行,此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刘宝富;黄柳明;刘钢;王淑芹;王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我国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现状与评价

    自1990年美国Jacobs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同年Folwer进行了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从此腹腔镜技术逐渐运用于传统的结直肠手术,但发展速度远不如其它腹腔镜手术,主要原因是它的手术难度较高,需行肠段的切除及重建,手术器械昂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谐波超声刀以后,手术时烟雾少、焦痂少、出血少,使手术视野清晰、时间缩短,特别适用于肠系膜及大网膜的切割和游离,用它代替切割吻合器可减少手术费用,这一点特别适合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也是在引入超声刀以后,才逐渐被接受和推广开来.

    作者:郑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的低氧血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方法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重点观察转运途中1、2、3、4、5min内有无低氧血症的发生. 结果 100例中有15例SPO2降至≤92%,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5%(15/100). 结论为防止老年患者术后从手术室到病房转运途中发生低氧血症,必须进行SPO2监测和持续吸氧治疗.

    作者:邵雪泉;徐慧;王之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纤维蛋白胶粘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纤维蛋白胶粘合法与神经外膜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粘合组和缝合组,每组10只.以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为修复神经模型进行实验.术后8周,各组取8只大鼠进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查,每组其余2只取标本做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术后8周粘合组神经纤维较缝合组平直,粘合组与缝合组比较,运动神经潜伏期延迟比、吻合口神经纤维通过比、有髓纤维截面积恢复比、肌湿重恢复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32、2.43、2.39、2.36,P值分别为0.032、0.029、0.030、0.031). 结论应用纤维蛋白胶粘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神经接合方法.

    作者:李宏生;李光昭;姚楚征;许翔聪;孙泽光;杨永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质地、内分泌测定和MRI检查T2信号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82例经翼点入路,22例经额下入路,6例经蝶窦入路,3例行额下经蝶窦入路.术后全部进行放疗. 结果 102例(90.3%)显微镜下全切,11例(9.7%)次全切除.术后死亡2例(1.8%).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8例(86.7%),无变化15例(13.3%).术后5年内复发6例(6.3%). 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综合治疗是提高大型垂体肿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陈军;陈覃;司宪平;李爱民;施辉;王富元;吴海滨;江伟;刘希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的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31例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实施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其中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在腹腔镜下探查确定.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联合手术时间较单纯LC增加10min~30min,平均增加14min.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腹腔镜慢性阑尾炎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适宜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在不增加创伤的情况下明确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并同时切除.

    作者:蒋平;杜景平;庄文;田伯乐;徐鲁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迅速提高我国小儿腹腔镜外科水平

    自1981年世界小儿腹腔镜外科的先驱Stephen Gans访问我国,介绍小儿腹腔镜外科技术以来,经过20年只限于简单的诊断探查.然而近5年来,随着国际小儿腹腔镜外科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儿腹腔镜外科正在迅速跟上国际步伐.目前,在一些开展工作较好的单位,已经有60%左右的小儿腹部外科疾病采用腹腔镜外科治疗,治疗范围达30多个病种,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小儿外科水平.

    作者:张金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治疗儿童右侧外膀胱上疝一例

    外膀胱上疝是一种少见的腹股沟疝,儿童更为罕见.近我科采用腹腔镜明确诊断并成功治愈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宇;刘钢;李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附9例长期随访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5年以上(1993年12月~1996年2月)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80m(40m~94m).患者年龄中位数50岁(30岁~67岁).腹腔镜下完成腹部操作8例,小切口辅助下完成腹部操作1例,均进行了标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时间中位数6h(4.5h~7.5h).术中、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气肿、尿潴留1例,髂静脉损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瘘口部分粘膜坏死1例,会阴部伤口感染1例.术后标本检测淋巴结数目的中位数为13个(4个~25个).6例存活,3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77.8%. 结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够满足开腹手术所要求的肿瘤切除原则.

    作者:傅卫;袁炯;陆少美;张自顺;张同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用于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52例婴幼儿梗阻性黄疸采用腹腔镜协助诊断和治疗. 结果 2例因大量腹水而中转开腹,余50例腹腔镜下行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胆道闭锁33例,胆道发育不良10例,胆汁淤积7例.中转开腹行肝门-肠吻合术43例,肝活检38例,胆道置管行胆道冲洗9例. 结论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婴幼儿梗阻性黄疸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对胆汁淤积的患儿,可免除开腹手术.

    作者:黄柳明;王平;刘刚;李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100例经验

    本文报道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100例手术方法及经验.手术方法对李氏方法加以改进:经脐和脐左3cm处分别插入腹腔镜和分离钳,经内环腹壁的投影处作1.5mm皮肤切口,用自制的带线雪撬针插入内环腹膜外,穿插两次完成内环高位缝扎.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当天患儿苏醒后即开始进食,第2天下床,第3天痊愈出院.3例术中拔出腹腔镜时网膜脱出,1例术后网膜经脐部切口脱出,1例双侧斜疝患儿术后4月单侧复发,余患儿无并发症出现.

    作者:曲金龙;周致红;于文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附22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LC胆管损伤22例的特点、诊断、治疗及效果. 结果本组22例均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其中8例行肝门部胆管成形术,3例行中肝叶切除.22例于术后1年、3年随访未出现胆管狭窄、黄疸复发及胆管炎症状. 结论预防胆管损伤是关键,其处理应根据发现时间、部位、类型等选择不同的方法.

    作者:崔忠;张利辉;王振全;赵清涛;孙建斌;魏强;王文耀;张永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