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3例胰腺假性囊肿治疗分析

尚海涛;张西波;张鸿涛;鲍建亨;李忠廉

关键词:胰腺囊肿, 引流术, 吻合术, 外科
摘要:目的 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5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治疗方式、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行CT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9例,其中3例行再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8例,包括经胃7例,经十二指肠1例,术后囊肿均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36例,其中外引流术3例,1例行再手术治疗;行囊肿胃吻合术11例,术后消化道出血2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2例;同时行囊肿胃及十二指肠吻合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9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4个月至6年,未出现复发.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化,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囊肿的内引流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术式,其中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经胃肠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较好方法,但手术治疗仍不可完全替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是共识.然而以往的研究均将横结肠癌排除在外[1-2],因此对于横结肠癌根治术是否适合在腹腔镜下进行,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论证.本文旨在对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对比评价.

    作者:单泽星;高文超;周海洋;王毅;胡志前;姚厚山;张剑;孙延平;阮灿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胰腺癌组织块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学行为的观察

    目的 构建来源于人胰腺癌组织块的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移植术中获取的人胰腺癌组织块到NOD/SCID小鼠皮下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并进行小鼠体内传代扩增,比较各代移植瘤生长速度,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VEGF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 收集13例胰腺癌组织块标本及6例活检组织标本,其中5例组织块标本移植成功,1例已传至第四代小鼠,4例传至第二代小鼠,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HE染色显示移植瘤与其来源的人胰腺癌组织病理形态基本一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67和VEGF表达增加.结论 通过直接移植人胰腺癌组织块,可成功构建胰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且移植瘤的变性程度及侵袭性可能随传代增加.

    作者:吴蔚;肖俊;陈琦军;杨冲;钦琦;吴河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癌术后患者静脉化疗和口服替吉奥续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作为胃癌治疗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术前新辅助化疗[1]还是术后化疗均在胃癌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证实替吉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本研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常规行术后全身静脉化疗过程中不能耐受时,改用口服替吉奥继续治疗的续贯疗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将之与全程静脉化疗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可行性.

    作者:阎龙;刘宏斌;韩晓鹏;李洪涛;马有伟;于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小RNA-4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微小RNA-451(microRNA-451,miR-451)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iR-451的表达,分析miR-45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应用慢病毒LV-mir-451感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45,建立稳定高表达miR-451的细胞株,检测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降低(0.010±0.007比0.014±0.008,t=3.015,P<0.05),且其下调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时间缩短呈正相关.BGC-823和MKN-45细胞内miR-451的高表达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降低了BGC-823细胞的迁移率(0.863±0.026比1.107±0.032,t=9.820,P<0.05;0.863±0.026比1.060±0.054,t=4.369,P<0.05)和侵袭率(1.040±0.055比1.522±0.001,t=5.84,P<0.05;1.040±0.055比1.696±0.078,t=10.16,P<0.05).结论 miR-451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判断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荣忠厚;苏忠学;耿文茂;咸国哲;王志意;吴亚光;秦成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和气管瘘再次手术12例分析

    贵州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共完成各种甲状腺手术2 245例,术后因发生出血、气管瘘再次手术12例.现对这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翊伦;张强;曹坤;赵代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一例

    患者男,51岁,因“体检发现胃肿物半年余”于2015年11月12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超声内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区可见1个巨大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图1).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部分切除术(毕Ⅰ式).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小弯区,边界清晰,未侵出浆膜,胃周淋巴结未见肿大.

    作者:陆奇;刘东宁;李太原;张顺;黄松;胡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间质瘤组织的蛋白组学筛选和鉴定

    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胃间质瘤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寻找其相关肿瘤蛋白,并探讨差异性蛋白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胃间质瘤标本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普外科提供,并经术后病理学确诊,同时取该10例患者的正常胃壁组织作为对照.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45±4)岁;高危8例,中危2例;肿瘤位于胃底贲门部5例,胃体3例,胃窦2例.本研究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作者:沈伟;陈柏;张银超;陶国青;孙键;项成;朱雁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闭合性腹外伤致腹茧症一例

    患者男,51岁,餐后剧烈腹痛半年.否认有手术及长期用药史,1年前自4 m高叉车上摔落后开始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体重下降40 kg.多次行肠镜、胃镜、腹部CT、彩超等检查均未明确病因.查体:全腹软,略有柔韧感,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肠鸣音5次/min.CT检查提示部分小肠明显扩张,左下腹局部肠管聚拢、壁厚(图1).术中探查见大网膜缺如,大部分肠管被白色质韧茧样被膜包裹,侧方小肠及大部分结肠呈膜样粘连,部分小肠扩张积液,少量淡黄色清亮腹腔积液(图2).采用钝锐结合法将大小约18 cm×16 cm被膜自小肠及右半结肠表面完整剥离,修补小肠浆膜及肠系膜破损处.确切止血及腹腔冲洗后,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将导管末端通过回盲瓣至盲肠,前水囊注水20 ml,撤出导丝,行小肠内排列(图3).术中诊断:腹茧症、不完全肠梗阻.病理报告: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局部梗死.

    作者:丘声愧;戴婷;王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经门静脉化疗的疗效观察

    转移和复发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的难点.HCC细胞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终引起HCC术后复发[1].目前常用于HCC术后化疗的方法有全身化疗和区域性化疗.其中区域性化疗包括肝动脉给药和门静脉给药[2-3].我们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为HCC并行根治性切除、TNM分期为Ⅰ/Ⅱ期,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1例患者,探讨HCC术后经门静脉化疗(portal vein chemotherapy,PVC)的安全性及其对HCC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哈森;周振宇;唐启彬;王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膜假黏液瘤一例

    患者男,72岁,2011年11月因体检发现“腹腔内积液”入院.查体:腹部软、膨隆,移动性浊音(+).血清CEA、AFP、CA-125、CA-199、CA-50均正常.腹部CT检查示:腹腔和盆腔积液,肠系膜结构不清.腹腔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大量草绿色清亮腹水,量约3 500 ml,含有大量小滤泡,壁层腹膜和脏器表面有较多滤泡结节,大网膜挛缩成团.壁层腹膜结节和大网膜结节活检示:纤维脂肪组织中大量黏液伴炎性细胞浸润,黏液内可见扩张的小腺体,腺体无明显增生,局部组织挤压明显.腹水沉淀物抗酸染色阴性.2016年2月患者因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补液治疗后出现满腹胀痛伴呼吸困难再次入院.

    作者:王元杰;赵小军;尤小兰;程之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53例胰腺假性囊肿治疗分析

    目的 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5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治疗方式、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行CT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9例,其中3例行再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8例,包括经胃7例,经十二指肠1例,术后囊肿均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36例,其中外引流术3例,1例行再手术治疗;行囊肿胃吻合术11例,术后消化道出血2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2例;同时行囊肿胃及十二指肠吻合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9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4个月至6年,未出现复发.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化,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囊肿的内引流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术式,其中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经胃肠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较好方法,但手术治疗仍不可完全替代.

    作者:尚海涛;张西波;张鸿涛;鲍建亨;李忠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宽适应证非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erforated gastroduodenal ulcer,PGDU)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PGDU患者236例,以宽适应证选择非手术综合治疗,按临床标准评估疗效,治疗达标后通过早期胃镜检查确定穿孔病因.结果 本组236例PDGU患者中8例中转手术治疗(3.4%),非手术治愈228例(96.6%),并发症发生率6.8%,无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或死亡.在非手术治愈的病例中,治疗后住院同期接受胃镜检查213例(93.4%)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未行胃镜检查确诊15例(6.6%).结论 非手术的综合治疗对多数无严重并发症的PGDU效果良好.

    作者:陈钢;刘业星;庄哲宏;张剑宝;谭诗成;张冬辉;何葵;梁智浩;黄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影响术后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27±11)岁.单侧肾动脉狭窄17例,双侧肾动脉狭窄22例;共行介入治疗54例次,包括单侧肾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3例次,单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14例次,双侧肾动脉PTA 12例次,双侧肾动脉支架置入术5例次.平均随访(48 ±34)个月,术后再狭窄率38.9%(21/54),平均再狭窄时间为(11.5±2.3)个月.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血沉升高(OR =6.624,95%CI:1.222 ~ 35.902)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OR=0.158,95%CI:0.028 ~0.887)和长期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OR=0.035,95% CI:0.003~0.349)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血沉升高是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作者:刁永鹏;闫盛;张福先;陈跃鑫;陈作观;刘昌伟;李拥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肝移植患者术后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与肝移植术后患者免疫状态关系密切.通过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也是Treg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类与Th2类细胞因子也会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我们检测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外周血中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免疫状态对Treg/Th1/Th2的影响.

    作者:王凯;高伟;孟醒初;马楠;孙超;董冲;吴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腔内治疗和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112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72例采用腔内治疗;40例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结果 腔内组与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95.8%比100%,P=0.239)、术后锁骨下动脉内径[(8.3±1.6) mm比(8.1±0.7)mm,P=0.374]、术后患/健侧收缩压比[(0.95±0.12)比(0.96 ±0.15),P=0.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内组与手术组在死亡率[0(0%)比3(7.5%),P=0.018]、术后肾功能不全[2(2.8%)比5(12.5%),P =0.042]、伤口感染[1(1.4%)比4(10%),P=0.034]、手术时间[(1.5±0.32)h比(2.7±0.51)h,P=0.027]、住院天数[(5.7±3)d比(9.3±3)d,P=0.013]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组患者术后1、3、5年的锁骨下动脉通畅率、锁骨下动脉内径、患/健侧收缩压比,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治疗SSS安全、有效,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杨森;何菊;李晓锋;刘辉;赵健;刘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靶向治疗效果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是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性肿瘤,十分罕见,目前认为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异常有关[1].对于ALK阳性肿瘤,应 用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阻止ALK激酶活性有望取得很好的疗效,进而改变患者的病程.现有1例克唑替尼成功治疗EIMS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秋雨;张梦阳;李真;徐紫光;阚云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肠道间质瘤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2015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GIST患者,提取外周静脉血中单核细胞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OG1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危险度分级,每1~3个月检测1次.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DOG1高表达量为3×10-5,58例GIST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达到52%.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大小(x2=17.872,P=0.000)和核分裂象(x2=10.945,P=0.011)密切相关,其监测复发或转移结果与CT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85,P=0.000).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无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12.4个月比28.7个月,P=0.038).结论 GIST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可以作为一个动态监测病情的指标.

    作者:李强;支小飞;姜胜华;马欣玥;帅敏;张嘉轩;陶然;王伟;秦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自体杀伤细胞回输对肝癌患者远期生存及HBV激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RFA)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辅助性自体细胞诱导因子杀伤细胞(CIK)回输对患者远期生存及HBV激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分为研究组(RFA+ TACE+ CIK) 98例与对照组(RFA+ TACE)87例,再根据肿瘤直径、数目及血管侵犯情况分为4个亚组:直径≤5 cm高、低危组和直径>5 cm高、低危组.分别探讨各组及亚组的生存期变化;分别分析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HBV激活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5.5%(74/98)、57.1%(56/98)、20.4%(20/98)比71.2%(62/87)、54.0%(47/87)、21.8%(19/87),P>0.05;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中,研究组1、3、5年生存率75.0%(21/28)、53.6%(15/28)、35.7% (10/28)高于对照组的61.9%(13/21)、42.9% (9/21)、23.5% (5/21) (P <0.05),而直径≤5 cm低危组、直径>5 cm高危组及低危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研究组HBV激活率6.0% (3/50)低于对照组23.5% (12/61) (P <0.05),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激活率为0(0/39)和4.4% (2/45)(P>0.05).结论 RFA及TACE术后自体CIK细胞回输延长直径≤5 cm高危组患者远期生存;辅助性CIK回输可降低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HBV激活率.

    作者:徐教邦;潘国政;张建;郝龙;李石磊;袁庆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T2DM患者36例,按BMI分成组1(13例,BMI≥32.5 kg/m2)和组2(23例,27.5 kg/m2≤BMI <32.5 kg/m2),评价2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2个月,组1患者随着BMI由术前(37.7±3.6) kg/m2降到(29.1±3.5) kg/m2,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术前改善[(7.8±1.6) mmol/L比(5.2±1.0) mmol/L,t=5.796,P=0.000;(7.3%±0.7%)比(6.1%±1.0%),t=5.589,P=0.000].组2患者随着BMI由术前(30.0±1.6) kg/m2降到(25.8±3.2) kg/m2,空腹血糖和HbA1c亦较术前改善[(8.9±1.7) mmol/L比(6.1±1.5) mmol/L,t =6.577,P=0.000;(7.8%±1.8%)比(6.4%±1.0%),t=4.257,P=0.000].2组术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改善[组1:(10.8±5.8)比(2.8±4.1),=6.415,P=0.000;组2:(6.5±5.3)比(1.8±1.4),t=4.135;P =0.000],而胰岛素释放指数无变化[组1:(146±66)比(125±97),t=1.007,P=0.334;组2:(60±33)比(62±41),t=-0.155,P=0.878].2组术后12个月糖尿病完全缓解率和血糖、HbA1c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的T2DM患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杜德晓;张能维;宫轲;叶颖江;申占龙;王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11例

    下肢假性动脉瘤持续扩张可造成邻近组织压迫、瘤体破裂大出血、附壁血栓脱落导致远端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下肢假性动脉瘤多数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所致,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较少见.现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诊治11例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斌;宋涛;王冕;殷恒讳;常光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