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张韬
一、概念及名称由来珊瑚礁主动脉(coral reef aorta,CRA)是指腹主动脉内脏动脉段出现的严重而广泛的突向血管腔内的坚硬如石的钙化斑块,导致腹主动脉及其内脏分支严重狭窄,出现内脏缺血、顽固性肾性高血压及下肢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钙化斑块状如海水中之珊瑚礁,故名珊瑚礁主动脉.于1984年首次提出,当时基于9例患者13年的治疗经验及观察随访,报道了这一独特的、偏心性的、产生于肾动脉上方主动脉后壁的、存在严重钙化的息肉样病灶,其大体病理外形主要表现为沙砾样、不规则、略泛白色的、坚硬如石的外观,当时也不知道命名什么病合适,这些来自太平洋之滨的作者们根据其外观表现形象地命名为“珊瑚礁主动脉”[1],此后,CRA这一名称成为英美医学文献中独立的一个血管疾病名称.
作者:田锦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Dieulafoy病是引起致命性消化道大出血少见原因之一,CT影像学报道极少,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影像学诊断Dieulafoy病4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3例有高血压病史,年龄32 ~57岁,平均(49±12)岁.既往均无腹痛、消化性溃疡症状及肝硬化病史.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大量呕吐鲜红色液体,伴黑便、上腹部疼痛、腹胀及不同程度休克表现,平均呕血量1200 ml/d左右.
作者:邱晓明;程少容;王珍;王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男,67岁,因发现右胭窝搏动性肿块,伴右下肢麻木感1个月,于2013年3月5日入院.既往史:双侧大隐静脉曲张20年,保守治疗.查体:右侧胭窝处可触及搏动性包块,约10 cm×6 cm大小,边界清楚,轻度压痛,右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可触及.血管超声:右侧胭动脉瘤.下肢动脉CTA:右胭动脉瘤,有附壁血栓形成.局麻后顺行穿刺右股总动脉,造影见右胭动脉瘤(图1A),造影后置入VIABAHN覆膜支架(8 mm×150 mm),因病变血管长,近端再植入巴德公司的覆膜支架(8 mm ×60 mm),术后造影见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图1B).患者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第4天出院.门诊随访6个月,超声提示:胭动脉瘤体隔绝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无狭窄表现.
作者:朱仁明;陈学明;李晨宇;冯海;于宏志;张喆;房杰;刘彬;高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限制性裸支架预防腔内隔绝术后支架移植物远端再发夹层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中心1997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共465例病例纳入本研究.结果 311例行经典腔内隔绝术,154例行腔内隔绝术+限制性裸支架植入术.共9例发生远端再发夹层.远端再发夹层组术前不匹配率和随访期不匹配率(腔内移植物远端口径/术前腔内移植物远端水平主动脉夹层真腔长径)明显大于正常组.与传统腔内隔绝术相比,限制性裸支架能有效预防远端再发夹层的发生(0%比2.9%,P=0.033),明显减少再次腔内介入治疗的发生率(3.9%比9.3%,P =0.040).在腔内隔绝术后的主动脉重构方面,限制性裸支架能明显扩张降主动脉窄段和腔内移植物远端附近的真腔口径.结论 腔内移植物远端口径和主动脉夹层真腔受压后的口径不匹配是腔内移植物远端再发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作为传统腔内隔绝术的辅助技术,合理使用限制性裸支架能降低腔内移植物远端再发夹层的发生率.
作者:冯家烜;陆清声;赵志青;包俊敏;冯翔;冯睿;周建;梅志军;景在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导管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已成为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有效方法,CDT的常用置管入路有经胭静脉、小隐静脉、对侧殷静脉等,各有其优缺点.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对33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尝试经大隐静脉穿通支入路行CDT治疗,成功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喜成;李晓强;陈兆雷;马兵兵;孟庆友;戎建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在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分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作为SHH信号通路中的核转录因子,神经胶质瘤致病因子(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Gli)家族与胃癌、肝细胞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在近年来得到充分的研究,但其与胆囊癌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阐述[2].我们检测了Gli家族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虞玲华;殷新光;邬万新;吴晓俊;张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男,78岁.因排便困难2周,腹痛1周入院.2周前患者无诱因出现排便困难,4~5d排便1次,大便为类球形粪石;入院前1周患者老伴用筷子深入直肠帮助其排便,排出少量类球形粪石,并伴有少量鲜血和血凝块排出,之后患者出现下腹痛及肛门坠胀感,发热,高体温38.3℃;无恶心、呕吐及腹泻,但仍有排便困难.当地治疗无效而来我院.自患病以来,睡眠差,饮食差,小便正常.患者既往间断性便秘5年.
作者:刘桂伟;姜国胜;王雪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女,58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2年于2012年7月1日入院.查体:腹部饱满,脐部偏右下扪及一约6 cm×5 cm包块,质韧,无触痛,活动度较差,有搏动感,可闻及血流杂音.CTA示马蹄肾合并腹主动脉瘤(图1).术前检查及术中均未发现副肾动脉的存在,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在全麻下取腹正中切口,分离马蹄肾与腹主动脉瘤体粘连,将马蹄肾峡部用硅胶管略加牵引,充分显露后切除瘤体,使用Gore-Tex 16 mm ×8 mm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ouroethene,PTFE)叉形人工血管原位重建(图2).术后10d顺利出院.随访1年,肾功能及腹主动脉彩超未见异常.
作者:王海君;唐波;刘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作的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例资料.高危患者术后接受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超,肺动脉CTA等检查.诊断肺栓塞患者接受抗凝、全身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治疗.自2010年1月起高危患者术后接受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 共发现PE患者8例,3例大面积PE患者死亡,5例患者接受抗凝、溶栓等治疗后好转,恢复顺利.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前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为0.43%(13/3012),PE发生率为0.20%(6/3012).2010年1月后采取预防措施后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为0.15% (7/4803),PE发生率为0.04%(2/4803),预防性抗凝治疗期间未发现肺栓塞病例,术后2~3周停低分子肝素后发现下肢DVT患者7例,其中伴PE患者2例.结论 腹部手术后肺栓塞起病急骤,死亡率高,积极地预防、尽早诊断及治疗十分必要.
作者:李旭;范隆华;沈卫星;刘坚军;徐德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999年,Dake等[1]和Nienaber等[2]同期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报道了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aortic dissection,B-AD)的经验,证实该术安全有效,从而开创了国际TEVAR治疗B-AD的新纪元.同年,汪忠镐等[3]和景在平等14]分别报道了国内早应用TEVAR治疗B-AD的经验,标志着TEVAR正式引入中国.从此,TEVAR在国内日益获得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TEVAR治疗B-AD的有效性.然而,对腔内治疗是否是B-AD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长期的研究仍然没有定论.
作者:孔瑞泽;郭修海;蔡红波;杨斌;冯曜宇;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中有选择的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和“烟囱”技术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例需要处理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方式分为有选择的直接覆盖组(selective coverage,SC)和“烟囱”技术组(Chimney,C).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间的技术成功率、内漏发生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术后30 d以内)脑栓塞、脊髓缺血、左上肢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随访远期生存率.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t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SC组47例患者,C组34例患者.SC组和C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1 ±22) min、(101 ±20)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左上肢缺血发生率分别为23.4%、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均未出现脊髓缺血,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时间(20±10)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选择的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对于合适的病例是安全、有效的方式;对于需要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病例,“烟囱”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许永乐;郭伟;刘小平;熊江;张宏鹏;王立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腔内重建分支动脉是腔内主动脉外科的又一次革命.目前“腔内重建主动脉分支血管”主要包括3个部分:(1)腔内重建主动脉弓分支动脉.(2)腔内重建内脏动脉.(3)腔内重建髂内动脉.3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作者:郭伟;张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男,65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腹股沟区疼痛伴下腹牵拉痛8h入院.查体:T 37.8℃,BP130/85 mm Hg,右腹股沟区约4 cm ×3 cm包块,未入阴囊,边界清、质中.血常规WBC 10.8×109/L,N D.80;B超示右腹股沟包块、与腹腔相通,内见条索状物,右髂窝积液;诊断:右腹股沟嵌顿疝.
作者:吴立胜;汪宏;卢寅;鲁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虽然多个循证医学研究显示省略术前肠道准备并不会提高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1-2],但仍缺乏更为直接的细菌学证据.该研究旨在观察非肠道准备患者术中吻合口周同手术区域冲洗液细菌培养结果,为结直肠手术省略术前肠道准备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提供更为直接的细菌学证据.
作者:郜永顺;张云飞;段小伟;钱国武;李惠东;李文才;高献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使得本病的误诊率相当高,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发生骨损害或者肾损害,患者即使行手术切除治疗,肾脏和骨骼的改变也难以恢复,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认知、早期的诊断和手术切除治疗尤其重要.现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5年来收治的56例pHP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方凯;田伟军;杨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FOLFOX4化疗方案与1-D-甲基色氨酸(1-methyl-D-tryptophan,1-D-MT)联合应用对荷胃癌小鼠的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IDO-pcDNA3.1质粒和pcDNA3.1(+)质粒稳定转染MFC细胞,设定空白对照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 mRNA和蛋白表达;建立荷胃癌615小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FOLFOX4、1-D-MT和FOLFOX4+ 1-D-MT治疗.利用抑瘤率检测小鼠成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CTL)数量的变化,RT-PCR检测颗粒酶B(granzyme B GZMB)mRNA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 (1)与MFC和空质粒生理盐水组相比,IDO生理盐水组肿瘤体积大,生长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DO生理盐水组比较,FOLFOX4组、1-D-MT组和联合组肿瘤体积均变小,重量减轻,其抑瘤率分别为83.5%±0.4%、81.8%±0.4%、95.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给予生理盐水的IDO阴性对照组CTL及GZMB mRNA含量(22.1%±4.2%、0.370±0.019)较MFC组(46.9%±4.1%、0.450±0.017)、空质粒组(47.6%±4.8%、0.450±0.01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64.5%±2.5%、0.660±0.019)和1-D-MT组(55.3%±2.5%、0.560±0.015)与FOLFOX4组(34.2%±3.2%、0.330 ±0.012)相比,CTL及GZMBmRN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较1-D-MT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OLFOX4与1-D-MT联合应用提高CTL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降低肿瘤的免疫逃逸能力.
作者:康贵云;申惠琴;武希润;刘小丽;李哲萍;李建稳;王改;赵柯;王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αinterfern,α-IFN)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对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是否具协同抑制作用. 方法 根据用药不同,48只裸鼠分为4组,α-IFN +celecoxib组,α-IFN组,celecoxib组和对照组.观察celecoxib及α-IFN对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Cox-2的表达,检测celecoxib和α-IFN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作用.结果 对照组肿瘤呈递增性生长,其他3个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其中celecoxib+ α-IFN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小,抑瘤效果好,抑瘤率是61.84%.免疫组化检测显示,3个治疗组中celecoxib+ α-IFN组抑制VEGF和MVD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显示,celecoxib +α-IFN组与α-IFN组、celecoxib组与对照组比较,COX-2和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弱分别(P<0.01). 结论 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和α-IFN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左朝晖;邱晓昕;林劲冠;肖华;李俊军;权虎;朱海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腔内修复术中远期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3年5月因TB-AD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血管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能够进行全程随访的15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TEVAR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100%.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 32例,烟囱支架重建LSA 8例;封堵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LCCA)1例,烟囱支架重建LCCA 1例.术后内漏25例(16.0%),脑梗死4例(2.6%),入路并发症5例(3.2%),住院30 d死亡5例(3.2%).平均随访(49±4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2例(8.8%),其中9例死因与夹层相关;旁路吻合口瘘/假性动脉瘤1例(0.6%),夹层逆行撕裂1例(0.6%),穿刺入路侧下肢缺血2例(1.3%).二次腔内手术4例(2.6%),1个月内漏6例(3.9%). 结论 TB-AD腔内修复术中远期随访结果满意,夹层破裂为导致死亡严重的中远期并发症,密切随访可早发现和处理其潜在的危险因素.
作者:常光其;李梓伦;姚陈;殷恒讳;李松奇;李晓曦;王劲松;胡作军;王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为罕见的良性肿瘤,由于无明显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术前容易误诊,后诊断只能依赖病理学检查.现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经CT、MRI检查后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SANT 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
作者:梁晓超;赵振华;王伯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手术和开腹胃癌手术对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宁波鄞州第二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手术32例,开腹胃癌手术32例,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的术前1d、术后第1、3、7天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浓度.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开始进食天数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1、3、7天血浆D-乳酸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上述各时间点血浆DAO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无差异.
作者:郝龙;洪晓明;沙洪存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