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王正峰;周光文

关键词:高血压, 门静脉,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断流术
摘要: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资料.结果 本组随访率为78%.全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和82%,肝功能Child A级与Child B级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和5年出血率分别为6%、16%和28%,肝性脑病发生率为7%.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7d时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白蛋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靠手段,肝功能储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4例经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58.3岁.12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胰腺弥漫肿大者7例,局限肿块型5例,混合型2例.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5例)或稍低密度(7例),1例胰腺内及周边见多个囊性低密度灶,MRI病变T1WI序列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序列信号不同程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DWI序列信号均升高.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强化降低呈不均匀“雪花状”,后渐进性延迟强化.9例病变周围见“胶囊样”包壳.4例胰管形态不规则,5例胰管轻度扩张;9例胆总管下段管壁规则增厚伴明显强化及“鸟嘴样”管腔狭窄.4例病变周围血管受累,1例肝门区见2枚肿大淋巴结.2例增强后肾脏内见异常低密度灶.经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的10例患者随访影像学检查病变胰腺均有明显的好转及恢复.结论 AIP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影像表现,对于AI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亮;曾蒙苏;姚秀忠;饶圣祥;程伟中;纪元;楼文晖;刘厚钰;靳大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继发于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假性高血钾症一例

    患者男,45岁.2011年7月入院.患者自述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胀痛,不伴发热.10天前出现黑便,并伴腹痛部位向左背部放射.入院后查体:左上腹隆起,脾脏肿大Ⅰ线12 cm、Ⅱ线20 cm、Ⅲ线+5 cm,质地中等.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342×109/L;肝肾功、大小便常规、血糖、电解质均未发现异常;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均未见明显异常;日本血吸虫IgG抗体(-);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均为(-).超声检查提示巨大脾脏,脾破裂?胃镜提示胃体、胃底静脉曲张,慢性浅表性胃炎;CT检查显示脾增大.诊断巨脾,区域性门脉高压,慢性浅表性胃炎.

    作者:余敏;吴雨珂;贾留群;贾乾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是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胆囊壶腹周围癌和胆管癌等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常用术式[1].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腹壁无瘢痕手术成熟的实现形式[2].本研究使用普通腹腔镜手术器械成功完成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3],积累了相关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硕东;田雨;陈永生;陈俊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胰头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68岁,因上腹部隐痛1月余于2010年10月2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时伴有向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返酸黑便,有厌食乏力并进行性消瘦.入院2d前因上腹痛加剧,当地医院上腹部B超检查发现胰头巨大低回声肿块,拟“胰头癌”转入本院.查体:上腹部膨隆明显,可触及拳头样大小包块,质软,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

    作者:李海金;董良;陈亚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术五例

    腹腔镜肝切除术已在很多医疗单位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TU-LESS)则体现了腹腔镜技术变革的方向.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术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振宇;金昌国;姚宝福;张利刚;欧阳才国;刘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74-2010年间收治的1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30例,恶性100例.结果 本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占全部肿瘤的90%以上,恶性肿瘤中59%位于乳头部.良性肿瘤平均直径在2 cm以下,而恶性肿瘤直径多在3 ~5 cm或以上.上腹痛、黄疸、黑便、腹部包块及十二指肠梗阻症状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黄疸是乳头部肿瘤的主要表现,胃肠道梗阻和腹部包块多提示较晚期肿瘤.十二指肠镜联合气钡双重X线造影是诊断该部位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1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4例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率100%,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10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56例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3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1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切除率为84%.5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6%. 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对可疑病例及时行内镜、气钡X线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术,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陈宁;张同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16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防治颅外颈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循证医学证实[1].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11年5月完成CEA手术122侧,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文;管圣;段永亮;杨旭;刘小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合球囊扩张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

    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是血管旁路手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的适应证,但是一些年龄大、合并症多的老年人不愿接受开放性手术,而血管内长段支架长期的通畅率很低[1].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应用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脉长段闭塞患者1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林;徐恒;刘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直肠类癌合并同时性结直肠癌三例

    直肠类癌同时合并结直肠癌的病例少见,我院自2004至2011年共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2011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类癌患者43例,发现同时合并结直肠癌3例,其中结肠癌2例,直肠癌l例.3例占同期直肠类癌患者总数的6.98%,占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0.13% (3/2,279).3例中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63(39 ~71)岁.

    作者:曹雪源;金美善;佟伟华;所剑;王权;姜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入院血红蛋白值( hemoglobin,Hb)对伴肝硬化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4月至2010年2月连续施行的100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情况.肝移植术后45例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用Bivariate相关分析分析入院Hb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找出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入院Hb的阈值,并以阈值为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27项临床参数.结果 入院Hb≤100 g/L是影响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阈值.Hb≤100 g/L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和术后ICU监护时间均比Hb> 100 g/L组长,且术血气分析情况较Hb> 100 g/L组差.结论 入院血红蛋白值能够影响伴肝硬化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的恢复.

    作者:蒋国庆;彭民浩;钱建军;姚捷;王小东;石磊;卢景宁;柏斗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斑蝥素是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抑制剂[1].PP2A可使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等参与细胞生长的多种激酶去磷酸化而失活.本研究拟检测斑蝥素和经典的PP2A抑制剂冈田酸对胰腺癌细胞JN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李伟;袁苏徐;段卫明;龚斐然;陈政;苗毅;徐泽宽;陶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3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的患儿实施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作者改进这种技术,在经脐或经肛门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直肠肌鞘入路游离左半结肠或全部结肠,然后拖出体外完成直肠乙状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 结果 本组3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16例行直肠乙状结肠切除,15例次全结肠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17 ±13) min,切除肠段35 ~ 80 cm,术中估计出血5~20 ml,1例因小肠梗阻开腹探查.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和便秘复发,仅1例出现小肠结肠炎.结论 经脐或经肛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及同类性疾病安全、有效,手术创伤更小.

    作者:苏毅;李索林;孙驰;杨振宇;于增文;何朝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

    目的 比较分析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与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美克尔憩室切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武汉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8例美克尔憩室手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时段分成3组:全腹腔镜组13例,腹腔镜辅助组25例和开腹手术组20例,比较全腹腔镜组与其他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腹腔镜组切口长度平均为(1.6 ±0.4) cm,手术时间平均为(41±5) min,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为(21.2±3.7)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3±1.2)d;腹腔镜辅助组分别为(2.5±1.2)cm、(38 ±2) min、(23.6±4.2)h、(6.5±2.3)d;开腹组分别为(5.0±2.2)cm、(51 ±6) min、(32.3 ±6.7)h、(8.4±3.8)d.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两组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排便时间早(P<0.05).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在切口长度和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腹腔镜下切除美克尔憩室安全有效.

    作者:杨俊;郭琴;段栩飞;卞红强;郑凯;梁翀;汤绍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合并胃周软组织转移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目的 分析合并胃周软组织转移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共1025例,依胃周软组织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334例)、非转移组(69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结果 非转移组的近端、中部、远端为主的胃癌及全胃癌分别占25.8%、22.0%、51.4%和0.9%,转移组分别占33.2%、21.3%、41.3%和4.2%,转移组的近端为主癌及全胃癌的比例显著升高(P =O.000);转移组肿瘤直径≥5 cm者占47.3%,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27.0%(P=0.000);转移组浸润深度达T4者占40.7%,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10.3%(P=0.000);转移组淋巴结转移度在21% ~40%及41% ~100%者分别占24.4%、37.3%,非转移组分别为12.9%、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转移组远处转移者占20.1%,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4.1% (P=0.000);转移组Borrmann浸润型者占82.1%,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64.6%(P=0.000);转移组肿瘤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占78.7%,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64.2% (P =0.000);转移组血清CEA阳性者占21.2%,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11.4% (P =0.000).COX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度、M分期、Borrmann分型、胃周软组织转移结节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转移组较非转移组预后不良(P=0.000).分层分析表明,无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血清CEA值、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如何,转移组的预后均不良(P<0.01).无远处转移时,转移组预后不良(P =0.000);合并转移时,两组中位生存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6).结论 胃周软组织转移是胃癌进展中的常见事件,多发生在肿瘤直径≥5 cm、邻近脏器浸润、淋巴结转移度≥21%、合并远处转移、Borrmann浸润型、低或未分化癌、血清CEA阳性患者.胃周软组织转移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吴晖;何裕隆;徐建波;张信华;蔡世荣;马晋平;陈创奇;王亮;姚保国;詹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空肠胃套叠一例

    患者,男,61岁,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年,腹部疼痛伴呕血1d入院.2年前因“十二指肠乳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全切术,术后痊愈出院,出院后无特殊不适.1d前因跳起采摘水果后突发全腹部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呕吐暗红色血性液体约200 ml,查体: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稍压痛,无反跳痛.

    作者:黄雁;张江南;吴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资料.结果 本组随访率为78%.全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和82%,肝功能Child A级与Child B级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和5年出血率分别为6%、16%和28%,肝性脑病发生率为7%.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7d时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白蛋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靠手段,肝功能储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正峰;周光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 astragalosideⅣ)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4组,15只/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假手术黄芪甲苷组,C组:实验对照组,D组:黄芪甲苷实验组.黄芪甲苷组每只腹腔注射黄芪甲苷24 mg·kg-1·d-1,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共1周.建立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复流24h后采集标本,测定血清中转氨酶ALT和AST水平,光镜下观察H&E染色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结果 黄芪甲苷实验组ALT及AST较实验对照组明显降低[AST:C组(4290±292) U/L vs.D组(2373±416) U/L,t=0.844;ALT:C组(4146 ±500) U/L vs.D组(2318 ±289) U/L,t =7.08,均P<0.05],组织学损伤也明显减轻;ELISA 结果显示,黄芪甲苷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外周IL-1β,IL-6,TNF-α的含量(IL-1 β:t 10.04;IL-6:t6.281;TNF-α:t =6.817;均P<0.05).黄芪甲苷实验组肝脏组织中NF-κB表达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武传星;陈学敏;朱峰;江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肠黏膜下脂肪瘤一例

    患者,女,70岁.因右上腹持续疼痛5天入院.患者持续腹痛伴黏液血便,初始为鲜血便,尔后为黑便.食欲差.15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阑尾切除术.入院查体:右上腹可及一质软、活动、压痛性包块,直径约6 cm.查肿瘤相关指标均正常.

    作者:赵庆忠;成树江;梁艳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附加左侧或右侧肝脏切除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

    无手术禁忌肝门部胆管癌(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的切除率近年有很大提高,对于常见的BismuthⅢa、Ⅲb 及Ⅳ型病例,往往需附加左或右侧肝脏切除(半肝及尾状叶)才有可能实现切缘阴性.Konstadoulakis等[1]报道HC切除左侧肝脏切缘阳性的比率显著高于右侧.我们研究行左侧肝脏切除治疗HC的临床结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并与行右侧肝脏切除治疗HC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之疗效差异.

    作者:蔡文科;张永杰;卢军华;杨广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对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先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再改为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全组患者均完成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 154±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7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1.6)d.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3例,腹水4例,胰漏1例,伤口裂开1例.无围手术死亡.结论 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性好,操作方便,术中出血少.

    作者:帅晓明;韩高雄;陈俊华;许飞;蔡明;陶凯雄;王国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