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旁路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体会

张新国;杨学军;徐红;韩承新;贾元利;武金虎;张冶

关键词:胃旁路手术, 手术治疗, Ⅱ型糖尿病, 报告
摘要:我院开展胃旁路手术(gastric bypass, GBP)治疗Ⅱ型糖尿病,现将初期开展的12例体会报告如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1例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 结果 7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诊断经病理证实.其中32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6.88%);3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29例(76.32%);1例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良、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9%和20.80%.良、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分别为4例(均完整切除)和13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曹晖;赵恩昊;孙勇伟;罗蒙;凌伟;倪醒之;吴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热疗对荷VX2瘤动物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热疗对荷VX2瘤动物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健康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热疗组20只、对照组20只.移植VX2瘤株11d后,对实验组动物进行热疗照射,监测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15d左右.移植前IL-2、TNF、IGF为(134±6)ng/ml、(4.5±0. 9)ng/ml、(96±28)ng/ml;治疗后1周为(81±7)ng/ml、(7.6±1.8)ng/ml、(678±183)ng/ml;3周为(61.8±2.0)ng/ml、(15.1±3.0)ng/ml、(991±108)ng/ml;4周为(54.8± 2.6)ng/ml、(17.2±2.1)ng/ml、(1136±89)ng/ml.结论热疗对于表浅肿瘤的治疗是有效的辅助疗法;热疗后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的分解产物被机体吸收后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起到抗肿瘤免疫功能.

    作者:杨维珍;尉继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胃旁路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体会

    我院开展胃旁路手术(gastric bypass, GBP)治疗Ⅱ型糖尿病,现将初期开展的12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国;杨学军;徐红;韩承新;贾元利;武金虎;张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阑尾切除术后腹部炎症性肿块29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腹部炎症性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72-2004年阑尾切除术后腹部炎症性肿块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炎症性肿块中腹壁型26例,腹腔型16例.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透视.术前正确诊断30例;误诊12例,误诊率为29%(12/42).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29例.42例均痊愈.29例病理检查均为炎症性肿块.结论腹壁型炎症性肿块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手术切除;难以与结核及肿瘤相鉴别时,应及早手术探查.

    作者:杨维良;张东伟;张新晨;张浩民;赵志;张建国;裴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奥曲肽抑制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我们通过观察奥曲肽对体外培养的7402人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探讨生长抑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理.

    作者:颜登国;区庆嘉;魏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一例

    患者女,46岁.2003年11月7日晨起突然晕厥摔倒 2 h后入我院急诊室,否认外伤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查体:BP:72/36 mm Hg,贫血貌,神智不清,双肺呼吸音清,HR 137次/min,心音低.下腹部膨隆,腹壁张力高,肠鸣音弱;自腹壁中抽出2 ml不凝血.B超提示膀胱左前方不均质包块,腹盆腔未见液性暗区.血常规WBC:4.8×109/L,RBC:1.56×1012/L,HGB:46 g/L,HCT:10.7%,PLT:117×109/L.抗休克同时行剖腹探查术,给予气管插管于静脉复合麻醉下行下腹正中切口,分离腹直肌时涌出暗红色不凝血及血块2500 ml,左侧盆腔巨大腹膜后血肿,左髂外静脉内侧纵向裂口长3 cm,5-0血管缝线修补裂口.术中发现左下肢青紫肿胀,肢围较对侧粗6 cm.术后抗凝祛聚治疗结合下肢抬高及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10 d出院,多普勒检查示左下肢股、腘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杨学全;杨俊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改良式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六例体会

    我院从2002年11月至2004年7月完成了6例改良式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一平;方素华;徐晓武;朱玲华;陈灵华;陈定伟;朱一平;杨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胰高血糖素瘤一例

    患者男,46岁,因全身皮肤瘙痒、糜烂1年余,发现胰颈体占位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弥漫性岛状分布陈旧性疹斑和糜烂结痂区,以双下肢为重.全腹软,无压痛,中上腹可及一大小约10 cm×7 cm×5 cm包块,边界尚清,表面尚光滑,不活动.腹部CT见胰体部实质性占位,约 9.7 cm×5.5 cm×9.0 cm大小,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肝脏多发囊肿,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CEA、CA19-9均正常,血胰高血糖素为331.19 pg/ml.完善术前准备,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无腹水,胰颈体部可触及一15 cm×8 cm×6 cm大小肿块,可推动,肿块与胃窦后壁有粘连,与正常胰腺组织界限清楚.行节段性胰腺切除、胰腺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200 ml,术后恢复佳,24 h皮疹消退明显,瘙痒缓解,一周后皮疹基本消失(图2).术后病理示胰头体部恶性胰高血糖素瘤.随访12个月,无转移和复发.

    作者:何天霖;胡先贵;刘瑞;张怡杰;邵成浩;唐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间80例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的临床资料,男性5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4岁.80例中,67例在滤器置入前进行相应检查,其中CT血管成像46例;同位素肺血流灌注显像27例;彩色超声检查16例;肺动脉造影5例.结果本组80例中,置入的80个滤器无开放不良、移位、腔静脉损伤现象.术后出现对侧股静脉血栓形成2例,1年后腔静脉因血栓机化闭塞3例.结论正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良好的操作能有效预防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福先;胡路;张昌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颈动脉体瘤的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1962-2004年间收治的106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50.0%)行单纯瘤体剥除,20例(18.9%)行瘤体连同包绕的颈外动脉一并切除,33例(31.1%)行瘤体及其包裹的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分叉一并切除.在这33例中行颈内动脉重建26例,颈总动脉或者颈内动脉结扎7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9%.术后并发症中,脑梗塞5例,颅神经麻痹46例,占43.4%,其中舌下神经27例,迷走神经主干10例,迷走神经分支如咽支、喉上神经等14例,面神经下颌支2例,交感神经14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因为解剖上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有难度.颅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难以避免.

    作者:王玉琦;陈斌;符伟国;郭大乔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手术取栓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143例DVT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并附加大隐静脉置管区域抗凝溶栓;如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同时给予处理. 结果术后DVT总复发率12.6%(18/143),未行区域性溶栓、抗凝者复发率为29.8%(14/47),反之复发率为4.2%(4/96)(P<0.01),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复发率为18.9%(14/74),而无Cockett综合征者复发率为5.8%(4/69)(P<0.01),切口淋巴瘘发生率2.8%(4/143),肺栓塞0.7%(1/143),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0.7%(1/143),大出血0.7%(1/143),切口感染0.7%(1/143).围手术期死亡率2.1%(3/143). 结论积极处理髂静脉病变、区域抗凝溶栓可降低DVT复发率;取栓术应列为DVT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董国祥;栾景源;赵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性肿瘤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性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 方法对102例肿瘤患者共157个实质性肿块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肿块直径1~20cm,平均4.03cm.结果肿块直径小于5cm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83.5%(91/109),大于5cm为35.4%(17/48).射频后多数肺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胰腺癌组中40%(4/10)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经皮穿刺组无中转手术,无皮肤烧伤,无气胸.肝脏射频术中有13.4%(11/82)出现疼痛和6.1%(5/82)出现恶心;术后 9.7%(8/82)出现黄疸;23.2%(19/82)出现发热;3.7%(3/82)出现胸腔积液; 1.2%(1/82)出现胆漏.肺癌射频术中14.3%(1/7)出现疼痛,术后14.3%(1/7)出现皮下气肿.胰腺射频20%(2/10)并发胰漏;70%(7/10)出现血淀粉酶升高;20%(2/10)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质肿瘤有效、适应证广且安全,但胰腺射频应慎重进行.

    作者:唐喆;吴育连;方河清;高顺良;刘颖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肌间黏液瘤一例

    患者男,49岁.因右腋下肿块1年于2005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右腋下第6、7肋间可扪及6.0 cm×5.0 cm肿块,质软,活动欠佳.术中见肿块位于前锯肌与肋间肌的肌膜间隙之间.病理示:灰白色透明黏液样物,大小6.0 cm×5.5 cm×2.5 cm,切面灰红、灰白色,质软,部分有被膜.瘤细胞多呈星形或小圆形.胞质呈不规则凸起向四周伸出.少数细胞胞质明显,核小,深染,无核仁及核分裂象.瘤细胞稀疏分散在大量黏液样基质中,伸入周围的横纹肌和脂肪组织内(图1).奥辛蓝染色(+),瘤细胞胞质内偶尔存在黏液染色阳性的空泡.免疫组化:瘤细胞仅波形蛋白(+).病理诊断:(右腋下胸壁)肌间黏液瘤.

    作者:张伟辉;王海洋;宋宣;刘连新;石学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胸主动脉夹层病因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壁上的内膜撕裂口进入中膜外层或中外膜交界处,使主动脉壁裂开为两层,夹层主要发生在胸主动脉,可沿主动脉纵轴延伸,形成动脉瘤,甚至破裂,致死率很高.本文分别从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胸主动脉结构和成分的异常、基因遗传学变异、血液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由于约有30%的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是慢性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形成的,因此,本文在回顾TAD病因学进展时将涉及到TAA,合称TAAD.

    作者:廖明芳;景在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2月至2002年3月280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治疗陈旧性脑中风242例,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合并高血压59例(21.1%)、低血压30例(10.7%)、脑灌注损害16例(5.7%)、皮下血肿5例(1.8%)、脑卒中5例(1.8%)、颈动脉血栓4例(1.4%)、颅神经损害1例(0.4%).术后随访:5年内血管再狭窄73例(26.1%). 结论根据残端指数选择性应用临时性转流,术中严格控制血压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栗力;刘洪;于国涛;崔若昱;周宁;潘仲杰;李阳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希罗达致严重手足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50岁.于2000年3月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左乳腺单纯癌部分为导管癌,伴胸壁、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术后予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放疗及口服三苯氧胺治疗.

    作者:王希;姜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下肢动脉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14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下肢动脉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敦元;王文利;解志磊;蒋米尔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背部弹力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54岁,因背部肿物3个月,于2005年4月 6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背部肩胛下角处可触及一8.5 cm×8.0 cm×4.0 cm的包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活动度较差.彩超示:左侧背部脂肪瘤可能性大.于局麻下行背部脂肪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肩胛下角处,内侧固定于肋骨骨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粘连组织.病理结果:弹力纤维瘤(图1).

    作者:曹成;吕岩;冷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均有严重的脑缺血症状,其中药物治疗 6例;介入治疗 6例;手术治疗21例(22人次).所有患者的脑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1例死亡.1例术前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治疗组随访9~97个月,无脑缺血或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术前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非活动期病变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方法等有助于减少手术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吴庆华;寇镭;陈忠;罗小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主髂动脉闭塞外科治疗的早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83例急、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的治疗主要是导管取栓;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根据病变情况分别行腔内支架植入、人工血管旁路术以及支架联合远端动脉重建等术式.结果急性主髂动脉闭塞14例,取栓后6例发生并发症(42.9%),死亡率7.1%(1例);慢性主髂动脉闭塞69例,并发症16例(23.2%),其中支架植入17例,并发症23.5%(4例);人工血管旁路术23例(24次),并发症30.4%(7例),死亡率4.3%(1例);支架联合动脉重建29例(58条肢体),并发症5例(17.2%). 结论开展微创技术或外科手术结合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可以降低手术期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刘昌伟;刘暴;叶炜;郑月宏;唐锋;王盛;管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