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转移性平滑肌肉瘤一例

邓小荣;彭贵祖;王刚;况春景;陈任生

关键词:甲状腺, 转移性, 肿块, 血管扩张, 下肢肌力, 首次入院, 皮下水肿, 大腿, 表面光滑, 体表, 上部, 局部, 静脉, 患者, 查体, 包块
摘要:患者男,66岁.因发现右大腿前内侧有一肿块20余天,于2000年8月首次入院.查体:右大腿前内侧上部见一约10.0cm×8.0cm肿块,表面光滑,质稍硬,可推动,触痛(+),包块周体表静脉血管扩张,局部皮下水肿,右下肢肌力正常,巴彬氏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束型卵黄肠管残留症一例

    患者女性,14岁.因右下腹部疼痛2d,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收入院.腹痛呈阵发性,无呕吐及发热,二便无异常.既往有类似发作史,能自行缓解.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肌无紧张,右下腹麦氏点上方有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活跃.

    作者:袁凌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生长激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化大鼠在肝功能、门静脉高压等方面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肝硬化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给予NS、rhGH (333ng/KgBW, ip, qd×7d)处理. 结果 rhGH处理前后肝硬化肝组织GHR的配体结合容量[fmol/mg,(31±4)vs.(40±7)]及其mRNA量(iOD,pixel)均显著升高(23±3)vs.(42±8);P<0.05,肝硬化大鼠血清白蛋白(g/L )显著升高(29±4)vs.(37±7);P<0.05、ALT活性(U/L)显著降低(89±15, 69±7;P<0.05),肝硬化肝组织丙二醛含量(nmol/mg)显著降低(18.7±3.2, 12.0±2.2;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U/mg)显著升高(824±108, 1029±76;P<0.05)、胶原纤维相对含量(%)显著降低(22.30±3.86 vs. 14.70±2.07;P<0.05),肝硬化大鼠的门静脉压(cmH2O)亦显著降低(14.4±2.0 vs. 9.3±1.5;P<0.05). 结论药理剂量的rhGH能够促进肝硬化大鼠的白蛋白合成、改善肝细胞功能,有助于抑制肝组织纤维化、缓解门静脉压力.

    作者:陈双;王洪涛;傅玉如;区庆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癌术前螺旋CT分期的临床意义

    对进展期胃癌在术前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虽然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CT、螺旋CT等能用于术前分期评估,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采取人工气腹法SCT (induced pneumoperitoneum in spiral CT, SCTPP)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利用SCTPP技术提高术前分期准确性的可能性.

    作者:张谢夫;吕建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手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前,由于爱滋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将遇到爱滋病毒携带者( HIV阳性)就诊治疗的问题,现将我们在非洲援外期间收治的53例HIV阳性病患术后恢复状况进行临床分析研究.

    作者:方军;张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甲状腺转移性平滑肌肉瘤一例

    患者男,66岁.因发现右大腿前内侧有一肿块20余天,于2000年8月首次入院.查体:右大腿前内侧上部见一约10.0cm×8.0cm肿块,表面光滑,质稍硬,可推动,触痛(+),包块周体表静脉血管扩张,局部皮下水肿,右下肢肌力正常,巴彬氏征(-).

    作者:邓小荣;彭贵祖;王刚;况春景;陈任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外科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加强治疗病房(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8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50例,真菌感染38例(均为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两组住SICU时间分别为(12±8)d ,(20±24)d(P<0.05).获得性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65.8%),主要致病菌株为白色念珠菌(47.4%). 结论 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常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住SICU的时间长短与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李军;王博;费佳;安友仲;祝学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我们于2001年检查了4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1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患者术后24h的血栓前高凝状态指标,报告如下.

    作者:蒋飞照;郑晓风;周蒙滔;张启瑜;李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细胞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密切相关,其中细胞核因子NF-κB /IκB信号传导通路可以被许多刺激剂激活,调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物质的生成,与肿瘤关系密切.静息状态下,NF-κB 与IκB结合存在于胞浆中,外源性刺激使IκB降解,NF-κB 进入细胞核,与DNA位点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我们通过测定IκB-α在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κB-α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宇;王杉;马向涛;叶颖江;崔志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乳腺癌微转移的CK19和CD44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D44 mRNA的表达与术后乳腺癌微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07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癌转移阳性者45例,腋窝淋巴结癌转移阴性者62例)手术前24h和手术后12d血中CK19与CD44mRNA的表达,同时与35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及6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比较. 结果手术前24h患者血中CK19和CD44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8%(34/107)和32.7%(35/107),与手术后12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 值:CK19分别为10.74、21.04;CD44分别为8.70、20.18;均P<0.05).CK19与CD44检测血中乳腺癌细胞特异度为88.7%,此二项指标联合应用敏感度为100%.CK19与CD44均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为57.80%(11/19),均不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为90.47%(19/2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4.04,P<0.05). 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血中CK19、CD44mRNA的表达,可提高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邢光明;路晴;侯晓薇;张桂平;冯秉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86例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Ⅰ、Ⅱa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及综合治疗的资料. 结果保乳术后病侧乳房外形均较好,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术后5年复发率为5.2%,5年生存率为96.5%. 结论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治疗安全、疗效确切,但必须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合理的切除范围,同时要保证术后的综合治疗及严格的随访制度.

    作者:秦贤举;许厚顺;陈问谭;杨永康;赵大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甲状腺囊内切除术与预防甲状旁腺损伤

    随着甲状腺手术的进步,小切口﹑囊内切除[1]﹑不放引流[2,3],已在临床开展应用,甲状旁腺的损伤也明显减少.

    作者:宋春芳;林乐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网膜交界性畸胎瘤一例

    患者女,52岁.因发现右下腹肿块2个月,并生长较快于2002年1月7日入院.既往无腹部外伤史及结核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右中下腹可触及15cm×20cm大小肿块,质硬、光滑,边界尚清楚,无搏动,可略移动.

    作者:张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P27kip1、CyclinD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囊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P27kip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作者:蔡秀军;梁霄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NFκB抑制剂对大鼠肝脏移植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移植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 方法供受体鼠分别于术前15min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 15mg/kg).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ProDTC者移植后NFκB p65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减低(P均<0.01).ProDTC也显著降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 结论 ProDTC抑制移植后NFκB活化从而下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吴刚;刘永锋;程颖;杨蕾;梁健;何三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隐匿性甲状腺癌36例临床分析

    隐匿性甲状腺癌(occult cancer of the thyroid,OC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术前常规检查不易发现,临床漏诊率高.1990~2000年间我们共收治OCT 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茂军;王福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MUC1在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多态性上皮粘蛋白(polymorphic epithelial mucin, PEM,又名MUC1)在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 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 )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甲状腺癌及1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MUC1的表达. 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MUC1阳性表达51例,免疫组化染色表现为胞浆内深棕色或棕黄色颗粒; 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MUC1阳性表达4例,甲状腺滤泡上皮腺腔缘为黄色或棕黄色颗粒;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1例.MUC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甲状腺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χ2=17.20,P<0.01).MUC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和颈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χ2=0.72,P>0.05). 结论 MUC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可作为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袁时芳;王岭;李开宗;窦科峰;颜真;韩苇;张英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便秘结肠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便秘患儿的结肠动力学变化特点和规律. 方法 25例便秘儿童接受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检查,根据结肠传输时间将便秘儿童分为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组和传输时间延长型便秘组, 探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对于不同类型便秘的意义. 结果便秘组的全胃肠传输时间(TGI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T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92±56)h比(29±8)h,P<0.01;(17±13)h比(7±4)h,P<0.01;(62±29)h 比(13±6)h, P<0.01].肛管大收缩压显著升高[(236±44)mmHg 比(190±38)mmHg , P<0.05],对称指数显著降低[(0.71±0.06 )比(0.84±0.08), P<0.05].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组和传输时间延长型便秘组的肛管大压力、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便秘儿童的TGITT、LCTT和RSTT比正常儿童显著延长,肛管大收缩压升高,对称指数降低.便秘儿童的结肠传输功能和(或)直肠肛管动力存在不同程度异常.

    作者:曲日斌;张树成;王维林;白玉作;袁正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包含全部阅读框架的Fas全长基因,与pGEM-T Easy质粒连接,经测序验证.构建pcDNA3.1-Fas真核表达载体,将人Fas基因通过脂质体导入直肠癌8348细胞中,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基因mRNA表达.用MTT法分析顺铂对转染前后直肠癌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结果 Fas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强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表达,分别用1、5、10、20、40mg/L浓度的顺铂作用,转染Fas基因的8348细胞实验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7.2%、51.8%、57.2%、65.4%、71.0%;未转染Fas基因的8348细胞对照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9.6%、33.0%、37.8%、41.4%、47.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33,P<0.01). 结论转染的Fas基因可显著上调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表达,促进细胞凋亡,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作者:魏家臣;李世拥;安平;于波;蔡慧芸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8对肝细胞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携带白介素18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包装细胞对体内肝癌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构建白介素18腺病毒载体,并进一步通过与Ad5腺病毒DNA-TPC复合物同源重组,制备IL-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并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治疗,观察抗癌作用. 结果 IL-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包装细胞肝内局部或脾内注射后抑制肝癌细胞系CBRH3的生长,接种CBRH3第1,3天注射者长期生存,第5,7天注射者生存期延长空白组及空载体对照组注射者均见癌灶生长[P=0.0015,生存时间(21±4)d]. 结论肝癌局部及脾内注射IL-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包装细胞能产生有效的抗癌作用,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脾内注射安全有效.

    作者:王平;张柏和;杨家和;李楠;吴孟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环状胰腺五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环状胰腺引起消化道梗阻的原因与临床特点. 方法对本组5例手术治疗的小儿环状胰腺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及尸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寻找各年龄组间肠梗阻原因、病理改变及并发畸形的关系. 结果新生儿环状胰腺均表现为高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多合并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年长儿则出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常为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所致.环状胰腺直接引起十二指肠狭窄占35.8%. 结论有症状的环状胰腺患儿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建立通畅的消化道为原则,术中应详细探查有无肠闭锁等并发畸形.

    作者:韩福友;于有;将志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