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居高
近年来,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实施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少侵犯上述组织,术后生存时间长,改善生活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中心大部分患者术前已行细针穿刺诊断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所以术中先将单侧腺叶切除,送术中冰冻,等待期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后,进一步实施功能性的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赵永福;刘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Cyclin E、P27kipl和Ki67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同一患者癌旁3 cm以上癌旁黏膜组织标本70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E、P27kipl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在病理学中的意义。采用SPSS19.0软件,Cyclin E、P27kipl和Ki67在直肠癌组织表达率比较使用χ2检验,与临床病理关系采用秩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直肠癌组织中Cyclin E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3%和87.14%,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而P27kipl阳性表达率为51.43%,低于癌旁黏膜组织91.42%(P<0.05);随着Dukes分期增加,Cyclin E阳性表达和P27kipl阳性表达率有所下降(P<0.05),均与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Ki67表达与Dukes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 P>0.05)。结论直肠癌中Cyclin E和P27kipl表达能反映直肠癌的恶性情况,为直肠癌的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李伟;张庚;王海伦;王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ACC)的手术时机,以期提高其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9例老年ACC患者,根据其是否具有手术指征,随机分为手术组(40例)和非手术组(39例);手术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再根据术前发病时间早晚,分为早期LC组(<72 h)10例、晚期LC组(>72 h)30例。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肝功能、血凝常规等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手术疗效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手术组较非手术组年龄显著减小、血清总蛋白显著增高(P<0.05),两组的并存病、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发病早期组(<72 h)与发病晚期组(>72 h) LC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治愈40例,治愈率100%。非手术组治愈27例,治愈率69.2%(χ2=14.512, 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C患者既使发病时间超过72 h,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是安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切实掌握手术时机、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以期进一步提高老年ACC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宗明;魏文平;刘卓;田祖豪;张翀;刘立民;于宏伟;万柏江;刘子旭;朱明文;宋蒙蒙;邓海;谢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伴随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也随之增多,这其中绝大部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远期疗效好,治愈率高,容易忽视术前分期和术式选择的重要性,导致部分患者手术效果欠佳,术后无法正常进行131 I治疗以及远期疗效的评估,甚至可能使患者接受多次手术治疗,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正确的术前分期和术式选择除了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外,还可以为后续的131 I治疗以及远期评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可降低患者的再次手术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田文;姚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超声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二维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是首选手段,通过超声征象组合制定的改良TI-RADS分类系统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可超过90%。再辅以超声弹性成像和造影技术,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常被作为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金标准”,可由Bethesda分类系统报告结节性质。穿刺取材需全面充分,保证足够的细胞量以作分析。对获取标本进行分子标记物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检查怀疑恶性的病例,还应同期评估区域淋巴结情况。新一代的CT和MR技术,和超声良好互补,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诊断依据。
作者:陈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钩型针在无需气腹条件下缝合套管穿刺器( Trocar )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81例,其中186例采用钩型针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钩型针缝合组);195例采用常规方法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常规方法缝合组),观测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观察戳孔疝的发生率。应用SPSS 19.0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1~3年发生戳孔疝的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3年,钩型针缝合组发生戳孔疝1例,发生率为0.54%,常规方法缝合组发生戳孔疝9例,发生率为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 P<0.05)。结论在无气腹条件下钩型针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与普通缝合方法相比,术后戳孔疝的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宋国增;张浩;周宁;王志广;宋晓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恶性实体肿瘤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循环肿瘤细胞( CTC)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已成为肿瘤学界的研究热点,使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检测达到单细胞水平,从而被视为恶性肿瘤的“液体活检”样本,并具有无创、多次、实时获取及整体性等优点,在实体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常见CTC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CTC检测技术,指导其在科研及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郝少龙;刘新承;刘日明;许洁;宁进尧;吴国长;姜立新;郑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前结肠直肠癌是消化道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的影响和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据中华医学会在2014年所发布的统计学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其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三十几左右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位居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行在前三名,虽然我们国家的大肠癌患者,其肿瘤病变的发生部位主要是在以直肠肛管的中下端较常见,但是由于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所留置在患者腹部皮肤上的肠道造瘘口,会长期的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和心理,这让患者们长期着饱受痛苦、并感到苦不堪言,所以当前的临床外科医生们一直是把保留患者的肛门及其功能,作为未来大肠癌手术治疗的方向目标方向之一。
作者:汤素琼;李彬;刘丹;胡芬;黄华明;张景宇;徐玉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已成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取得的治疗效果令人鼓舞,但不同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还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和对结直肠癌干细胞表型及功能特征、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周围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个体化放疗、化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作者:苏昌业;陈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虽然预后良好,但常易复发,包括生化性复发和结构性复发,造成患者身心和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给临床医师对甲状腺癌的诊治带来困难。不同于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对复发病灶的处理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更多的原发灶及淋巴结生物学信息、患者因素、再次手术风险、其他治疗选择等各种因素。一方面我们要追求复发病灶的完全清除,使以后不再复发,另一方面又不能损害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如何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制定合理的处理策略,使患者获益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 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5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每组28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的描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胰瘘发生1例(3.57%)明显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4例(14.28%);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5.3±2.2) d及(7.5±1.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7.35±1.52) d及(24.64±1.3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89及8.92, P 均<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加胰肠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一种选择方法。
作者:马吉安;张贵清;谭孝华;刘维政;邹华;贾学峰;潘毅;李文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adelung病的超声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Madelung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怀疑Madelung病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对Madelung病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以枕、颈、背等不同部位对称性隆起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表现为病变部位皮下和肌间隙脂肪堆积增厚,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肌层内脂肪组织。结论 Madelung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结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可作出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秋洋;陈祥慧;吕发勤;胡剑秋;王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采用中间入路五孔法。沿肠系膜上静脉( SMV)表面用超声刀切开后腹膜,暴露SMV。紧贴SMV主干离断回结肠动静脉,在右结肠动脉根部将其结扎切断。游离出结肠中动静脉脉主干、Henle’干、副右结肠静脉( SRCV )和胃网膜右静脉( RGEV )。结扎切断结肠中动静脉右支,解剖出胃网膜右动脉(RGEA),胰头前切开横结肠系膜前叶进入小网膜囊。依次在根部结扎切断SRCV、RGEV及RGEA。沿Todlt’间隙将右半结肠系膜掀向右侧腹,切断部分回肠系膜,沿右结肠旁沟切开侧腹膜。切断胃结肠韧带,清除第6组淋巴结。切断肝结肠韧带,完全游离右半结肠,在右中腹做小切口行标本切除及吻合。
作者:段绍斌;吾买尔江;于亮;董杨帆;刘郁;张增峰;耿加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内脏脂肪面积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胃癌患者97例,对所有患者的内脏脂肪面积进行测量,本次入选患者中有52例作为大脂肪面积组,45例作为小脂肪面积组,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手术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用( 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分化程度以及体重指数(BM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脂肪面积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为9.62%、手术时间(235.48±44.32)min大于小脂肪面积组2.22%和(223.09±54.55) min,(t=5.938, P=0.008;t=2.390, P=0.024);住院时间(11.56±3.02) d、发热时间(3.12±1.20) d均显著多于小脂肪面积组(9.12±2.77) d、(2.42±0.92) d,(t =2.811, P =0.007; t =3.503, P =0.003);大脂肪面积组患者的腹泻、胰漏、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1.54%,11.54%,23.08%)显著高于小脂肪面积组(2.22%,2.22%,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3.939,7.302; P <0.05)。结论内脏脂肪面积较大是影响胃癌微创术的不利因素,增加微创术的操作难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
作者:徐艳群;江涌;张跃;赵伟;裴锐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患者增长迅猛,由于国内地域及诊治专业差异从而造成部分患者治疗欠规范、诊断(术前、术中和术后)不精准等问题仍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几部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及专家共识的颁布及学术推广,国内甲状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迅速,很多诊治方面与国际接轨,甚至一些诊疗方面专业理念处于领先。但作为核心权重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尤其微小癌的诊治,国内规范化程度仍存一定的忧患,包括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 FNA)以及分子病理诊断等诊断技术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全面提升,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清除的外科规范化仍需加强。规范化的专业培训及交流将不断提高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诊治水平。
作者:高明;魏松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K19、 CD56与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 BP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PTC及42例BPH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测定CK19、CD56与PCNA表达情况,及其在PTC及BPH中的灵敏率及特异度。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CK19、CD56与PCNA在PTC、BPH中的表达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K19在PTC、BPH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5%(高表达)及31.0%(低表达)χ2=37.08, P<0.005;CD56在PTC、BPH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2%(低表达)及66.7%(高表达)χ2=23.03, P<0.005;PCNA在PTC、BPH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0%(高表达)及33.3%(低表达)χ2=7.73, 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CK19、CD56与PCNA在PTC 表达中的灵敏率为93.5%、15.2%、63.0%,特异度为69.0%、33.3%、42.9%。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73.9%。CK19、 CD56与PCNA在BPH表达中的灵敏率为31.0%、66.7%、33.3%,特异度为6.5%、84.8%、37.0%。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9.0%。结论 CK19、CD56与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别,可以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联合测定提高灵敏性及特异性。
作者:魏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钳式 Ligasure 和 FOCUS 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6例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由同一甲状腺专科医师完成,使用Ligasure完成手术者35例( Ligasure组),使用Focus超声刀完成手术者41例(超声刀组)。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血清钙值、PTH值、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等计量资料用( x珋±s)表示,采用t检验;ASA分级、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均未发生术后出血和切口内血肿。结论钳式Ligasure和FOCUS超声刀均能安全,有效地运用于甲状腺癌手术,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术者可根据自身习惯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
作者:严杰;张云;吴婷婷;戴佳奇;殷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