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黄云超
目的 探讨抗ICAN-1单抗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犬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含抗ICAM-1单抗的灌注液干预前后心功能以及心肌组织或血浆中SOD、NDA、CPK、ATP、LA等的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再灌注后,心功能减退,心肌组织中NDA、LA增加,SOD及ATP减少,而血浆CPK增加,发生再灌注损伤.抗ICAN-1单抗干预后心功能显著改善,心肌或血浆中原本升高的MDA、CPK、LA下降,而下降的SOD及ATP增加.结论 抗ICAN-1单抗可减少体外循环再灌注时的白细胞黏附,降低心肌自由基水平,减轻心肌损伤,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崔世涛;葛奎;谢挺;牛轶雯;董炜;乔亮;姜育智;徐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E2)、辛伐他汀和异搏定一硝酸甘油复合溶液(V-C)在短时间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合成一氧化氮(NO)功能的影响.方法 HUVECs分别用17β-E2(10-5mol/L)、辛伐他汀(10-9mol/L)和V-G溶液孵育30、60、120min后应用试剂盒测定NO的生成量,内皮细胞的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并用RT-PCR方法测定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7β-E2、辛伐他汀和V-G溶液作用30、60和120 min后可以使NO的生成量增加(P<0.05);17β-E2和辛伐他汀在作用30、60min时能够增加tNOS活性,但作用时120mintNOS的活性降低(P<0.05);V-G溶液在作用30、60和120 min时均能够增加HUVECs的tNOS活性(P<0.05);17β-E2、辛伐他汀和v-G溶液在作用120min后对eNOS的mRNA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 短时间内17β-E2、辛伐他汀和v-G溶液能够影响内皮细胞的tNos,增加内皮细胞的NO合成功能,V-G溶液的保护效果要优于前两者.
作者:LUO Wen-qi;甄文俊;WANG Shu;王永忠;王怀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新近我们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输送系统(专利号2007200273818)[1],经胸微创伤小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17EE)引导下,将封堵器直接安置于室问隔缺损(VSD)部位关闭vSD(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号2007101129217).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泉生;庄忠云;泮思林;荣佑宝;段书华;侯可峰;武钦;李生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转化生长因子(PDGF)与移植心脏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采用供体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以及环孢素A(CsA)治疗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采集移植心脏,对移植心脏血管病和心肌纤维化以及PDGF的表达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和CsA治疗的移植组中,冠状动脉的外膜和中层有大量胶原纤维浸润,并有内膜的水肿、血管壁增厚和血管腔狭窄,PDGF在冠状血管和心脏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SPC和CP预处理后,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DGF在冠状血管和心肌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移植心脏血管病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PDGF的表达水平与移植心脏血管病和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测定移植受体的PDGF水平可以预测移植器官的功能状况,为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宋光民;FANG Yu-song;王绪健;吴树明;宋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12例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病人进行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心绞痛症状,心功能为Ⅱ~Ⅳ级,术前射血分数平均0.53±0.23.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瓣膜置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 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移植血管(3.4±1.5)支.复查时所有病人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在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心功能、自主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作者:于洋;顾承雄;韦华;孙志全;杨俊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室辅助前、后心肌胶原含量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心室辅助后病人是否心脏移植分为移植组和撤离组,取左心室心肌行心肌胶原(Sircol法及羟脯氨酸定量)和蛋白测定,比较心室辅助前、后胶原及蛋白含量的差异与不同预后病人的关系.结果 心室辅助前,除总羟脯氨酸外,两种预后病人的胶原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离组明显高于移植组;撤离组蛋白质含量甚至高于移植组的辅助后测定值(P<0.05).移植组心室辅助后盐溶胶原及蛋白质和总羟脯氨酸含量较辅助前增加(P<0.05).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肌间质重塑的含义不同,部分胶原及蛋白质含量增加可能与良好预后有关;心室辅助改善心功能的机制可能与间质胶原改变有关.
作者:梁红;LIN Han-sheng;翁渝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男,印岁.反复胸闷10余年,加重10余天.6年前在外院诊断为风心病,心包积液,曾行心包穿刺抽得淡血性液体.查体: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冠窦外侧见一乒乓球样结构,壁钙化(图1).心脏侧位片示心影区环形阴影(图3).CT示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后方,左右肺动脉下方一圆形囊性病灶,包膜完整并钙化,囊内密度大致均匀,CT值约30 Hu(图2).术前拟诊: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主动脉窦瘤破人心包横窦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作者:姜文升;娄德剑;杨军;罗小东;范民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并探讨微创外科心外膜电极技术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2007年7月1例诊断缺血心肌病心力衰竭而无法进行再血管化治疗病人,经心电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明确诊断心衰伴心脏不同步运动.先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超声引导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内膜电极.然后利用胸腔镜和心外膜电极技术,于术中组织多普勒食管监测下测试左心室侧壁不同位置,寻找同步化效果理想的位置,并使用无损伤缝线固定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围术期监测心脏结构、功能和同步化效果.结果 病人术中电极放置顺利,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顺利出院.左心室大收缩延迟时间由术前396 ms缩短为100 ms,左心室不同步指数(TS-SD)由术前的133 ms降为22ms,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由术前65 ms降为20 ms.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0.37升到0.46.结论 应用微创外科心外膜电极技术完成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同步化治疗安全可行,能获得良好的同步化效果.
作者:张海波;MENG Xu;李岩;曾文;张烨;李治安;孙凌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瓣膜外科的深入开展,主动脉瓣置换术(AVR)遭遇瓣环狭小或主动脉根部狭小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03年至2007年,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扩大主动脉瓣环(扩环)为2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有主动脉瓣环狭窄的病人施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安琪;张尔永;肖锡俊;赁可;田子朴;黄旭中;石应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男,38岁.咳嗽、咯血1个月,憋气2周.胸部CT示气管下段右侧壁隆凸上方软组织结节影(图1),2.0 cm×2.5 cm×2.0 cm大小,密度不均,增强后显著强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显示距声门8 cm气管后壁见一2.0cm×2.0 cm椭圆形肿块,肿瘤表面充血、糜烂和溃疡,取材活检示气管浆细胞瘤.之后多部位骨穿未见肿瘤细胞.
作者:王昆;黄云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为25例二尖瓣单纯关闭不全的病人实施原位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生物瓣置换(MVR)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睿;陈鑫;石开虎;徐明;蒋英硕;肖立琼;刘培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脏手术围术期出血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美国麻醉学会和胸外科学会2007年的统计发现,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围术期,大约2/3的病人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心脏手术病人的用血量占医院总用血量的15%-30%[1].大量输注异体库血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播,主要包括肝炎、HIV等,引起发热,增加感染概率,造成病人治疗费用增加,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输血反应.输血病人的ICU停留时间延长、病死率上升、并发症增加.输血安全问题日益突显血液保护的重要性.抗纤溶药物的使用是当前心脏外科减少围术期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抗纤溶药物的安全使用近来受到更多的关注,现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管玉龙;龙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女,50岁.3年前出现进食梗噎感,未诊治,症状亦无明显进展.1年前体检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占位病变,仍未诊治.半月前复查胃镜见距门齿22-29 cm柱状隆起,表面糜烂,病变较前明显长大.食管钡餐示食管中上段膨大,偏心充盈缺损,长约8 cm,边缘尚光滑,钡剂通过稍受阻(图1).
作者:张浩;聂荣华;张拥军;刘日辉;陈家军;詹波涛;杨俊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孕羊体外循环过程中胎羊有创监测模型,探讨母体体外循环对胎儿温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头健康孕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组、浅低温组和中低温组4组,每组5头.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监测孕羊和胎羊的温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中低温组1头孕羊转流后发生室颤导致孕羊和胎羊死亡.降温期胎羊温度始终高于孕羊的温度.复温期孕羊、胎羊温度回升,转流结束后胎羊温度低于孕羊温度.降温期胎羊心率逐渐减慢,血压下降,复温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母体体外循环影响胎儿温度、血压和心率,但变化是可逆的.母体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对胎儿的影响小,临床上可以安全应用.
作者:王海永;ZHUANG Jian;温树生;陈寄梅;张镜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一种不必分期手术而且能与自体气管达到生物性愈合的人工气管.方法 用长5cm羊气管,经过0.625%戊二醛处理后,腔内缝置长6 cm Sigma不锈钢丝支架,制成赵氏Ⅱ型人工气管.实验时切除羊颈段气管5 cm,用人工气管重建.手术后1、2周、1、3、6及12个月拍颈部X线片、行支气管镜检查,然后处死实验动物检查大体和镜下病理,观察人工气管愈合情况.结果 6只实验动物人工气管与自体气管均顺利达到生物性愈合,黏膜成活,实验动物长期存活.3个月时有部分软骨细胞融解吸收,但支架位置良好,管腔通畅.6及12个月后标本显示人工气管完全成活,但吻合口处有少量肉芽增生,管腔轻度狭窄.结论 赵氏Ⅱ型人工气管可以与自体气管形成生物性愈合,并能够长期保证气道管腔通畅,此为临床大段气管缺损的重建提供了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赵凤瑞;CHEN Wan-sheng;郝雁冰;赵轶峰;李彦明;马振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建立猪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对δ阿片受体激动剂脑腓肽(DADLE)介导的CPB MI/R损伤早期时相和后时相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心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成年家猪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时相和后时相组,每组8只常规建立CPB模型,主动脉阻断同时灌注改良St.Thomas停搏液.每组于CPB前、主动脉开放时、CPB结束时、停机后1、2 h检测冠状静脉窦血肌钙蛋白(TnT)含量,相应时间点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室内压大变化速率(±ap/dt<,max>),于停机后2h取左心室心肌,进行心肌组织Gia蛋白的表达、PKC的表达和ATP含量的测定.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和早期时相和后时相组相比,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下降.(2)对照组的TnT较早期时相和后时相组明显升高,ATP含量明显降低.(3)和对照组相比,早期时相和后时相组Gin蛋白和PKC的表达更为明显.(4)透射电镜下早期时相和后时相组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均较对照组明显轻微.结论 (1)和CPB前1 h应用一次DADLE而产生的早期时相心肌保护作用相比,CPB前48 h和24 h两次应用DADLE引发的后时相心肌保护作用更为显著.(2)Gi蛋白-PKC途径可能是δ阿片受体介导的猪CPB NI/R损伤心肌保护中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
作者:刘中民;洪暄;FAN Hui-min;卢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的NSCL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3.2%,并发症发生率为20.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5%、42%.N分期(P=0.000)和术后辅助化疗(P=0.021)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肺功能正常病人而言,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同样是治疗NSCLC的有效手段.但对于N1和N<,2>,特别是N<,2>病人应慎重手术,可考虑先行新辅助化疗,术后进行辅助化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朱余明;张轶;姜格宁;丁嘉安;林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移植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包括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栓性疾病等,与之相关的病死率小儿为2%,成人为6%[1],现结合近年的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赵晓刚;姜格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严格血糖控制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脏器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45例瓣膜置换术病人作为强化治疗组从手术开始即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严格控制于3.9-8.3mmol/L;并以早期265例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的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瓣膜置换术后检测病人的肝、肾功能并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同时记录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院内感染病死率.结果 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强化治疗组术后峰值谷丙转氨酶>80 U/L、谷草转氨酶>80U/L、肌酐>221 umol/L及尿素氮>19.3 mmol/L的病人例数明显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明显缩短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P<0.05);ICU停留时间虽有所减少,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瓣膜置换手术中严格血糖控制可显著改善病人术后的肝、肾功能及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改善预后.
作者:马超;HU Wei-yong;崔勤;顾春虎;豆亚伟;赵荣;郑霄;欧阳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0年始我们采用钛合金网架支撑,带蒂肺组织瓣修补重建气管方法行胸段气管重建术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苏宁;徐然;石文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