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名动脉插管与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脑保护

姬尚义;杨建安;陈长春;谭敏;叶晓青;王小雷

关键词:无名动脉, 动脉插管, 主动脉弓部, 手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体外循环方法, 经超声检查, 左心室扩大, 夹层动脉瘤, 合并冠心病, 弓部动脉瘤, 粥样斑块, 术前检查, 临床疗效, 夹层形成, 脑保护, 资料, 重度, 体重, 年龄
摘要:近年来我们采用经右无名动脉插灌注管的体外循环方法在主动脉弓部手术时行脑保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资料和方法 2003年至2005年,我们收治34例需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病人,男25例,女9例;年龄21~71岁,平均(51.2±11.3)岁;体重53.6~86.3 kg,平均(63.4±20.3)kg.包括Ⅰ型夹层动脉瘤33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2例合并冠心病.本组病例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确诊,28例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左心室扩大,29例术前经CT或MRI进一步检查确诊.并在术前检查中明确右无名动脉无夹层形成、无粥样斑块及狭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和掌温检测在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手掌测温在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0例手汗症病人分别于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前与术后测量手掌皮温,并对其中33例行双侧肱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 全组术后平均掌温升高(2.8±1.0)℃,其中125例平均掌温显著升高(3.24±0.20)℃,25例升高不显著,仅(0.64±0.10)℃.术毕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量显著增多,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终末值均变大,搏动指数变小,收缩期/舒张期比值显著变小,行配对t检验显示,以上参数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掌温测量是判断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远荣;李旭;林敏;赖繁彩;陈剑锋;陈玲;叶建刚;代祖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死因的尸检病理分析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15例围手术期死亡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尸检病例,复查病理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8.6%,尸检率为62.5%.临床与尸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67%,主要死因包括心脏原因(9例),肺部感染(4例)及应激性肾上腺出血(2例).结论 加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心肺保护,加强尸检意识,有助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蕾;王红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 评价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完成36例低出生体重儿心脏手术.孕期31~40周,平均34周,其中24例为早产儿,出生体重700~2 500 g,平均2010 g.手术时日龄4~68 d,平均15.5 d;手术时体重900~2500 g,平均2120 g.动脉导管未闭15例,室间隔缺损10例,肺动脉闭锁5例,主动脉缩窄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例.18例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4例(11.1%)术后早期死亡.体外循环72~198 min,平均(99±31)min;主动脉阻断46~158 min,平均(76±18)min;深低温停循环6~35 min,平均(19±8)min;术后机械通气12~240 h,平均(74.4±96.2)h. 8例术后并发症,2例需再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实施简单或复杂的先心病手术都是安全和有效的;低体重儿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对强心、利尿等心功能支持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早期实施根治性手术效果优于延期手术或减状手术.

    作者:贾兵;孙勇;陈张根;张善通;李炘;叶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胃黏膜pH变化的比较

    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愈来愈盛行,但仅靠临床结果很难对OPCAB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内脏缺血程度作出客观评价.胃肠道pH值的监测,可直接反映胃肠道黏膜血液灌注与氧合状况.为此,我们应用胃张力计法测量CCABG和OPCAB者围手术期胃黏膜pH值,以评价二者对胃肠道黏膜血供的影响程度.

    作者:冯增斌;张志民;张潮满;刘志伟;房大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胸血管外科研究进展——第16届世界心胸外科医师大会纪要

    第16届世界心胸外科医师大会于2006年8月17日~20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来自65个国家的近千名心胸外科医师汇聚一堂,对世界领域内的心胸外科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作者:张海波;孟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监测肺减容术后早期右心功能

    目的 探讨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于术前、术后5~7 d、术后12~14 d、术后1个月、3个月测定26例接受肺减容术病人的右心收缩、舒张功能.结果 右心收缩功能:术后5~7 d心率(HR)、右心每搏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面积变化指数(FAC)降低(P<0.01);肺动脉平均压(PAP)、总肺血管阻力(TPR)增加(P<0.05),术后12~14 d上述指标除RVEF外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RVEF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右室舒张功能:术后5~7 d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值流速(E),E峰流速积分(ETVI)、E/A下降,舒张晚期快速充盈流速(A),A峰流速积分(ATVI)增加(P<0.01),术后3个月除E/A外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结论 肺减容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出现短暂变化,术后5~7 d右心泵功能、舒张功能下降,肺动脉压及总肺血管阻力升高;收缩功能很快恢复,舒张功能恢复较慢.

    作者:马方;杨琳;颜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伴左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

    2004年2月至10月,我们在Nikaidoh手术基础上,用改良术式治疗2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病儿,以解决术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重建后右室流出道非生长性的难题,手术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盛寿;李守军;王欣;王立清;熊辉;李立环;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5例左肺肺癌合并声嘶的外科治疗

    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我们收治35例左肺肺癌伴发声嘶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34~68岁,平均58.5岁.均为左侧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症状有声嘶、咳嗽、血痰、发热、胸痛、吞咽困难等.其中1周内发现声嘶者11例,1个月内18例,超过1个月为6例.

    作者:付向宁;张霓;孙威;赵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胸膜瘘6例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交通的窦道.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医用吻合胶(OB胶)加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或间断残腔冲洗治疗BPF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傅毅立;李辉;胡滨侯;生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及合并畸形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CoA及合并畸形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18 d~8岁,平均(14.3±9.5)个月,其中小于1岁27例,小于3月龄18例;体重3~23kg,平均(6.6±3.0)kg.有症状的婴儿型27例,无症状的大儿童型8例,经左胸切口矫治CoA后再狭窄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心内畸形.36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以扩展端端吻合术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结果 手术死亡1例,系术前反复心力衰竭及充血性肺炎,术后15 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35例随访4~36个月,晚期死亡1例.生存34例恢复良好,无再缩窄发生.结论 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效果良好;扩展端端吻合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

    作者:陈欣欣;张镜芳;庄建;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再次心脏移植治疗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病变1例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CAV)是心脏移植术1年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病理改变为移植心脏冠状血管内膜弥漫性、向心性增厚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AV是由免疫因素介导,多种非免疫因素参与的综合作用结果[2].我们器官移植中心于2005年11月收治移植心脏冠脉硬化病人1例,并对其进行再次心脏移植术.

    作者:杨兆华;王春生;洪涛;陈昊;丁文军;郑佳予;赖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管纵隔胃颈部吻合术后食管胃的压力监测及评价

    目的 检测食管癌切除食管、纵隔胃颈部吻合术后病人残余食管及胃的功能.方法 采用国产SG-Ⅲ型消化道压力检测仪对21例食管癌切除食管纵隔胃颈部吻合术后病人进行消化道压力检测,并与25名正常人测定值对照.结果 术后病人咽部的静息压力为(1.20±2.03)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为(72.37±16.95)mm Hg;食管上括约肌的静息压力为(28.20±15.60)mm Hg,关闭压为(107.10±28.43)mmHg;吻合口上方食管的静息压力为(15.98±11.10)mm Hg,收缩压为(48.45±18.37)mmHg;胃的静息压力(3.53±3.30)mm Hg,食管原发性蠕动的发生率为(57.14±34.50)%.其中吻合口上方食管的静息压力值明显高于正常成人(5.63±8.7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在吻合口上方的食管产生了新的压力区.该压力的形成与吻合时胃上提包套残余食管及颈部肌群等软组织共同对食管所造成的压力有关,具有一定的抗反流作用,食管胃颈部吻合的术式具有更好的减轻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能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陈明耀;邵令方;高宗人;务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管外支架预防猪大隐静脉桥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猪大隐静脉-颈总动脉间置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涤纶血管外支架支持预防静脉桥血管内、中膜增生的作用.方法 20~25kg普通长白猪10只,行双侧大隐静脉-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实验侧静脉桥放置涤纶外支架.术后28d取出桥血管,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静脉桥血管内膜增生对照组(0.4269±0.0794)mm,实验组(0.1371±0.0390)mm(P<0.01);中膜增生对照组(0.4601±0.0628)mm,实验组(0.2590±0.0178)mm(P<0.01);对照组内膜面积是实验组的2.5倍,中膜面积是实验组的近2倍;实验组内膜及中膜内侧区域PCNA、PDGF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CNA从(13.2±2.17)%减少至(2.34±0.68)%(P<0.01),PDGF从(13.10±1.39)%减少至(2.44±0.25)%(P<0.01).结论 非限制性涤纶血管外支架可以显著抑制大隐静脉桥血管新内膜及中膜增生,可能预防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

    作者:郑家豪;潘文标;连锋;傅于捷;吴学军;张谷兰;王小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母细胞瘤1例

    病人 女,48岁.反复干咳1月余.查体:左胸中下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术前胸部CT示左下肺一12 cm× 14 cm类圆形块影,侵及肺动脉,肿块密度不均,内部密度较低,未见明显分叶和毛刺(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侧上叶及下叶支气管口外压性狭窄,刷检阴性.经皮肺穿刺未见肿瘤细胞.术前诊断:左下肺癌可能侵及肺动脉.考虑肿块边界清,无明显分叶、毛刺,不排除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何文新;姜格宁;张容轩;谢博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左心室辅助在儿童心脏手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手术年龄不断下降,手术难度不断增加,部分重症病儿术后心功能恢复困难,出现难以纠治的低心排现象,不能单纯依靠内科药物治疗缓解,需要采用辅助循环支持生命,等待心功能恢复[1,2].现总结我们使用左心室辅助(LVAD)支持心脏手术后病儿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明;王伟;陈虹;徐志伟;曹鼎方;丁文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跨叶型肺癌的手术治疗和分级

    叶型肺癌应指发生在一叶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超过叶间胸膜,侵及相邻肺叶的肺组织而言.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1986至2000年间肺癌病人手术资料,除外术后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T1N0~2M0组、Ⅲb期、Ⅳ期及围手术期放化疗者,并排除不完全切除病例.其中跨叶型肺癌26例;依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定义为T3病例组35例;T2病例组132例.

    作者:胡崇明;宋先忠;吴明拜;赵路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 10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适应证的扩大,技术难度的提高,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出现,现分析我们2 100例VATS病例的临床并发症,探讨合理对策,以推动VATS的发展.

    作者:郭剑波;朱成楚;叶敏华;马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科治疗上下心室合并心脏畸形2例

    例1 女,13岁.生后即活动后心悸、气促并口唇青紫.查体:明显发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3肋间有3/Ⅳ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示肺血少,心胸比率0.48.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室双出口,十字交叉心,中央型房间隔缺损3 cm,室间隔缺损2.5 cm,左上腔静脉引流至左心房,肺动脉瓣狭窄.心导管检查和右心室造影示上下心室,右心室位于左心室前上方,室间隔水平位,右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肺动脉瓣狭窄.

    作者:方敏华;朱洪玉;汪曾炜;尹宗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管巨大错构瘤1例

    病人 男,66岁.口中有肉状物吐出3年入院.有时吐出舌状异物达口腔外,可回纳,不伴吞咽困难.术前消化道造影和胸部CT见食管全程扩张明显,内有充盈缺损,增强后管腔内异常影强化明显(图1).

    作者:李厚怀;张庆震;邱宁雷;许林;李明;徐新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胸腔镜辅助治疗早期食管破裂

    食管破裂在胸外科急症中发病率很低,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1996年8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胸腔镜辅助对6例早期食管破裂病人行修补手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苏峰;单根法;钟竑;张辅贤;李国庆;张韫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