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王春生;陈志强;陈昊
1989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共为20例合并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病人施行心脏病变根治及预激综合征旁路切断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守先;于建华;宋士秋;陈艰;庞昕焱;张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通道缺损修复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2].因此,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有效地避免传导系统损伤是保证外科治疗得以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沈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心脏手术采用正中切口后引起的胸骨心脏粘连,在心脏需再次手术时(如再次瓣膜置换等)易造成大出血及损伤冠状动脉,死亡率明显大于首次手术者.1989年3月至1994年6月,我们采用医用硅橡胶片(山东济南医用硅橡胶厂)代替部分心包置入16例首次生物瓣膜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胸骨背侧切口与心脏之间,以期防止粘连.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延平;王春祥;刘鲁祁;王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 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I~II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来永强;赖以恒;韩瑞;汪建中;孟旭;罗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病人的佳治疗方式.方法收集5年来50岁以上继发孔ASD行常规外科手术修补53例和同期经导管介入Amplatzer双盘封堵器堵闭ASD 4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两组病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尖四腔心的右室长径、肺动脉压、三尖瓣反流面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进行对比.结果外科手术组成功52例,成功率98.1%,术后出现脑栓塞、心包积液等并发症13例(24.5%),死亡1例(1.9%).导管介入组堵闭成功率97.6%,仅1例于术后第4 d封堵器脱落移位至肺动脉.两组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右心室超负荷明显改善,右心腔缩小,肺动脉高压改善或消失;住院天数外科组为(19.8±12.23) d;介入组(5.0±2.5) d.结论外科手术治疗ASD适应证范围较介入组宽,对合并心脏结构明显异常者,需行外科手术,方可矫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介入组术前病例选择非常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范围和尽可能准确地了解ASD的大直径,恰当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极为重要,经筛选的高龄ASD病人应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得快.
作者:冯碧霞;黄新胜;张镜芳;黄奕高;侯跃双;何亚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人男,57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慌气促10余年.既往高血压史40年.查体:口唇及甲床发绀,双下肢水肿且皮肤发黑,可见硬红斑.胸骨左缘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血红蛋白182 g/L,红细胞压积0.55,血气分析示PaO2 48.6 mm Hg(1 mm Hg=0.133 kPa)、SatO2 0.81.X线胸片示肺血多,肺动脉段凸,心胸比率为0.59.
作者:屈正;刘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及其并发症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8月至2003年8月间治疗急性腹主动脉闭塞32例,其中手术治疗30例,未手术治疗2例.结果 32例中死亡13例.手术组死亡11例(34.6%).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肢体保存率78.9%.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闭塞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大程度地缩短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腹主动脉闭塞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有效防治是急性腹主动脉闭塞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杨宝钟;吴庆华;陈忠;韩延民;邓鸿儒;霍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食管良性肿瘤甚少见,1974年至2002年我们共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79例;1985年至2001年病理科对手术切除的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43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再检测.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其彰;王小玲;李保庆;刘俊峰;吴国祥;高鲲;王占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人女,65岁.1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右肺上叶圆形肿物,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核磁共振显示右肺一团状异常略高T2信号,约为4.8 cm×3.2 cm,边缘清晰.诊断右上肺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2003年2月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约4 cm×3 cm,位于右肺上,靠近肺门中央.
作者:房毓庆;张玉景;李德本;王泽新;李长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8至2000年意大利米兰San Donato医院收治合并室壁瘤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46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远端吻合后切开心尖部室壁瘤,沿室壁瘤边缘行心室内环缩成形术(Dor手术),之后用补片或直接闭合室壁瘤壁,重塑左室形态.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15.2%;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01);肺动脉压亦显著下降(P<0.05).中期随访生存率为71.8%.结论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温斌;Menicanti L;Di Donato M;Santambrogio C;Ranucci M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进行性呼吸衰竭可导致死亡.重症者多需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过程中易出现纵隔气肿或(和)气胸,如处理不当,可使呼吸功能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能提高SARS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葛林虎;何建行;邱源;陈汉章;殷伟强;徐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构建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对比研究同种心脏瓣膜去细胞前后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取液氮保存的人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采用低渗液-去污剂(1% DOA)-核酸酶去细胞法,测定去细胞前后组织学、组织厚度、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基因组DNA 含量、胶原蛋白含量.结果同种心脏瓣膜、管壁及肌肉组织中去除所有细胞成分,保留了完整的细胞外基质.与去细胞前相比,管壁组织的含水量[(75.44±1.84)%对(82.05±0.71)%,P<0.05]明显增加,组织基因组DNA含量显著下降(瓣叶下降91.14%、管壁下降91.53%);瓣叶组织含水量、组织厚度、热皱缩温度及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低渗液-去污剂(1% DOA)-核酸酶去细胞法方便有效,去细胞的同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学特性稳定,符合机体要求;且为受体细胞化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天然纤维支架材料.
作者:崔彬;刘迎龙;谢宁;于存涛;宋来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PDTC对血管内皮细胞(EC)选择素E(E-selectin)转录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建立缺氧-再给氧模型,检测E-selectin的表达;应用PDTC干预EC的缺氧培养过程,观察E-selectin表达的改变.结果 EC缺氧-再给氧反应后E-selectin的表达明显增加,4 h达到峰值;PDTC能有效抑制E-selectin的表达.结论缺氧-再给氧促进EC活化,增强E-selectin的表达,抗氧化剂PDTC能有效降低E-selectin的转录,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郑立新;安琪;石应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手术和姑息性治疗对食管癌病人短期和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88例连续收治的食管癌病人生活质量进行监测,直至术后3年或死亡.在监测的各个时点计算术后生存2年以上(16例)、术后2年内死亡(34例)和姑息治疗(38例)这3组病人的各评价指标得分中位数.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两组病人术前功能和症状性指标得分相近.在食管癌根治术后6周,多数功能性指标得分较术前低,症状性指标得分较高,说明手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下降;但手术9个月后,生存2年以上病人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并接近术前水平,术后2年内死亡组病人除了吞咽困难症状外,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姑息性治疗的病人治疗前生活质量比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差,但经治疗后其生活质量与手术两组病人相近.结论食管切除手术对病人生活质量有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对于生存2年以上病人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对于2年以内死亡的病人,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从生活质量的观点出发,对中晚期食管癌病人选择姑息治疗是合理的.
作者:安丰山;黄金球;陈少湖;谢映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肺疝是指肺实质经胸壁的某些薄弱点突出于胸腔正常界限之外.多好发于前胸壁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因为该处连接薄弱且其肋间相对较宽.肺疝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1,2],其中大多数为个案报道.这些报道中,以外伤或胸部手术后引起多见,部分是先天性的.
作者:周贤;陈海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保存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和内皮层完整性的保护效果,以及对内皮素-1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健康成年家兔,取双侧股动脉,随机在异搏定-硝酸甘油复合溶液(VG)、含罂粟碱的肝素化全血(PB)、罂粟碱溶液(PS)和林格液(Ringer)中保存90 min后做检测.结果 PS组的绝大部分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而PB组与VG组则大部分保护较好.内皮层覆盖比率VG组[(69±10)%]和PB组[(71±9)%]显著高于Ringer组[(55±11)%](P<0.01),而PS组[(48±11)%]与Ringer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皮素-1分泌水平VG组[(41.413±5.537 )pg/ml]和PS组[(66.628±5.077) pg/ml]与Ringer组[(56.769±5.691 ) pg/m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PB组[(116.781±22.387) pg/ml]显著高于Ringer组(P<0.01).结论 PS对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内皮层完整性的保护效果欠佳,PB和VG对其保护效果较好,但PB显著增加内皮素-1的分泌水平.
作者:王怀斌;甄文俊;佟宏峰;孙耀光;马玉健;吴良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1996年至2002年间32例Wheat手术病人中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48.6±8.9)岁.主动脉瓣病变主要是先天性二瓣化畸形(19例,59%).升主动脉内径45~60 mm,平均(52.2±4.5) mm.均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置换.结果无手术和住院死亡.心功能均恢复至I~II级.平均随访22个月,无死亡,无远期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 Wheat手术对需要主动脉瓣置换同时合并单纯升主动脉扩张的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术式.
作者:张怀军;孙立忠;常谦;朱俊明;朱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心脏病妊娠妇女发生心功能下降时,治疗常采取中止妊娠或作心脏矫治手术.现报道3例我们完成的妊娠妇女心脏直视手术,并初步讨论如下.
作者:陈子道;臧旺福;黎京芳;王玲弟;唐玉荣;张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9年1月始我们采用带蒂背阔肌或胸大肌肌瓣移植治疗慢性肋骨骨髓炎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琦斌;李鸿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人男,56岁.进行性进食阻挡感2个月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食管镜、上消化道X线钡餐示胸中段食管癌.食管镜毛刷涂片查到鳞癌细胞.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30.0×109/L,中性87.4%,淋巴9.3%.入院后予抗炎治疗2周,多次复查血象白细胞均在34.0×109/L以上,高达36.8×109/L.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旺盛,比值明显升高,中性分叶类细胞明显增高,达91%,胞浆内见粗大颗粒,早原幼粒细胞占7%,中晚幼粒细胞占25%,红系增生相对受抑,淋巴系比值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高达214分,Ph染色体检查阴性.诊断:胸中段食管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
作者:宋平平;张百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