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波;刘迎龙;刘永民
1999年2月至2001年3月,我们对7例胸壁恶性肿瘤病人施行肿瘤切除,切除后的胸壁缺损采用强生公司生产 Prolene网补片(PMH)修补,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与以往的修补材料比较,修补效果更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单青;张志庸;崔玉尚;李力;张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86年9月至2000年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71例,取得了满意的近,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1例中男30例,女41例;年龄17-66岁,平均43岁.术前有活动后心悸,气急53例,腹胀,纳差14例,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例,发作性晕劂3例,脑栓塞1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
作者:王志农;张宝仁;郝家骅;徐志云;邹良建;梅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总结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的手术治疗.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Switch)手术方法纠治新生儿D-TGA 16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 (D-TGA/IVS)6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D-TGA/VSD)10例.所有病例都在深低温低流量和深低温停循环下行Switch纠治术.结果 Switch手术治疗TGA共16例,其中TGA/IVS 6例,无死亡;TGA/VSD 10例,死亡2例,均为伴有冠状动脉畸形者.14例随访2~20个月,VSD残余漏1例,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2例,14例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Switch手术是D-TGA纠治的首选方法,但必须早期手术.
作者:徐志伟;丁文祥;苏肇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5年至2001年,我们用镍-钛合金支架治疗病人2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包括晚期食管癌无手术指征者8例,食管癌致食管支气管瘘3例,气管狭窄3例,长段气管肿瘤致气管狭窄1例,自体气管移植术后气管软化1例,食管化学灼伤性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5例.
作者:罗清泉;周允中;赵晓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和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术后存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病人,进行前瞻性、交叉、随机试验研究.分别应用PGE1(30ngkg-1min-1)、NO(30ppm)、PGE1+NO,检测用药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S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压 (PCWP)、心排指数(CI)、肺血管阻力(PVR)和体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同时检测吸入NO前后二氧化氮(NO2)和高铁血红蛋白(MetHb)的浓度.结果 PGE1和NO在降低mPAP和PVR方面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P<0.01),但联合应用(PGE1+NO)并未显示出较单纯应用更明显的效果.对mPAP和PVR降低的幅度比较,PGE1和NO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NO对肺血管有更强的选择性,但PGE1在提高CI方面明显优于NO(P<0.05).吸入NO后,NO2和MetHb的浓度明显高于吸入前(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PGE1和NO对先心病合并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二者的作用效果相近.考虑到NO的潜在毒性和PGE1在提高心功能方面的良好效果,在临床上首选合适剂量的PGE1更合理可行.
作者:邢泉生;孙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10月我们为5例病人实施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4例生存、死亡1例.现将体外循环方法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5例心脏移植受者心功能均为IV级,并伴有严重心律不齐,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轻度肺动脉高压3例,其余临床资料等见表1.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万明明;张铁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胃食管反流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贲门肌层切开组,B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C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D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加贲门斜行套叠术,E组为对照组.于第4周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功能检查,观察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 (1)半胃排空时间C组较B、D组快(P<0.05),B、C、 D组较E组快(P<0.05),A组与E组无差别(P>0.05).(2)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测定表明,A组与E组无差别(P>0.05),B、C、D组较E组少(P<0.05),B、C、D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 (1)抗反流手术(Nissen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可以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减少.(2)Nissen手术加做幽门肌层切开可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但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较单纯Nissen术无变化,综合考虑,行抗反流手术不必同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术.
作者:张会军;李保庆;王其彰;赵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5年1月至2000年5月,我们在三尖瓣腱索缺如、二尖瓣退行性变性所致的瓣膜脱垂、腱索断裂引起的严重关闭不全,而无法保留自体腱索的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了人工腱索技术,连续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并作简要讨论.
作者:崔识远;买长江;赵文学;谢周良;王佳祥;陈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在预测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呼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脉冲震荡法测定176例行肺切除术、且能明确诊断是否合并术后呼衰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呼吸阻抗等指标.结果 (1)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组呼吸阻抗明显增高,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除5Hz时的弹性阻力实测值与预计值之差(X5)和周围阻力(Rp)外,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组其余指标的测定结果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振频率(Fres)>15Hz、20Hz时粘性阻力(R20)>150%与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或0.05).R20>140%与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3)Fres>15Hz和R20>150%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接近或略高于FEV1.0<60%.R20>140%预测肺叶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与大自主通气量(MVV%)<50%相接近.结论呼吸阻抗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呼吸衰竭、评估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琦;操敏;孙桂新;阮红云;王志茹;张国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于晋建;柏焰;李成建;刘宁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儿女,3岁,13kg,生长发育尚可.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下肢发绀加重2年.查体:第2、3肋间可闻及3/IV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伴震颤.上肢血压110/75 mmHg (1mmHg=0.133kPa),下肢血压100/70 mmHg.双侧股动脉搏动对称,减弱不明显.安静时,经皮氧饱和度上肢100%,下肢85%.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65,肺血多,右室大.螺旋CT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0cm,距主动脉瓣环约1.5cm处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中断A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直径1.0cm.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100/60 mmHg,造影示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反流.
作者:魏波;刘迎龙;刘永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法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效果.方法 8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CUF)组,平衡超滤(BUF)组,改良超滤(MUF)组和平衡超滤+改良超滤(B+M)组.在围术期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8)和E-selectin的浓度.结果 CUF组各类炎症因子的浓度随转流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BUF和B+M组停转流时炎症因子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UF组(P<0.05).MUF组进行超滤时,炎症因子浓度上升,红细胞压积不断升高,B+M组在停体外循环时炎症介质浓度较低,但在改良超滤时上升,上升幅度较MUF组低.结论平衡超滤法能降低体内炎症介质,改良超滤法可以在术后迅速浓缩血液,但不能降低炎症介质的浓度.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结合起来应用,可兼有二者的作用,但仍不能在转流后将炎症介质的浓度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作者:朱德明;王伟;丁文祥;陈虹;张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人女,35岁,6个月前医治甲亢伴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II度肿大时发现房间隔缺损(ASD).服用丙基硫氧口密啶、甲状腺素片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恢复正常4月余,但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仍高于正常值.
作者:丁敏君;徐世伟;陈芳;陈如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重症肌无力(MG)手术治疗时,围术期并发症多,甚至还可出现危象.我们在围术期处理等方面作了改进,1992年3月至1999年3月外科治疗MG 37例,疗效好,无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林金廷;黄瑞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肺错构瘤是肺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易与肺癌及肺结核球混淆.1985年至2000年我们收治46例肺错构瘤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喜平;王天策;王立平;徐沛然;王荣有;邵国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7年2月和1998年7月,我们在全麻体外循环下为2例肺癌病人成功地实施了左侧全肺切除术.现报道如下.例1 男,54岁.胸部CT扫描提示,左肺上叶一直径约4.9cm肿块,呈分叶状,与纵隔分界不清,周围肺野可见点片状影,纵隔居中,右肺未见异常.气管镜检查见左肺上叶升支外侧壁桑椹样物,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肺腺癌.
作者:孙俊芳;王伟;孙振;郝林慧;张璿;张秋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在41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升主动脉瘤组290例,中低温全心肺转流是基本方法;其中夹层动脉瘤222例,74例累及弓部,为实施脑保护,将此类病人分为4个亚组: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深低温停循环辅以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组(DHCA+RCP)、应急重建脑灌注组、上下分离灌注组;共有56例采用RCP脑保护.124例降主动脉瘤均采用左心转流.1例术中发生意外室颤不能复苏而改为全心肺转流.结果升主动脉瘤组中,15例DHCA 10~63min,平均35.86min;RCP 56例,平均42.4min;长达81min;死亡率3.79%(11/290例).降主动脉瘤组左心转流平均时间(125.56±57.28)min;死亡率6.65%(7/124例);3例术后并发下肢截瘫.结论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应依病变部位、手术入路有所不同,术中保护重要器官免受缺血损伤是关键所在.DHCA加RCP是重建主动脉弓手术时较好的脑保护方法.
作者:董培青;何美玲;管玉龙;杨王景;万彩红;孙衍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原发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1984年7月至2000年12月147例原发心脏肿瘤病人,按病理分为3组:粘液瘤139例,男58例,女81例,年龄5~72岁;非粘液瘤良性肿瘤4例,男、女各2例,年龄15~42岁;恶性肿瘤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3~62岁.手术后共随访132例,随访率92.3%.结果粘液瘤组125例随访3个月~17年,手术死亡率2.2% (3/139),远期死亡率4.0%(5/125),复发5例,其中4例为起源于左房房间隔以外的粘液瘤.非粘液瘤良性肿瘤病人均随访,7个月~8年,无手术和远期死亡.恶性肿瘤病人手术死亡1例,余3例分别于术后4、5、3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原发心脏肿瘤手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取决于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应重视复查.
作者:侯晓彤;孙衍庆;陈宝田;周其文;陈英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人女,29岁.间断咳嗽、气短,发现纵隔肿物1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及CT示右上纵隔肿物,约 4cm×3cm×2cm大小,位于主气管右前方,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5Hu,初步诊断为纵隔囊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于2001年4月全麻下行颈部纵隔镜手术.术中以食指分离气管前颈纵隔隧道.探查肿物呈囊性、张力不大,位于主气管右前方,向下至隆凸水平.用注射器穿刺抽得约5ml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同时刺破囊肿,使囊肿完全萎陷,用抓钳提起囊壁,以电凝吸引器钝性分离囊肿,完整切除之.术后病理报告为支气管囊肿.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无复发及不适.
作者:王俊;赵辉;刘军;李剑锋;李运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