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龚太乾;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周景海;谭群友

关键词:食管狭窄, 食管成形术, 外科皮瓣
摘要:目的探讨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4月至2001年7月,采用单侧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23例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发生吻合口瘘,更换敷料后愈合.术后随访6~136个月.2例术后4个月和6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分别经扩张和再次手术修复治愈;所有病人均能正常经口进普食.纤维食管镜检查示肌皮瓣无糜烂、溃疡及癌变.结论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具有创伤小,转移就近、方便,能一期完成手术,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3支病变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术中旁路早期通畅性.方法 60例3支血管病变的病人分为OPCAB组和CCABG组,每组各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对旁路血管进行流量测量.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及各血管旁路流量、搏动指数和血流波形.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组与CCABG组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3.6±0.6)支与(4.3±0.9)支(P<0.01);两组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旁路血流量、搏动指数差异无显著性.CCABG组回旋支序贯旁路和远端吻合口多,血流量较OPCAB组高.两组弥漫病变血管旁路血流量小.结论 OPCAB与CCABG治疗3支病变,两组血管旁路早期通畅性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胡盛寿;王小启;宋云虎;吕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升主动脉瘤是常见的大动脉瘤,单纯升主动脉瘤的手术危险性较低,但累及主动脉弓或并发夹层动脉瘤时,手术危险性显著增加.1992年12月至2001年5月,我们收治52例升主动脉瘤或伴弓部瘤病人,现将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徐志云;张宝仁;邹良建;梅举;郎希龙;韩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开胸术后气管切开气道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对策

    1996年9月至2001年5月,我们为开胸术后住ICU的病人行气管切开术51例,并对气管套管的分泌物进行定期细菌培养监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峰;丁嘉安;高文;桂晓虹;蒋雷;应美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巨大左心室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125例随访报告

    目的随访巨大左心室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5例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大于70mm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长期随访.终止日期为1998年12月,随访时间为1~14年,平均(6.6±3.4)年.随访到123例,完整随访率为98.4%.结果远期死亡15例,5年生存率为90.1%,10年生存率为81.2%.瓣周漏5例,生物瓣坏损再次置换5例.3年及5年免除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7.3%和79.4%.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等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死亡组术前的LVDD和LVEF与生存组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EF小于0.40、LVDD大于85mm为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巨大左心室单纯主动脉瓣病变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远期疗效良好.左心室扩大的可复性,应从术前LVEF、LVDD、病变性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吴洪斌;胡盛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贲门失弛缓症胸腔镜手术治疗

    1995年3月以来,我们对31例病人行胸腔镜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曲家骐;高昕;滕洪;侯维平;于修义;童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探讨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术后处理和疗效.方法全组15例病儿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15岁;体重10~56kg.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8例,其中3例心脏不停跳;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7例,2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转流,5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腔肺吻合.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早、中期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活动量均明显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SO2)由0.65±0.06上升至0.88±0.06.常温手术者不用血、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花费低.结论双向腔肺分流术是治疗肺血少型复杂先心病的有效术式,改进手术和术后处理方法可提高术后效果.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更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彭帮田;何强;梁郑;王鹏高;胡勇军;翟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腺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我们观察32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的病人应用腺苷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李立志;张良清;邵义明;彭雪;刘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3例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少见。心血管影像检查技术的提高,特别心脏超声的应用,对早期发现心脏肿瘤起了很大的作用〔1〕。1994年至2001年5月我们治疗3例小儿原发心脏肿瘤,均经超声、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银宝;解春红;陈新春;舒强;杨兴惠;朱雄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钙通道阻滞剂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使用改良的非再循环式Langendorff 离体心灌注装置,比较未使用盐酸尼卡地平和分别在缺血前、低温缺血停跳时、复灌初期3个不同时间给与盐酸尼卡地平者的心功能和心肌酶变化,测定缺血后心肌ATP、总钙含量、心肌含水量,观察心肌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及对心肌及血管内皮结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对未成熟心肌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彤;左景珍;于昂;张志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已成为当代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1世纪,冠心病将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薛磊;陈亦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肺隔离症11例

    1980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共收治肺隔离症病人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石云;李献武;罗国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切口胸骨下段劈开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100例

    2000年我们完成各类心脏手术300例,其中100例在正中小切口胸骨不完全劈开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徐宏耀;胡振东;王龙;杨侃;赵璐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科应用体会

    1997年10月至2002年3月,我们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对121例胸部疾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鹏飞;刘同发;韩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应用胶原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胶原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行兔皮下包埋实验,分别于4、6、8、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将犬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胶原膜上,进而将此瓣叶植入犬腹主动脉内3个月,观察材料吸收和瓣叶结构的变化.结果胶原膜呈网孔状结构,孔径107μm.皮下包埋实验显示,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完全降解时间为12周.体内实验显示,材料于12周末被间质细胞合成的细胞外基质所取代,瓣叶表面有内皮细胞覆盖.结论以胶原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但材料在强度和组织相容性方面尚需改进.

    作者:赵东锷;汪钢;俞世强;周更须;金振晓;刘维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几何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目的动态观察二尖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几何形态学变化,探讨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27例巨大左室病人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引起的巨大左室主要以离心性扩大为主,换瓣术后左心室显著呈进行性缩小,至术后2年心肌肥厚基本逆转,但左心室形态多半仍未能缩小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变化主要与术中保留瓣下结构和术前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与左室收缩末直径(LVDs)或容积(ESV)呈负相关(P<0.01).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室者,争取尽早手术(LVDs≤6.0cm或ESV≤150ml前)以及术中保留瓣下结构,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和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

    作者:于伟勇;张宝仁;侯明君;王尔松;王连才;金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聚氨酯-胶原蛋白复合人工食管替换犬颈段食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非降解材料复合制成人工食管,通过诱导自身食管组织爬行再生与生物材料降解相匹配,终新生食管完全替代人工食管.方法将医用聚氨酯内管表面覆盖海绵状胶原蛋白膜制成人工食管,并通过手术置换20条犬颈段5cm食管缺损,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禁食4周后通过内镜取出聚氨酯内管.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条(20%),14条(70%)存活1个月以上,其中食管狭窄5条(25%),存活达8个月的3条,现仍存活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个月,新生食管完全上皮化;术后3个月,粘膜全层结构完整再生;术后6个月,食管肌层部分再生.结论聚氨酯-胶原蛋白复合人工食管置换犬颈段食管具有可行性,通过聚氨酯内管提供暂时支撑,海绵状胶原蛋白膜提供适宜细胞爬行再生的三维支架并维持足够长的降解时间,能够促使自身食管的完全再生.

    作者:徐志飞;秦雄;赵学维;史宏灿;孙康;高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侧肺部分切除治疗Kartagener综合征1例

    病人男,20岁,自幼反复咳嗽,咯黄脓痰,常有头痛伴鼻腔脓性分泌物.查体见鼻腔有脓涕,副鼻窦压痛;轻度漏斗胸;心尖搏动位于右侧.听诊右侧心音无病理杂音,双肺有细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镜面右位心,双肺纹理粗重.支气管碘油造影示左肺中叶及左下叶外基底段、右肺舌段支气管柱状扩张.腹部B超显示肝、脾转位.精液检查示精子不运动.临床诊断为Kartagener综合征.

    作者:区颂雷;马旭晨;陈玉平;张志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IE) 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而小儿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报道尚少.我们自1992年4月至2000年4月手术治疗小儿IE 17例,治愈15例,死亡2例.随访14例,迄今无再发IE并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生;张镜芳;庄建;吴若彬;陈欣欣;陈寄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 1982年2月至2001年2月,治疗食管良性狭窄45例。手术治疗42例中局限性狭窄段食管纵切横缝1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5例,结肠代食管术36例。单纯扩张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全组中胃或空肠造瘘21例,经食管镜或胃造瘘顺行或逆行扩张11例次。结果 43例痊愈,2例保守治疗者均死亡。结论 食管良性狭窄可运用机械扩张缓解。食管腐蚀性狭窄持续扩张1年以上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在食管重建术中以结肠代食管术为好。

    作者:曾多;蒋俭;于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童心脏瓣膜成形人工腱索置换

    1994年4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缝线置换儿童心瓣膜腱索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光甫;胡建国;刘锋;尹邦良;周新民;罗会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