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生;张镜芳;庄建;吴若彬;陈欣欣;陈寄梅
病人男,20岁,自幼反复咳嗽,咯黄脓痰,常有头痛伴鼻腔脓性分泌物.查体见鼻腔有脓涕,副鼻窦压痛;轻度漏斗胸;心尖搏动位于右侧.听诊右侧心音无病理杂音,双肺有细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镜面右位心,双肺纹理粗重.支气管碘油造影示左肺中叶及左下叶外基底段、右肺舌段支气管柱状扩张.腹部B超显示肝、脾转位.精液检查示精子不运动.临床诊断为Kartagener综合征.
作者:区颂雷;马旭晨;陈玉平;张志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术后处理和疗效.方法全组15例病儿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15岁;体重10~56kg.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8例,其中3例心脏不停跳;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7例,2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转流,5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腔肺吻合.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早、中期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活动量均明显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SO2)由0.65±0.06上升至0.88±0.06.常温手术者不用血、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花费低.结论双向腔肺分流术是治疗肺血少型复杂先心病的有效术式,改进手术和术后处理方法可提高术后效果.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更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彭帮田;何强;梁郑;王鹏高;胡勇军;翟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上下心室(superoinferior ventricles)又称十字交叉心(criss-cross heart),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心脏畸形,多伴发其他心脏畸形。2000年7月至12月,我们为3例上下心室的病儿施行外科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宏斌;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人女,72岁.咳嗽、咳痰反复发作20个月.初为干咳,后咳少许白粘痰.偶有发热,伴夜间盗汗,无胸痛、胸闷.查体无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右上肺尖前段肺不张,密度不匀,右上肺纹理稍聚拢,水平裂上移明显.CT片示右上肺及前段致密影,肺门淋巴结不大.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上肺尖、前段开口狭窄,后段开口下可见一新生物.组织学检查见支气管粘膜呈慢性炎症改变,刷片未找到抗酸杆菌.多次痰检未发现结核杆菌.术前诊断为右上肺良性肿瘤.
作者:吴智勇;毛志福;程邦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使用改良的非再循环式Langendorff 离体心灌注装置,比较未使用盐酸尼卡地平和分别在缺血前、低温缺血停跳时、复灌初期3个不同时间给与盐酸尼卡地平者的心功能和心肌酶变化,测定缺血后心肌ATP、总钙含量、心肌含水量,观察心肌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及对心肌及血管内皮结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对未成熟心肌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彤;左景珍;于昂;张志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随访巨大左心室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5例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大于70mm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长期随访.终止日期为1998年12月,随访时间为1~14年,平均(6.6±3.4)年.随访到123例,完整随访率为98.4%.结果远期死亡15例,5年生存率为90.1%,10年生存率为81.2%.瓣周漏5例,生物瓣坏损再次置换5例.3年及5年免除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7.3%和79.4%.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等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死亡组术前的LVDD和LVEF与生存组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EF小于0.40、LVDD大于85mm为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巨大左心室单纯主动脉瓣病变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远期疗效良好.左心室扩大的可复性,应从术前LVEF、LVDD、病变性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吴洪斌;胡盛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4年4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缝线置换儿童心瓣膜腱索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光甫;胡建国;刘锋;尹邦良;周新民;罗会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80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共收治肺隔离症病人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石云;李献武;罗国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E) 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而小儿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报道尚少.我们自1992年4月至2000年4月手术治疗小儿IE 17例,治愈15例,死亡2例.随访14例,迄今无再发IE并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生;张镜芳;庄建;吴若彬;陈欣欣;陈寄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 1982年2月至2001年2月,治疗食管良性狭窄45例。手术治疗42例中局限性狭窄段食管纵切横缝1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5例,结肠代食管术36例。单纯扩张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全组中胃或空肠造瘘21例,经食管镜或胃造瘘顺行或逆行扩张11例次。结果 43例痊愈,2例保守治疗者均死亡。结论 食管良性狭窄可运用机械扩张缓解。食管腐蚀性狭窄持续扩张1年以上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在食管重建术中以结肠代食管术为好。
作者:曾多;蒋俭;于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中长期疗效、手术指征选择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1年3月,43例重度肺气肿病人施行肺减容术的随访资料,双侧肺减容术11例,单侧肺减容术28例,胸腔镜肺减容术5例.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0.87L(26%预计值),6min行走试验(6MMT)平均228m,气急指数2.54.结果双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57%,单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仅32%.术后6~12个月,FEV1改善达高峰,持续2年,以后肺功能逐年降低,但生活质量、气急指数仍改善.本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92.3%,手术死亡率4.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5%.结论肺减容术能明显改善部分具有手术适应证的重度肺气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双侧肺减容术应是标准选择术式.
作者:姜格宁;丁嘉安;童稳圃;周晓;朱余明;杨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儿男,3岁.体重17kg.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000年3月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经口插入带气囊气管插管,插入鼻温探头(Sarns小儿型).术中体内给肝素2.5mg/kg,10min后查激活凝血时间(ACT)850s.
作者:段大为;邵继风;张静;高照波;辛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冠心病已成为当代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1世纪,冠心病将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薛磊;陈亦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4月至2001年7月,采用单侧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23例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发生吻合口瘘,更换敷料后愈合.术后随访6~136个月.2例术后4个月和6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分别经扩张和再次手术修复治愈;所有病人均能正常经口进普食.纤维食管镜检查示肌皮瓣无糜烂、溃疡及癌变.结论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具有创伤小,转移就近、方便,能一期完成手术,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太乾;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周景海;谭群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Fontan手术后早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134例病人,年龄2~34岁,体重12~66kg.施行右房与肺动脉连接72例、右房与右室连接4例、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58例.术后及时补充胶体溶液,维持适当的呼吸性碱中毒,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结果术后合并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0例(29.9%),房性心动过速33例(24.6%),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9例(14.2%),低氧血症26例(19.4%),脑部并发症20例(14.9%).早期死亡24例,死亡率17.9%.结论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保证吻合口足够大,必要时行开窗术,术后维持足够前负荷,积极采取有效降低肺循环阻力及降低左心房压力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治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南滨;汪曾炜;张仁福;朱洪玉;宫汉东;王辉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非降解材料复合制成人工食管,通过诱导自身食管组织爬行再生与生物材料降解相匹配,终新生食管完全替代人工食管.方法将医用聚氨酯内管表面覆盖海绵状胶原蛋白膜制成人工食管,并通过手术置换20条犬颈段5cm食管缺损,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禁食4周后通过内镜取出聚氨酯内管.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条(20%),14条(70%)存活1个月以上,其中食管狭窄5条(25%),存活达8个月的3条,现仍存活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个月,新生食管完全上皮化;术后3个月,粘膜全层结构完整再生;术后6个月,食管肌层部分再生.结论聚氨酯-胶原蛋白复合人工食管置换犬颈段食管具有可行性,通过聚氨酯内管提供暂时支撑,海绵状胶原蛋白膜提供适宜细胞爬行再生的三维支架并维持足够长的降解时间,能够促使自身食管的完全再生.
作者:徐志飞;秦雄;赵学维;史宏灿;孙康;高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升主动脉瘤是常见的大动脉瘤,单纯升主动脉瘤的手术危险性较低,但累及主动脉弓或并发夹层动脉瘤时,手术危险性显著增加.1992年12月至2001年5月,我们收治52例升主动脉瘤或伴弓部瘤病人,现将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徐志云;张宝仁;邹良建;梅举;郎希龙;韩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输血对癌症病人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与关注.我们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逊;赵福元;张连祥;赵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们观察32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的病人应用腺苷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李立志;张良清;邵义明;彭雪;刘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85~2000年,我们手术治疗纵隔肿瘤1208例,其中24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现对此24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异;陈文虎;吉春宇;赵珩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