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细胞肺癌并肌无力综合征1例

李敬东;刘军;张国良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运动单位电位, 肌力, 运动受限, 头肌, 四肢无力, 视物模糊, 供血不足, 跟腱反射, 双下肢, 混合相, 肺不张, 腓肠肌, 治疗, 症状, 图示, 收缩, 上肢, 肌电, 查体
摘要:病人男,40岁.四肢无力、运动受限4个月、伴视物模糊2个月.曾诊为四肢供血不足,治疗月余无好转且症状渐加重.查体: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近、远端肌力Ⅳ级.二头肌、三头肌、膝腱、跟腱反射均减弱.肌电图示右腓肠肌重收缩运动单位电位为低波幅混合相.X线胸片示左上肺不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房间隔缺损合并巨大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病人女,34岁.发热1周伴头晕心悸2天.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心胸比率0.66,肺血多,左室明显增大,肺动脉段隆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替出现.超声心动图示Ⅱ孔房间隔缺损(ASD)、低位房间隔囊性扩张物,肺动脉高压.

    作者:刘晓非;叶大雄;芮志良;高峰;江龙;万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手术治疗3例

    1995年2月至9月间我们手术治疗右或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例1男,2.7岁;例2女,4岁;例3女,14岁.3例均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例3伴反复咯血.查体:心前区均明显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X线胸片均显示心界扩大,双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3例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例1、例3同时行心导管及电影造影.

    作者:孙国成;蔡振杰;万明明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右心室血管瘤1例

    病人女,23岁.胸闷、心悸、发热并发现心脏杂音半月.查体:体温38.8℃,无发绀,右下胸部叩诊浊音,右下肺呼吸音减弱,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3/Ⅵ级收缩期杂音,向上传导,P2减弱.X线胸片示右下肺野大片致密影,心胸比率0.46;X线胸透示右侧胸腔积液.心脏超声示右室腔内有-2.3cm×2.1cm大小强光团,回声欠均匀,与右室前壁相连之蒂长0.3~0.4cm,宽1.5cm(附图).

    作者:姚国庆;张殿堂;丁琴;张荣华;朱水波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气管隆凸及支气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1980年以来我们收治气管、支气管肺疾病行气管、隆凸及支气管成形术2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5例.年龄16~69岁.手术方式: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成形术3例;左上肺叶及左支气管袖状切除,左下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吻合术9例;右上肺叶及右主支气管袖状切除,右中下叶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吻合术6例;右上肺叶及右主支气管楔状切除成形术2例;左全肺及气管隆凸切除、楔状切除,气管-右主支气管成形术各1例;右全肺及气管隆凸切除、楔状切除,气管-左主支气管成形术各2例.

    作者:蒋佩明;刘志勇;陈振强;杨丹宁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期间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观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体外循环(CPB)前后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了解其临床意义,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ELISA法对45例CPB病人分别在全身肝素化后、转流8分钟和转流结束10分钟时检测D-D、HCT、ACT.结果:CPB中和CPB后D-D明显升高,显示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并与转流时间成正比(P<0.01),故应尽可能缩短CPB时间.D-D检测可做为CPB导致的DIC与术后外科性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王庆善;张荣振;徐大庆;陈世洁;王文生;王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左肺同期异源双原发癌1例

    病人男,65岁.反复咳血痰2年,加剧10天伴发热.查体:左下胸部叩诊稍浊,左下肺呼吸音低.X线胸片示左肺中野分叶状致密影.CT示左下肺背段7.2cm×8.2cm团块,边缘毛糙,呈分叶;左肺中野另有一弧立的2cm左右分叶块影(图1、2).支气管纤维镜见左肺下叶开口明显变狭,背段开口被肿瘤堵塞,上下叶间嵴明显增宽.

    作者:石世青;赵玉祥;方复友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右肺中叶动静脉瘘1例

    病人女,49岁.咳嗽、咯血10年,伴头晕,心悸、胸痛,黑便,登二楼即气促.查体:口唇、肢端发绀,杵状指(趾),右中肺野闻干罗音,两肺野无血管杂音.血气分析PaO2<6.65kPa(1kPa=7.5mmHg),SaO2 0.85左右.X线胸片示右肺中叶密度增高.CT拟诊右肺中叶动静脉瘘.

    作者:甘国强;赵文;黄超;黄留保;钟文熹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自体心包治疗室缺伴霉菌性肺动脉瓣坏死缺损1例

    病人男,32岁.自幼确诊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2年前出现高热,经抗感染治愈后自觉胸闷、气短,活动时加重.超声检查诊断为干下VSD.1996年4月行VSD修补术,经右室切口见干下VSD约0.8cm×1.0cm,肺动脉瓣前后瓣坏死缺损,只有少量纤维状薄膜,边缘有白色增厚的羽状赘生物.

    作者:高永顺;孙寒松;吴喜章;付红伟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应用CarboMedics机械瓣行瓣膜替换手术70例

    CarboMedics人工心脏瓣膜是一种新型低瓣架的双叶机械瓣.于1986年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人工瓣膜之一[1,2].1989年7月至1995年7月,我们应用CarboMedics人工瓣施行瓣膜替换术7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平;龙国粹;李中学;冯树生;招伟贤;李斌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电化学治疗晚期食管癌梗阻和术后吻合口狭窄

    1991年3月到1992年4月应用电化学疗法(electro-chemical therapy,ECT)治疗有明显梗阻的食管癌病人248例和食管癌切除后吻合口狭窄病人36例.全组病例均经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检查和部分CT扫描确诊.应用ECT疗法是消除梗阻,使病人能进食,有效地改善营养状态,然后再根据具体需要辅以其它综合治疗,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248例食管癌梗阻的有效率为67.7%(168/248),36例吻合口狭窄的有效率为88.9%(32/36),两组平均有效率为70.4%(200/284).

    作者:辛育龄;刘德若;赵凤瑞;寿延宁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复合高频通气治疗外科急性呼吸衰竭30例

    我们自1988年以来应用复合高频通气(CHFV)治疗30例严重胸外伤所致急性呼吸衰竭(ARF)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承纯;滕占喜;李红;蒋立忠;隋大凯;赵立生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报告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C)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组包括完全切除肿瘤和胸腺26例,次全切除肿瘤10例,组织活检4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2.5%),术后1年内死亡8例(20.5%).31例术后随访3~12年,5年生存率为61.3%,10年生存率27.7%;其中非浸润型胸腺瘤分别为76.9%和30.0%,浸润型胸腺瘤则为50.0%和25.0%.MG术后缓解改善率为80.6%,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40.0%,抢救成功率为93.8%,结论显示手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王律;邹学超;周伯年;汪浩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冠脉搭桥术中心肌保护的进展

    急性心肌梗塞(AMI)尤其是在冠状动脉广泛狭窄和梗塞时,其心肌细胞功能和代谢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与其它心脏病时心肌细胞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必须恢复梗塞区远端心肌的血流灌注[1~3].随着复杂冠脉搭桥(CABG)手术的逐步广泛开展,术中心肌保护显得特别重要.

    作者:秦斌;程邦昌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胸部创伤703例

    胸部创伤无论平时或战时,都是常见的急症,其中一部分为复合伤,伤情多较严重而复杂,死亡率高.我院从1975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胸部创伤70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长华;徐全建;杨宝民;冯庆;蔡建荣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30℃氧合温血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为比较温血心肌保护与传统冷停搏液对心肌氧供和代谢影响的差异及选择温血持续灌注的适宜流量,我们对用温血和冷停搏液心脏停搏的两组病例,检测冠脉循环动、静脉的血气分析和乳酸含量,观察心脏复苏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吕可洁;王天佑;王志成;佟玉筠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原发性心房肿瘤的外科治疗

    1983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心房肿瘤26例,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7~66岁,平均38岁.心悸、气短、头晕23例,窒息感、晕厥而须改变体位缓解者10例,心衰3例,慢性发热3例,体动脉栓塞史2例,荨麻疹1例.心功能Ⅲ~Ⅳ级者8例.心尖部舒张期杂音22例,收缩期杂音3例,双期杂音1例,杂音随体位改变18例.

    作者:崔识远;程兆云;买长江;王平凡;顾以茼;张晓林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外科处理

    自1989年至1994年我们共收治173例室间隔缺损(VSD)病人,其中合并其它畸形34例(19%),现就这些合并畸形的诊断、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要点讨论如下:

    作者:李木泉;林有光;蓝斌;陈恕;马陈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经皮细针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983年至1995年,我们对79例肺内周围型肿物行97次经皮细针肺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全组男57例,女22例;年龄30~74岁.病灶位于左肺32例,右肺47例;病灶<3cm 12例,>3cm67例.CT扫描下穿刺11例,X线透视下穿刺68例.在X线透视或CT扫描定位后,取经皮距肿瘤近距离点为穿刺点,注意躲避大血管及有肺大皰部.局部浸润麻醉后,用细针angiomed(外径0.95mm,长100~195mm)穿刺入胸壁,当针尖刺入胸膜时嘱病人暂停呼吸,校正针尖方向,对准病灶迅速穿过胸膜,进入肿瘤体.

    作者:许庆生;董宗俊;薛祥禄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后乙状结肠系膜蔓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

    病人男,19岁.诊为肺动脉漏斗部狭窄.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扪及收缩期震颤,心界稍向左扩大,P2消失.腹部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示双肺肺血少,右室增大.心电图示右室肥厚、电轴右偏.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大,右室流出道增厚.

    作者:麦玉怀;朱宏;李宁;董力;何树松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小细胞肺癌并肌无力综合征1例

    病人男,40岁.四肢无力、运动受限4个月、伴视物模糊2个月.曾诊为四肢供血不足,治疗月余无好转且症状渐加重.查体: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近、远端肌力Ⅳ级.二头肌、三头肌、膝腱、跟腱反射均减弱.肌电图示右腓肠肌重收缩运动单位电位为低波幅混合相.X线胸片示左上肺不张.

    作者:李敬东;刘军;张国良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