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衣原体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种间组织嗜性有差异,有些还是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其感染部位广泛、途径多,临床以沙眼、肺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多见;鹦鹉热衣原体还曾作为经典的生物战剂;衣原体由于胞内寄生,致病机制复杂,本文从三型分泌系统、衣原体质粒、脂多糖、新发现毒力因子CT135和CPAF蛋白这五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衣原体的致病机制,提出以鹦鹉热衣原体为模型研究衣原体属致病机制的优越性,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衣原体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李鹏;张琪;苗晋华;宋立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反应蛋白(CRP)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158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产前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β-hCG及CRP水平,待产妇分娩后留取其胎膜组织及胎盘组织,根据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组织绒毛膜炎,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非感染组(102例)与感染组(56例);然后再对两组血清β-hCG及CRP加以比较与分析,并评估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感染组β-hCG及CRP水平分别为(22.27±8.71)mol/ml、(29.41±9.42)m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6.15±7.18)mol/ml、(11.15±7.68)mg/L,t分别为4.74、13.17,P=0.00;血清β-hCG与CRP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β-hCG阳性及CRP阳性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血清β-hCG阴性及CRP阴性患者,P<0.05.结论 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β-hCG与CRP水平可较好的诊断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张霞晖;陈一婉;龙晓茜;吴均;蔡菊芳;祝巧阳;陈丹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 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93例占16.97%,患者在年龄、BM I、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示: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243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德重;王丽丽;陈炳合;孙培胜;房祥杰;闫争强;张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RSV组)78例和非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非RSV组)10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毛细管电泳检测IFN-γCA基因多态性.结果 RSV组患者中(CA12)+/(CA12)+、(CA12)+/(CA12)-基因型PSI评分显著低于(CA12)-/(CA12)-基因型,IFN-γ浓度显著高于(CA12)-/(CA12)-基因型(P<0.05).RSV组(CA12)+/(CA12)+基因型显著低于非RSV组和对照组,(CA12)-/(CA12)-基因型显著高于非RSV组和对照组(P<0.05),非RSV组与对照组组间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IFN-γCA基因重复12次时,IFN-γ表达量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弱,临床症状加重.对RS V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云秀;王晶;刘爱云;葛永春;商全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测定在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并脓毒症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急性扁桃体炎并脓毒症患儿86例为脓毒症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90例为扁桃体炎组、健康儿童44例为对照组;分别对患儿进行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水平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测定,比较其结果在三组中治疗前、第3天、第5天及治疗结束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脓毒症组、扁桃体炎组PC T为(14.92±3.84)ng/mL、(11.10±1.00)ng/mL、IL-6为(365.20±78.00)ng/L、(262.20±47.00)ng/L)、CRP为(19.48±2.00)mg/L、(16.20±2.32)mg/L、WBC为(18.50±7.40)×109/L、(11.60±2.40)×109/L、N为(85.00±4.70)%、(78.00±2.15)%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20.60±4.20)分、(14.61±2.1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治疗第3天各项指标(PCT(25.12±4.10)ng/mL、IL-6(468.20±64.00)ng/L、CRP(24.60±3.10)mg/L、WBC(22.72±2.10)×109/L、N(89.00±3.84)%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27.10±3.10)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第5天(PCT(13.05±2.16)ng/mL、IL-6(80.50±4.10)ng/L、CRP(14.20±3.30)mg/L、WBC(7.20±1.00)×109/L、N(89.00±3.84)%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14.20±3.30)分,低于治疗第3天;治疗第3天和第5天,各项指标高于扁桃体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与扁桃体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 T及IL-6检测有助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合并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临床指导,且PCT、IL-6的截断值14.50ng/mL、365.50ng/L,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张志颖;赵云红;周沛然;邹娜娜;张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在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干燥过程中使用气溶胶安全柜,评估对减少人体危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4月硬式内镜手术器械50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件;实验组干燥时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对照组在干燥时不使用气溶胶安全柜,比较两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测试结果.结果 实验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后微生物气溶胶明显减少.结论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干燥过程中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可以明显减少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
作者:张辉琴;李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C T影像学检查在血液肿瘤患者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选择医院接诊的68例血液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C T影像学进行检查.分析X线胸片诊断与CT诊断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率比较、肺部真菌感染类型、病原菌分布构成比、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 35例患者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率为51.47%;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经C T影像学检测,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有弥漫型、曲菌球型、实变型和结节型,分别占37.14%、25.71%、22.86%和14.29%;35例患者按照枟全国临床检查操作规程枠进行病原学诊断,均呈现阳性,阳性率为100.00%;X线胸片诊断8例呈阳性,阳性率22.85%;C T影像诊断31例,阳性率88.57%,C T影像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诊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是以曲霉菌属为主,其次为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CT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或肿块影、晕征、空洞.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特别是在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治疗中,结合患者临床的基础疾病,可以初步的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宇亭;段早晖;夏瑞明;姚克林;赵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以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分析其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类型、分布特点及原因,并从护理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手术麻醉100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麻醉后恢复室护理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特点、类型及原因等进行总结分析,对诱发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 数字双盲法抽取PACU患者10000例医院感染率4.1‰,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感染多,分别31.7%和24.4%;年龄越低和年龄越高,PACU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对比差异显著;PACU停留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护理人员执行PACU无菌操作不到位、PACU消毒隔离不严格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别到34.2%和29.3%.结论 麻醉恢复室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与消毒措施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等有关.强化医院感染的认知,规范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是解决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为PACU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借鉴.
作者:陈淑萍;管斐;徐绿萍;唐国民;郑玉芬;冯春英;孙建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不同肠外营养方式对其营养状况的临床实际影响,为早产合并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早产合并感染患儿88例,根据肠外营养的方式不同将患儿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4例;以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肠外营养时间、出院体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高剂量组患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肠外营养时间分别为(12.43±2.51)d、(6.41±1.41)d和(7.41±1.11)d,明显少于低剂量组(14.98±3.49)d、(10.18±3.02)d和(10.29±3.20)d;高剂量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情况和出院体质量分别为(28.71±2.51)g/kg/d和(2066.43±244.32)g,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7.02±4.32)g/kg/d和(1901.23±300.21)g;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患儿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早产合并感染患儿的营养状况,提升临床的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曹献云;李岩;剧松丽;宋菲;徐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测试三种葡萄糖酸氯己定复方手消毒剂临床消毒效果,为临床科室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消毒剂.方法 根据枟消毒技术规范枠对三种葡萄糖酸氯己定复方手消毒剂进行检测.结果 三种葡萄糖酸氯己定复方手消毒剂pH值,泡沫抗菌洗手液为6.50、泡沫外科消毒剂为6.38,外科手消毒凝胶为6.70,有效成分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分别为0.185%、1.23%、1.19%,泡沫和凝胶手消毒液乙醇含量分别为:38.2%、54.7%,泡沫抗菌洗手液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菌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泡沫抗菌洗手液对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5.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不合格;泡沫外科消毒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5min,对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3.0min,可达到消毒合格;外科手消毒凝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0min,可达到消毒合格;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泡沫抗菌洗手液后用葡萄糖酸泡沫外科消毒剂或葡萄糖酸氯己定外科手消毒凝胶5ml,消毒作用3min,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上自然菌杀灭对数>1.0,手上残留菌数<1cfu/cm2.结论 三种葡萄糖酸氯己定复方手消毒剂消毒配合使用消毒效果达到临床消毒要求,可以在临床科室使用.
作者:李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对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骨科行植入物的糖尿病患者6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循证医学组与对照组,每组3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模式,循证医学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循证医学组糖尿病患者植入物感染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植入物感染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糖尿病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63.4%,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6%,真菌5株占7.0%;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5.4%,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4.1%;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3.3%、88.9%、1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等敏感,耐药性分别为:0.0%、0.0%、5.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0.0%、80.0%、80.0%,对克林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等敏感,耐药性分别为:10.0%、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较高,为75.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较为敏感,耐药性分别为12.5%、12.5%,0.0%.结论 将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骨科植入术中,可显著降低植入物感染率.
作者:管麒元;雷森;胡青坡;马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的效果,以期筛选出有价值的指标协助临床诊疗,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2月198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将纳入的19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低乳酸组99例、中乳酸组65例和高乳酸组34例,参考预后分为生存组154例和死亡组44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水平工作ROC曲线、影响预后因素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乳酸、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低、中乳酸组生存率高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酸组生存率高于中、高乳酸组,死亡率低于中、高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12h、24h、48h,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意义重大,能有效反映病情程度、指导临床治疗、预测结局,且检测方便、简捷、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世琴;贾安奎;徐爱华;范杰斐;李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特点.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进行腹腔穿刺及细菌培养,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否继发胰腺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感染特点.结果 共25例继发胰腺感染,感染率为31.25%;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6h、禁食时间≥15d、胃肠功能障碍时间≥2d、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6d、有心血管并发症、胰腺外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低氧血症、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入院WBC计数≥20×109/L的,继发胰腺炎感染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禁食时间较长及入院WBC计数、C-反应蛋白较高;25例感染患者分离出30株菌株,阴沟肠杆菌12株占40.00%、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26.67%、大肠埃希菌5株占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3.33%、肺炎克雷伯菌1株占3.33%.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禁食时间较长及入院WBC计数较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胰腺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谭伟超;李林鹏;赵建波;郭德洋;赵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与研究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的影响情况,了解自体血液回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于医院进行全麻手术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异体输血,观察组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测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状态及术后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D8+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RBC-C3bR、FEER、ATER及NTER表达水平均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FEIR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RBC-C3bR、FEER、A T ER及N T 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相对好于异体输血,对患者术后感染具有积极的控制作用,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敏;王凌;周旺辉;程荆徽;杨才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不同处理措施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及IL-6、T N F-ɑ、应激因子的影响,为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208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100例给予穿刺部位处理,观察组108例给予综合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置管期间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水平情况;置管期间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及全身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置管前应激、炎性因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置管后不同时间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同组置管前及常规组同期(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同组置管前(P<0.05),高于常规组同期(P<0.05),置管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TNF-ɑ)、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置管前(P<0.05),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瓣膜替换术给予综合处理措施对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具有预防作用,可降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索莉娜;刘玉玺;董芳;张玲娟;张瑜;岳丽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69例;对比不同临床分型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分析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体温≥38℃的比例、自发性疼痛的比例、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比例均显著低于Ⅰ型和Ⅱ型深部胸部切口感染(P<0.05);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术口裂开或见脓性分泌物的比例显著低于Ⅱ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P<0.05);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低蛋白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Ⅰ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P<0.05);本研究共培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55.26%),革兰阳性菌30株(39.47%),真菌4株(5.2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为16.67%;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克拉霉素均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耐药率均为0.00%.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并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丹;陶凉;陈绪发;周宏;杨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Logistic回归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相关干预对策.方法 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骨科156例AB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创伤患者的多药耐药菌分布以及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156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体174株,其中31株多药耐药菌,占17.8%.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发生多药耐药与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碳青霉烯类、合并糖尿病和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呈明显相关性(χ2=3.935、8.052、5.637、8.519、10.018、4.806、8.261及34.887,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是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发生多药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91、4.442、8.541,P<0.05).结论 医院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血清白蛋白、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冬红;蒋云甫;陈英;陈城;马锦虹;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荟萃分析评价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艰难梭菌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建库至2016年9月发表的有关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情况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科室、地区和性别执行亚组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感染率进行合并,并用敏感性分析及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600人,艰难梭菌整体合并感染率为19%(95%C I:16~22),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患者的艰难梭菌感染率为19%(95%C I:13~24);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科室类别、地区、性别的患者,其艰难梭菌感染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医院需加强对重点人群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控与管理.
作者:谢和宾;曾鸿;尹柯;姚小红;刘艳科;张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5例,占39.4%;共分离出病原菌92株,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占60.9%,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8.3%,真菌感染占10.9%;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颅内高压和意识障碍呈明显相关性(χ2=4.327、27.662、8.352,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高压和意识障碍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56,5.543,P<0.05).结论 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颅内高压和意识障碍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制定相关措施积极预防.
作者:杨颖;刘福英;王兆;杨灿;李双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负压引流和每日换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和耐药性分布.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比例(4.5%)显著低于对照组(9.6%),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2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1例,其中单一感染43例,混合感染9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8株占62.3%,观察组24例患者共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7例,混合感染7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9株占61.3%;对照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观察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于不同病原菌的感染要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陈永胜;熊聪;陆惠波;段建文;周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