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业务知识-《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指南》解读

吴安华;李春辉;黄勋

关键词:医院感染, 专业人员, 培训指南
摘要:针对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学历教育中缺乏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指南;该指南适用于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岗位知识规范化培训,以使其了解医院感染相关政策,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标;指南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在培训中的职责,培训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和分阶段培训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岗位知识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基础培训、实践培训与提高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培训方式多样化,考核合格发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致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成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2例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CA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MP)分为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2例CAP患者中共检出MP感染患者170例(MP感染组),MP感染率为33.86%;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比例(LY%)、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血红蛋白浓度(HB)等指标无明显差异;MP感染组感染部位位于左中下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非MP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四环素类高,其次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低,其中以强力霉素(92.35%)敏感性佳.结论 MP感染所致CAP成年患者在临床上多具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特征,由于该类患者对于不同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建议临床治疗考虑首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孙蓉媛;杨万杰;孙莉萍;张柏文;徐英洁;张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与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时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及预后情况,并比较围术期血清炎症指标和血清淀粉酶的变化,为临床SAP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108例SAP患者,按照手术时机分组,34例患者为早期手术组,36例患者为中期手术组,38例患者为晚期手术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早期手术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中期、晚期手术组,术后2d、6d、1个月3组患者血清CRP、PCT、AM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2d、6d,早期手术组CRP、AMS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中期、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显著高于中期、晚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高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住院时间、再手术率均显著高于中期、晚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上述指标高于中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 结论 SAP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较快,综合不同病程分期实施手术的预后情况,在患者感染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选择全身感染期行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卢云锋;李治国;王加一;赵合庆;蔡秀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IL-10与IL-17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9月医院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4名为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健康人群正常肝组织IL-10、IL-17表达及甲胎蛋白含量等.结果 IL-10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分别为(0.472±0.050)Gapdh、(0.022±0.004)Gapdh,高于健康人群的(0.010±0.002)Gapdh, IL-17 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分别为(0.620±.0.087)Gapdh、(0.024±0.005)Gapdh,高于健康人群的(0.011±0.004)Gapdh,肝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蛋白水平表达高于健康人群,肝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中的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HL-7702,BEL-7402高于HepG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IL-17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与甲胎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10、IL-17高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加强二者检测与干预,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与疾病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刘桂玲;李连花;牛梦铱;康茹;刘晓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牙周炎患者口腔Hp分布特点及与胃Hp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牙周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Hp)的分布特点及与牙周炎、胃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慢性牙周炎患者150例作为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牙周炎组分为轻度牙周炎患者93例、中度牙周炎患者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26例;检测口腔Hp和胃Hp感染情况. 结果 牙周炎组口腔Hp阳性率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48.0%(P<0.05);牙周炎组胃Hp阳性率为85.3%高于对照组43.3%(P<0.05);轻度牙周炎患者、中度牙周炎患者、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分别为78.5%、87.1%、92.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48.0%(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中度牙周炎患者,中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轻度牙周炎患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腔Hp阳性患者胃Hp阳性率为91.1%高于口腔Hp阴性患者57.7%(P<0.05). 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口腔Hp感染和牙周炎及胃Hp感染关系密切.

    作者:宣桂红;王海花;尹敏;金巧霞;周叶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尿源性感染导致脓毒血症患者血清sTREM-1的检测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4例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医院行腔镜手术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入院24 h后、术后1 h、术后1、3、7 d检测s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同时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各项指标的差值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评分,记录两组患者30 d内存活情况.结果 入院24 h后、术后1 h、术后1、3、7 d研究组sTREM-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PCT、CRP和IL-6相比,sTREM-1诊断尿脓毒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REM-1(r=0.859,P<0.01)、PCT(r=0.732,P<0.01)、CRP(r=0.502,P=0.025)和IL-6(r=0.431,P=0.032)与APACHEⅡ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114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31例,病死率为27.19%;死亡组sTREM-1、PCT、CRP和IL-6峰值浓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sTREM-1浓度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REM-1峰值浓度(r=-0.651,P<0.01)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sTREM-1在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化磊;卓小岸;肖劲逐;车宪平;古军;胡鑫明;徐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海口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海口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从海口市的各小区各家庭随机选取1~15岁城市儿童,选取于2002年之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出生的512名城市儿童为对照组,于2002年之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的806名城市儿童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儿童接种免疫的情况,观察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测定儿童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阳性情况,计算两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城市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优于对照组(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儿童的抗-HBs阳性率较低,观察组免疫效果较好(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儿童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c的阳性率降低,观察组的乙肝病毒携带率降低(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1%,相比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显著降低(P<0.05). 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利于儿童及时全面接种免疫,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情况,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利于对乙肝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郑促影;符丽英;庞利;郭芬;邢增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诊严重胸外伤患者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严重胸外伤患者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征,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220例胸外伤患者,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同时搜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急诊严重胸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6例,感染率为11.82%;切口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0.34%,革兰阳性菌23株,占39.66%;主要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5.86%、15.52%和6.90%;主要革兰阳性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18.97%和10.34%;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第三代以下头孢菌素、四环素类、部分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可达100.00%,而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及阿米卡星等仍然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等普遍耐药,但对部分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部分喹诺酮类等仍然较敏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术中输血、切口类型、留置引流管、患者意识状态及静脉营养与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切口类型及留置引流管是引起急诊严重胸外伤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重视对切口感染的监测,并针对引起急诊严重胸外伤患者合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施永周;宋斌;廖金平;陈明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解读与释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制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编制任务来源、规范主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说明、标准的可行性与实施建议等,并对规范宣传贯彻执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

    作者:刘运喜;邢玉斌;索继江;巩玉秀;田晓丽;李兆申;王力红;张流波;李六亿;方英;孔金艳;邓敏;张宇;张京利;杨云生;任旭;张澍田;姜泊;郭学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恶性肿瘤PICC患者血清CRP及PCT和SAA的水平与感染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淀粉样蛋白(SAA)水平与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PICC的4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比较和分析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及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CRP、PCT及SA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458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中发生感染74例,感染率为16.16%;细菌感染56例,占75.68%;病毒感染18例,占24.32%;血行感染16例,占21.62%;局部感染58例,占78.38%;与非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感染患者血清CRP(70.56±8.92)mg/L、PCT(3.61±0.45)ng/ml、SAA(246.78±21.36)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103.35±12.41)mg/L、PCT(6.59±0.64)ng/ml、SAA(359.20±40.53)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部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血行感染患者血清CRP(115.40±10.27)mg/L、PCT(7.62±0.48)ng/ml、SAA(383.71±42.50)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RP、PCT、SAA水平与恶性肿瘤PICC感染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恶性肿瘤PICC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王冬云;史健;李艳荣;孟宝福;杨英;申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直肠癌患者开腹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T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开腹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均伴有感染并发症出现,观察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指标改变、免疫功能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 结果 80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14株占59.07%;术后1周 T细胞亚群指标均显示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的免疫球蛋白A(LgA)、免疫球蛋白G(LgG)、免疫球蛋白M(L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略低于术前,而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PR)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腹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T细胞亚群指标及免疫功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临床医师需对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给予足够重视,且针对术后易导致感染的细菌菌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直肠癌术后感染率.

    作者:陈彬;朱未波;侯一民;张红琳;王荣芳;俞露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非甾体抗炎药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风湿病患者胃肠激素及消化道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及观察非甾体抗炎药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风湿病患者胃肠激素及不良消化道情况的影响,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该类患者消化系统的危害.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38例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段的35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不良消化道情况发生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进行前瞻性研究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发生率为18.42%、13.16%、13.16%,均高于对照组的2.86%、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餐前及餐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餐前及餐后血清胃肠激素GAS、MTL、VIP及CKK水平分别为(102.52±10.47)ng/L、(229.89±21.65)ng/L、(120.75±11.01)ng/L、(14.88±1.49)pg/ml,(110.23±11.35)ng/L、(268.48±25.95)ng/L、(137.37±12.54)ng/L、(12.58±1.32)pg/ml;(108.69±12.56)ng/L、(248.58±22.97)ng/L、(130.17±12.84)ng/L、(16.32±1.68)pg/ml,(123.56±14.68)ng/L、(283.93±26.75)ng/L、(140.77±13.92)ng/L、(14.93±1.52)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物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风湿病患者胃肠激素及不良消化道情况的影响较大,应对该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作者:李海剑;刘慧;陶雅非;王建刚;李玉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情况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情况及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为观察组1,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为观察组2,同期正常足月孕妇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LBP和IL-6水平. 结果 观察组1和观察组2血清LB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血清LBP和IL-6水平高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的感染率分别为25.0%、36.3%高于对照组3.8%;胎膜早破患者中,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LBP和IL-6水平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绒毛膜羊膜炎Ⅱ级和Ⅲ级孕妇血清LBP水平高于绒毛膜羊膜炎Ⅰ级(P<0.05),绒毛膜羊膜炎Ⅲ级孕妇血清LBP水平高于绒毛膜羊膜炎Ⅱ级(P<0.05). 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LBP和IL-6水平升高,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LBP和IL-6水平升高更显著;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LBP水平升高,且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程度有关.

    作者:颜蓉;陈秀堂;杨青;王丹;涂飞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防治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95例采用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 结果 69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共103例,感染率为14.82%;共检出病原菌154株,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83株占53.9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17分、血清白蛋白含量<30 g/L、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4 d,导管留置时间≥7 d,合并基础疾病均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诱发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相应情况给予具体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感染.

    作者:杨燕芳;张洪波;胡靓;何涛涛;胡红宣;曹樟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采取提醒和定期评估管理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影响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为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有70%~80%的院内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管而引起,已有证据表明,缩短置管时间和减少置管可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缩短留置时间、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导尿置管,成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策略和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策略、留置导尿的提醒和定期评估、国内外在定期评估预防的差异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提供规范管理策略,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侯铁英;张玉;李正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术前应用广谱杀菌剂擦浴对患者介入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究在介入手术前应用广谱杀菌剂洗必泰对患者术后介入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治作用,为更好地防治介入手术后介入部位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医院接受各类介入手术的患者1 198例,所有患者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9例;观察组在介入手术前应用广谱杀菌剂洗必泰,在患者接受介入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部位检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感染例数及感染率. 结果 观察组的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永久或临时起搏器安装/更换术、射频消融术、血管造影(介入治疗)、TACE术感染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手术部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应用广谱杀菌剂擦浴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在术后介入手术部位的感染.

    作者:胡芳;周霞;杨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肺部感染致心律失常患者诊疗中心电图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肺部感染致心律失常结果以及心电图检查在其诊疗中的价值,旨在及时控制感染,从而降低耐药菌产生、纠正心律失常,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医院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患者138例,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类型以及感染控制前后心律失常变化情况,分析其间的关系. 结果 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心电图ST-T改变率均高于异常P波、Q波和QS波(P<0.05);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感染者房性期前收缩率高于其他类型,肺炎克雷伯杆菌室性期前收缩率高于其他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率高于其他类型(P<0.05);肺部感染控制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87%,低于控制前的100.00%(P<0.05);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束支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Ⅰ型、Ⅱ型)发生率均低于控制前(P<0.05). 结论 肺部感染致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与房性期前收缩为多见,心电图以ST-T改变为主;加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掌握肺部感染者心律失常类型、评价病情,从而选取较为敏感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降低耐药菌产生.

    作者:王秀芳;庞明武;梁渝萍;胡琳;李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糖尿病孕妇分娩会阴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253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并详细记录产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第二产程、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血糖控制情况、术前是否有生殖道感染、是否有胎膜早破等基本情况,同时采集感染产妇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对引发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3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行会阴侧切术后,有19例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51%;对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第二产程>8 h、术后住院时间>5 d、切口长度>3 cm、血糖控制不达标、术前存在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是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产妇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 株,革兰阴性菌5 株,真菌1 株.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医务工作者应当熟悉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做好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避免或者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妊娠糖尿病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池鸿斐;叶可君;陈雅;张盛燕;王沁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EB病毒抗体和EB-DNA表达分析

    目的 分析20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EB病毒IgG、IgA、IgM抗体和EB-DNA表达及年龄状况.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和同期100例无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的EB病毒IgG、IgA、IgM,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的EB-DNA;观察两组患儿EB病毒IgG、IgA、IgM抗体和EB-DNA表达情况以及年龄分布状况. 结果 观察组EBV-IgG、EBV-IgA、EBV-IgM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EB-DNA显著低于对照组,且EBV-IgG、EBV-IgA、EBV-IgM和EB-DNA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8岁的患儿EBV-IgG、EBV-IgA、EBV-IgM和EB-DNA的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8岁患儿的EB-DNA检测阳性率有小幅度的下降,EBV-IgG、EBV-IgA、EBV-IgM检查阳性率仍呈上升趋势. 结论 EB病毒IgG、IgA、IgM抗体和EB-DNA性疾病患儿中的表达较无呼吸道感染患儿表达不同,且根据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检测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培养;顾承萍;李珍;顾海红;翁蕾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影响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3 498例患者,采集术后感染患者血液、伤口分泌物、尿液、咽拭子、组织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影响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498例患者中有96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74%;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占32.03%,革兰阴性菌74株占57.81%,真菌13株占10.16%;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50.0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非常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具有较高耐药率,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5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常敏感;年龄≥60岁、有合并症、二次手术、术中出血量≥1 200 ml、手术时间>5 h、术前住院时间≥7 d、胸腔引流时间≥3 d、气管插管时间≥3 d、导尿管留置时间≥3 d、心功能NYHA≥Ⅲ级、切口实施皮下连续缝合、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心脏搭桥手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针对相关因素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对策,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齐鑫;赵岳;李杰;周文娟;王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解读

    医院感染暴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医疗和健康安全,且危害性较大;为有效预防与控制该事件的发生,大限度降低危害,保障医患的安全,本研究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颁布的《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进行解读,包括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如暴发相关术语与理解重点、主要问题、管理要求、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与处置、不足和建议等,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能力,为医疗机构及时有效地识别处置医院感染暴发提供技术指导,减少因医院感染暴发带来的巨大损失,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钟振锋;荣丽娟;侯铁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