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莹;金纯;诸葛林敏;傅凌雪;王奕英;赵蔚蔚
目的 调查研究患儿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药性及基因分型,为MRCNS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NRCNS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儿科16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送检的164份临床标本,行菌株培养、表型筛选;采用标准琼脂倍比稀释法对MRCNS进行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确定耐药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检测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各分型.结果 164份标本中共检出78株MRCNS,检出率为47.56%;其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5株占44.87%,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MRSH) 19株占24.36%,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MRSHo) 10株占12.82%;MRCNS对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均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80.00%,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耐药率为0;MRCNS的SCCmec基因分型Ⅰ~Ⅵ型有检出,Ⅶ~Ⅷ型未检出,其中Ⅲ型基因38株占48.72%,混合型19株占24.36%,7株Ⅳ型占8.97%.结论 患儿感染性疾病时MRCNS检出率较高,MRCNS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具有多药耐药性,MRCNS所携带的SCCmec基因型主要为Ⅲ型及混合型,以上基因可能与MRCNS耐药关系密切.
作者:蒲海波;杨乐;李海涛;薄延桥;徐东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及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分析两组在术前与苏醒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与苏醒期的HR、MAP、SpO2、SBP、DBP指标水平有差异(P<0.05),且试验组苏醒期的HR、MAP、Sp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麻苏醒期,试验组躁动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术后试验组的TNF-α、CRP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率为8.23%,低于对照组的23.33%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率及改善脉搏指标水平,同时可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并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余建英;张明晓;王充;邵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连续5年相关数据监测情况,探讨ICU病房预防多药耐药菌(MDRO)的策略,以降低ICU病房MDRO感染率.方法 统计医院ICU病房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 899例患者情况、ICU病房常规MRSA、CRAB沉降菌监测情况、患者MRSA和CRAB定植/感染率、医护人员MRSA和CRAB定植/感染率、不同来源MRSA、CRAB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上述数据的变迁,探讨预防不同MDRO感染措施和策略.结果 2012年-2016年,医护人员MRSA和CRAB检出株数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2016年MRSA和CRAB检出株数高于2012年,2016年高于2014年(P<0.05);随着时间推移,患者MRSA和CRAB定植/感染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2016年MRSA和CRAB感染率高于2012年,2016年高于2014年(P<0.05);从环境、医护人员分离得到的MRSA和CRAB对相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隔年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按照医院感染防控常规管理ICU病房的同时,应强化ICU病房环境控制管理,加强进入ICU病房的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及无菌操作规范的培训考核,确保ICU的MDRO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降低ICU病房MDRO感染率.
作者:孟明哲;卢明;刘璐;孙栋;赵童;高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种类分布和耐药位点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和住院的4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通过使用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的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唐山地区CHB患者的467例样本中检测出HBV基因型445例,其中B基因型64例占14.38%,C基因型380例占85.39%,D基因型1例占0.22%;共检出耐药患者283例,其中对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160例占56.54%;对阿德福韦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A181V/T/S突变,其次是rtA181V/T/S和rtN236T同时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位点突变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L180M和rtM204I/V/S同时突变,其次是单独rtM204I/V/S突变.结论 唐山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通过对耐药位点的分析,B基因型CHB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不易耐药,HBV基因型B型和C型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的多药耐药位点分布无差异.
作者:张宝;李世龙;牛蕊;李纯平;吴丹;葛保民;秦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采用抗菌肽(GBB)替代传统抗菌剂,制备新型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方法 将聚丙烯酸钠固定于无纺布上作为抑菌敷料的基底,并用涂抹方式在基底表面吸附上0.004 mg/cm2~1.00 mg/cm2不同浓度的抗菌肽.参照标准YY/T0471.1-2004中的方法测定敷料的吸水率、含水率及水蒸气透过率;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952黏附力测定第一法,测定初粘力表征材料理化性能;同时采用接触法及抑菌圈法检测敷料抑菌性,评价抑菌敷料抑菌作用大小,并与商业化含银敷料抑菌率进行比较;用噻唑蓝(MTT)法评估检测材料有无明显细胞毒性.结果 敷料吸水率平均值可达404.59%,含水率平均值可达80.09%,水蒸气透过率平均值可达1476.67 g/m2/24 h,能黏附大钢球质量10.10 g,敷料表面GBB含0.20 mg/cm2,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100%,MTT法检测材料无明显毒性.结论 材料基本满足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要求,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故有望作为抗感染的创面敷料.
作者:刘川生;陆佳俊;凌建群;余海;顾卓敏;赵玲;张谷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掌握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医院临床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44例,统计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同时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84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有1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74%;116例糖尿病住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72.62%、革兰阳性菌37株占22.02%、真菌9株占5.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病程、空腹血糖、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操作是导致糖尿病住院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补体C3、C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等指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CD3+ CD4+和CD3+ CD8+低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应引起临床重视,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感染后的相关临床因子会发生异常改变.
作者:赵玲;楼波;金华;崔伟娟;孟祥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等掌握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情况、检查及治疗、预后等,均采集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气、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查;根据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胃肠炎的表现,病初呕吐可轻可重,轻度腹泻,腹泻多以每日3次以内为主占61.90%,体温正常27例、低热(38℃内)11例;9例伴发热者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正常,42例患儿均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查19例阳性;急性发作时经单一止惊药均能达到止惊效果,未予以长期抗癫痫治疗;全部患儿出院后进行1~5年的随访,有2例再次出现惊厥,但复查脑电图均正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3~24个月,多发病于秋冬季节;惊厥表现以单次为主,预后较好,无需长期采用抗癫痫治疗.
作者:方玉红;崔晓明;徐拥军;麻列波;陆晓萍;严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患者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颅内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943例;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4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47例,感染率4.98%;47例感染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占59.42%,革兰阴性菌28株占40.55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底重建、脑脊液鼻漏、颅底手术史、术前应用抗菌药物为术后颅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底肿瘤患者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按照病原学类型采取针对性预防感染措施,且有效监测存在的感染因素,降低感染率.
作者:王琼;赖永金;李斌;胡福军;何福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头孢西丁预防肛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以降低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 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肛肠外科手术临床路径于围术期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试验组在对照组预防切口措施基础上,再于术前、术后给予头孢西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分析比较两组术后一个月切口愈合、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试验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1.67%,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4例,感染率6.67%,试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构成比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头孢西丁能有效预防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且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对肛肠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莹;金纯;诸葛林敏;傅凌雪;王奕英;赵蔚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感染问题一直存在,不安全注射行为可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注射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导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本综述旨在分析不安全注射产生的相关因素,从安全注射认知水平、注射器材生产安全、消毒安全、注射方式安全及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使用后处理安全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指出安全注射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作者:杨小叶;李福玮;车建焕;黄卫东;刘玉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感染组46例、脓毒血症组50例、重度脓毒血症组32例,并分别对三组急诊感染患者的死亡情况、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抗凝指标变化情况、炎症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单纯感染组病死率6.52%、脓毒血症组病死率10.00%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病死率上升为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抗凝血酶Ⅲ抗体(AT-Ⅲ)、活化蛋白C(AP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比较,重度脓毒血症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必将为准确判断患者脓毒血症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俞聪波;叶映月;华双益;冯雪芳;张铁营;范锦娣;李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乳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3)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意义,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6例乳腺癌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患者的肿瘤大小、年龄等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乳腺癌中的Stat3活性的表达和IL-17的表达.结果 156例乳腺癌中Stat3的活化状态即p-Stat3有强阳性(2+--3+)表达的127例;阳性(+)表达的为28例,表达阴性(-)的有1例,对156例乳腺癌中HPV与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089,P=0.091,说明乳腺癌中HPV感染与的p-Stat3表达量不相关;156例有78例强阳性(2+--3+)表达,有59例阳性(+)表达,有19例IL-17表达为阴性(-)的;对156例乳腺癌中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169,P=0.001,说明乳腺癌中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量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HPV感染与的p-Stat3表达量无相关性,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量之间有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IL-17的表达量判断HPV感染.
作者:钱飚;鲁洪丰;励超;葛启栋;孙龙;董学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4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4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B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快于A组(P<0.05);拔管后,A组SpO2较麻醉前降低,而MAP和HR较麻醉前增加(P<0.05);拔管后,B组SpO2高于A组,而MAP和HR低于A组(P<0.05);A组术后1d和术后3 d 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B组MMSE评分术后1d和3d高于A组(P<0.05);B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70%低于A组的13.51% (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术后肺部感染少于全身麻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张德文;任大为;史燎原;李红;史尔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群构成及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点,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12家三级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2016年全年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的送检标本5 620份;送检标本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及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比较分析四个季度的差异性.结果 2016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6 8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 961株占74.4%,革兰阳性菌6 190株占23.1%,真菌673株占2.5%;其中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5);全年共检出多药耐药菌4 009株,其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 414株占35.27%、分离率55.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11株占20.23%、分离率25.86%.结论 2016年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于其他季度,全年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高.
作者:尹光昕;曹子晶;舒东娇;张丽娜;王颖;刘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病学及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检验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集老年患者临床样本分离MRSA菌株30株,分别进行药敏鉴定试验,建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并检测染色体7个管家基因,测序结果与MLST数据库网站已有序列比对,进行聚类分析,统计克隆系及ST菌株亲缘关系发育树,并分析MLST耐药性影响因素.结果 MRSA菌株分2大集群A和B,A群由USA100和USA800型组成,B群由USA300和USA700型菌株组成;所有分离菌株均为耐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株;10株耐药菌对万古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1μg/m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VL阳性与万古霉素MIC增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本研究数据表明老年患者MRSA分离株均为耐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针对老年患者临床用药时,需考虑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防控.
作者:赵雪松;吕岩;张斌;任明;单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行颈-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全身麻醉下行颈-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2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各115例;统计分析两组单肺通气前后的通气侧及塌陷侧两肺支气管上皮内衬液(ELF),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在通气侧及非通气侧ELF内,单肺通气后,P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较单肺通气前均降低,而S组IL-6、IL-8较单肺通气前均升高(P<0.05);S组及P组白介素-10(IL-10)含量均高于单肺通气前(P<0.05);S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9%高于P组的6.1%(P<0.05).结论 与七氟烷相比,丙泊酚能够抑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在临床麻醉药物选择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连燕虹;周惠丹;方军;姜惠芳;解康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为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评价围手术期保温措施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各科室接受手术治疗的7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从75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围手术期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实施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评价围手术期保温措施对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 750例患者共实施手术772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为4.5%、例次感染率为4.9%;3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中,位于表浅切口部位的较高为28例次占73.7%;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烧伤科、泌尿外科和骨科;对照组术中平均体温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5.8%.结论 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发生于表浅切口,常见于烧伤科,围手术期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减少患者的病痛,建议临床上在围手术期采用合理的保温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作者:许淑平;张余芳;陈碧珠;吴小芳;陈辉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开胸手术的6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对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体或胸水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与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6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3.0%,在感染患者的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6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肺功能、术后创口污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医生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减少病原菌耐药的目的.
作者:董淑敏;邵仲凡;戴建华;陈光辉;孙海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分离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变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病原菌耐药率、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的送检标本1 316份,收集分离的各类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信息,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原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率的变化.结果 1 316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46株,以痰液标本为主,共495株占58.5%;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89株占57.8%;革兰阴性菌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呈下降趋势,真菌波动不明显;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较高的敏感;革兰阴性菌总体耐药率升高,尤其是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性逐年升高,甚至超过90.00%.结论 医院分离自NICU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逐年升高趋势;病原菌的耐药率变化依其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帮助有效及时地控制感染.
作者:王秀英;张军;刘磊;冀蓁;陈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Hp感染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胃病患者104例,统计分析不同类型胃病患者的Hp感染率、上皮细胞凋亡率及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按照是否Hp感染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阴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炎患者Hp阳性率高为92.86%,胃溃疡患者为75.76%,胃癌患者低为82.76% (P <0.05);胃炎、胃癌患者的IFN-γ蛋白表达高于胃溃疡患者,胃癌患者高于胃炎患者(P<0.05);胃溃疡患者的IL-4蛋白表达高于胃炎和胃癌患者,胃炎患者高于胃癌患者(P<0.05);Hp阳性组患者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蛋白表达高于阴性组,IL-4蛋白表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增加了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为胃肿瘤的发生提供了细胞增殖、凋亡异常的基础,其凋亡与促进IFN-γ蛋白表达和抑制IL-4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周婵萍;张普;孔丽敏;周伶俐;林立本;罗晓智;李向阳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