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研究

张德文;任大为;史燎原;李红;史尔东

关键词:麻醉方法, 腹部手术, 效果, 术后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4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4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B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快于A组(P<0.05);拔管后,A组SpO2较麻醉前降低,而MAP和HR较麻醉前增加(P<0.05);拔管后,B组SpO2高于A组,而MAP和HR低于A组(P<0.05);A组术后1d和术后3 d 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B组MMSE评分术后1d和3d高于A组(P<0.05);B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70%低于A组的13.51% (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术后肺部感染少于全身麻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效价评估

    目的 评估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中的效果及效价.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头孢呋辛组和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和克林霉素组,每组50例,比较六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事件、成本-效果比(C/E).结果 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94.00%、94.00%、96.00%、96.00%,均高于克林霉素组的74.00%,术后发热率14.00%、18.00%、16.00%、14.00%、14.00%和切口感染率6.00%、6.00%、4.00%、6.00%、6.00%,均低于克林霉素组术后发热率的32.00%、切口感染率的12.00% (P<0.05);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磺苄西林钠组、克林霉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头孢呋辛组的C/E低于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P<0.05).结论 骨科手术感染防控中,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相比,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且更为经济,建议优先推广采用.

    作者:吴昊;石展英;李兵;胡居正;黄站珠;唐经励;韦盛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西丁预防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头孢西丁预防肛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以降低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 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肛肠外科手术临床路径于围术期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试验组在对照组预防切口措施基础上,再于术前、术后给予头孢西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分析比较两组术后一个月切口愈合、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试验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1.67%,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4例,感染率6.67%,试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构成比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头孢西丁能有效预防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且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对肛肠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莹;金纯;诸葛林敏;傅凌雪;王奕英;赵蔚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执行JCI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对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感控管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的3个透析治疗室为研究资料,其中,医院自2014年1月起开始对透析室实施JCI标准进行感染控制,对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的手、物表、空气、透析用水等环境样本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对检查合格率进行分析和对比;观察比较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深静脉置管和内瘘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指标.结果 JCI标准感控上作的措施实施后科室物表、手、空气、反渗水.透析液入口、透析液出口细菌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8.1%、97.5%、98.0%、95.8%、97.2%、95.8%,高于实施前的84.0%、88.9%、88.0%、83.3%、87.5%、83.3%(P<0.05);内瘘、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分别为0.0%、3.3%,低于实施前的15.0%、22.2%(P<0.05);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指标有改善.结论 应用JCI标准进行感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院感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君;周梅;何帆;刘招娣;张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的性能与应用

    目的 采用抗菌肽(GBB)替代传统抗菌剂,制备新型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方法 将聚丙烯酸钠固定于无纺布上作为抑菌敷料的基底,并用涂抹方式在基底表面吸附上0.004 mg/cm2~1.00 mg/cm2不同浓度的抗菌肽.参照标准YY/T0471.1-2004中的方法测定敷料的吸水率、含水率及水蒸气透过率;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952黏附力测定第一法,测定初粘力表征材料理化性能;同时采用接触法及抑菌圈法检测敷料抑菌性,评价抑菌敷料抑菌作用大小,并与商业化含银敷料抑菌率进行比较;用噻唑蓝(MTT)法评估检测材料有无明显细胞毒性.结果 敷料吸水率平均值可达404.59%,含水率平均值可达80.09%,水蒸气透过率平均值可达1476.67 g/m2/24 h,能黏附大钢球质量10.10 g,敷料表面GBB含0.20 mg/cm2,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100%,MTT法检测材料无明显毒性.结论 材料基本满足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要求,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故有望作为抗感染的创面敷料.

    作者:刘川生;陆佳俊;凌建群;余海;顾卓敏;赵玲;张谷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安全注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感染问题一直存在,不安全注射行为可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注射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导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本综述旨在分析不安全注射产生的相关因素,从安全注射认知水平、注射器材生产安全、消毒安全、注射方式安全及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使用后处理安全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指出安全注射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作者:杨小叶;李福玮;车建焕;黄卫东;刘玉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等掌握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情况、检查及治疗、预后等,均采集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气、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查;根据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胃肠炎的表现,病初呕吐可轻可重,轻度腹泻,腹泻多以每日3次以内为主占61.90%,体温正常27例、低热(38℃内)11例;9例伴发热者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正常,42例患儿均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查19例阳性;急性发作时经单一止惊药均能达到止惊效果,未予以长期抗癫痫治疗;全部患儿出院后进行1~5年的随访,有2例再次出现惊厥,但复查脑电图均正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3~24个月,多发病于秋冬季节;惊厥表现以单次为主,预后较好,无需长期采用抗癫痫治疗.

    作者:方玉红;崔晓明;徐拥军;麻列波;陆晓萍;严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住院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住院骨折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两组,于2013年6月-2014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住院骨折患者为常规组,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81例住院骨折患者为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干预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为患者建立集束化干预策略;统计两组患者感染率,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分析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依从性、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结果 常规组感染19例感染率为21.83%,高于试验组感染9例感染率为11.11%(P<0.05);28例感染患者分离出16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1株占83.93%;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操作规范程度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所做出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住院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有着较好的预防作用,通过科学决策制定较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医护人员治疗操作规范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终达到降低住院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的目的.

    作者:吴洪霞;赵君静;李欣欣;王光敏;李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Stat3活性及IL-17表达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终末期乳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3)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意义,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6例乳腺癌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患者的肿瘤大小、年龄等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乳腺癌中的Stat3活性的表达和IL-17的表达.结果 156例乳腺癌中Stat3的活化状态即p-Stat3有强阳性(2+--3+)表达的127例;阳性(+)表达的为28例,表达阴性(-)的有1例,对156例乳腺癌中HPV与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089,P=0.091,说明乳腺癌中HPV感染与的p-Stat3表达量不相关;156例有78例强阳性(2+--3+)表达,有59例阳性(+)表达,有19例IL-17表达为阴性(-)的;对156例乳腺癌中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169,P=0.001,说明乳腺癌中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量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HPV感染与的p-Stat3表达量无相关性,HPV感染与IL-17的表达量之间有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IL-17的表达量判断HPV感染.

    作者:钱飚;鲁洪丰;励超;葛启栋;孙龙;董学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162例,调查烧伤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程度,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是否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均由医院相关烧伤科人员调查和统计,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2例烧伤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文健;林邦长;徐陆亚运;王新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于医院骨科收治行骨科人工物体植入手术的患者2 668例,对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 668例骨科人工物体植入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植入物感染51例,感染率为1.91%;51例手术植入物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检出率为84.31%,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0.47%,革兰阳性菌17株占39.5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室条件、手术时机、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科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为常见病原菌,临床治疗时应重点关注危险因素.

    作者:贾曼;金文姬;李娜;吕畅;王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开胸手术的6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对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体或胸水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与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6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3.0%,在感染患者的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6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肺功能、术后创口污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医生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减少病原菌耐药的目的.

    作者:董淑敏;邵仲凡;戴建华;陈光辉;孙海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2016年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群特点及构成分析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群构成及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点,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12家三级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2016年全年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的送检标本5 620份;送检标本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及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比较分析四个季度的差异性.结果 2016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6 8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 961株占74.4%,革兰阳性菌6 190株占23.1%,真菌673株占2.5%;其中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5);全年共检出多药耐药菌4 009株,其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 414株占35.27%、分离率55.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11株占20.23%、分离率25.86%.结论 2016年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于其他季度,全年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高.

    作者:尹光昕;曹子晶;舒东娇;张丽娜;王颖;刘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行颈-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全身麻醉下行颈-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2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各115例;统计分析两组单肺通气前后的通气侧及塌陷侧两肺支气管上皮内衬液(ELF),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在通气侧及非通气侧ELF内,单肺通气后,P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较单肺通气前均降低,而S组IL-6、IL-8较单肺通气前均升高(P<0.05);S组及P组白介素-10(IL-10)含量均高于单肺通气前(P<0.05);S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9%高于P组的6.1%(P<0.05).结论 与七氟烷相比,丙泊酚能够抑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在临床麻醉药物选择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连燕虹;周惠丹;方军;姜惠芳;解康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唐山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与耐药种类和耐药位点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种类分布和耐药位点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和住院的4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通过使用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的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唐山地区CHB患者的467例样本中检测出HBV基因型445例,其中B基因型64例占14.38%,C基因型380例占85.39%,D基因型1例占0.22%;共检出耐药患者283例,其中对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160例占56.54%;对阿德福韦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A181V/T/S突变,其次是rtA181V/T/S和rtN236T同时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位点突变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L180M和rtM204I/V/S同时突变,其次是单独rtM204I/V/S突变.结论 唐山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通过对耐药位点的分析,B基因型CHB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不易耐药,HBV基因型B型和C型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的多药耐药位点分布无差异.

    作者:张宝;李世龙;牛蕊;李纯平;吴丹;葛保民;秦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及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诊断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心绞痛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各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以及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以及IgG水平的差异,分析IL-6、CRP、Fg与心绞痛危险评分的关系,分析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与IL-6、CRP、Fg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IL-6、CRP及Fg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患者随着危险分数的升高,IL-6、CRP及Fg水平也呈上升的趋势(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肺炎衣原体特异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IgG阳性患者IL-6及CRP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阳性与IL-6、CRP及Fg呈正相关关系(r=0.441,0.472,0.39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升高,并且IgG与炎性指标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推断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燕;毛静飞;吴常裕;俞晓军;俞怡;沈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分析多氯联苯(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课题组养殖的40条斑马鱼进行研究,20条进行PCB77暴露,20条作为对照组;对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用灭菌的棉拭子采集感染部位及周围组织脓状样本获得培养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型,药敏纸片分析分离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并分析感染斑马鱼体内斑马鱼otu基因(Z-OTU)及Culin4蛋白(CUL4)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蛋白的表达;以未暴露PCB77斑马鱼和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但未感染病原菌斑马鱼为对照.结果 2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20株占46.9%,革兰阴性菌136株占53.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诺氟沙星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多黏菌素较敏感;感染后体内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及未感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易受病原菌感染,且能引起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异常.

    作者:刘泽婵;杨娟;杨禹涵;陈超英;陈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诊治的60例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毒感染性肺炎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抑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的退热、止咳、肺啰音消失及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肺损伤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序庚;杨晓红;王娜;张丽娜;洪海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术后感染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等方面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医院口腔科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47例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均采取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治疗,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其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情况、感染部位、病原学特点,对引起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在847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患者中,有115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13.6%;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分布于创面、口腔黏膜和呼吸道;115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1株占79.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术后出血情况、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应根据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防控,降低感染率.

    作者:濮莉莉;陈春晖;李国民;傅新海;童熹;楼承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Hp感染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IFN-γ、IL-4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Hp感染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胃病患者104例,统计分析不同类型胃病患者的Hp感染率、上皮细胞凋亡率及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按照是否Hp感染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阴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炎患者Hp阳性率高为92.86%,胃溃疡患者为75.76%,胃癌患者低为82.76% (P <0.05);胃炎、胃癌患者的IFN-γ蛋白表达高于胃溃疡患者,胃癌患者高于胃炎患者(P<0.05);胃溃疡患者的IL-4蛋白表达高于胃炎和胃癌患者,胃炎患者高于胃癌患者(P<0.05);Hp阳性组患者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蛋白表达高于阴性组,IL-4蛋白表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增加了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为胃肿瘤的发生提供了细胞增殖、凋亡异常的基础,其凋亡与促进IFN-γ蛋白表达和抑制IL-4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周婵萍;张普;孔丽敏;周伶俐;林立本;罗晓智;李向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手术室行耳鼻喉手术的423例患者,根据强化消毒隔离实施前后分组,在2016年1月-2016年6月为实施前组共205例、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为实施后组共218例,实施前组实施常规消毒措施,实施后组实施前后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观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手术室内病原菌菌落数量、感染病原菌的种类.结果 实施前组感染率为18.05%,实施后组感染率为9.63%(P<0.05);两组患者均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实施前组术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结束时病原菌菌落数均高于实施后组(P<0.05);实施前组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25株,实施后组检出病原菌16株.结论 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可降低手术室内细菌数量,有助于降低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将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实施,以降低各科室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作者:张贵;袁泉良;邵静;赵静;代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