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执行JCI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

杨文君;周梅;何帆;刘招娣;张丽

关键词:JCI标准, 医院感染控制, 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
摘要:目的 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对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感控管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的3个透析治疗室为研究资料,其中,医院自2014年1月起开始对透析室实施JCI标准进行感染控制,对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的手、物表、空气、透析用水等环境样本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对检查合格率进行分析和对比;观察比较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深静脉置管和内瘘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指标.结果 JCI标准感控上作的措施实施后科室物表、手、空气、反渗水.透析液入口、透析液出口细菌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8.1%、97.5%、98.0%、95.8%、97.2%、95.8%,高于实施前的84.0%、88.9%、88.0%、83.3%、87.5%、83.3%(P<0.05);内瘘、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分别为0.0%、3.3%,低于实施前的15.0%、22.2%(P<0.05);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指标有改善.结论 应用JCI标准进行感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院感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究采用医用CT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重建个性股骨假体并进行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感染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股骨假体置换术的患者202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个性化分析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经无菌操作,对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并经药敏试验了解其耐药性.结果 股骨假体置换术的202例患者中有36例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7.82%;36例股骨假体置换术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46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31株占67.3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引流时间、是否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个性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患者的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

    作者:李亢;姜燕;田大为;刘娜;王长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保温措施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为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评价围手术期保温措施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各科室接受手术治疗的7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从75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围手术期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实施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评价围手术期保温措施对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 750例患者共实施手术772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为4.5%、例次感染率为4.9%;3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中,位于表浅切口部位的较高为28例次占73.7%;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烧伤科、泌尿外科和骨科;对照组术中平均体温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5.8%.结论 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发生于表浅切口,常见于烧伤科,围手术期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减少患者的病痛,建议临床上在围手术期采用合理的保温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作者:许淑平;张余芳;陈碧珠;吴小芳;陈辉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安全注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感染问题一直存在,不安全注射行为可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注射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导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本综述旨在分析不安全注射产生的相关因素,从安全注射认知水平、注射器材生产安全、消毒安全、注射方式安全及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使用后处理安全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指出安全注射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作者:杨小叶;李福玮;车建焕;黄卫东;刘玉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消化系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7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引发消化系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医院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介质因子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876例消化科手术患者中感染患者54例,感染率为6.16%;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消化系统为主,共21例占3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操作、手术时间、手术危险等级是消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2(IL-12)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 消化系统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对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危险等级较高、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给予积极地早期抗感染干预,以降低临床感染率.

    作者:陈旭;季建红;沈云斌;周玉梅;向永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4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等掌握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情况、检查及治疗、预后等,均采集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气、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查;根据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胃肠炎的表现,病初呕吐可轻可重,轻度腹泻,腹泻多以每日3次以内为主占61.90%,体温正常27例、低热(38℃内)11例;9例伴发热者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正常,42例患儿均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查19例阳性;急性发作时经单一止惊药均能达到止惊效果,未予以长期抗癫痫治疗;全部患儿出院后进行1~5年的随访,有2例再次出现惊厥,但复查脑电图均正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3~24个月,多发病于秋冬季节;惊厥表现以单次为主,预后较好,无需长期采用抗癫痫治疗.

    作者:方玉红;崔晓明;徐拥军;麻列波;陆晓萍;严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清洗换药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56.7%与有效率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26.7%;治疗组创伤面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3%;治疗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常规的清洗换药治疗方法相比,VSD治疗效果更佳,应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得到推广.

    作者:范卫星;韩飞;陈亮;刘骏;李战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与抗感染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与抗感染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9月于医院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老年患者42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时间将感染患者分为序贯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进行抗感染治疗,序贯组给予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进行序贯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抗感染疗效进行分析;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病原菌构成.结果 428例行全麻插管的老年患者中有67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5.65%;感染患者的痰液样本中共分离出8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5株占80.25%;序贯组抗感染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43%、91.43%,均高于对照组的78.13%、71.88% (P<0.05);且序贯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 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目标性、预见性干预和治疗,能有效降低相关感染情况的发生,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序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刘学佳;丁保峰;杨春晓;李季;邢小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医院ICU收治的机械辅助性呼吸超过48 h的患者380例,诊断患者是否发生VAP,统计分析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380例患者中,有159例患者发生VAP,占41.84%;159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26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9株占68.06%;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昏迷、机械通气时间>5 d、住院时间>14 d、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能够显著影响VAP的发生(P<0.05).结论 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针对相关因素加强管理,控制VAP发生率.

    作者:任占凤;班玛措;李静;林玲;何伍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开胸手术的6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对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体或胸水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与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6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3.0%,在感染患者的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6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肺功能、术后创口污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医生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减少病原菌耐药的目的.

    作者:董淑敏;邵仲凡;戴建华;陈光辉;孙海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效价评估

    目的 评估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感染中的效果及效价.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头孢呋辛组和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和克林霉素组,每组50例,比较六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事件、成本-效果比(C/E).结果 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94.00%、94.00%、96.00%、96.00%,均高于克林霉素组的74.00%,术后发热率14.00%、18.00%、16.00%、14.00%、14.00%和切口感染率6.00%、6.00%、4.00%、6.00%、6.00%,均低于克林霉素组术后发热率的32.00%、切口感染率的12.00% (P<0.05);头孢呋辛组、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磺苄西林钠组、克林霉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头孢呋辛组的C/E低于头孢他啶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P<0.05).结论 骨科手术感染防控中,头孢呋辛与他类抗菌药物相比,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且更为经济,建议优先推广采用.

    作者:吴昊;石展英;李兵;胡居正;黄站珠;唐经励;韦盛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的性能与应用

    目的 采用抗菌肽(GBB)替代传统抗菌剂,制备新型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方法 将聚丙烯酸钠固定于无纺布上作为抑菌敷料的基底,并用涂抹方式在基底表面吸附上0.004 mg/cm2~1.00 mg/cm2不同浓度的抗菌肽.参照标准YY/T0471.1-2004中的方法测定敷料的吸水率、含水率及水蒸气透过率;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952黏附力测定第一法,测定初粘力表征材料理化性能;同时采用接触法及抑菌圈法检测敷料抑菌性,评价抑菌敷料抑菌作用大小,并与商业化含银敷料抑菌率进行比较;用噻唑蓝(MTT)法评估检测材料有无明显细胞毒性.结果 敷料吸水率平均值可达404.59%,含水率平均值可达80.09%,水蒸气透过率平均值可达1476.67 g/m2/24 h,能黏附大钢球质量10.10 g,敷料表面GBB含0.20 mg/cm2,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100%,MTT法检测材料无明显毒性.结论 材料基本满足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要求,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故有望作为抗感染的创面敷料.

    作者:刘川生;陆佳俊;凌建群;余海;顾卓敏;赵玲;张谷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银离子抗菌敷料对感染性压疮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对银离子抗菌敷料对感染性压疮患者临床治疗研究,分析其效果,以期为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压疮患者68例,并根据治疗所用敷料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银离子抗菌敷料护理方案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传统纱布敷料护理方案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压疮伤口感染控制时间,分别记录治疗前、首次治疗第二天和末次治疗第二天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伤口控制时间为(14.02±1.95)d,短于对照组的(25.31±2.43)d(P<0.05);试验组患者在末次治疗后第二天PUSH评分为(5.03±1.21)分,低于对照组的(10.56±3.69)分(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压疮伤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比例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结论 与传统纱布敷料相比,银离子抗菌敷料可更快地控制伤口感染情况,更好地改善伤口愈合情况,且换药次数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王丽;周晓玲;林陶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分析多氯联苯(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课题组养殖的40条斑马鱼进行研究,20条进行PCB77暴露,20条作为对照组;对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用灭菌的棉拭子采集感染部位及周围组织脓状样本获得培养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型,药敏纸片分析分离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并分析感染斑马鱼体内斑马鱼otu基因(Z-OTU)及Culin4蛋白(CUL4)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蛋白的表达;以未暴露PCB77斑马鱼和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但未感染病原菌斑马鱼为对照.结果 2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20株占46.9%,革兰阴性菌136株占53.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诺氟沙星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多黏菌素较敏感;感染后体内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及未感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易受病原菌感染,且能引起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异常.

    作者:刘泽婵;杨娟;杨禹涵;陈超英;陈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研究

    目的 调查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掌握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医院临床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44例,统计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同时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84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有1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74%;116例糖尿病住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72.62%、革兰阳性菌37株占22.02%、真菌9株占5.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病程、空腹血糖、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操作是导致糖尿病住院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补体C3、C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等指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CD3+ CD4+和CD3+ CD8+低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应引起临床重视,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感染后的相关临床因子会发生异常改变.

    作者:赵玲;楼波;金华;崔伟娟;孟祥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及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诊断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心绞痛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各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以及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以及IgG水平的差异,分析IL-6、CRP、Fg与心绞痛危险评分的关系,分析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与IL-6、CRP、Fg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IL-6、CRP及Fg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患者随着危险分数的升高,IL-6、CRP及Fg水平也呈上升的趋势(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肺炎衣原体特异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IgG阳性患者IL-6及CRP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阳性与IL-6、CRP及Fg呈正相关关系(r=0.441,0.472,0.39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升高,并且IgG与炎性指标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推断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燕;毛静飞;吴常裕;俞晓军;俞怡;沈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诊治的60例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毒感染性肺炎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抑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的退热、止咳、肺啰音消失及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肺损伤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序庚;杨晓红;王娜;张丽娜;洪海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炎症细胞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炎症细胞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选取放射治疗后同时间段但未发生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hs-CRP的含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hs-CRP和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T、炎症细胞因子及hs-CRP能够提高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鹏;王永才;张喜报;关小川;刘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住院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住院骨折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两组,于2013年6月-2014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住院骨折患者为常规组,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81例住院骨折患者为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干预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为患者建立集束化干预策略;统计两组患者感染率,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分析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依从性、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结果 常规组感染19例感染率为21.83%,高于试验组感染9例感染率为11.11%(P<0.05);28例感染患者分离出16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1株占83.93%;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操作规范程度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所做出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住院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有着较好的预防作用,通过科学决策制定较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医护人员治疗操作规范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终达到降低住院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的目的.

    作者:吴洪霞;赵君静;李欣欣;王光敏;李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引起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护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医院收集的采用麻醉手术治疗的2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麻醉方式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引起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280例手术麻醉患者中,37例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感染率13.2%;麻醉导致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应的疾病类型中,神经中枢系统疾病16例占43.2%,胸外科疾病8例占21.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麻醉方式、麻醉路径和抗菌药物使用是导致手术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与手术麻醉有密切的关系,强化对高龄、全身麻醉、插管麻醉等手术患者的监测,强化麻醉器材的消毒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降低麻醉相关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余育斌;方韬;叶志坚;邵大清;林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2016年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群特点及构成分析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群构成及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点,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12家三级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2016年全年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的送检标本5 620份;送检标本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及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比较分析四个季度的差异性.结果 2016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6 8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 961株占74.4%,革兰阳性菌6 190株占23.1%,真菌673株占2.5%;其中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5);全年共检出多药耐药菌4 009株,其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 414株占35.27%、分离率55.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11株占20.23%、分离率25.86%.结论 2016年哈尔滨市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于其他季度,全年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高.

    作者:尹光昕;曹子晶;舒东娇;张丽娜;王颖;刘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