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晚期HPV感染孕产妇阴道炎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廖燕;张淑珍;赵红艳;毛雪梅;武丽红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妊娠晚期, 阴道炎,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晚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孕产妇阴道炎发生率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医院接诊的妊娠晚期HPV感染孕产妇12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HP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正常孕妇120名为对照组,孕周28~32周,取阴道、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并追踪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试验组孕产妇PH值>4.5、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为60.83%、40.00%,高于对照组33.33%、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孕产妇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自然分娩、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脐血、羊水、胎盘、咽部或外阴分泌物中HPV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晚期孕产妇HPV感染风险高,与阴道内酸性环境破坏有关,易导致细菌性阴道炎发生,妊娠合并HPV感染对妊娠结局、新生儿影响并不大,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HPV感染无明显差异,但仍需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疗,避免新生儿感染,改善母婴预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研究

    目的 调查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掌握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医院临床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44例,统计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同时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84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有1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74%;116例糖尿病住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72.62%、革兰阳性菌37株占22.02%、真菌9株占5.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病程、空腹血糖、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操作是导致糖尿病住院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补体C3、C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等指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CD3+ CD4+和CD3+ CD8+低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应引起临床重视,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感染后的相关临床因子会发生异常改变.

    作者:赵玲;楼波;金华;崔伟娟;孟祥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患儿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患儿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药性及基因分型,为MRCNS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NRCNS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儿科16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送检的164份临床标本,行菌株培养、表型筛选;采用标准琼脂倍比稀释法对MRCNS进行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确定耐药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检测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各分型.结果 164份标本中共检出78株MRCNS,检出率为47.56%;其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5株占44.87%,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MRSH) 19株占24.36%,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MRSHo) 10株占12.82%;MRCNS对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均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80.00%,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耐药率为0;MRCNS的SCCmec基因分型Ⅰ~Ⅵ型有检出,Ⅶ~Ⅷ型未检出,其中Ⅲ型基因38株占48.72%,混合型19株占24.36%,7株Ⅳ型占8.97%.结论 患儿感染性疾病时MRCNS检出率较高,MRCNS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具有多药耐药性,MRCNS所携带的SCCmec基因型主要为Ⅲ型及混合型,以上基因可能与MRCNS耐药关系密切.

    作者:蒲海波;杨乐;李海涛;薄延桥;徐东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的性能与应用

    目的 采用抗菌肽(GBB)替代传统抗菌剂,制备新型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方法 将聚丙烯酸钠固定于无纺布上作为抑菌敷料的基底,并用涂抹方式在基底表面吸附上0.004 mg/cm2~1.00 mg/cm2不同浓度的抗菌肽.参照标准YY/T0471.1-2004中的方法测定敷料的吸水率、含水率及水蒸气透过率;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952黏附力测定第一法,测定初粘力表征材料理化性能;同时采用接触法及抑菌圈法检测敷料抑菌性,评价抑菌敷料抑菌作用大小,并与商业化含银敷料抑菌率进行比较;用噻唑蓝(MTT)法评估检测材料有无明显细胞毒性.结果 敷料吸水率平均值可达404.59%,含水率平均值可达80.09%,水蒸气透过率平均值可达1476.67 g/m2/24 h,能黏附大钢球质量10.10 g,敷料表面GBB含0.20 mg/cm2,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100%,MTT法检测材料无明显毒性.结论 材料基本满足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要求,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故有望作为抗感染的创面敷料.

    作者:刘川生;陆佳俊;凌建群;余海;顾卓敏;赵玲;张谷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引起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护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医院收集的采用麻醉手术治疗的2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麻醉方式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引起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280例手术麻醉患者中,37例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感染率13.2%;麻醉导致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应的疾病类型中,神经中枢系统疾病16例占43.2%,胸外科疾病8例占21.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麻醉方式、麻醉路径和抗菌药物使用是导致手术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与手术麻醉有密切的关系,强化对高龄、全身麻醉、插管麻醉等手术患者的监测,强化麻醉器材的消毒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降低麻醉相关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余育斌;方韬;叶志坚;邵大清;林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4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4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B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快于A组(P<0.05);拔管后,A组SpO2较麻醉前降低,而MAP和HR较麻醉前增加(P<0.05);拔管后,B组SpO2高于A组,而MAP和HR低于A组(P<0.05);A组术后1d和术后3 d 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B组MMSE评分术后1d和3d高于A组(P<0.05);B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70%低于A组的13.51% (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术后肺部感染少于全身麻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张德文;任大为;史燎原;李红;史尔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

    目的 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医院收治的98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3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糖尿病足的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对比分析干预后两组风险优先数(RPN)、患者感染糖尿病足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的隔离认识薄弱;未按规定对患者足部检查;隔离措施不及时;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家属发现患者皮肤破损或溃疡时未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诊治环境消毒不彻底;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力度不足等共八项,分别针对以上风险因素进行RPN评分,并制定相应措施.经干预后八项风险因素的RPN评分均低于行动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感染率2.64%小于对照组的4.46%(P<0.05);试验组的治愈率100.00%大于对照组的95.45%(P<0.05).结论 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优于普通治疗.

    作者:郭秀婷;王笑青;张爱鸣;林怡梦;诸安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执行JCI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对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感控管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的3个透析治疗室为研究资料,其中,医院自2014年1月起开始对透析室实施JCI标准进行感染控制,对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的手、物表、空气、透析用水等环境样本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对检查合格率进行分析和对比;观察比较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深静脉置管和内瘘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指标.结果 JCI标准感控上作的措施实施后科室物表、手、空气、反渗水.透析液入口、透析液出口细菌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8.1%、97.5%、98.0%、95.8%、97.2%、95.8%,高于实施前的84.0%、88.9%、88.0%、83.3%、87.5%、83.3%(P<0.05);内瘘、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分别为0.0%、3.3%,低于实施前的15.0%、22.2%(P<0.05);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指标有改善.结论 应用JCI标准进行感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院感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君;周梅;何帆;刘招娣;张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行颈-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全身麻醉下行颈-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2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各115例;统计分析两组单肺通气前后的通气侧及塌陷侧两肺支气管上皮内衬液(ELF),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在通气侧及非通气侧ELF内,单肺通气后,P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较单肺通气前均降低,而S组IL-6、IL-8较单肺通气前均升高(P<0.05);S组及P组白介素-10(IL-10)含量均高于单肺通气前(P<0.05);S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9%高于P组的6.1%(P<0.05).结论 与七氟烷相比,丙泊酚能够抑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在临床麻醉药物选择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连燕虹;周惠丹;方军;姜惠芳;解康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消化系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7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引发消化系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医院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介质因子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876例消化科手术患者中感染患者54例,感染率为6.16%;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消化系统为主,共21例占3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操作、手术时间、手术危险等级是消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2(IL-12)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 消化系统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对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危险等级较高、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给予积极地早期抗感染干预,以降低临床感染率.

    作者:陈旭;季建红;沈云斌;周玉梅;向永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应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对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同一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58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14年9月-2015年10月为对照组284例,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为试验组301例;对照组手术时手术室辅助人员使用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手术时手术室辅助人员使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期间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同手术时间段手术室中细菌数、两组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平均住院日比较.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辅助人员洗手的执行率为93.56%,高于对照组手术时辅助人员的洗手执行率68.91% (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室空气中菌落数均比对照组低(P<).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率为1.33%、平均住院日(7.42±2.36)d,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率6.34%、平均住院日(8.94±2.98)d.结论 应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手术室辅助人员手卫生,可以增加辅助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减少手术室细菌数,从而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和住院时间.

    作者:钟奕;张军花;卜文君;郑莉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安全注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感染问题一直存在,不安全注射行为可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注射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导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本综述旨在分析不安全注射产生的相关因素,从安全注射认知水平、注射器材生产安全、消毒安全、注射方式安全及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使用后处理安全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指出安全注射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作者:杨小叶;李福玮;车建焕;黄卫东;刘玉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开胸手术的6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对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体或胸水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与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6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3.0%,在感染患者的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6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肺功能、术后创口污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医生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减少病原菌耐药的目的.

    作者:董淑敏;邵仲凡;戴建华;陈光辉;孙海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术后感染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等方面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医院口腔科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47例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均采取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治疗,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其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情况、感染部位、病原学特点,对引起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在847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患者中,有115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13.6%;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分布于创面、口腔黏膜和呼吸道;115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1株占79.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术后出血情况、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应根据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防控,降低感染率.

    作者:濮莉莉;陈春晖;李国民;傅新海;童熹;楼承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痰热清在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综合分析痰热清在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采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痰热清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9.25%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21% (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7.25±2.12)mg/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21±4.5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在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等特点.

    作者:刘波;黄建伟;孙式妍;杨欣;徐亚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进行妇科肿瘤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应用抗菌药物、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等情况予以全面深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15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发生泌尿系感染28例,感染率为18.67%;28例妇科肿瘤手术泌尿系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4株占70.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应用抗菌药物及留置导尿管是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50%.结论 应注意引起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分布为主,临床上应根据具体耐药情况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郑芝;李小萍;淮丽;金小青;赵宇;胡越;王丽芳;姚招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医院2间面积、层流分级等条件相同的层流手术室,其中1间手术室内所行手术的330例患者设定为干预组,共行手术330台,另外1间手术室所行手术的341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共行手术341台,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防控管理,干预组采取感染控制策略对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进行防控,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在每一台手术开始前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对手术室内菌落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干预组术后感染率为2.12%,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的5.57%(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91%,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的3.52%(P<0.05);术后5 min,两组术后手术室含菌量均高于术前,术后干预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为(10.94±3.10) CFU/cm3,低于对照组的(15.37±3.51)CFU/cm3 (P<0.05).结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瑞萍;秦红英;黄米娜;杨瑞;李璇;吕东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肺感染的病原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状态,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呼吸内科和ICU病房的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65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肺部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对肺部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4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63例,感染率为24.92%;163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32株占66.67%;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 9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呼吸机微生物污染、心力衰竭、意识状态是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肺感染情况应给予高度重视,革兰阴性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年龄、住院时间、呼吸机微生物污染、心力衰竭、意识状态是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肺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郎燕芳;俞志红;陆晓玲;吴亮;张海燕;陈继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清洗换药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56.7%与有效率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26.7%;治疗组创伤面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3%;治疗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常规的清洗换药治疗方法相比,VSD治疗效果更佳,应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得到推广.

    作者:范卫星;韩飞;陈亮;刘骏;李战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诊治的60例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毒感染性肺炎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抑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的退热、止咳、肺啰音消失及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抑毒汤加减在病毒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肺损伤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序庚;杨晓红;王娜;张丽娜;洪海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121例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多种耐药菌耐药性情况,以期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及感染的后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489例,对其中121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取其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术后感染多种耐药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 489例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患者中12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74%;传统开放性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率高,感染率为40.32%;121例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2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4株占73.44%;128株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72株,占56.2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结论 为减少肾盂及输尿管取石术后切口感染率,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郭姝馨;苏晓萍;张燕美;施美珍;蔡翠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