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徐旭;章国忠;李克诚;林洁
目的:研究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生长与毒力效应的影响,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试验数据。方法2014年4月以临床标准株 H99为背景,分别敲除其中一个目前已知的COP9编码基因,构建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基因缺失菌株,通过高温、氧化、NO、高盐、高渗、细胞膜、细胞壁体外应激应答反应;进一步检测生长速度,绘制生长曲线;并以巨噬细胞感染模型、蜡蛾感染模型检测新型隐球酵母菌活体内毒力变化。结果与标准株相比,CSN1201△缺失株对温度、氧化、NO、高盐、高渗、细胞壁及细胞膜应激反应的敏感性显著升高;CSN1201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的生长速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高温条件更加重了其影响;CSN1201△缺失株和CSN7△缺失株的胞内生存率显著下降(PCSN1201△=0.003,PCSN7△<0.001),而其他缺失株则与标准株类似;与标准株H99相比,CSN1201△缺失株和CSN7△缺失株的毒力显著下降,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5±0.95)d和(21.2±1.28)d(P<0.05);而CSN4△则表现为毒力显著增强,平均生存时间为(6.4±0.36)d(P<0.05),其余缺失株的毒力与标准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的基因,尤其是CSN1201对于新型隐球酵母菌的毒力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调控多种应激条件下新型隐球酵母菌毒力的重要基因,有可能成为抗真菌药物靶点。
作者:樊一斌;潘卫利;陶小华;皇幼明;徐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将追踪方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以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医院收治的2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追踪方法实施的时间,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医院治疗的11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10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追踪方法的实施包括成立追踪方法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医院感染质量评价要点,通过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比较追踪方法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追踪方法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多药耐药菌管理、消毒隔离质量、医疗废物管理及感染预防与监测的水平;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82%;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9.09%,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13例感染患者检测出病原菌17株,对照组32例感染患者检测出病原菌48株,均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追踪方法有利于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对预防尿毒症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旭震;肖英;张红霞;王玉香;朱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与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经 gy rA测序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共57种耐药相关基因与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每株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喹诺酮类作用靶位基因 gy rA突变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20株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1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率非常高,且阳性基因可分为6种阳性模式;样本聚类分析发现,20株菌可区分为A、B两个家族,A家族中1号株为孤独株,A1(2和9号株)与A2(10、11、12、13、15、16、17和18号株)子家族均为克隆传播,A3子家族有2株菌;B家族(3、4、5、6、7、8和20号株)亦为克隆传播,并已构成暴发流行。结论本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表型相对应,样本聚类分析提示本组菌有克隆传播,有的已构成暴发流行。
作者:王磊;金敏;黄支密;李云亭;周茂亮;黄东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情况及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用 gy rA与parC基因测序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6种获得性耐药基因、12种MGEs标记、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以及喹诺酮类作用靶位基因(gyrA、parC),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膜孔蛋白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0号为孤立株,其余19株呈明显的聚集性(A家族);A家族可分为A1和A2;A1又可分为A1-1和A1-2;A1-1再可分为A1-1-1和A1-1-2小家族;A1-1-1和A1-1-2小家族聚集性更为明显,并分别出现克隆播散。结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管家基因检测结果提供了本组菌株耐药的遗传基础,并且与耐药表型相对应,样本聚类分析是监控医院感染实用手段。
作者:张顺;黄左安;胡珊珊;费秋萍;胡笑蓉;江雪;陈琳;蔡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以降低V A P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IC U收治的A RDS机械通气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用IC U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VAP、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与护理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舒适度的4个维度(心理、社会、环境、生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风险,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率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燕梅;刘利华;蒋玉芳;胡小梅;袁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医师控制感染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3328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参照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进行;药敏监测与数据读取遵循K-B法及CLSI当年折点认定敏感或耐药,检验全程坚持室内质控方案,采用WHONET5.5-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28例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6例、319例次,感染率8.9%、例次感染率为9.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分别占50.5%、26.6%;共分离病原菌31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5.5%,革兰阳性菌占23.8%,真菌占10.7%;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均>60.0%,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31.0%;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5株,检出率44.6%,检出产ESBLs菌37株,检出率46.3%。结论≥60岁老年人属于感染高发组,医师用药时务必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选择对肝、肾功能低损害的药物抗感染,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性。
作者:蔡秀娟;杨家宏;杨爱明;孙建军;彭先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1150例,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中国珠海迪尔公司药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150例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120例,感染率为10.43%;共检出119株真菌,其中检出率高的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真菌对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伊曲康唑21.01%、氟胞嘧啶28.57%、两性霉素B 32.77%、制霉菌素33.61%,酮康唑较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耐药率为50.42%;120例患者中61例好转、38例无效、21例死亡,其中10例死于基础疾病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死于严重呼吸衰竭。结论 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及时给予真菌检查,尽早发现致病菌,选择有效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刘永娟;戚明;门浩;肖辉;林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T ACE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TACE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3例占5.2%,依从性较差25例占43.1%,依从性较好30例占51.7%;患者服药依从性实际得分(21.74±3.138)分、标准得分(80.52±11.6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医源性因素、经济状况、HBV三系、肝功能分级、职业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依从性不佳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尤国美;江子芳;邵国良;梁冠冕;经碧玲;潘琴;吴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术前肾穿刺造瘘预防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120例肾结石存在肾积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患者于术前2d行患侧肾穿刺造瘘引流后再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体温、血常规、尿液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9.7±2.6)min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8±2.3)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68,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体温、血常规、尿液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68~12.063,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进行肾穿刺造瘘引流,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有助于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葛启斌;潘昊;陈慧英;蔡海琴;金百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非重复分离的4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数据,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结果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多发生于内科和儿科病区,以<60岁成人和<5岁儿童居多,感染季节多在冬春更替期或秋季,感染类型以血液感染为主;41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科室分布以内科和儿科为主,分别占58.6%和39.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60.0%,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31.7%,未发现耐喹诺酮类、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加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目标性监测,明确其耐药特征,有利于预防与控制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及流行。
作者:曹玙;王倩;刘振英;孙国全;郭丽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 PCR法和传统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两种方法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 )的能力,评估荧光定量 PCR直接检测不同类型标本中 M RSA的 mecA 基因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经细菌培养和纸片药敏试验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11份临床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的 mecA基因,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具有较好一致性、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传统方法为对照,荧光定量PCR直接检出M RSA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90.9%;PCR检出痰液标本的M RSA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100.0%;PCR检出其他标本的M RSA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81.8%;mecA基因直接检测与传统方法不一致的全部为血培养标本,但分离菌落基因检测与药敏结果一致。结论荧光定量PCR直接检测临床标本mecA基因用于筛查M RSA可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可推广以早期控制医院感染和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林丽娟;邢珍珍;姜长宏;陈晓娇;钟晓祝;余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综合分析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IC 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IC U重症肺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IC U 130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患者应用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ICU重症肺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疗效,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以及临床肺炎评分(CPIS)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ICU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何莲;聂斌;徐奇;宋曦;陈芳;张丽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与制定临床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82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方法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制定与执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829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54例,感染率为2.95%;急诊手术、平均年龄、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基础疾病和应用抗菌药物等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基础疾病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4例切口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提出适宜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陈杏梅;金晓英;方丽萍;吴向春;张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以及预防控制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3月骨科23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且需要去除毛发的清洁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1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改良皮肤准备方法,术前1 d晚和手术当日分别用2%葡萄糖氯己定消毒液消毒皮肤,手术当日术前2 h内或术前即刻用电动备皮器去除毛发,对照组采用传统皮肤准备方法,术前1d采用肥皂清洁皮肤并使用刀片剃除毛发,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手术间级别和术后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间净化级别、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试验组1例、对照组8例,感染率分别为0.84%和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P <0.05),传统备皮方法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高于用2%葡萄糖氯己定清洁手术野、备皮器去除毛发的改良备皮方法。结论2%葡萄糖氯己定及备皮器去除毛发的改良备皮方法,有利于降低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王清妍;韩月欣;逄丽华;张艳;张志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皮肤科治疗的皮肤病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皮损痂皮或组织、脓液、渗出液以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按照CLSI 2011年标准进行判定。结果200例皮肤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45株不同种属的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65.2%,3.6%,18.7%和12.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55.3%,革兰阳性杆菌中以棒杆菌属为主占11.4%;患者皮肤感染部位以手、足以及合并感染较多,分别占13.0%、11.0%及17.0%;革兰阳性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4.4%、64.0%;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以及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8.3%;革兰阴性球菌对多数药物均敏感,耐药率较低。结论病原菌种类繁多以及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导致感染相关皮肤病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庆宁;王小川;杜鹏;金梅;樊楚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6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链霉素+乙胺丁醇治疗,研究组给予帕司烟肼+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3.3%、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血尿酸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帕司烟肼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是可行的,能显著提高复治肺结核的阴转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林日暇;冯伯荣;林昌锋;徐颖;张玲;温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医用导管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风险日益增加,尤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 U )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往往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病死率的上升;如何降低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和抑制导管表面生物膜形成,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且已有部分应用于临床;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针对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策略和措施的现状、进展以及不足,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方向。
作者:陈明祺;王醒;鲁俊;程璐;陈秋华;戴林峰;蒋华;顾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尿毒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降低尿毒症肺部感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东湖分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尿毒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发生肺部感染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率观察组为11.12%、对照组患者为27.32%,患者感染出现的时间观察组为(4.68±1.69)d、对照组为(2.98±2.6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达到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降低尿毒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梁虹;吴煌福;陈文;李飞;高海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4.4%,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13株占76.4%,革兰阳性菌3株占17.7%,真菌1株占5.9%;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是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与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及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感染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晶源;刘秀珍;王立红;杨大鹏;龚煜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SEP)刺激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 )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刺激下发生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的机制。方法将细胞培养液分为表皮葡萄球菌SEP RP62A组(A组)、SEP ATCC 12228组(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C组),RT-PCR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成纤维细胞α-SM A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的成纤维细胞上清中TGF-β1的含量。结果 A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于培养第5天升高,与第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及B组细胞第7天仍能维持相比第5天较为稳定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则于培养第7天时明显下降(P<0.05);A组细胞上清中TGF-β1的含量均高于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细菌裂解液浓度呈正相关;低浓度的B组细胞上清中TGF-β1含量与 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细菌裂解液浓度增加,与 C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可诱导乳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且能力明显强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阴性菌株,细菌刺激后细胞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汤琦;周绍强;王建逵;杨庄青;黄云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