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宁;宋斌;王姣婷;张培培;张芹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以降低V A P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IC U收治的A RDS机械通气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用IC U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VAP、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与护理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舒适度的4个维度(心理、社会、环境、生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风险,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率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燕梅;刘利华;蒋玉芳;胡小梅;袁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7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52例,病原菌的定量培养基菌种的鉴定均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相关的规则,应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5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9.29%;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为切口和尿路感染,分别占47.62%和28.57%;检出病原菌1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0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5.42%,以金黄色葡萄菌为主,真菌占2.54%;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00%;金黄色葡萄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100.00%,对利福平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为切口和尿路感染居多,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明阳;陈敏;向加林;林振江;刘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一定型别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备条件,预防性 HPV 疫苗可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治疗性疫苗通过早期 HPV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产生免疫反应,预防性疫苗研究日渐成熟,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而治疗性疫苗还缺乏相应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该综述介绍了H PV防治性疫苗作用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现状等,提出了疫苗应用及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作者:谢旭;李林;程璐;李涵英;陈日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对医院2011-2014年分离的肠杆菌科中耐亚胺培南的细菌进行初筛;对阳性菌株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技术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等耐药基因并测序;用ERIC-PCR对阴沟肠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8株,以阴沟肠杆菌为主;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阳性率均为72.2%;ESBLs、AmpC酶、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等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2.2%、55.6%、88.9%和11.1%;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中,以NDM-1为主,阳性率为55.6%,其余耐药基因KPC、VIM、SME和IMP阳性率分别为44.4%、27.8%、16.7%和11.1%,未检出OXA-48耐药基因;ERIC-PCR可将阴沟肠杆菌分为5个基因型,未发现优势基因型。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需加强耐药菌株的检测,防止感染的暴发流行。
作者:赵慧铮;师志云;李刚;赵梅;周晓燕;董辉;贾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8例结核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38例患者痰液培养出病原菌92株,培养阳性率为66.67%,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占86.96%,革兰阳性菌6株占6.52%,真菌6株占6.52%;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33株多,占35.8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18.48%,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16.30%,大肠埃希菌8株占8.70%;革兰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均<13.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32.00%,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提示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对难治性感染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作者:邱英梅;徐亮;熊莉;周璞;肖慧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3224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离鉴定严格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 K-B法,数据采用WHONET 5.5-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4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88例,感染率为5.8%;感染患者切口中分离出病原菌2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9株占58.6%,革兰阳性菌81株占34.2%,真菌17株占7.2%;63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产ESBLs菌29株,检出率46.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22.0%、25.9%;67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32株,检出率47.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63.0%~70.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均<10.0%。结论务必严格实施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措施,遏制医院内流行菌耐药性快速增长趋势,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彭玉华;孔双红;王华丽;黄丽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综合比较分析头孢呋辛钠(Cefuroxime sodium)联合清开灵与单纯应用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老年肺气肿患者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80例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清开灵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平均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临床治疗效果比单纯应用清开灵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林亚发;程宏宁;张钦;冯玉;张运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SSI与腹腔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有效预防控制肝胆外科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2014年2月296例手术患者,采用前瞻性方法,监测SSI发生率与引起SSI的病原菌分布,观察腹腔感染CRAB的相关因素,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9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SSI 28例,发生率为9.46%;SS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危险指数等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发生率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较高,为14.02%,急诊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为18.18%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的8.76%;腹腔感染CRAB则与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因素如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有相关性。结论肝胆外科患者SSI、腹腔感染CRAB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甘海龙;宋立;于淼;刘军;乔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T ACE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TACE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3例占5.2%,依从性较差25例占43.1%,依从性较好30例占51.7%;患者服药依从性实际得分(21.74±3.138)分、标准得分(80.52±11.6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医源性因素、经济状况、HBV三系、肝功能分级、职业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依从性不佳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尤国美;江子芳;邵国良;梁冠冕;经碧玲;潘琴;吴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皮肤科治疗的皮肤病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皮损痂皮或组织、脓液、渗出液以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按照CLSI 2011年标准进行判定。结果200例皮肤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45株不同种属的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65.2%,3.6%,18.7%和12.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55.3%,革兰阳性杆菌中以棒杆菌属为主占11.4%;患者皮肤感染部位以手、足以及合并感染较多,分别占13.0%、11.0%及17.0%;革兰阳性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4.4%、64.0%;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以及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8.3%;革兰阴性球菌对多数药物均敏感,耐药率较低。结论病原菌种类繁多以及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导致感染相关皮肤病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庆宁;王小川;杜鹏;金梅;樊楚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德莫林与聚维酮碘对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寻找预防针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进行外固定架治疗的骨折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德莫林消毒针孔,对照组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消毒;记录两组患者每天更换敷料次数,针孔周围皮肤红肿及渗出等,并进行细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术后第1~5天每天敷料更换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针孔处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渗出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8%和2.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离出病原菌7株和19株,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对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治疗后采用德莫林处理针孔,可有效降低每天更换敷料的次数,降低红肿、渗出情况的发生,有效降低针孔感染率。
作者:陈晓英;吴菁;杨爽;赵静;于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水平测定对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从而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类型将其分为两组,68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为观察组,34例非细菌性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PC 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两组患者在PCT 和CRP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观察组不同时间的PCT 和 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PCT和CRP的水平分别为(7.2±2.6)μg/L和(11.2±3.5)mg/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3)μg/L和(8.7±2.9)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5%和91.2%,均高于对照组的79.4%和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CRP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但是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特异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对患者的治疗,PCT的水平得到下降,使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下降,且第1天和第8天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病情可通过 PCT水平的测定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全面的评估,是一个较好的诊断指标。
作者:杨春华;迟永生;沈志鸿;温加玮;艾宗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和血糖控制情况,以降低尿路感染率。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尿路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各项生化指标,了解患者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占60.00%;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00%、对照组患者为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糖尿病病程、治疗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为94.00%,对照组为98.00%,两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作者:刘玉妮;张怡;韦文合;韦庆凡;徐丽玲;黄剑良;陈秋景;覃玉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化疗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皮肤损伤感染护理干预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2例,且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时均处于化疗期,进行化疗时间>2个月;并且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皮肤损伤及感染,根据护理过程中治疗方案一线和二线的区别分为OL组和T L组,两组患者各41例,对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感染的病理学原因,对比研究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以上相关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各项检查指标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化疗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皮肤损伤感染与化疗后不良反应及白细胞低下有直接相关性。
作者:方晓;郑美珍;姜香琴;郑建云;张慧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聚维酮碘(PVP-I)的理化性质、水溶液稳定性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为降低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热加速试验法分析不同状态PVP-I水溶液的稳定性,并通过定量杀菌试验证实PVP-I杀菌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证实,0.1~1.0 g/L有效碘含量的 PVP-I溶液能在1 min内杀灭99.9%以上致病性酵母菌、99.9%以上的肠道致病菌和酿脓链球菌,但10 g/L有效碘含量的PV P-I溶液则需要延长作用时间;由于稀PV P-I溶液有效碘含量低,在杀菌过程中被脓性物质、分泌物、血清等有机物消耗,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含量或延长作用时间,高浓度、低 pH的溶液,在对碘封闭性好的容器中存放, PVP-I溶液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结论 PVP-I水溶液实际为一个动态平衡体系,体系中任一组分浓度的变化均导致平衡发生移动,稳定性发生变化,由于 PVP-I水溶液性质温和,杀菌性能快速有效,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作者:邓永强;邢启德;孙阳阳;施瑛;朱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综合分析比较肝胆管结石感染患者行切开胆总管 T管引流术及胆道镜检查+切开胆总管 T管引流术的疗效,为治疗肝胆管结石感染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医院26例肝胆管结石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例,试验组患者实施胆道镜检查+切开胆总管 T管引流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及排石通畅率,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78.80±20.65)m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60±41.21)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皮下脂肪液化、结石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5.38%、7.6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6%、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排石通畅率为95.66%,高于对照组的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胆道镜检查+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术优于常规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术,在肝胆管结石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驰;周进学;曾峰;倪猛;宋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医用导管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风险日益增加,尤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 U )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往往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病死率的上升;如何降低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和抑制导管表面生物膜形成,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且已有部分应用于临床;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针对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策略和措施的现状、进展以及不足,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方向。
作者:陈明祺;王醒;鲁俊;程璐;陈秋华;戴林峰;蒋华;顾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应用葵花油预防皮肤感染的效果及相关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葵花油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任何油剂,葵花油组患者皮肤表面涂抹葵花油,评估两组患者皮肤状态、病原菌分布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px)水平变化,针对患者皮肤干燥程度进行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5.5软件和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应用葵花油第14天后皮肤评分明显降低,且应用葵花油第56天与第28天的效果明显好于第14天,而对照组患者皮肤评分无明显变化;糖尿病患者应用葵花油后病原菌的分布无明显变化,但是病原菌总数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皮肤应用葵花油后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明显降低,而SOD、CAT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葵花油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皮肤状态,抑制皮肤表面病原菌数量,其通过改善患者血清内氧化还原酶类发挥作用。
作者:李炫谕;栗东生;敖丽丽;安利平;梁有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4.4%,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13株占76.4%,革兰阳性菌3株占17.7%,真菌1株占5.9%;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是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与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及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感染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晶源;刘秀珍;王立红;杨大鹏;龚煜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6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细菌化脓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膜炎23例与结核性脑膜炎22例;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因头痛住院老年人6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人员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 A、Ig M 、Ig G水平及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各相关指标水平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A、IgM 水平显著较低,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G水平显著升高,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感染性脑膜炎患者间脑脊液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早期检脑脊液测免疫球蛋白及CRP对诊断老年感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沈壮虹;汪利平;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