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李辉;王伟高;谢波

关键词: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顺行与逆行, 输尿管结石,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顺行与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发生感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118例输尿管结石发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MPCNL)组59例和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URL)组59例;MPCNL组采用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URL组采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共分离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72.03%,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革兰阳性菌33株占27.97%,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PCNL组手术时间(39.57±14.26)min、住院时间(5.26±1.84)d ,URL组分别为(52.14±12.64)min、(7.24±1 .97)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机体全身影响低于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480例重症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腹水、尿液、血液以及痰液等分别分离并培养,并对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80例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8例,感染率为24.5%,共分离出152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5株占69.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等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4%、43.6%,对于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0、10.9%、9.1%。结论重症肝病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其耐药性也比较高。

    作者:夏迎春;黄笑夏;郑志勇;黄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真菌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相关病死率仍较高,随着移植类型、预处理治疗、真菌预防治疗的应用等因素的变化,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也发生了变化;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理选择方案,能够降低移植后真菌相关病死率;该综述简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概况、抗真菌药物种类的发展及治疗策略的更新,同时指出了目前真菌治疗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赵小利;李艳(综述);李猛;高春记(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曲安奈德联合卡介素多糖核酸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素多糖核酸对口腔扁平苔藓(OLP)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分析其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7月104例OLP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治疗组患者应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素多糖核酸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曲安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为(4.96 ± 0.35)分,低于对照组的(7.34 ± 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和3.85%,低于对照组9.62%和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素多糖核酸对OLP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剑锋;章姍姍;方芳;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癌变过程中凋亡基因生存素及Bcl-2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变过程中凋亡基因生存素(Survivin)和 Bcl‐2基因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40例胃病患者送检胃黏膜组织标本,检测凋亡基因Survivin、Bcl‐2的表达以及Hp的感染情况,并就其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率在不同疾病胃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在病变恶性程度高的胃癌中,Hp的阳性率高,为69.70%;胃黏膜肠上皮生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H p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分别为63.64%、60.61%,随胃癌变发展过程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Hp感染、Survivin、Bcl‐2表达与胃癌变恶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指数(AI)在胃癌变发展过程中先升高后下降。结论凋亡基因 Bcl‐2和Survivin在胃癌变过程中有表达逐渐升高趋势,Hp感染能够诱导Survivin、Bcl‐2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

    作者:季涛;徐向明;谭洪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10月8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类型、各型肺部感染的血常规特点、对症治疗时间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及吸入性肺炎发病率较高,其次为支原体肺炎,其他类型肺炎较为少见;细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炎组患者(F=16.6134,P=0.0012),同时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性肺炎治疗时间长,其次为细菌性肺炎,其他类型肺部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及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2岁、白蛋白<40 g/L、血钾<3.5 mmol/L及NIHSS>35分为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并发肺部感染类型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应注意对症治疗,同时也应注意年龄、营养摄入、血钾程度及NIHSS评分对肺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作者:马忠慧;沈玥;刘运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LR-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和TOLL样受体成员TLR‐5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相关性,为探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1月402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试验组,385例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TLR‐5受体6个SNP位点检测,对各基因位点基因型频数、等位基因频数及单倍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TLR‐5基因的两个SNPs(rs1341987和rs1640827),不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其余4个SNPs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些 SNPs多态性和单倍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5基因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无关。

    作者:林茂虎;朱晓应;苗芮;何蕾;贾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临床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分析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15000例女性患者外阴阴道送检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属,鉴定所得标本的菌种属性,分析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00份标本进行检测,检测出1980份有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检出率为13.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415株占71.5%;耐药率高的是伊曲康唑,耐药率达28.88%,氟康唑为10.44%、伏立康唑为11.52%,但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氟胞嘧啶几乎全部敏感。结论女性外阴阴道的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且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程度,因此要加强临床对于假丝酵母菌属的检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准确及时的治疗。

    作者:吴海;何佳;鄢利梅;杨学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心力衰竭感染患者血钠、B型钠尿肽、尿酸的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钠(Na)、B型钠尿肽(BNP)、尿酸(UA)在老年心力衰竭感染中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关系,以降低老年心力衰竭的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50例老年心力衰竭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选择50例老年心力衰竭无感染患者为疾病非感染组,选择5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Na、BNP、UA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血BNP、U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感染组患者血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患者血BNP、U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患者血NA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BNP、UA在老年心力衰竭感染中呈高表达,而血Na在老年心力衰竭感染中呈下降趋势,血Na、BNP、UA与老年心力衰竭感染病情及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周云;付永平;沙振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I)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患者616例,28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27例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临床指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率3.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试验组患者短期感染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导管堵管率为3.06%、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45%、置管天数(13.36 ± 0.82)d、住院天数(12.71 ± 0.77)d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流程有助于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不良拔管发生率,利于治疗恢复。

    作者:刘莉;王海明;陈松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肝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肝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早期发现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指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49例住院肝病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例肝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有19例治疗无效,无效率为38.8%;多因素分析显示,多肺叶或双肺病变、PSI评分Ⅳ‐Ⅴ级、合并胆道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或腹膜炎,初始经验性治疗失败及需要机械通气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要予以重视,并早期预防或纠正,从而减少住院肝病患者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张文先;潘越峻;郭家伟;刘元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压疮感染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分析及水胶体敷料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压疮感染患者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水胶体敷料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47例压疮感染患者标本,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将4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统聚维酮碘联合光照,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7例感染患者中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52.54%,革兰阴性菌28株占47.46%;革兰阳性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80.00%,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75.00%,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95.83%、对照组为86.96,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压疮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水胶体敷料能够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且安全性高。

    作者:索仲;李克芳;张卫芬;方香香;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预防CCU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 CC U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感染的预防方法,分析使用多方位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得出预防感染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3年1-12月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基本护理加多方位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优劣,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参考指标的统计调查和比较,发现治愈率等各项指标参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感染率比对照组更低。结论经过两组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使常规护理方法结合多方位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素倩;翟建芬;贾金广;徐彦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8-2013年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支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0月妇产科、泌尿外科门诊送检的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3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数据,采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均有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90.0%;2008-2013年解脲脲支原体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敏感率均有下降趋势,敏感率降低13.0%~68.1%,且女性患者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解脲脲支原体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则随着年龄增长药物敏感率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解脲脲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有很高的敏感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解脲脲支原体的药物敏感率差异较大,经验用药应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播散。

    作者:赵强;王磊利;张有江;罗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妊娠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生殖道感染的疗效与早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生殖道感染的疗效以及与其早产之间的关系,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150例孕早期生殖道感染孕妇根据是否同意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孕妇92例,对照组孕妇58例,干预组根据生殖道分泌物的检测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对比两组孕妇生殖道感染的治愈率、早产率和分娩后3个月的产妇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孕妇生殖道感染治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9%;干预组孕妇的早产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分娩后3个月干预组产妇的生活质量4个维度的得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妇20孕周之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生殖道感染治疗效果好,有助于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改善孕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正泽;蔡晓丽;陈庆;杨柳;秧茂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骨感染性病变诊断中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骨感染性病变CT 平扫及三维重建成像的特点,为提高CT 在骨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4年11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为骨感染性病变患者30例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CT平扫和三维重建图像的特点,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扫定位像。结果30例骨感染性病变患者中有13例为急性感染,占43.3%;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别为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布鲁氏杆菌,分别占53.4%、40.0%、3.3%、3.3%;30例骨感染性病变患者C T表现阳性有病骨周围出现软组织肿块、脓肿、骨质呈溶骨性破坏、病灶内出现明显死骨、边缘出现硬化、有明显骨膜反应、病灶内出现积气及V R成像后骨质出现明显缺损,阳性率分别为10.0%、60.0%、96.7%、70.0%、46.7%、36.7%、30.0%及43.3%。结论骨感染性的病变的C T典型表现为边界不清楚溶骨性的骨质破坏、可见明显死骨形成,不同致病菌所致的骨感染CT变现各具特点,各种类型骨感染性疾病的确诊需要结合病原学和病理学。

    作者:刘杰;陈勇;张祖峰;王冬梅;龚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胸外科分离大肠埃希菌qnr基因检测与ISCR间的关系

    目的:调查医院胸外科分离大肠埃希菌 qnr基因的携带及其与 ISCR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 ISCR及qnr基因在大肠埃希菌的传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4年11月分离出120株非重复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采用 PCR法检测 qnrA、B、C、D、S基因及 ISCR基因,并对阳性菌株进行ISCR与qnr基因的连锁检测,通过DNA直接测序及质粒接合试验确定qnr及 ISCR基因的传播性。结果120株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中对左氧氟沙星耐药78株、对环丙沙星耐药95株,其中有 qnrA 基因阳性菌株53株,经测序确认均为qnrA1基因,均表现出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连锁检测发现,仅43株 ISCR‐qnrA 1连锁检测阳性;43菌株的 qnrA1基因可通过接合传播,同时伴随着 ISCR1‐qnrA 1的共同传播。结论胸外科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严重,主要存在 qnr基因传播,并与 ISCR1基因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可通过质粒接合方式进行 ISCR1‐qnrA1水平连锁传播。

    作者:黄建芳;陈增强;余方友;陈素菜;林云双;周望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生活质量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V A P患者9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各45例,普通组实施常规吸痰处理,治疗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远期生活质量,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CPIS评分均低于普通组同期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治疗有效率为62.22%,治疗组有效率为82.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O2为(81.44 ± 0.84)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2.28 ± 0.92)mm Hg、SaO2为(91.88 ± 1.34)%、pH为(7.38 ± 0.06),几项指标改善均优于普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VAP患者感染可以有效控制,对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徐雪梅;柴萍;李志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4年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结果80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送检尿液标本共检出10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3株占61.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3.5%、14.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00.0%、100.0%;粪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未发现严重耐药。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于风叶;付洪杰;郭光红;陈贞敏;李敬霞;吴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分离的846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结果,分析其耐药率及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11.0%;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日趋严重,其中增长较显著的有美洛西林、左氧氟沙星及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由2009年的23.8%、31.3%及23.6%上升至2013年的72.6%、46.7%及64.8%;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长、入住ICU、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有关(P<0.0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作者:黄一睿;甘文思;夏优秀;周铁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预警控制模型对控制ICU医院感染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预警控制系统对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 U )医院感染的可行性,为预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医院IC U的3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前瞻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IC U 的3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感染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8例发生医院感染51例,感染率为12.81%;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警控制模型诊断58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57%,经Kappa分析,预警控制模型诊断与临床实际诊断存在一致性( P<0.05);预警控制模型诊断的灵敏度为76.47%、特异性为94.52%。结论预警控制模型有着较高的可信度和可行性,可以对IC U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提前预测,并对可能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从而使IC U医院感染由被动预防转变为针对性预防,有助于降低IC U医院感染率。

    作者:张积平;刘学工;刘艳萍;慈惠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