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朱冠保;饶尚锐;王中林;何杰;黄节
目的:研究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48例患者,采集切口感染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4925例患者有248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占5.03%,248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4株,革兰阴性菌检出125株,占53.42%,革兰阳性菌检出98株,占41.88%,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占4.7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哌酮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5.20%、92.80%以及88.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头孢拉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10.40%和9.6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极高,分别为97.96%及92.86%,对青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8.16%、7.14%。结论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术后感染患者,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作者:谢晓;司剑炜;李好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眼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220例眼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 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20例眼部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168株,检出阳性率为76.36%;其中真菌17株占10.12%、革兰阳性菌89株占52.98%、革兰阴性菌62株占36.90%,革兰阳性菌显著高于革兰阴性菌和真菌(P<0.05);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妥布霉素敏感率,分别为53.85%、100.00%,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对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6.96%、100.00%、88.24%。结论眼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在所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妥布霉素抗菌活性强,庆大霉素抗菌活性弱,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尽可能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郭晓文;吴坤林;姜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及其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创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创口感染率及其病原菌分布,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数据统计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录入分析。结果共166例发生创口感染,感染率为13.8%;不同 Gustilo 分型骨折患者Ⅰ型感染率为2.1%、Ⅱ型感染率为12.9%、Ⅲ型感染率为18.4%,创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58,P<0.01);上肢骨折感染率为9.4%、下肢骨折感染率为17.3%、颈肩骨折感染率为10.9%、腰髋骨折感染率为13.4%,不同骨折部位患者创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2,P<0.05);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占40.0%,革兰阴性菌69株占55.2%,真菌6株占4.8%。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创口感染与骨折 Gustilo 分型和骨折部位明显相关,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许敏;石焱;任晓明;杭灵燕;沈佳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留置深静脉导管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2月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医院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采用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共有4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1.0%;共分离出7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64.6%,革兰阴性菌22株占27.8%,真菌6株占7.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7 d 、住院时间>2周、卧床时间>14 d 、广谱抗菌药使用时间>7 d 、合并基础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感染率显著上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7 d 、广谱抗菌药使用、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深静脉导管留置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留置深静脉导管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临床上需要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珍;邱爱燕;魏国敏;孙艳;石天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组44例和病毒组36例,并选取正常体检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儿童的 CRP 、PA 和 PCT 水平。结果感染组患儿的 CRP(t =12.39,P<0.01)、PCT (t =16.17,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PA(t =14.66,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菌组患儿的 CRP(t=11.05,P<0.01)、PCT(t=24.75,P<0.01)均显著高于病毒组,而 PA(t=18.29,P<0.01)显著低于病毒组。结论 CRP 、PA 、PCT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对感染尤其是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性。
作者:张玲;黄华;朱芸;蒲元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源 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e ,CTA )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1月 CHD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5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 CHD 且均在双源 CT 行冠状动脉的 CTA 扫描,分析冠状动脉 CTA 的图像质量和血管的病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CTA 图像质量达到1级的46例占70.8%、2级的有11例占16.9%、3级7例占10.8%、4级1例占1.5%;148支主要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其中轻度狭窄的有8例占12.3%,21例呈中度狭窄占32.3%,36例呈重度狭窄占55.4%;26例以钙化斑块为主占40.0%,12例以脂斑为主占18.5%,27例以混合斑块为主占41.5%;24例以右心冠状动脉状动脉作为主病变血管占36.9%,39例以前降支作为主病变血管的占60.0%,2例以左回旋支作为主病变血管占3.1%。结论肺部感染可加重 CHD 的症状,双源 CTA 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对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影响。
作者:朱丙烟;付风魁;朱荣广;尹洪花;陈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相关因素,以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菌学检验要求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分析,通过 logistic 线性回归分析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年中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2123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61例,感染率为7.58%,分离出病原菌161株,其中比例较高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19%、铜绿假单胞菌占26.71%和大肠埃希菌占24.84%;年龄偏大、体质量偏重、Ⅱ类和Ⅲ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5个变量均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需针对医院外科感染病原菌进行密切检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陈树环;李秀华;秦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检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一氧化氮(NO)含量,为颅内感染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医院行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42例作为病例组、开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 CRP 及 PCT 含量,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 NSE 、TNF‐a 及 NO水平,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项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 NSE 、CRP 、PCT 、TNF‐a 及 NO 含量均显著增高,其中 NSE 分别为(12.43±5.21)μg/ml 与(2.43±1.29)μg/ml ;CRP 分别为(42.63±5.21)mg /L 与(3.41±2.07)mg/L ;PCT 分别为(5.21±5.36)μg/L 与(0.19±0.04)μg/L ,两组患者脑脊液各项指标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测定 NSE 、CRP 、PCT 、TNF‐a 及 NO 含量的变化,有助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及脑损害严重程度的判断。
作者:李建民;赵雅宁;王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估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肝癌行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感染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243例住院治疗并行颈内静脉置管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医院管理持续性改进的时间分为对照组145例(改进前)和干预组98例(改进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98例患者中6例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12%,其中导管细菌定植3例、导管局部感染1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1.38%,其中导管细菌定植14例、导管局部感染10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例,干预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可以明显降低肝癌患者颈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秀丽;陈秀芳;齐丽贞;邱花叶;刘百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急诊 ICU 内难治性感染休克患者脉压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提高对感染休克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6月急诊 ICU 收治的80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4周内患者的死亡情况将8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6例、死亡组2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APACHE Ⅲ评分的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4.83±6.58)与(62.26±6.01)mmHg ,存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 Ⅲ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分别为(54.36±6.12)、(98.47±9.06)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平均动脉压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死亡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则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死亡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与 APACHE Ⅲ评分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通过脉压变化能及时反应患者的预后,并且准确性高、简单方便。
作者:杨志伟;石瑞春;尹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防治经验,为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提供试验数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09-2013年住院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21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 K‐B 法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结果21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61例,发生率74.5%;痰培养出54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98株占73.7%,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占27.0%,肺炎克雷伯菌78株,占14.4%,铜绿假单胞菌52株占9.6%,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度较高;共检出革兰阳性菌142株占2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占11.5%,MASA 检出率为53.2%。结论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病原菌的来源主要是外源性,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及时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低临床感染发生率。
作者:余果;王尔松;姚慧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率。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94例胰腺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介入治疗,依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Ⅳ(sTNFR‐Ⅳ)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结果患者治疗疗效率观察组为78.72%、对照组为4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IAP 和 sTNFR‐IV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5、10个月后两组患者的 HBV‐DNA 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的生存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腺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行介入治疗之后其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生存率。
作者:肖金成;李靖;陈呈世;黎海亮;郭晨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87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参照 NCCLS 标准判定药敏结果,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87份标本经细菌培养阳性28份,阳性率为32.18%;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53.58%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1.4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1%、肺炎链球菌占7.14%;革兰阴性杆菌9株占32.14%,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0.71%,铜绿假单胞菌占7.14%;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 G 、亚胺培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分别为90.91%、54.55%、54.55%,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低,均为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性高,分别达85.71%、85.71%、57.14%、42.86%;对头孢他啶耐药性低,为0。结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是细菌性角膜炎较常见的致病菌,两种细菌的耐药性广泛,临床用药时应正确选择。
作者:黄旭;吴国栋;汤宪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于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住院患者共62例,依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2例、好转组40例,另外选取60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 送检,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准确的预后判断。结果脓毒血症患者 CD3+、CD3+ CD4+、CD19+、CD16+ CD56+比例以及 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脓毒血症死亡组患者的 CD3+、CD3+ CD4+、CD19+、CD16+ CD56+比例及 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好转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可判断其预后,预测其死亡的准确度,其中 CD3+和 CD4+对于预测死亡预后的准确度较高。
作者:龙涛;李智;白蓉蓉;黄磊;王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其与传统机械通气疗效的区别,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入的4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医疗指标,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有创通气时间,远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患者2例行再次插管,再次插管率10.0%,1例死亡,病死率10.0%,对照组患者6例行再次插管,再次插管率30.0%,5例死亡,病死率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6.27,P<0.05)。结论重症肺炎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对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耐受性好,可减少总机械创通气时间,避免患者出现呼吸机依赖;降低了患者再次插管与死亡的概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光;邓克勤;陈玮;王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急性肺栓塞的病原学及临床治疗措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23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急性肺栓塞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诊治与患者预后。结果23例患者入院时 X 线片均有支气管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痰液标本共分离出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75.86%,革兰阳性菌6株占20.69%,真菌1株占3.4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均为0,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6.36%、95.45%;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低,均为0,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3.33%、83.33%、100.00%;经积极治疗后,两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较良好。结论老年肺部感染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应根据病原学检验结果及早采取抗菌治疗方案,同时进行溶栓、抗凝为主的治疗。
作者:韩芳;安学东;张伟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数据。方法对14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采用 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腹水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占70.8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株占20.49%,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真菌14株占8.7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治疗后,显效41例、好转51例、无效5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59%。结论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不明显,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应进行腹水标本的采集和病原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有利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红玲;瞿婷婷;李世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患者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724例尿路结石并尿路感染患者行中段尿培养,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PhoeniX 100进行细菌药敏分析。结果724份标本共检出5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91株占68.9%;革兰阳性菌128株占22.5%,真菌49株占8.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9%、99.6%、97.7%,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3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复方制剂、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等较敏感,≥93.7%;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为59.4%~10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也达到了14.1%。结论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尿路结石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二者的耐药性明显不同,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述雄;罗湘容;石华;李凯;储铸钢;王元林;孙兆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发生肺部感染情况,术前采用过氧化氢深漱口,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普外科2013年1-12月择期手术全麻的患者共2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44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前其口腔不给予任何预防措施,试验组患者均给予1.5%过氧化氢深漱口,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44例患者术后一周发生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15.3%,试验组150例患者术后一周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率4.0%,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深漱口前后的患者口腔菌落数发生明显变化,而且气管导管的前端菌落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送检痰液标本培养出病原菌共42株,试验组检出9株,占21.4%,对照组检出33株占78.6%,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等。结论过氧化氢口腔深漱口可以降低患者口腔中的病原菌含量,也可以明显降低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的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黎红;赵斌江;关雷;冯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呼吸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2-2013年呼吸科住院诊治的2576例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统计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分离鉴定的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患儿感染部位、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2例,医院感染率为3.96%;感染部位主要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3.92%,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占18.63%;共检出病原菌1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占67.80%,革兰阳性菌22株占18.64%,真菌16株占13.56%;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由2012年的9.43%上升至2013年的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呈多药耐药性。结论要及时监测呼吸科住院患儿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性,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赵华;陈华;袁小平;黄晓英;ZHAI Hong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