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黄琳娟;徐冬梅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以期为控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送检的3623份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2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对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2012、2013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4.97%、20.32%、27.81%、36.90%;痰液标本为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共检出116株占62.03%;鲍氏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莫西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均>7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21.39%。结论神经外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有逐年升高、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等特点,医务人员需针对以上特点进行干预,以降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涛;史保中;徐东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HIN )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呼吸道感染及健康儿童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261株HIN ,采用K‐B法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cefinase纸片检测菌株的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采用SAS 9.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送检717份标本,检出261株H IN ,分离率为36.40%;3年呼吸道感染儿童H IN分离率呈下降趋势;健康儿童 H IN携带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呼吸道感染 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克洛100.00%敏感,健康儿童携带的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环丙沙星、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儿童H IN的分离率较高,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治疗 H IN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无法获得药敏结果可首选亚胺培南、头孢克洛进行治疗。
作者:乔海霞;张彦霞;张存辉;常月立;张玉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的临床意义,为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患者12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组62例、非腹膜炎组64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检测,比较其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腹膜炎组、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 PCT 水平和阳性率分别为(5.25±1.72)(0.68±0.16)(0.51±0.13)μg/L和88.71%、4.69%、3.33%;腹膜炎组PC T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5);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后血清PC T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PC T水平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明显升高,是一项良好的对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指标。
作者:陶瑾;申新宏;艾永红;杨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感染情况,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作用,为减少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1月128例医院收治的高龄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切口愈合和切口感染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2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3%,对照组发生9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4.06%;观察组疼痛分级为重度的共7例,占10.94%,对照组疼痛分级为重度的共14例,占21.88%;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差有1例,占1.56%,对照组切口愈合差8例,占1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高龄剖宫产初产妇手术疼痛,改善切口愈合,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
作者:吴霭芬;李蓉珍;邱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局部给药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77例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两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6.26±1.14)d,退热(5.95±1.22)d、肺部炎性灶消失(9.23±1.2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和81.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医院感染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中央尖患牙畸形患者应用窝沟封闭剂治疗的预后及治疗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151例(200颗)中央尖患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窝沟封闭剂治疗为观察组及多次少量磨除法治疗为对照组,每组各100颗牙,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及治疗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0%;同时3年随访显示,观察组3年内龋齿发生率分别为6.00%、13.00%及2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41.00%及49.00%;此外3年内感染率观察组为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央尖患牙畸形患者应用窝沟封闭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孙树萍;孙树宏;李燕波;张杰;李石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及住院费用,分析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55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123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42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等差异,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629.88元、对照组为10154.07元,病例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为4475.81元。结论医院感染导致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及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使患者住院费用降低,经济负担减轻,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者:孙羽;王书会;秦雪;刘芸宏;吴晓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临床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痰液培养真菌阳性在V A 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IC U临床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痰培养结果分为真菌阳性组77例和真菌阴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94株,其中真菌检出126株,占32.0%;在142例临床诊断的V A P患者中真菌阳性77例占54.2%;患者真菌感染与其年龄及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P<0.05);真菌阳性组及真菌阴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63±85)h和(300±67)h ,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9.0%、4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真菌阳性率高,与其年龄及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作者:占大钱;陈娣;胡伟林;陈正平;李永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脑脊液不同成分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含量,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脑脊液检查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0例,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及化脓性脑膜炎组各30例,同期选取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脑脊液中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乳酸指标,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检测乳酸脱氢酶病毒性脑膜炎组为(17.23±6.87)U/L ,结核性脑膜炎组为(84.33±17.34)U/L ,化脓性脑膜炎组为(71.43±16.78)U/L ,对照组为(16.98±6.59)U/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脑脊液各项指标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单靠一种指标进行确诊。
作者:岳新胜;张云峰;李胜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出的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医院18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942株,占52.3%,革兰阴性菌858株,占47.7%;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比例均较大,但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基本持平,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高,要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杨双丽;汪红玲;俞梅;樊爱兰;梁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感染部位、临床指标、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及病原菌的种类,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34.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3例占42.6%;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长期卧床、低蛋白血症以及合并糖尿病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5);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2.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共13株占22.0%。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感染病原菌,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卫征;高重阳;赵建民;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孕妇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2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300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培养鉴定阴道分泌物、宫腔内容物、中段尿以及羊水培养中的细菌,并对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结果分离出无乳链球菌281株占9.37%,其中阴道分泌物检出率居首位,阳性率为12.61%,羊水检出率低,阳性率为0.93%;所有无乳链球菌对利奈唑胺、头孢唑林、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对头孢曲松、青霉素无耐药株,但有中介株,中介率分别为2.85%、1.78%;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0.50%、55.87%、47.69%。结论对孕妇泌尿生殖道进行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该菌感染,还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及指导依据,进一步预防其危害性。
作者:徐水清;周俊;王先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老年患者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医院感染的疗效,寻找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73例老年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禁食、抗休克、扩充血容量、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g静脉滴注,至出血停止后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6%与47.2%,且治疗组发生各种感染率及混合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8.4%和13.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6%和27.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可明显降低老年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肯定。
作者:尚品杰;柳静;张向东;刘晓政;夏永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创面蜡样芽胞杆菌的感染情况,研究其耐药性及临床特点,为患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入的30例骨科创面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人员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23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76.7%;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含量为(49.94±8.24)g/L ,低于对照组的(69.57±2.60)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5.0%,对青霉素G、头孢唑林等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80.0%。结论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患者常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且发生开放性骨折、创面污染的患者易发生感染;应对症给予患者支持治疗,酌情补充白蛋白,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择优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韩旭东;樊粤光;李杰;李飞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黏膜活检联合保护性毛刷细菌定量培养对机械通气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医院60例使用机械通气疑似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患者,根据分析评定,分成为定植组34例和感染组26例,对6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黏膜活检联合保护性毛刷细菌定量培养,检测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情况,对比记录联合检测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在诊断上的差异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APACHE Ⅱ评分定植组为(19±5)分、感染组为(22±4)分;定植组患者中发生呼吸衰竭高占52.94%,发生重症肺炎低占2.94%;感染组无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但发生呼吸衰竭也高,占53.85%;联合诊断比单一诊断方法在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有显著优势,误诊率较低。结论使用支气管黏膜活检联合保护性毛刷细菌定量培养,对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臧金萍;冯静;陈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使用人工喷射液滴模拟咳嗽所产生飞沫,研究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传播的路径,评估室内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建立实地研究方法。方法在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实验室内以可控方式使用喷嘴喷射含有与人类唾液相似非挥发性的液滴,使用基于光学干涉Mie成像技术的Particle Master IMI系统对液滴的数量及粒径分布进行测量,找到与文献报道的咳嗽所产生颗粒物数量及粒径分布相近数据。结果在选定的喷嘴喷射流量情况下,持续时间为1 s喷射过程中,喷嘴出口的液滴数量浓度为4个/mm3,相当于总共喷射出40500个液滴;喷射液滴粒径的分布特征与从文献数据获得的咳嗽呼出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曲线非常吻合,其小平方相关系数(又称决定系数)r2=0.88。结论成功使用具有唾液相似非挥发性组分人工合成物,采用可控方式制造出与咳嗽呼出颗粒物具有类似粒径分布的液滴谱系,为室内呼吸道传染病的飞沫传播路径及其感染风险研究提供了一种实地研究方法。
作者:魏方;关继祖;杨旭;俞宗岱;赵汝恒;马汉武;朱子犁;饶健;杨荣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补锌治疗的临床实效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76例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甘草锌颗粒+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天数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指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天数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IgA、IgG治疗后与治疗前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一旦锌含量偏低时,需给予补锌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蔡东黎;王雅丽;龚敏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尿毒症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病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548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8例尿毒症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31例,感染率为42.15%;共检出病原菌358株,居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07株、铜绿假单胞菌83株、肺炎克雷伯菌32株,分别占57.82%、23.18%和8.9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20.0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均>66.76%。结论尿毒症患者极易发生细菌性尿路感染,并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分析,合理选择使用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良生;宋金明;纪恒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感染状态,为临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拟接受输血的502例患者进行术前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等感染性指标检测比较,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2.99%、3.39%、12.95%、28.49%、3.79%、0.80%、1.19%、0.20%;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抗‐TP、抗‐HIV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但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者 HBsAb阳性率与年龄>60岁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均有一定比例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较高,抗‐TP、抗‐H IV阳性率相对较低,年龄≤60岁者感染性指标阳性率较高。
作者:杨庆峰;鲍瑞玲;芦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CT诊断表现及鉴别诊断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证实的48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 T 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诊断为胰腺癌术后腹部机遇性感染的患者有19例,漏诊2例,分别为肠梗阻及腹腔脓肿各1例;误诊1例为化脓性腹膜炎;腹部感染C T诊断主要表现为肠梗阻性病变8例、腹腔脓肿7例及化脓性腹膜炎4例,且CT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脓肿、肠壁增厚及腹腔积液。结论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CT 诊断对感染的早期确诊有着重要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术后诊断并及时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卢晓林;吴亨祥;徐秋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