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调查分析

孙羽;王书会;秦雪;刘芸宏;吴晓慧

关键词:脑卒中, 医院感染, 住院费用, 直接经济损失
摘要: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及住院费用,分析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55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123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42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等差异,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629.88元、对照组为10154.07元,病例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为4475.81元。结论医院感染导致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及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使患者住院费用降低,经济负担减轻,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沟肠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3年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418株阴沟肠杆菌,其中住院患者检出415株,占99.2%;科室分布占前3位的依次为骨科、呼吸科、泌尿外科,分别占23.2%、12.2%、9.3%;标本分布以创伤口、痰液、尿液多见,分别占37.6%、34.0%、15.6%;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磺胺类药物敏感率由70.3%下降至32.8%。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创伤口、呼吸道以及尿路的临床感染,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阴沟肠杆菌对磺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有下降趋势,可作为重症患者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潘恺;钱小玲;周东升;潘晓龙;胡志军;朱娟娟;张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以防止滥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内分泌科2012年6月-2014年3月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采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出38株SAU ,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观察糖尿病足SAU感染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足患者送检样本检出SAU 38株,检出率为31.7%,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SAU(MRSA)有28株检出率73.7%;SAU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呋喃妥因的敏感率>80.0%,对青霉素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MRSA的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SAU感染多为深部溃疡引起的较严重感染,SAU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并且M RS A存在多药耐药性,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于学斌;彭跃进;史帅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7-12月分离出的9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方法进行检测,检测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即V IM‐2、IM P‐2、V IM‐1、IM P‐1的表达,数据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药物的基因突变中,IM P‐1基因的突变率高,14株菌株存在突变,突变率为14.4%;其他3种 IM P‐2、V IM‐1和V IM‐2的基因突变菌株分别为9、6株和7株,突变率分别为9.5%、6.2%和7.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4种β‐内酰胺类药物基因突变率与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突变率基本相同。结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4种β‐内酰胺类药物基因突变率分别高于敏感菌株,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娟;张秀明;兰海丽;陈康;李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保留内固定物治疗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11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且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骨折内固定术2189例患者中有11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02%;共分离出病原菌134株,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共41株占30.6%;对照组创面Ⅰ期愈合、Ⅱ期清创后愈合、感染复发、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70.91%、18.18%、10.91%、0;观察组分别为89.09%、10.9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在住院、病原菌消除、渗液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等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病原菌较多,采用保留内固定物治疗预后较理想。

    作者:宋元;戚晓冬;陈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骨科收治的157例高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等分析其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口感染患者23例,感染率为14.65%;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处理时间拖延越久,其感染率越高,骨折类型以GustiloⅢ型感染率高,为48.84%;病原菌分离共174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92株占52.87%,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其具有良好的抗菌疗效。结论高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与时间及骨折分型有关,感染主要是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通过加强无菌操作、严密监控耐药菌、合理使用抗菌药,可以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崔金雷;宋文超;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3289例,阳性率为37.8%;在3289例阳性病中有641例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流感病毒B、肺炎支原体合并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呼吸合胞病毒多见;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Ig M 抗体阳性率高达93.3%。结论肺炎支原体为佛山地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 抗体联合检测,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相新;李凯;芮勇宇;海军;江润昌;韦僖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两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感染患者不同部位标本,分析分离出的617株 PAE分布及其耐药性,数据采用WHONET5.5‐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617株PAE ,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共333株占54.0%;3年PAE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泛耐药PA 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10.2%、14.6%;PA E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1%、22.8%、25.5%;耐药率<20.0%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年耐药率高,且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60.0%。结论3年PAE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医院行政管理领导应加大监管执行力,扭转国内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恶劣倾向。

    作者:蔡兰兰;管有理;谭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局部给药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77例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两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6.26±1.14)d,退热(5.95±1.22)d、肺部炎性灶消失(9.23±1.2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和81.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医院感染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真菌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患者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B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痊愈率、好转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7.03%、10.81%及37.84%,B组患者分别为37.84%、32.43%及70.27%,B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A组6例、B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氟康唑相比伊曲康唑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真菌感染的效果更好,而且两种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伊曲康唑是更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鲁风云;张霞;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两种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细菌鉴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系统‐VITEK‐MS细菌鉴定仪直接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鉴定,为临床快速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微生物实验室2014年8-9月分离自临床标本的常见细菌共79株,同时采用VITEK‐MS和VITEK‐2 Compact两种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比较两种仪器的鉴定结果。结果79株常见细菌包括7个菌属,27个菌种;与VIT EK‐2 Com‐pact自动鉴定仪比较后,VITEK‐MS鉴定到属的正确率为97.5%、鉴定到种的正确率为82.3%;对于革兰阳性菌鉴定到种的正确率明显小于革兰阴性菌(P<0.05)。结论 VITEK‐MS技术鉴定细菌快速、准确、方便,且成本低,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鉴定诊断效率,适合于临床细菌菌种的常规鉴定,但VITEK‐MS数据库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木尼热·马合苏提;向阳;刘涛;张朝霞;季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对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门诊共计3600张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 )为单位,分别计算3个年度抗菌药物的销售比例、使用强度、用药频度(DDDs)及每种药品的日治疗费用,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年度中抗菌药物采购金额逐年增长,销售金额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535.27万元、喹诺酮类401.56万元及青霉素类311.36万元;3个年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3个年度内抗菌药物DDDs排序位于前2名的均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少数品种抗菌药物存在过量使用、联合用药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以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克强;陶琳;冯绪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ISO15189标准在血液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酸实验室的管理方法,为提高血液核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保障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方法分析核酸实验室应用ISO15189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核酸实验室质量认可管理体系,进行核酸检测前、中、后全过程质量管理。结果通过ISO15189标准的应用,建立了核酸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实验室人员、检测结果、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论 ISO15189标准为血液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和思路;在血液集中化检测中有效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减少重复性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采购,大限度为实验室服务对象和社会节约成本,保障我国血液核酸检测的有序健康开展。

    作者:李天君;张文学;郭崇健;宋艳;张微;王鹏;郭金金;张嘉洪;李美霖;车进;张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脊液不同成分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含量,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脑脊液检查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0例,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及化脓性脑膜炎组各30例,同期选取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脑脊液中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乳酸指标,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检测乳酸脱氢酶病毒性脑膜炎组为(17.23±6.87)U/L ,结核性脑膜炎组为(84.33±17.34)U/L ,化脓性脑膜炎组为(71.43±16.78)U/L ,对照组为(16.98±6.59)U/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脑脊液各项指标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单靠一种指标进行确诊。

    作者:岳新胜;张云峰;李胜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 CT 诊断及鉴别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CT诊断表现及鉴别诊断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证实的48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 T 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诊断为胰腺癌术后腹部机遇性感染的患者有19例,漏诊2例,分别为肠梗阻及腹腔脓肿各1例;误诊1例为化脓性腹膜炎;腹部感染C T诊断主要表现为肠梗阻性病变8例、腹腔脓肿7例及化脓性腹膜炎4例,且CT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脓肿、肠壁增厚及腹腔积液。结论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CT 诊断对感染的早期确诊有着重要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术后诊断并及时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卢晓林;吴亨祥;徐秋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骨科创面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创面蜡样芽胞杆菌的感染情况,研究其耐药性及临床特点,为患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入的30例骨科创面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人员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23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76.7%;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含量为(49.94±8.24)g/L ,低于对照组的(69.57±2.60)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5.0%,对青霉素G、头孢唑林等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80.0%。结论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患者常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且发生开放性骨折、创面污染的患者易发生感染;应对症给予患者支持治疗,酌情补充白蛋白,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择优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韩旭东;樊粤光;李杰;李飞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4种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杀菌效果的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为医院环境消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为试验对象,选取临床常用的5%苯扎溴铵溶液、健之素牌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及95%乙醇溶液4种消毒剂,配成不同浓度,作用至规定时间,利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试验观察,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 mg/L苯扎溴铵溶液作用30 s ,其杀灭率为99.9%;500、750、1000 m g/L苯扎溴铵溶液作用60、90 s ,杀灭率为100.0%;250、500、750、1000 m 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作用30、60、90 s ,杀灭率为100.0%;250、500、700 m g/L 含氯消毒剂作用30、60、90 s ,杀灭率为100.0%;30%乙醇溶液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悬液作用30、60、90 s ,其杀灭率分别为75.7%、76.4%、90.2%;75%乙醇溶液作用30、60、90 s ,其杀灭率为100.0%。结论临床4种常用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有杀灭效果,医院环境消毒可结合消毒对象有针对性选取。

    作者:张为华;周泓羽;龙铖彬;袁喆;李崇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尿毒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尿毒症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病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548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8例尿毒症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31例,感染率为42.15%;共检出病原菌358株,居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07株、铜绿假单胞菌83株、肺炎克雷伯菌32株,分别占57.82%、23.18%和8.9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20.0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均>66.76%。结论尿毒症患者极易发生细菌性尿路感染,并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分析,合理选择使用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良生;宋金明;纪恒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HIN )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呼吸道感染及健康儿童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261株HIN ,采用K‐B法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cefinase纸片检测菌株的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采用SAS 9.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送检717份标本,检出261株H IN ,分离率为36.40%;3年呼吸道感染儿童H IN分离率呈下降趋势;健康儿童 H IN携带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呼吸道感染 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克洛100.00%敏感,健康儿童携带的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环丙沙星、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儿童H IN的分离率较高,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治疗 H IN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无法获得药敏结果可首选亚胺培南、头孢克洛进行治疗。

    作者:乔海霞;张彦霞;张存辉;常月立;张玉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ICU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对临汾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 U )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菌株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其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临汾地区IC U住院患者所分离出的386株铜绿假单胞菌和279株鲍氏不动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分布部位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分离出的386株铜绿假单胞菌在痰及咽拭子检出高,共243株占62.95%,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均>60.00%;分离出的279株鲍氏不动杆菌在痰液及咽拭子检出高,共145株占51.97%,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70.00%;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均在 IC U 及呼吸科检出率高,分别为32.14%、22.31%,23.24%、21.05%。结论 IC U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多的部位是下呼吸道,且耐药性严重,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崔向荣;井宣;武学清;李强;王振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出的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医院18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942株,占52.3%,革兰阴性菌858株,占47.7%;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比例均较大,但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基本持平,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高,要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杨双丽;汪红玲;俞梅;樊爱兰;梁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