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种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杀菌效果的研究

张为华;周泓羽;龙铖彬;袁喆;李崇志

关键词:苯扎溴铵溶液, 双链季铵盐消毒液, 含氯消毒剂, 乙醇, 多药耐药, 鲍氏不动杆菌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常用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为医院环境消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为试验对象,选取临床常用的5%苯扎溴铵溶液、健之素牌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及95%乙醇溶液4种消毒剂,配成不同浓度,作用至规定时间,利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试验观察,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 mg/L苯扎溴铵溶液作用30 s ,其杀灭率为99.9%;500、750、1000 m g/L苯扎溴铵溶液作用60、90 s ,杀灭率为100.0%;250、500、750、1000 m 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作用30、60、90 s ,杀灭率为100.0%;250、500、700 m g/L 含氯消毒剂作用30、60、90 s ,杀灭率为100.0%;30%乙醇溶液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悬液作用30、60、90 s ,其杀灭率分别为75.7%、76.4%、90.2%;75%乙醇溶液作用30、60、90 s ,其杀灭率为100.0%。结论临床4种常用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有杀灭效果,医院环境消毒可结合消毒对象有针对性选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培养需氧及厌氧瓶阳性检出率与报警时间分析

    目的:分析成套血培养中需氧与厌氧瓶的阳性检出率、病原菌分布与报警时间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9-11月血培养瓶1684套,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报警时转种采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仪进行病原菌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1684套血培养瓶中需氧瓶与厌氧瓶同时阴性1498套,同时阳性101套,需氧瓶阳性而厌氧瓶阴性66套,需氧瓶阴性而厌氧瓶阳性19套;需氧瓶阳性率为9.92%,厌氧瓶阳性率为7.13%;不动杆菌属、布鲁菌、微球菌属、棒杆菌属、真菌在需氧瓶中分离率为100.00%,厌氧菌在厌氧瓶中分离率为100.00%,需氧瓶与厌氧瓶报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培养双瓶双套送检,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排除污染。

    作者:答嵘;王伟;马晨;俱西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补锌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补锌治疗的临床实效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76例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甘草锌颗粒+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天数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指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天数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IgA、IgG治疗后与治疗前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一旦锌含量偏低时,需给予补锌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蔡东黎;王雅丽;龚敏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采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疗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8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包,观察组应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术后指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导管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9.5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7.14%,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例细胞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维护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慧萌;李强;牛桂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牙畸形窝沟封闭剂治疗的预后与感染分析

    目的:对中央尖患牙畸形患者应用窝沟封闭剂治疗的预后及治疗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151例(200颗)中央尖患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窝沟封闭剂治疗为观察组及多次少量磨除法治疗为对照组,每组各100颗牙,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及治疗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0%;同时3年随访显示,观察组3年内龋齿发生率分别为6.00%、13.00%及2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41.00%及49.00%;此外3年内感染率观察组为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央尖患牙畸形患者应用窝沟封闭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孙树萍;孙树宏;李燕波;张杰;李石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胃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及其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医院接受胃癌切除术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预防感染,观察组在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头孢西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数据采用SPPS 17.0进行软件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感染率观察组为3.06%、对照组为15.3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培养出病原菌3株,耐药率为0,对照组培养出病原菌15株,耐药率为80.00%,观察组病原菌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化胃癌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有利于降低胃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林;宋展;刘延娟;钱国武;史娟;张海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脊液不同成分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含量,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脑脊液检查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0例,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及化脓性脑膜炎组各30例,同期选取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脑脊液中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乳酸指标,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检测乳酸脱氢酶病毒性脑膜炎组为(17.23±6.87)U/L ,结核性脑膜炎组为(84.33±17.34)U/L ,化脓性脑膜炎组为(71.43±16.78)U/L ,对照组为(16.98±6.59)U/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脑脊液各项指标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单靠一种指标进行确诊。

    作者:岳新胜;张云峰;李胜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7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急性脑梗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老年患者送检标本主要分布在痰液中,共57株占77.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47.3%,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8.1%;对头孢他啶耐药性明显高于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结论急性脑梗死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临床上主要分布在痰液中,少量见于血液中;对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基本无耐药性,而对头孢他啶有较高的耐药性。

    作者:刘文杰;刘晓松;杜艳华;乐汉娥;樊瑾;彭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针对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治疗预防急性喘息性疾病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门诊确诊的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120例,收集其鼻咽分泌物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并分析呼吸道病毒与患儿年龄、疾病类型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有88例送检标本检测病毒阳性,总检出率达73.33%,按不同年龄病毒感染分析显示,≤1岁患儿病毒感染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病毒感染率随之下降;按不同季节病毒感染分析显示,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春季68.3%、夏季30.0%、秋季26.3%、冬季57.5%,单一性病毒感染多发春冬季,混合病毒感染多发春夏季。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为急性喘息性疾病病毒感染首要病原体,其次为鼻病毒(RHV);RSV易针对约1岁婴幼儿,RHV分析显示针对于约3岁幼儿且易发于冬春季;需要进一步分析患儿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特征与发病机制,以获得有效治疗途径。

    作者:杨耀锋;柳锡永;金洪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ICU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对临汾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 U )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菌株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其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临汾地区IC U住院患者所分离出的386株铜绿假单胞菌和279株鲍氏不动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分布部位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分离出的386株铜绿假单胞菌在痰及咽拭子检出高,共243株占62.95%,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均>60.00%;分离出的279株鲍氏不动杆菌在痰液及咽拭子检出高,共145株占51.97%,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70.00%;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均在 IC U 及呼吸科检出率高,分别为32.14%、22.31%,23.24%、21.05%。结论 IC U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多的部位是下呼吸道,且耐药性严重,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崔向荣;井宣;武学清;李强;王振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阴道分娩产妇重复式会阴阴道消毒对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复式会阴阴道消毒对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影响,为降低阴道分娩产妇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4038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进入产房分娩时间按照奇偶数分组,重复式消毒组产妇共2329例,采用重复式阴道消毒方式进行消毒后再行会阴侧切术;传统消毒组产妇共1709例,采用传统消毒方式消毒后在行会阴侧切术;分析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发生及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复式消毒组及传统消毒组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47%及7.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妇切口感染率重复式消毒组为0.73%、传统消毒组为2.63%,切口感染率重复式消毒组明显低于传统消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切口感染部位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28.85%、69.23%、1.92%。结论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重复式会阴阴道消毒能明显降低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发生率,引起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作者:袁琳;王静;赵丽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并测定其耐药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66例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5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4.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8例占67.86%;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高分别为82.35%和8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75.00%、25.00%、50.00%、50.00%、25.00%。结论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宋扬;臧大维;汪志云;郭洁;拱忠影;靳燕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3289例,阳性率为37.8%;在3289例阳性病中有641例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流感病毒B、肺炎支原体合并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呼吸合胞病毒多见;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Ig M 抗体阳性率高达93.3%。结论肺炎支原体为佛山地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 抗体联合检测,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相新;李凯;芮勇宇;海军;江润昌;韦僖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孕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新生儿感染相关性调查

    目的:调查孕妇和新生儿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了解 HPV的母婴垂直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HPV分型多重PCR‐斑点杂交方法,检测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自愿参加 HPV检查的孕妇756例,分析HPV感染分型、母婴垂直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6例孕妇中HPV阳性76例,HPV阳性率为10.1%;HPV 阳性孕妇宫颈病变占88.2%,明显高于 HPV 阴性者(P<0.05);HPV多型感染率为15.8%;共检出94种 HPV ,其中高危型85种占90.4%,低危型9种占9.6%,HPV 16是检出多的H PV型别,占33.0%;72例H PV阳性孕妇中生产的新生儿H PV阳性15例阳性率为20.8%;母婴HPV‐DNA一致率达90.5%;新生儿口腔HPV检测阳性率为80.9%,明显高于生殖器HPV检测阳性率的19.1%(P<0.05)。结论孕妇存在HPV感染,以HPV 16亚型为主,可通过垂直传播给新生儿,母婴 HPV感染亚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口腔感染为主,临床应做好相关防护工作。

    作者:王静;袁琳;赵丽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HIN )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呼吸道感染及健康儿童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261株HIN ,采用K‐B法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cefinase纸片检测菌株的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采用SAS 9.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送检717份标本,检出261株H IN ,分离率为36.40%;3年呼吸道感染儿童H IN分离率呈下降趋势;健康儿童 H IN携带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呼吸道感染 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克洛100.00%敏感,健康儿童携带的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环丙沙星、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儿童H IN的分离率较高,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治疗 H IN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无法获得药敏结果可首选亚胺培南、头孢克洛进行治疗。

    作者:乔海霞;张彦霞;张存辉;常月立;张玉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加强科室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

    目的:观察加强科室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率的控制作用,为降低感染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患者3056例为废物管理实施前小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3186例患者为废物管理实施后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采集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寻找到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前医院感染率为6.05%,实施后医院感染率为0.94%;实施后医疗废物与生活废物分类、医疗废物加盖盛放、医疗废物袋或容器<75.0%满、医疗废物有效封扎、收集人员防护措施、收集人员利器刺伤处理知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规范、是否及时运送、按规定进行移交登记等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室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质量。

    作者:胡建华;何博平;记凤珍;唐辉英;费湘英;施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3年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病原菌检查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医院抗菌药物用量前3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0.5%、其他β‐内酰胺类18.0%和青霉素类11.0%;共分离出3948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3.3%,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2273株占57.6%;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60.0%;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1.0%。结论2013年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以头孢菌素类为主,临床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形势较为严峻。

    作者:韩琳;王庆学;林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真菌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临床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痰液培养真菌阳性在V A 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IC U临床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痰培养结果分为真菌阳性组77例和真菌阴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94株,其中真菌检出126株,占32.0%;在142例临床诊断的V A P患者中真菌阳性77例占54.2%;患者真菌感染与其年龄及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P<0.05);真菌阳性组及真菌阴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63±85)h和(300±67)h ,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9.0%、4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真菌阳性率高,与其年龄及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作者:占大钱;陈娣;胡伟林;陈正平;李永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基因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5月分离出的177株鲍氏不动杆菌,通过微量稀释法进行M IC测定并对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对其中的27株严重耐药和3株敏感菌株用 PCR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以痰液为主,共168株占94.9%;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菌较高,均>80.0%;PCR检测结果表明,4种抗药基因,ant(3″)‐Ⅰ,qacE⊿1‐sul1gene ,adeB和 parC ,在耐药菌和敏感菌中的检出率为100.0%;blaoxa‐23在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为40.0%,在敏感株中未检出。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张丽红;朱步海;徐修礼;丁双双;李冰心;黄洋;樊一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妊娠期阴道微生态与阴道感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女性阴道的微环境健康状态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阴道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阴道内的菌群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各菌群共存共生、互相依存,共同维持阴道内微生态菌群平衡,阴道内的这种微生态的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较容易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影响;传统的治疗阴道感染方法主要是以杀灭阴道内的微生物为主,随着对阴道内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持阴道内微生态平衡的意义、而非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由于妊娠期女性孕激素的分泌增多,因此阴道的内环境平衡状态被打破,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导致很多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该研究就妊娠期阴道的微生态与阴道感染性疾病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何丽;黄琳娟;徐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3种用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对比3种用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益,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3例,随机分为 A、B、C组,各31例;A组采用美洛西林钠静脉滴注,B组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C组采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菌学检查结果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成本‐效益,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细菌清除率A组为87.10%、B组为97.06%、C组为91.18%;3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成本‐效益比低,为9.85,显著低于A组和C组( 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头孢美唑钠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成本‐效益更好。

    作者:方万芬;刘子龙;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