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任慧萌;李强;牛桂霞

关键词:标准化配置, 换药包, 手术室, 导管相关性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疗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8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包,观察组应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术后指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导管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9.5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7.14%,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例细胞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维护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产妇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感染情况,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作用,为减少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1月128例医院收治的高龄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切口愈合和切口感染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2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3%,对照组发生9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4.06%;观察组疼痛分级为重度的共7例,占10.94%,对照组疼痛分级为重度的共14例,占21.88%;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差有1例,占1.56%,对照组切口愈合差8例,占1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高龄剖宫产初产妇手术疼痛,改善切口愈合,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

    作者:吴霭芬;李蓉珍;邱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7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急性脑梗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老年患者送检标本主要分布在痰液中,共57株占77.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47.3%,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8.1%;对头孢他啶耐药性明显高于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结论急性脑梗死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临床上主要分布在痰液中,少量见于血液中;对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基本无耐药性,而对头孢他啶有较高的耐药性。

    作者:刘文杰;刘晓松;杜艳华;乐汉娥;樊瑾;彭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为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93例胃肠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切口分泌物及深部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以阑尾切除术感染率高,为90.70%,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91株,检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3.74%、36.26%;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等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均>50.00%,粪肠球菌对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50.00%。结论胃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阑尾切除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在进行手术时合理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春玲;张珊珊;吕聚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以期为控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送检的3623份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2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对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2012、2013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4.97%、20.32%、27.81%、36.90%;痰液标本为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共检出116株占62.03%;鲍氏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莫西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均>7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21.39%。结论神经外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有逐年升高、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等特点,医务人员需针对以上特点进行干预,以降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涛;史保中;徐东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感染状态,为临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拟接受输血的502例患者进行术前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等感染性指标检测比较,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2.99%、3.39%、12.95%、28.49%、3.79%、0.80%、1.19%、0.20%;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抗‐TP、抗‐HIV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但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者 HBsAb阳性率与年龄>60岁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均有一定比例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较高,抗‐TP、抗‐H IV阳性率相对较低,年龄≤60岁者感染性指标阳性率较高。

    作者:杨庆峰;鲍瑞玲;芦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3289例,阳性率为37.8%;在3289例阳性病中有641例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流感病毒B、肺炎支原体合并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呼吸合胞病毒多见;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Ig M 抗体阳性率高达93.3%。结论肺炎支原体为佛山地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 抗体联合检测,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相新;李凯;芮勇宇;海军;江润昌;韦僖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引流管留置不同时间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引流管留置不同时间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探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佳留置时间,从而减少留置引流管引起的术后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术后感染率和夏季术后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36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感染率为9.00%;182例夏季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21例,术后感染率为11.54%;引流管留置时间1~3 d 感染率为3.15%,4~6 d感染率为18.60%、>7 d感染率为75.00%,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有密切关系,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随着留置时间延长术后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应加强围术期干预和术后监测,在夏季要适当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

    作者:潘翠青;蔡维敏;魏英;彭桂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3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儿科门诊23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12例,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12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咽部充血并扁桃体肿大,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多有发热,以连续性痉挛性为主的咳嗽、鼻塞、喷嚏、声音嘶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及年龄>5岁的儿童(P<0.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1.1%、对照组为79.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起病较急、进展较快,应积极给予有效治疗,防止高热惊厥、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治疗中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玉芳;李雪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采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疗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8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包,观察组应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术后指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导管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9.5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7.14%,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例细胞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维护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慧萌;李强;牛桂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脊液不同成分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含量,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脑脊液检查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0例,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及化脓性脑膜炎组各30例,同期选取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脑脊液中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乳酸指标,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检测乳酸脱氢酶病毒性脑膜炎组为(17.23±6.87)U/L ,结核性脑膜炎组为(84.33±17.34)U/L ,化脓性脑膜炎组为(71.43±16.78)U/L ,对照组为(16.98±6.59)U/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脑脊液各项指标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单靠一种指标进行确诊。

    作者:岳新胜;张云峰;李胜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针对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治疗预防急性喘息性疾病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门诊确诊的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120例,收集其鼻咽分泌物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并分析呼吸道病毒与患儿年龄、疾病类型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有88例送检标本检测病毒阳性,总检出率达73.33%,按不同年龄病毒感染分析显示,≤1岁患儿病毒感染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病毒感染率随之下降;按不同季节病毒感染分析显示,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春季68.3%、夏季30.0%、秋季26.3%、冬季57.5%,单一性病毒感染多发春冬季,混合病毒感染多发春夏季。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为急性喘息性疾病病毒感染首要病原体,其次为鼻病毒(RHV);RSV易针对约1岁婴幼儿,RHV分析显示针对于约3岁幼儿且易发于冬春季;需要进一步分析患儿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特征与发病机制,以获得有效治疗途径。

    作者:杨耀锋;柳锡永;金洪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HIN )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呼吸道感染及健康儿童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261株HIN ,采用K‐B法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cefinase纸片检测菌株的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采用SAS 9.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送检717份标本,检出261株H IN ,分离率为36.40%;3年呼吸道感染儿童H IN分离率呈下降趋势;健康儿童 H IN携带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呼吸道感染 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克洛100.00%敏感,健康儿童携带的H IN对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环丙沙星、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儿童H IN的分离率较高,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治疗 H IN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无法获得药敏结果可首选亚胺培南、头孢克洛进行治疗。

    作者:乔海霞;张彦霞;张存辉;常月立;张玉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4种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杀菌效果的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为医院环境消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为试验对象,选取临床常用的5%苯扎溴铵溶液、健之素牌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及95%乙醇溶液4种消毒剂,配成不同浓度,作用至规定时间,利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试验观察,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 mg/L苯扎溴铵溶液作用30 s ,其杀灭率为99.9%;500、750、1000 m g/L苯扎溴铵溶液作用60、90 s ,杀灭率为100.0%;250、500、750、1000 m 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作用30、60、90 s ,杀灭率为100.0%;250、500、700 m g/L 含氯消毒剂作用30、60、90 s ,杀灭率为100.0%;30%乙醇溶液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悬液作用30、60、90 s ,其杀灭率分别为75.7%、76.4%、90.2%;75%乙醇溶液作用30、60、90 s ,其杀灭率为100.0%。结论临床4种常用消毒剂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有杀灭效果,医院环境消毒可结合消毒对象有针对性选取。

    作者:张为华;周泓羽;龙铖彬;袁喆;李崇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孕妇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2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300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培养鉴定阴道分泌物、宫腔内容物、中段尿以及羊水培养中的细菌,并对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结果分离出无乳链球菌281株占9.37%,其中阴道分泌物检出率居首位,阳性率为12.61%,羊水检出率低,阳性率为0.93%;所有无乳链球菌对利奈唑胺、头孢唑林、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对头孢曲松、青霉素无耐药株,但有中介株,中介率分别为2.85%、1.78%;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0.50%、55.87%、47.69%。结论对孕妇泌尿生殖道进行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该菌感染,还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及指导依据,进一步预防其危害性。

    作者:徐水清;周俊;王先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食管癌患者腋下小切口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目的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切口开胸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9±1.4)h,对照组(4.8±1.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胸腔开放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分别为(2.2±0.7)(2.1±0.7)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6.7%、3.3%,低于对照组的10.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有助于保护肺功能。

    作者:于鹏;王亮;张爱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和脑脊液(CSF)中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和肌酸激酶(CK)在病毒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为临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30例头疼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RI检查研究组阳性率为9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 P<0.01),研究组早期M RI阳性率91.58%也明显高于后期24.21%( P<0.01);脑脊液分析中按照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进行疾病分组,其中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LDH浓度高;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CK浓度高,3组试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检查和脑脊液分析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种方法联合能有效鉴别疾病的感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建东;王岩;李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IC 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统计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 U 56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查结果,并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56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6例,感染率为22.5%;共分离出148株病原菌,以痰液检出为主,共78株占52.7%;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2株占62.2%;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前期感染、侵入性诊疗、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增高,IC U住院患者的意识状态、前期感染、侵入性诊疗、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詹伟锋;刘新强;何楷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两种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细菌鉴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系统‐VITEK‐MS细菌鉴定仪直接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鉴定,为临床快速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微生物实验室2014年8-9月分离自临床标本的常见细菌共79株,同时采用VITEK‐MS和VITEK‐2 Compact两种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比较两种仪器的鉴定结果。结果79株常见细菌包括7个菌属,27个菌种;与VIT EK‐2 Com‐pact自动鉴定仪比较后,VITEK‐MS鉴定到属的正确率为97.5%、鉴定到种的正确率为82.3%;对于革兰阳性菌鉴定到种的正确率明显小于革兰阴性菌(P<0.05)。结论 VITEK‐MS技术鉴定细菌快速、准确、方便,且成本低,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鉴定诊断效率,适合于临床细菌菌种的常规鉴定,但VITEK‐MS数据库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木尼热·马合苏提;向阳;刘涛;张朝霞;季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真菌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患者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B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痊愈率、好转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7.03%、10.81%及37.84%,B组患者分别为37.84%、32.43%及70.27%,B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A组6例、B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氟康唑相比伊曲康唑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真菌感染的效果更好,而且两种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伊曲康唑是更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鲁风云;张霞;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与甲状腺功能变化之间的联系,总结临床经验,为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 )的预防治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8例患有慢性疾病且无甲状腺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医院感染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对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腺功能、血清白蛋白和血白细胞等指标进行感染前后的对比,分析其变化趋势,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08例患有慢性疾病且无甲状腺疾病的老年患者有28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6.9%;发生医院感染前患者出现ESS的概率为89.3%,发生医院感染后,全部患者均出现ESS ,ESS发生率为100.0%;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甲状腺功能T T3、T T4、FT3等指标较感染前有明显下降,数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游离T4降低。结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红珍;俞芳;项岫秀;李伟娟;李莎;徐奕;刘阁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