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宗林;张晓玲;王盛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送检血培养阳性分离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特征 ,以提高疾病治愈率.方法 采用血培养瓶采样 ,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 ,VITEK-2 Compact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 ,参照CLSI2013年版判读结果 ,使用WHONET5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临床送检6 261份非重复患者血培养标本 ,分离出661株病原菌 ,分离率为10 .6% ,包括革兰阴性菌452株占68 .4% 、革兰阳性菌190株占28 .7% 、真菌19株占2 .9%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列前4位 ,总体污染率为4.2% ;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葡萄球菌属中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医院临床血流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但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鉴于双份血培养具有提高培养检出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 ,应提高双瓶双侧血培养送检率.
作者:邵卫勇;陈淑丹;许玲敏;于小妹;周欢琴;肖震;马晓云;范芳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研究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医院感染管理技术类文件管理的现状与特点 ,为建立我国技术类文件体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2014年5 -12月通过专家访谈和文献回顾的方法调查并整理了美国、英国、德国3个国家 ,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联盟3个国际组织医院感染管理技术类文件体系及发布形式、发布机构等特点.结果 美国、德国、英国3个国家的医院感染管理技术类文件第一层级均为法律、法规等强制执行的文件 ;在法律法规之下有两类文件 ,第一类规范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和促进措施落实的指南类文件 ,第二类是医院感染管理标准 ;国际组织根据组织的职能和性质发布特定类别的医院感染管理技术类文件.结论 国外医院感染管理技术类文件体系是结合各国的卫生体制特点 ,同时遵循一般规则建立 ,对完善、梳理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技术类文件体系有重要借鉴价值.
作者:姚希;巩玉秀;张宇;陈美恋;李六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1月在医院行喉切除术治疗83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喉癌患者术后SSI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8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SSI 12例 ,发生率为14 .5% ;单因素分析显示 ,感染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 4h、全喉切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 ,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4 h、全喉切除是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 喉癌术后SSI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分期、全喉切除等指标有关 ,对相应因素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 ,可减少术后SSI发生率.
作者:李素芳;赵霞;张冬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寻找能客观、真实评价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方法 ,为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年12月1日-2015年2月28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考核 ,采用科室感染控制护士自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检查及神秘客稽查3种不同的调查方法.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2 321人次手卫生 ,手卫生依从率为70 .40% ,随着科室、岗位及操作不同而不同 ,3种调查方法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84 .21 ,P<0 .01 ) ,神秘客稽查法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检查法 ,仅为40 .46% ;科室自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检查及神秘客稽查法均显示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高 ,分别为97 .71% 、78 .57% 及50 .72% ;接触血液体液后依从率高 ,分别为96 .00% 、78 .57% 及54 .24% .结论 医务人员实际手卫生依从性仍较低 ,科室自查法、医院感染抽查法获得的依从率可虚高20 .00% ~50 .00% ,而神秘客稽查法通过隐蔽观察 ,数据真实 ,建议采用该方法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黄辉萍;连羡玉;张世阳;邱丽心;秦维霞;吴惠凤;冉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不同抗菌药物作用不同时间诱导革兰阴性菌释放内毒素(LPS )的浓度 ,为抗感染治疗预防内毒素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于2014年8-10月进行 ,将1麦氏浊度各菌株菌悬液0 .5 ml与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0.5ml溶液混匀 ,得到0.5个麦氏浊度的待测溶液 ,将待测菌悬液0.2ml直接加入反应主剂中溶解 ,使用微量加样器转移至10 m m × 75 m m标准玻璃反应管中 ,用M 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检测内毒素浓度 ,使用SPSS17 .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阿米卡星(0 .125 mg/L)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作用1 min释放的L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阿米卡星浓度为2、8 mg/L时大肠埃希菌释放LPS与其他3种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美罗培南0 .125 mg/L、阿米卡星2 mg/L、头孢哌酮/舒巴坦64 mg/L与大肠埃希菌作用3 min与1 min时的LPS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美罗培南0 .125 mg/L、阿米卡星2 mg/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 mg/L、头孢他啶32 mg/L、头孢哌酮/舒巴坦64 mg/L与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作用3、5、10 min检测的LPS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抗菌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诱导革兰阴性菌内毒素释放的水平有影响 ,同一抗菌药物对不同革兰阴性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的能力也不同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时 ,应尽量减少抗菌药物诱导内毒素升高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危害.
作者:史利克;王悦;王世博;王黎一;郭璐;张弛;高冰;宋文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迁 ,为全程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3年老年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308例 ,其中2011年106例、2012年98例、2013年104例 ,对其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1、2012、2013年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 .33% 、1 .28% 、1 .26% ;2011、2012、2013年检出病原菌分别为103株、95株和101株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 .17% 、96 .94% 和97 .12% ,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年革兰阳性菌检出分别占73 .79% 、71 .58% 和65 .35% ,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而真菌感染率3年分别占5 .83% 、6 .32% 和7 .92% ,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3年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改变 ,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 3年导致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有明显的改变 ,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现出下降趋势 ,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以及亚胺培南仍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经验性用药选择.
作者:袁小红;张华;孙利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患者自身因素与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关系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 ,剔除不合格数据后终对2013年10月 -2014年9月ICU行留置导尿持续2 d以上的12 36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分析其发生CAUTI的相关因素 ,采用SPSS17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12 367例患者发生CAUTI809例 ,感染率为6 .54% ;其中男性占64 .65% 、女性占35 .35% ,不同性别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1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7 .63% )高 ,不同年龄组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比例差异显著 ,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住院天数在21~40 d的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较高 ,感染率10 .70% ,其次是≥41 d的患者感染率17 .03% ;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CAU-TI感染率为8 .25% ,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的4 .17% ;随着患者基础疾病种类的增加 ,其发生CAUTI的概率也越大.结论 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等的高危患者是ICU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对该类人群应尽量采取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集束化干预措施 ,有效降低CAUTI的发生率.
作者:程莉莉;张秀月;杨洪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情况 ,为临床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住ICU的238例患儿为观察组 ,采集患儿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MDROs的主动筛查 ,并对定植阳性者采取严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前瞻性监测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率 ,与2013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6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 ,采用SPSS 19 .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动筛查患儿238例 ,共有93例发生 MDROs定植 ,总定植率为39 .1% ,其中检出MRSA 21株 ,定植率为8 .8% ;产ESBLs菌72 株 ,定植率为30 .3% ;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15例 ,其中MDROs感染5例 ,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6 .3% 和33 .3% ;对照组256例 ,发生医院感染30例 ,其中MDROs感染21例 ,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11 .7% 和70 .0%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开展MDROs的主动筛查 ,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手卫生、彻底清洁消毒、降低患儿体表细菌负荷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MDROs感染率.
作者:孟黎辉;熊莹;王静;贺彦;侯晓彤;贾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抗菌药物预防老年肿瘤生物治疗患者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接受生物治疗肿瘤的老年患者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方法 选取接受生物方法治疗肿瘤的老年患者445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218例给予0 .5%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 ,B组227例给予头孢哌酮入0 .9%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 A组患者共有17例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7 .80% ,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部位感染率分别为3 .21% 、2 .29% 、1 .38% 和0 .92% ,B组患者共有19例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8 .37% ,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部位感染率分别为3 .52% 、2 .20% 、1 .76% 和0 .88% ,两组患者各部位感染率及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2 .75% 、B组为5 .73%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 ,是一种有效、安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抗菌药物.
作者:全晓红;欧阳卫东;叶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急性前列腺炎(AP)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120例A 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集患者的尿液或前列腺液 ,对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 ,并对其中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1株 ,检出率为67 .5% ,其中 ,革兰阴性菌56株占69 .1% ,革兰阳性菌17株占21 .0% ,真菌3株占3 .7% ;共检出1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52 .4% ,检出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6 .3%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达到100 .0% ,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等药物较敏感.结论 导致AP的肠杆菌科细菌中 ,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较高 ,在AP的临床治疗中 ,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作者:鄢鸿;徐长妍;马鸿雁;张冬艳;杨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资料 ,并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为预防和治疗老年胃肠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老年胃肠肿瘤并行PICC置管患者共238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感染部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研究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80岁以上患者、高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置管次数多、静脉营养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较高( P<0 .05 );共分离病原菌92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55 .4% ,革兰阴性菌36株占39 .1% ,真菌5株占5 .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敏感率为100 .0%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 针对高龄、高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次数多、静脉营养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给予加强监护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高雪杉;刘云;左小信;张玉梅;侯营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异烟肼雾化给药方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结核感染100例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抗感染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抗结核、抗感染的基础上 ,采用盐酸氨溴索与异烟肼雾化给药方式治疗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机体免疫系统 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和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8 .0% 、对照组为70 .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 .88 ,P<0 .05 );观察组患者的CD4 + 、CD4 + /CD8 +比值及IL-1、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而CD8 +及sIL-2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与异烟肼雾化给药方式进行抗结核抗感染的综合治疗 ,能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俊;王丹华;喻成波;张秋芬;叶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识别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的风险关键控制点 ,为有效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CRAB医院感染患者37例以及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氏不动杆菌(CSAB)医院感染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 ,构建非条件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预测CRAB医院感染风险.结果 68株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中CRAB 38株占55 .88% ;CRAB感染的科室及感染部位分布均比较集中 ,ICU及神经外科在48 .64% 和43 .24% ,下呼吸道感染占71 .05% ;入住ICU (OR=26 .244)和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9 .488)与CRAB医院感染之间存在关联(P<0 .05).结论 入住ICU和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强化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合理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预防CRAB的重要方式.
作者:孙吉花;于苏国;赵爱荣;姜雪锦;邱会芬;陈建伟;纪冰;邢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分析多模式干预措施持续改进三级甲等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 ,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 对河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 ,按照WHO的手卫生调查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9月采取直接观察法调查干预前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干预方法为转变手卫生管理模式、物资供应、培训教育、工作场所提醒、督导反馈 ,并对干预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多模式干预措施后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干预前的77 .5% 提升至干预后的86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 .532 ,P<0 .01 );各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均显著提升(P<0 .05);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均较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神经内科ICU、急诊ICU、呼吸ICU手卫生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 .05).结论 多模式干预措施对提升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切实有效 ,值得推广.
作者:冯亚静;李福琴;高姗;张梦华;林江;文建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为预防及控制MDRAB在医院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2-8月某综合医院综合ICU、神经外科ICU和胸腔外科ICU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MDRAB 51例 ,并同期对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所采集标本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4年2-8月该院ICU发生的医院内MDRAB感染率为2 .60% ,51株MDRAB在痰液中高占70 .59% ;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0 .59% ;ICU临床与医疗环境分离的64株MDRAB ,PFGE分为6型2个亚型 ,其中A型是主要流行株 ,与B型、C型在神经外科ICU与综合ICU引起流行.结论 MDRAB在该院部分ICU之间存在交叉感染 ,且医疗环境与临床菌株为同一克隆株 ,揭示接触传播可能是MDRAB的医院感染重要途径.
作者:许文;范珊红;金霞;戈伟;李颖;慕彩妮;闫永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临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肺部真菌感染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68例患者CT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 ,肺部真菌感染可主要分为4个类型 :曲菌球型21例、实变型12例、结节型6例、弥漫型29例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囊肿的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曲菌球型 ;肺癌、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多数表现为弥漫型 ,少量表现为实变型 ;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曲菌球型 ,也有少量的其他3种类型 ;糖尿病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表现为实变型和结节型 ,且两种类型所占比例相同.结论 对研究中的CT影像学分析 ,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基础疾病 ,可以初步的诊断肺部真菌感染 ,为临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作者:李飞;陈英华;杨惠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利用量化质量控制的手段 ,建立分级量化管理指标体系 ,使用警戒值和阈值对比临床科室的量化考核情况 ,实现对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量的警示和调控.方法 该研究引入量化质量控制和预警化管理理念 ,通过专家咨询法 ,于2012-2013年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实证研究 ,设计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警戒值和阈值 ,并利用该预警体制对医院2014年各临床科室进行考核评价 ,终实现医院感染的预警化管理.结果 建立三级量化指标考核体系 ,共计5个项目26个指标 ,将26个指标分成关键指标、重要指标以及一般指标 ;根据计算得出9个临床科室2012 -2013年医院感染考核得分的月平均值在75~87分 ,总体均值为81 .46分;质量控制平均警戒值为75 .48分 ,质量控制平均阈值为73 .59分 ;医院利用该警戒值和阈值对2014年各临床科室进行考核评价 ,及时发现并控制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论 利用量化质量控制的手段 ,可以对各科室医院感染质量及时予以警示和调控 ,预警化管理方式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佳表现模式.
作者:黄庆宁;刘丁;陈萍;成瑶;王豪;李茂圆;南玲;方清永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近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系统 ,对2002年1月-2013年12月ICU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进行检索 ,逐一阅读文献填写调查表 ,将调查内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 ,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64起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 ,56起占 87 .50% ;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鲍氏不动杆菌多 ,检出31株占48 .44% ;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12起占18 .75% ;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同源分析的仅有11起 ,占17 .19% ;科室分布以综合ICU多46起 ,占71 .88% ,其次为呼吸内科ICU和神经外科ICU ,各4起 ,分别占6 .25% ;其中60起暴发事件与接触传播有关 ,34起暴发事件与工作人员手卫生有关 , 21起暴发事件与床头柜污染相关 ;17起暴发事件与床栏相关.结论 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以接触传播为主 ,多与医务人员的手和患者周围环境有关 ,因此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重视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工作 ,可以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
作者:程丽峰;李春辉;任南;吴红曼;张莹;吴安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初始抗菌药物治疗的时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的影响 ,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1995 -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 ,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oew Manager 5 .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篇 ,共313例患者 ,其中干预组(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组)158例 ,对照组(延迟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组)155例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在降低V A P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 .52 ,95% CI 0 .39~0 .70 ,P<0 .01) ,但机械通气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VAP的病死率 ,而对机械通气天数并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昱;郭利涛;张蕾;王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多中心研究 ,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为CRAB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判定标准 ,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12省市46所综合医院ICU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 ,病原学检测采用A PI鉴定系统或自动化鉴定仪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微量肉汤稀释法 ,所有资料采用STATA 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46所医院59个ICU的住院患者32 077例 ,总住院日数276 909 d ,共发生CRAB医院感染683例 ,CRAB千日医院感染率2 .47‰ ;CRAB医院感染以东北地区高 ,综合 ICU 常见 ;CRAB医院感染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液 ,占77 .75% ,CRAB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占79 .36% .结论 我国医院ICU 住院患者CRAB医院感染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医疗机构应根据CRAB医院感染流行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作者:陈美恋;胡必杰;吴安华;徐英春;张秀月;侯铁英;宗志勇;李卫光;杨怀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