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舟;杨琳;肖朝晖;刘文华;郝敬全;赵复锦;江劲波;王跃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为更好的预防VAP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ICU开展目标性监测 ,从2014年开始在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 ,成立控制VAP风险评估小组 ,风险评估管理员对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调查评估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督查和指导 ,对每例发生的VAP患者进行分析 ,风险评估小组每月根据VAP风险评估表找出新的风险点 ,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反复的评估督查改进 ,降低 VAP的发生.结果 2010-2014年共监测ICU患者4 949例 ,医院感染率从6 .23% 下降至3 .91% ;患者ASIS评分平均值从2 .51分上升至3 .45分 ,调整后的医院感染率从2 .48% 下降至1 .13% ;2010-2014年呼吸机使用率35 .59% 上升至37 .75% ,VAP发生率从96 .77‰下降至9 .15‰ .结论 在ICU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可降低 VAP的发生率.
作者:黄云芝;单明真;赵倩;王本才;孙雅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送检血培养阳性分离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特征 ,以提高疾病治愈率.方法 采用血培养瓶采样 ,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 ,VITEK-2 Compact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 ,参照CLSI2013年版判读结果 ,使用WHONET5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临床送检6 261份非重复患者血培养标本 ,分离出661株病原菌 ,分离率为10 .6% ,包括革兰阴性菌452株占68 .4% 、革兰阳性菌190株占28 .7% 、真菌19株占2 .9%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列前4位 ,总体污染率为4.2% ;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葡萄球菌属中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医院临床血流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但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鉴于双份血培养具有提高培养检出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 ,应提高双瓶双侧血培养送检率.
作者:邵卫勇;陈淑丹;许玲敏;于小妹;周欢琴;肖震;马晓云;范芳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同时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1-9月医院120例住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 ,用艰难梭菌选择性培养基CCFA分离培养艰难梭菌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厌氧菌鉴定试剂盒鉴定 ;采用酶免夹心与终点荧光检测相结合技术(ELFA ) ,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 ,并分析其毒素特征 ;将艰难梭菌纯培养出的菌落用多重PCR方法测定艰难梭菌的毒素A、B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结果 120例腹泻患者送检粪便标本中 ,分离培养出19株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分离率达15 .8% ;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毒素检出率为52 .63% ;用多重PCR方法艰难梭菌A、B毒素基因检出率为94 .7% ;15例患者送检粪便标本检测艰难梭菌A、B毒素阳性中 ,10株分离培养并鉴定出艰难梭菌 ;105例患者送检粪便标本检测艰难梭菌A、B毒素阴性中 ,有9例分离培养并鉴定出艰难梭菌.结论 利用多重 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 ,较传统的免疫学方法敏感性高 ,能够准确地区分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类型 ,多重PC R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一步筛选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方法.
作者:潘少敏;黄东红;谢若腾;蔡俊锋;章宏斌;曾秀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迁 ,为全程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3年老年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308例 ,其中2011年106例、2012年98例、2013年104例 ,对其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1、2012、2013年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 .33% 、1 .28% 、1 .26% ;2011、2012、2013年检出病原菌分别为103株、95株和101株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 .17% 、96 .94% 和97 .12% ,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年革兰阳性菌检出分别占73 .79% 、71 .58% 和65 .35% ,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而真菌感染率3年分别占5 .83% 、6 .32% 和7 .92% ,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3年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改变 ,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 3年导致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有明显的改变 ,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现出下降趋势 ,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以及亚胺培南仍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经验性用药选择.
作者:袁小红;张华;孙利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管理措施对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 ,以寻找提高ICU物体表面清洁程度 ,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有效可行的方式.方法 于2014年7-9月在ICU实施一系列集束化管理措施 ,在干预前、后的物体表面各采样270份并进行培养 ,比较MRSA和CRAB物体表面检出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共采集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540份 ,除呼吸内科ICU外 ,其余科室ICU物体表面MRSA和CRAB检出率较干预前均不同程度下降 ;采取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ICU内MRSA和CRAB检出阳性率 ,其中 ,MRSA检出阳性率由干预前的13 .70%下降至干预后的7 .03% ,CRAB由9 .26% 下降至4 .0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且此期间多药耐药菌感染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在ICU采取集束化综合管理方案能有效降低物体表面MRSA和CRAB的污染 ,有利于多药耐药菌的防治.
作者:王振玲;赖晓全;徐敏;韩颖;许川;熊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初始抗菌药物治疗的时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的影响 ,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1995 -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 ,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oew Manager 5 .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篇 ,共313例患者 ,其中干预组(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组)158例 ,对照组(延迟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组)155例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在降低V A P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 .52 ,95% CI 0 .39~0 .70 ,P<0 .01) ,但机械通气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VAP的病死率 ,而对机械通气天数并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昱;郭利涛;张蕾;王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脑积水患儿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74例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 ,分析患儿手术年龄、病因、术者水平等因素对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结果 74例患儿中3例随访中断、3例因肿瘤复发死亡 ,其余68例患儿共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0次 ,其中分流术后感染8例 ,感染率为11 .76% ,分流管穿破空腔脏器合并颅内感染1例.结论 分流术后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早期 ,手术年龄小是分流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同病因及不同术者分流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图柯拜·吐尔托合提;阿卜力克木·伊敏江;汪永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管理工具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组合应用及效果 ,以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方法 选取2014年第一季度神经内科ICU及普外科ICU74例置管患者常规监测数据显示出的感染控制缺陷项目作为干预对象 ,组合应用根因分析法、因果图及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根因 ,针对根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整改效果动态评估 ,总结经验 ,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结果 组合应用管理工具干预后 ,神经内科ICU及普外科ICU的CLABSI发病率 ,分别由2014年第一季度的3 .24例/1000导管日及5 .51例/1000导管日降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0例/1000导管日及1 .68例/1000导管日.结论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组合应用管理工具 ,利于发现系统隐患 ,可提高整改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增强整改效果及管理效能.
作者:张京利;王力红;马文晖;赵霞;赵会杰;刘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切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影响 ,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首次接受肝脏切除术肝癌患者78例 ,将其作为观察组 ;另取同期医院收治的接受肝脏切除术非肝脏脂肪变性肝癌患者78例 ,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通过肝脏切除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发生情况 ,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程度 ,并对两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 )及前白蛋白等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71 .7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 .56% ;观察组术后发生2级和3级感染的患者分别为30例与9例 ,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6例与2例 ;观察组患者术后 TNF-α、IL-1β、IL-6 ,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 ;观察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为(0 .10 ± 0 .03 )pg/ml ,显著低于治疗前的(0 .25 ± 0 .06)pg/ml ,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0 .15 ± 0 .05)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肝脏脂肪变性加大肝脏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需特别关注.
作者:汪学华;刘付宝;赵义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前后 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含量 ,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9例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患儿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 .6% 、对照组为84 .1%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 ,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要比对照组患儿含量要低 ,分别是(6 .7±0 .9) mg/L和(15 .6 ± 1 .4)mg/L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并且能有效降低患儿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含量 ,减少支原体属感染后对患儿心肌的损伤.
作者:焦素敏;沙玉英;冯雪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急性前列腺炎(AP)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120例A 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集患者的尿液或前列腺液 ,对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 ,并对其中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1株 ,检出率为67 .5% ,其中 ,革兰阴性菌56株占69 .1% ,革兰阳性菌17株占21 .0% ,真菌3株占3 .7% ;共检出1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52 .4% ,检出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6 .3%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达到100 .0% ,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等药物较敏感.结论 导致AP的肠杆菌科细菌中 ,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较高 ,在AP的临床治疗中 ,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作者:鄢鸿;徐长妍;马鸿雁;张冬艳;杨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取ICU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 ,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各130例 ,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 ,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 ,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 .76 ± 3 .68 )min ,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 ,成功率为86 .15% ,导管留置时间为(58 .34 ± 6 .78 )d ,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 ,感染率为6 .15% ;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 .34 ± 3 .17)min ,一次穿刺成功124例 ,成功率为95 .38% ,导管留置时间为(59 .07 ± 5 .97)d ,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 ,感染率为0 .77% ,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文娣;蒋帆;莫妙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及预防抗菌药物的选择策略 ,以有效控制感染.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679例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临床资料 ,调查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相关因素 ;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 ,采用SPSS17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9例患者中全身麻醉后共有39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感染率为5 .74%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1 .66% ,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科室 ;679例样本中分离出615例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占18 .86% 、革兰阴性菌488株占79 .35% 、其他病原菌11株占1 .79% ;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头孢曲松对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较低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较低 .结论 了解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 ,并分析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 ,是制定合理预防药物的依据之一.
作者:王秀清;秦海艳;刘晓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寻找能客观、真实评价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方法 ,为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年12月1日-2015年2月28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考核 ,采用科室感染控制护士自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检查及神秘客稽查3种不同的调查方法.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2 321人次手卫生 ,手卫生依从率为70 .40% ,随着科室、岗位及操作不同而不同 ,3种调查方法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84 .21 ,P<0 .01 ) ,神秘客稽查法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检查法 ,仅为40 .46% ;科室自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检查及神秘客稽查法均显示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高 ,分别为97 .71% 、78 .57% 及50 .72% ;接触血液体液后依从率高 ,分别为96 .00% 、78 .57% 及54 .24% .结论 医务人员实际手卫生依从性仍较低 ,科室自查法、医院感染抽查法获得的依从率可虚高20 .00% ~50 .00% ,而神秘客稽查法通过隐蔽观察 ,数据真实 ,建议采用该方法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黄辉萍;连羡玉;张世阳;邱丽心;秦维霞;吴惠凤;冉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多中心研究 ,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为CRAB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判定标准 ,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12省市46所综合医院ICU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 ,病原学检测采用A PI鉴定系统或自动化鉴定仪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微量肉汤稀释法 ,所有资料采用STATA 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46所医院59个ICU的住院患者32 077例 ,总住院日数276 909 d ,共发生CRAB医院感染683例 ,CRAB千日医院感染率2 .47‰ ;CRAB医院感染以东北地区高 ,综合 ICU 常见 ;CRAB医院感染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液 ,占77 .75% ,CRAB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占79 .36% .结论 我国医院ICU 住院患者CRAB医院感染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医疗机构应根据CRAB医院感染流行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作者:陈美恋;胡必杰;吴安华;徐英春;张秀月;侯铁英;宗志勇;李卫光;杨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资料 ,并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为预防和治疗老年胃肠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老年胃肠肿瘤并行PICC置管患者共238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感染部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研究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80岁以上患者、高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置管次数多、静脉营养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较高( P<0 .05 );共分离病原菌92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55 .4% ,革兰阴性菌36株占39 .1% ,真菌5株占5 .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敏感率为100 .0%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 针对高龄、高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次数多、静脉营养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给予加强监护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高雪杉;刘云;左小信;张玉梅;侯营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制定感染预防干预措施 ,以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2013-2014年ICU内发生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共11例(病例组)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展开研究 ,按1:3配对 ,对照组选择2013-2014年入住该医院ICU>48 h且未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患者共33例 ,对ICU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占90 .91% ,对照组患者中占45 .4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病例组患者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住同病区平均天数12d,对照组患者为4.45d,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尤其长时间使用 ,以及长时间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患者住同病区 ,是IC U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适当调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选取以及使用时长 ,针对病区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做好有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以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延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作者:蔡冰超;顾崎;沈瑞红;陆峰;傅小芳;胡必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专家参与下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模式 ,为进一步从临床角度降低感染风险奠定基础.方法 2014年4-12月建立感染疑难病例专家团队 ,2015年1-4月专家对感染疑难病例进行审阅 ,从临床的角度发现医院感染诊断与预防控制中的问题与难点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8个专业领域分工专家团队 ,对268份疑难病例进行审阅 ,发现漏报病例28例漏报率为10 .44% ,误报病例18例误报率6 .71% ,临床医院感染诊断中存在相关指标提示感染病程中对临床症状不描述 ,未依据培养结果使用或调整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等造成医院感染诊断困难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存在基础疾病及免疫状态控制不佳、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侵入性操作护理不当等问题.结论 专家参与模式下的医院感染监测模式 ,可以从临床角度探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提高临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作者:喻玲丽;张平;王鹏;古力夏提;韦艳;丁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临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肺部真菌感染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68例患者CT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 ,肺部真菌感染可主要分为4个类型 :曲菌球型21例、实变型12例、结节型6例、弥漫型29例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囊肿的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曲菌球型 ;肺癌、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多数表现为弥漫型 ,少量表现为实变型 ;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曲菌球型 ,也有少量的其他3种类型 ;糖尿病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表现为实变型和结节型 ,且两种类型所占比例相同.结论 对研究中的CT影像学分析 ,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基础疾病 ,可以初步的诊断肺部真菌感染 ,为临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作者:李飞;陈英华;杨惠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综合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CBM ) ,并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等方法 ,收集2000年1月 -2015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经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质量评价后 ,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定量(荟萃分析)和定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 ,累计结直肠癌手术病例11064例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合并糖尿病、术前白蛋白低、Ⅲ /Ⅳ期癌症、腹腔镜为感染因素 ;定性分析结果显示 ,体质量指数(BMI)高、手术持续时间长将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 ,但腹腔镜手术为保护因素.
作者:先疆燕;何文英;黄新玲;刘欣;方鹏骞;王忠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