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容;胡必杰;周昭彦;高晓东
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是降低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之一,医护人员经常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更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难关。
作者:安建仓;刘玉凤;路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医务人员医用口罩佩戴依从率与正确率的作用,探索适合我国综合医院的提升医用口罩佩戴情况的有效综合干预措施。方法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呼吸内科病房、儿科门诊、成人门诊、急诊科等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实施包括医用口罩佩戴多种形式的宣传、院科两级逐级多次培训、依从率与正确率调查与反馈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的依从率与正确率的变化;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医用外科口罩依从率和正确率从干预前的85.0%和42.0%,提升至93.5%( P<0.01)和100.0%( P<0.01) ,医用防护口罩的依从率和正确率从68.8%和95.2%,提升至94.2%( P<0.01)和100.0%( P=0.57);除成人门诊以外,不同科室、专业人员和指征的医用外科口罩佩戴依从率与正确率均提升十分明显。结论综合干预效果对于医用口罩佩戴依从率与正确率的提升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对于成人门诊还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
作者:姚希;任军红;贾建侠;赵秀莉;殷环;李六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解脲脲支原体(U u )感染对男性精液常规主要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U u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的男性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以U u培养阴性的健康查体男性20例为对照组,分析U u感染对男性精液常规主要参数,包括精液量、p H值、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等的影响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观察组精子存活率(49.70±21.82)%、a级精子分布率(11.45 ± 9.43)%、a+b级精子分布率(30.23±15.87)%;对照组分别为(65.10±14.25)%、(26.15 ± 9.76)%,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解脲脲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均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95.0%。结论 U u感染可以明显降低精子存活率和精子活力,导致男性精子功能降低;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播散。
作者:张文玲;赵强;王磊利;张有江;罗燕萍;张立文;王成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改善预后。方法分别检索CBM、CNKI、VIP、Wanfang、Pubmed、ISI、Embase、Cochrane数据库文献,采用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肝衰竭1284例,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64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肝衰竭患者死亡比例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9),感染组发生死亡比例更高;肝衰竭患者使用激素(OR=2.72)、广谱抗菌药物(OR=4.14)、应用侵入性操作(OR=3.80)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衰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比例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5);MELD评分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1.28)。结论医院内真菌感染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使用激素、抗菌药物、进行侵入性操作、白细胞减少及M ELD评分升高为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陈妍雯;胡世芸;潘宗琴;吕红;陈宇;肖政;邱隆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3种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4例,分别给予以上3种抗菌药物,疗程7~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等;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三样本率比较采用 Pearson 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A组)有效率为96.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B组)有效率为84.85%;头孢美唑治疗组(C组)有效率为91.18%,3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6.06%、5.88%。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3种抗菌药物均能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合并SBP ,且安全性高。
作者:聂为民;涂波;张昕;李丰衣;秦恩强;黄磊;吴慧敏;赵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8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取K-B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药敏结果依据CLSI的规定进行判读。结果对80例患者腹膜液进行细菌培养,共有60例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5.0%;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66.2%,革兰阴性菌17株占26.2%,真菌5株占7.6%;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80.0%,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低,≤10.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77.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该重视病原学监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春雅;喻敏;李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和总结预防措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结果 120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感染132例,感染率为11.00%,感染患者死亡19例,病死率14.39%;非感染患者死亡45例,病死率4.21%,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为主,分别占51.52%、16.67%、22.73%,单个部位感染者占27.27%,≥2个部位感染者占72.73%;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2种疾病及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心血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增强免疫力等预防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龚世峰;陈刚;罗立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生物荧光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 )特异性蛋白 PBP2a ,以达到快速检测M RS A的目的。方法采用生物荧光技术分别对不同浓度下、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进行检测,以M RSA PBP2a蛋白提取物标准品为对照;通过T-211D激光诱导检测仪软件数据转换导入Excel软件做曲线图。结果不同浓度下PBP2a蛋白提取物标准品,均在横坐标200(T 线)处有不同的荧光信号,且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峰值增高;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PBP2a蛋白未被荧光信号捕捉到,所以未在200(T线)出现峰值;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约200(T线)与标准品均在同一位置捕捉到荧光信号,且荧光信号与MRSA PBP2a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关系。结论在一定浓度下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检测到MRSA特异性蛋白PBP2a ,从而达到快速检测M RSA的目的,对临床快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陆烨;李晔;王笑笑;胡国庆;王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水平,加强过程管理和进度控制,按照年度逐步达到感染控制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方法采用甘特图的方式制定科室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项目内容、进度目标和责任人,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管。结果传统的工作计划由于未落实到责任人,或职责不够细化,无法追溯未按照计划完成工作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甘特图能够反映出每个项目的时间进度,也可以同时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进度,实现项目的科学管理和控制。结论甘特图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甘特图所反映的信息更加丰富全面具有动态管理和预警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
作者:石月欣;张越巍;程石;胡爱香;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的医务人员向患者宣教的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并探究医务人员宣教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调查问卷和方法,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资料采用 Epida-ta3.1软件录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3个部门472名医务人员,对宣教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的时机掌握较好,正确率达91.6%;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较好的均约占50.0%,并呈现相同的规律,均是接触患者时较仅仅看到患者时高,提醒患者使用口罩的较提醒患者使用纸巾和速干手消毒剂的高;医务人员的行为与职称、工作年限无关,与行为意向、工作岗位和性别有关。结论医务人员需加强患者的呼吸道卫生宣教,尤其是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作者:殷环;姚希;任军红;贾建侠;赵秀莉;贾会学;李六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实施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导致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实施局部换药,对照组实施实施外固定器基础上加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观察记录恢复状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普通组为91.67%、对照组为100.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有8例患者实施再次清创,占22.22%,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87 ± 3.01)个月,有6例患者发生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占16.67%;对照组再次清创的患者为0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34 ± 2.2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状态理想,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巍;张文龙;徐柏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中预防恶性实体肿瘤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20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有1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3.3%、25.0%、16.7%;共培养出病原菌20株,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0%、20.0%、2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临床分期、化疗与放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伴有糖尿病和肿瘤转移是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中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很容易诱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尹梅;罗朝朗;赖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健康指导。方法利用14 C呼气试验(14 C-UBT )对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4366名体检人员进行检测,并对14 C-UB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 C-UBT 检测4366名中Hp阳性2440名,阳性率为55.89%;男性阳性率为56.43%,女性阳性率为54.70%,显示H p感染率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50岁年龄段 H p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段 H 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职业包括学生、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其中工人和农民的 Hp感染率较高,不同职业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中Hp感染普遍,不容忽视,Hp感染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职业有一定关系,做好健康指导非常必要。
作者:梁凤荣;贾彦霞;董海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贵州省医院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估手卫生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方法遴选贵州省9个地州市19所医院,按照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5要素》,集中培训,统一监测方案及统计软件,每月统计重点部门手卫生数据;数据录入OQSS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13年5-12月19所医院综合ICU共观察11559人次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为66.8%,其中医师依从率为68.4%、实习医师为66.9%、护士为71.9%、实习护士为63.2%、保洁员及护理员为52.2%、其他人群为36.4%;单项目指征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清洁/无菌操作前61.8%、接触血液/体液后81.2%、接触患者后77.6%、接触患者前53.1%、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61.1%;5月手卫生依从率为59.3%,6-12月手卫生依从率波动范围为63.8%~70.4%,5月分别与6-12月手卫生依从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手消毒剂平均住院日消耗量为41ml,洗手液平均住院日消耗量35ml,平均住院日手卫生次数为50次。结论贵州省19所医院同时开展手卫生促进项目,获得省重点部门手卫生基线调查数据,手卫生依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接触患者前手卫生督导,加强对保洁员、护理员及探视家属等其他人群手卫生宣教,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徐艳;牟霞;杨怀;张骥;刘玮;王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试验,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患者手术成功率较低,为83.33%,而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手术时间的成功率较高,为98.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体内赘生物的直径2~15mm,占88.10%,患者体内赘生物数量一般≤3个,占90.47%,≥3个的比例仅占9.52%;对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患者的瓣膜脱垂、瓣周漏、主动脉瓣,二尖瓣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均>90.00%,而对瓣膜穿孔检测的阳性符合率较低,为25.00%。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内赘生物进行定位,并能够确定赘生物的大小以及数目等,能够给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兰莉;郑广;姜敏;关守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上海市ICU医护人员对科学预防医院感染的认知情况。方法2014年3月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SICC)对上海市部分二级综合和三级医院进行督查同时,对ICU进行科学预防医院感染认知度的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49所医院的163名医护人员参加了调查,有效答卷163份;对医院感染基本预防控制知识认知度:手卫生理念、标准预防中个人防护用品、需要进行接触隔离的病原体选择的认知率分别为82.2%、45.4%、90.8%;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措施认知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患者的无菌屏障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部位选择、导管留置前首选皮肤消毒剂种类、患者全身擦浴方法的认知率分别为68.1%、89.6%、85.3%、84.7%;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措施认知度:床头抬高30~45°、氯己定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每2~6h1次口腔护理频次可预防VAP的认知率分别为94.5%、95.1%、44.2%;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预防控制措施认知度:不建议常规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循证医学推荐的感染预防方法的认知率分别为98.1%、89.6%;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认知率为95.1%。结论通过几年来不断努力,上海市ICU医护人员对科学预防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度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崔扬文;胡必杰;高晓东;孙伟;沈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国内地2000-2011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探讨细菌耐药性发展趋势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搜集2000-2013年中国内地期刊报道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数据,应用荟萃分析法,使用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合并汇总与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4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呈年度上升趋势,2008年前增长较快,2008年后维持高耐药性;2008年前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于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 P<0.05),2008年后两者接近;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头孢曲松(P<0.05),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P<0.01);中国内地以华东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4种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低,其他各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规范使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治和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的连续监测,有助于控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形成与扩散。
作者:李丽;汪莉萍;王世轶;彭继世;王玥;王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乳腺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加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140例乳腺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140例乳腺疾病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83例,使用率59.29%,使用105例次,使用例次率为5.00%;使用频率高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类36例次占34.29%,其次是呋布西林19例次占18.10%;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81例占97.59%,术前未用术后使用2例占2.41%;单一用药75例占53.57%,二联用药5例占3.57%,三联用药3例占2.1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76例占91.57%。结论医院乳腺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仍然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选药不当、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盲目联用等不合理现象;因此,应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干预,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使抗菌药物的应用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李毓芹;陈国富;林惊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医院5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基因型检测,同时检测乙型肝炎DN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C型433例占79.0%,B型109例占19.9%,D型有6例占1.1%;B型乙型肝炎患者的 HBV-DNA载量为(2.5±6.8)×104 copies/ml ,其中75例肝功能异常;C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载量为(1.3±5.9)×105 copies/ml ,其中311例肝功能异常。结论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极少,未检出其他型;B型和C型患者相比,肝功能异常者无明显区别,但C型患者的 HBV-DNA载量明显高于B型。
作者:刘纯;刘伟;王凯;李代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IC 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分析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IC 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 U>48 h的1590例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以前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前患者留置导管总天数为16469 d ,发生医院感染255例,千日感染率为15.48‰,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分别为27.81‰、8.68‰、10.83‰;干预后留置导管总天数为15201 d ,发生医院感染181例,千日感染率为11.91‰,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VAP干预效果显著(P<0.05)。结论相关导管的使用可造成较高的医院感染,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睿;周少龙;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