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务人员宣教呼吸道传染病知识的调查

殷环;姚希;任军红;贾建侠;赵秀莉;贾会学;李六亿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卫生, 咳嗽礼仪, 行为意向, 多元线性回归
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的医务人员向患者宣教的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并探究医务人员宣教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调查问卷和方法,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资料采用 Epida-ta3.1软件录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3个部门472名医务人员,对宣教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的时机掌握较好,正确率达91.6%;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较好的均约占50.0%,并呈现相同的规律,均是接触患者时较仅仅看到患者时高,提醒患者使用口罩的较提醒患者使用纸巾和速干手消毒剂的高;医务人员的行为与职称、工作年限无关,与行为意向、工作岗位和性别有关。结论医务人员需加强患者的呼吸道卫生宣教,尤其是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基因测序法分析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目的:分析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携带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研究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Roche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肺炎克雷伯菌JM 45株做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图),分析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再将 gy rA与p arC全长基因与其他6株肺炎克雷伯菌做分子进化分析。结果终得到JM 45株一条完整的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及两条质粒序列;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大小为5273812 bp (GC含量65.8%),质粒1序列大小为317156 bp(GC含量53.0%),质粒2序列大小为12209 bp(GC含量55.3%);在基因组(染色体)序列中携带了 gyrA基因(全基因组Feature ID :KPN_1614),parC基因(Feature ID :KPN_0743);与肺炎克雷伯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株相比较,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由 TCC→ATC ,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丝氨酸(Ser)→异亮氨酸(Ile),parC基因第80位密码子由AGC→ATC ,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丝氨酸(Ser)→异亮氨酸(Ile)。结论肺炎克雷伯菌 JM45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是 gyrA 基因和 parC 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所致;gyrA与 parC全长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提示JM45株与肺炎克雷伯菌 HS11286关系为接近(序列相同),与肺炎克雷伯菌342关系远。

    作者:朱健铭;姜如金;吴康乐;翁幸鐾;孔海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ICU环境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调查杭州市部分医院IC U不同类型的高频接触环境表面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A )的污染情况,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清洁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所教学医院的IC U ,确定10类高频接触表面,采用无菌棉签采样,现场直接接种至M RSA显色培养基上,进行M RSA培养、分离,可疑菌株采用PCR技术扩增nuc和mecA 基因鉴定。结果共采集3所医院的IC U高频接触表面样本101份,显色培养基上生长的可疑菌落73株,经PCR鉴定为MRSA的有35株,符合率为47.9%;10类高频接触表面均分离到MRSA ,检出率在25.0%~48.1%,平均检出率为34.7%,3所医院IC U的M RS 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类高频接触的表面中,M RS A检出率较高的环境表面为呼吸机、床边桌、床栏,分别为64.3%、50.0%和46.7%。结论杭州市IC U内高频接触环境表面M RS A污染程度较高,应高度重视医院内IC U等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消除M RS A院内传播的隐患。

    作者:金慧;徐虹;查捷;沈林海;倪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8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取K-B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药敏结果依据CLSI的规定进行判读。结果对80例患者腹膜液进行细菌培养,共有60例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5.0%;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66.2%,革兰阴性菌17株占26.2%,真菌5株占7.6%;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80.0%,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低,≤10.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77.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该重视病原学监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春雅;喻敏;李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研究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 U )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医院RICU收治呼吸衰竭患者的痰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65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76%,革兰阳性菌占10.58%,真菌占9.66%;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MASA、曲霉菌属感染率和混合培养比例显著高于未机械通气的患者( P<0.05)。结论 RIC U的呼吸衰竭患者感染以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及肠杆菌属为主,病原菌耐药率高,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M ASA、曲霉菌属和混合细菌感染率高。

    作者:赵京明;成炜;陈春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键盘保护膜对降低电脑键盘微生物污染的作用

    目的:评价键盘保护膜对降低IC U键盘微生物污染的效果,以预防医院感染。方法2014年2-4月某医院两个IC U的109个键盘配备键盘保护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键盘保护膜的清洗消毒方式分为两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 )50个键盘保护膜采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外科重症监护病房A (SICU-A )59个键盘保护膜用流动水冲洗,对清洗前后的键盘及键盘保护膜进行采样,监测和计算污染菌落数。结果两组IC U 采集键盘样本,清洗干预前后键盘菌落均数分别为349.3 CFU/10键、226.2 CFU/10键,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CU-A清洗后的菌落均数173.5 CFU/10键,远低于清洗前的458.6 CFU/10键(P=0.01),SICU 擦拭前后的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键盘保护膜可降低电脑键盘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对键盘保护膜的清洗消毒,水洗比擦拭更有效。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鲍容;崔扬文;孙伟;沈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微生态制剂对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氨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氨的影响,并讨论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2例确诊为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在治疗前1d及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氨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 t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及血氨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水平和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氨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乳杆菌属(9.68 ± 0.85) lgCFU/g和肠球菌属的菌落数(11.06 ± 1.11)lgCFU/g 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 P<0.01),治疗组患者酵母样真菌菌落数(3.51 ± 0.43)lgCFU/g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氨水平(38.9 ± 9.7)m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亦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微生态制剂可增加肝性脑病患者肠道乳杆菌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肠源性血氨的产生,从而减轻血氨对大脑的损害,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沈哲;马良;章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与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调查医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3株MDRAB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喹诺酮类相关耐药基因;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23株MDRAB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和头孢吡肟(FEP)分别与阿米卡星(AMK)、环丙沙星(CIP)联合M IC ,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 )。结果23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联合体外抗菌活性显示,相加或协同的菌株分别为TZP+CIP 占34.78%、FEP+CIP占34.78%、CFS+CIP占43.48%、TZP+AMK占95.65%、FEP+AMK占47.82%、CFS+AMK占65.22%;23株MDRAB中22株检出TEM 型酶,6株检出SHV型酶,2株检出CTX-M型酶;8株检出AmpC酶,均为DHA型;aac(6′)-Ib阳性21株,qnrB基因阳性4株,gy rA基因阳性12株,p arC基因阳性1株;其中2株检出6种耐药基因,3株检出5种耐药基因,4株检出4种耐药基因,5株检出3种耐药基因,8株检出2种耐药基因,1株检出1种耐药基因。结论医院MDRAB携带多种耐药基因;TZP、CFS联合AMK体外抗菌活性优于联合CIP。

    作者:高春明;李峰;郑照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肝病患者感染率及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诊治的864例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6例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7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探讨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864例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6例,感染率为11.11%;其中呼吸道感染35例占36.46%,消化道感染28例占29.17%,泌尿生殖系统感染18例占18.75%,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占5.2%,腹腔感染10例占10.42%;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留置导管、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是医院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留置导管、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及护理。

    作者:韩津萍;轧春妹;尤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住院的1039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SASV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039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59例,感染率5.68%;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71.19%;其次为皮肤软组织、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15.25%、11.86%、1.69%;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医院感染率不同(χ2=12.4193,P<0.01),<1岁患儿医院感染率10.4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同季节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46,P<0.05);冬季医院感染率10.94%,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季节;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不同住院时间组患儿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25,P<0.05);居住大房间患儿医院感染率高于小房间住院患儿(χ2=5.0536,P<0.05)。结论年幼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环境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道疾病流行在冬季,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季节,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郑秀芬;赵惠荣;邓红亮;王岩;许亚茹;元小冬;李静;于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真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及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5例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口腔咽拭子样本进行感染分析,并对检出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605例接受放化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口腔感染63例,感染率10.41%;共检测病原菌125株,其中细菌61株占48.80%,真菌64株占51.2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1株占24.80%;主要真菌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其中对两性霉素 B敏感,耐药率≤3.23%。结论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率相对较高,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较多,针对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的治疗药物中氟康唑耐药率较低,效果显著,同时也可以考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晓珍;郑勤红;邹燕;吕珍;王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调查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医院5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基因型检测,同时检测乙型肝炎DN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C型433例占79.0%,B型109例占19.9%,D型有6例占1.1%;B型乙型肝炎患者的 HBV-DNA载量为(2.5±6.8)×104 copies/ml ,其中75例肝功能异常;C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载量为(1.3±5.9)×105 copies/ml ,其中311例肝功能异常。结论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极少,未检出其他型;B型和C型患者相比,肝功能异常者无明显区别,但C型患者的 HBV-DNA载量明显高于B型。

    作者:刘纯;刘伟;王凯;李代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M RS A检出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3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M RSA检出率,并统计其数理相关关系;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后,采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2012-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从78.2、49.2分别下降至39.4和22.8,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约25.0%提高至>60.0%,医院感染M RS A检出率从55.2%持续下降至28.0%;医院感染病例中M RS A检出率与同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0.784,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落实多药耐药菌隔离措施特别是手卫生措施,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能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谢多双;胡荍;符湘云;王惠芳;罗清钦;张蓬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县市级医院综合ICU多药耐药菌主动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县市级医院综合ICU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咽拭子和人工气道吸痰标本,采样时间为入住IC U 24 h内、第4天、第8天及以后每7 d;两种标本均筛选MDROs ,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测试;分析MDROs定植/感染、分布、变迁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筛查152例患者,检出MDROs 59株,其中前3位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7.6%、20.3%、13.6%;MDROs定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占36.4%,MDROs感染以鲍氏不动杆菌为多,占52.8%;入住ICU 24 h内、第4天、第8天、≥15 d MDROs检出分别占13.2%、22.4%、48.4%、52.2%,呈线性上升趋势(P<0.01)。结论县市级医院综合ICU患者入住24 h内及24 h后均有MDROs的定植及感染;MDROs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鲍氏不动杆菌;MDROs检出率随入住ICU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指征,及早评估拔管,降低患者MDROs感染率。

    作者:唐红萍;高晓东;张亚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级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感染在三级综合医院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n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菌种鉴定,回顾性调查2013年全年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全年共检出目标菌3115株,多药耐药菌为541株,占17.37%,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多见,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并且以高龄和低龄患者居多,年龄≥60岁老年患者占36.78%,而年龄≤1岁婴儿占10.17%;多药耐药菌前3位标本来源分别为呼吸道、创面分泌物和尿标本,其中呼吸道标本占56.56%;呼吸道标本和尿标本中均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多,创面分泌物中则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多数分布在IC U中,占全部菌株的34.38%。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分布较广,应高度重视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从整体上预防、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徐华;贾磊;张静;李卫光;解晨;朱其凤;孙珍;顾安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鲍氏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特征分析

    目的:比较患者与环境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 )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感染/定植生物膜ABA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生物膜在 ABA 感染/定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晶紫定量法检测2011年7月-2012年6月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110株ABA及2012年7月外科ICU环境采样分离61株AB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比较ICU患者和环境分离ABA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结果110株患者分离ABA 中73株可形成生物膜,占66.4%;61株环境分离株中,24株为产生物膜株,占39.3%;尿液、血液和导管标本中分离的ABA产生物膜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0.0%、87.5%和75.0%;呼吸机插管患者分离的ABA中产生物膜阳性率为78.3%,非呼吸机插管患者ABA产生物膜阳性率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ABA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高于环境分离株,说明形成生物膜的ABA更易引起人体的定植和感染,形成生物膜是ABA感染过程中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周昭彦;胡必杰;郑雷彪;谢红梅;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血管住院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和总结预防措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结果 120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感染132例,感染率为11.00%,感染患者死亡19例,病死率14.39%;非感染患者死亡45例,病死率4.21%,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为主,分别占51.52%、16.67%、22.73%,单个部位感染者占27.27%,≥2个部位感染者占72.73%;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2种疾病及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心血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增强免疫力等预防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龚世峰;陈刚;罗立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护人员手卫生问题及干预措施

    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是降低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之一,医护人员经常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更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难关。

    作者:安建仓;刘玉凤;路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744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病原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44例慢性肾炎患者中有8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96%,其中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率高,为39.13%,其次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占18.52%、12.90%;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7.08%,其次为下呼吸道和肺部分别占24.72%和13.48%;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73.3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摩氏摩根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株占26.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氨曲喃、庆大霉素、头孢替坦敏感,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摩氏摩根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0。结论住院慢性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性较高,临床治疗可以此为指导选择用药。

    作者:石梅;徐涛;张金锋;侯华;邢建华;王鹏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在预防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作用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制度在预防IC 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建立IC U患者多药耐药菌预警制度,对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预报、制定风险预警管理方案并实施。结果通过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风险预警制度,2013年7月起医院多药耐药菌预防实施对象由2种增至5种,护士对多药耐药菌预防知识知晓率由26.60%增至99.28%,有效预防64.86%预警对象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完善护理部多药耐药菌培训与考核制度。结论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风险预警制度有助于护理人员识别与应对多药耐药菌易感患者,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潘文彦;徐建鸣;郑业伟;朱晓玲;张琦;胡必杰;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目的:分析医院不同病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为患者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2年医院各科室送检的标本检出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96SI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3份标本共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13株,检出率为7.7%,不同病区的洋葱伯克霍尔菌检出率也有所差异,IC U、呼吸内科、康复科、血液科的检出率分别为14.6%、12.0%、8.5%、4.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标本来源痰液占45.1%、尿液占25.8%、血液占16.4%、其他标本占12.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13%、49.30%和2.82%,其次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约65.00%,其余均>75.00%,而不同病区的耐药率也有所不同,其中IC U分离株的耐药率普遍高于其他病区,血液科中分离株的耐药率低。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医院检出率较高,重点科室的分离率及耐药性普遍严重,应加强重点科室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贾方增;郑小涛;陈统献;吴先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