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慧;王彦彬;诸靖宇;黄邦高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我院2010-2011年共做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70例,其中术后并发虹睫炎7例,感染率为1.89%.患糖尿病4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泪囊炎2例,年龄61~83岁,平均73岁.1发生感染原因从资料显示,高龄伴慢性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3岁,伴有糖尿病术后发病有4例,占发病率57.1%;肾功能不全1例,占发病率14.3%;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下降,若多病共存易发生感染;术眼术前准备欠佳,原有眼疾未得到根治导致合并感染;手术操作间存在危险因素,白内障一般是连台手术,易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而导致感染;部分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作者:王春莲;沈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影响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诸多因素,讨论临床上应对感染的防治措施,为防治阑尾炎术后感染奠定临床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2年2月在医院进行检查且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共350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共50例,其余的300例未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结果制定临床的防治措施.结果 研究组的体重指数(BMI)为25.1±1.8,对照组患者BMI为23.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程≥24h的患者占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研究组手术时间<1 h的患者占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研究组未进行切口保护的患者占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研究组切除方法为逆行者占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研究组引流出口为原切口者占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研究组病理类型为化脓性占70.0%,单纯性占6.0%,坏疽穿孔性占24.0%与对照组的51.0%、16.7%和3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众多,临床应进行积极有效地防治,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介营;李芹;王洪辉;王玉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小鼠感染无绿藻皮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基因在皮肤无绿藻病中的作用,从而对皮肤无绿藻病有更新的认识.方法 12只6~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皮肤无绿藻感染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6只;分别提取免疫抑制小鼠感染无绿藻的皮肤组织和对照组皮肤组织,抽提总RNA,反转录成cDNA同时进行单色标记,和小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处理,分析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部分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感染无绿藻的小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2倍的基因共有990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497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492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信号转导、细胞黏附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信号通路如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等;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生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皮肤无绿藻感染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进一步探索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干预或治疗皮肤无绿藻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义斌;章强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ICU人工气道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法对2010年6月-2012年5月ICU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23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医院感染率为18.91%;共分离出病原菌1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2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40株占25.00%,真菌8株占5.00%;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准确获得ICU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动态变化信息,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钟志越;申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与感染易感性和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医院呼吸内科2008年4月-2012年10月诊治的COPD患者7645例,根据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2642例)、中度(2684例)、重度(2319例)肺功能损伤组;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的感染,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7645例COPD患者中共检出细菌感染3984例,细菌感染率为52.1%,肺功能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7.9%、53.7%和66.4%,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轻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又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TNF-α和IL-6表达水平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轻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又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结论 COPD患者肺功能与细菌感染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呼吸道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患者肺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健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内镜消毒中的效果,选择佳的内镜消毒方法,提高内镜灭菌效果.方法 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确定它的适用范围,并结合手术室340个灭菌结果的记录找出灭菌失败的原因.结果 在340个低温灭菌使用中,332个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7.64%;8个灭菌循环终止,其中3个物品潮湿,3个物品包装不合格,1个有机物残留,1个舱内物品摆放不准确,经过处理,重新灭菌均达标.结论 严格按照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操作规范,由专业人员操作,保证灭菌前物品干燥及正确灭菌舱内物品的摆放和包装,就能保证灭菌程序的顺利完成及内镜灭菌效果,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及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周完英;支彩英;汪巧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Shh)和反式激活活性蛋白(C-myc)表达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00例胃癌组织及46例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Shh及C-myc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两种临床检测方法对Hp进行检测,以了解Shh与C-my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Shh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02±2.31)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1.19±0.87)分(P<0.05);胃癌组织中C-myc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59±2.58)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2.11±1.77)分(P<0.05);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Shh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68%与6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C-my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76%、7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Shh及C-myc两种基因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
作者:饶远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肿瘤化疗患者感染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122例肿瘤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对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结果 共有169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417,OR=2.027)、住院天数(β=1.562,OR=3.997)、侵入性操作(β=1.544,OR=2.455)、合并糖尿病(β=1.718,OR=4.397)、伴皮肤或黏膜型溃疡(β=1.699,OR=2.701)是肿瘤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院肿瘤化疗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多数是非人为因素,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治疗行为导致的,针对可人为改善的因素加强管理,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大化的保证,针对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郦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绍兴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及人支原体(Mh)感染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 IST2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683份标本中支原体属培养阳性374份,总阳性率54.76%,检出Uu 270株占72.19%,Mh 56株占14.97%,Uu+Mh48株占12.84%;男、女患者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70.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不同类型支原体药物敏感性不同,Uu对普那霉素敏感率高为99.26%,对多西环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7.04%、91.85%、85.93%、69.26%;Mh、Uu+Mh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要高于Uu.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支原体属对各种抗菌药物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陆明钢;刘琪;王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的医院感染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医院2002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5例天疱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天疱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19.2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占41.67%,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0.83%,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6.66%,上呼吸道感染占8.33%;检出病原菌20株,检出率为83.33%,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40.0%,革兰阴性菌9株占45.0%,真菌3株占15.0%;通过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导致天疱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应当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合理措施,以有效预防其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付梦珠;蒋亦秀;胡湛歆;吕香花;黄池清;刘冬梅;许功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的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医院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和胸部CT平扫,观察患者肺内病灶的形态影像学特征,并比较分析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通过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10.26%,CT检出率为74.36%,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菌检查结果分别为肺隐球酵母菌病9例,占23.08%,肺曲霉菌病16例,占41.03%,假丝酵母菌病11例,占28.21%,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14例占35.90%;晕征9例占23.08%,空洞13例占33.33%,其中洞内球征4例占10.26%,新月征7例占17.95%,渗出性病变8例占20.51%,肺气腔实变4例占10.26%.结论 肺真菌感染表现多种多样,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对提示和尽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竞;王晶晶;冯凯琳;袁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8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部位主要集中于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分别占47.50%、26.25%和22.50%;共分离出8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2株占73.81%、革兰阳性菌19株占22.62%和真菌3株占3.57%;前4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6.19%、20.24%、19.05%和16.67%;单纯西药组HAMD评分由治疗前的(23.4±3.2)分降为(10.6士4.8)分,而联合中药治疗组HAMD评分由治疗前的(23.7±3.0)分降至(6.8±3.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联合中药治疗组其HAMD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针对上述因素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陈斌华;齐若兵;杨永秀;金红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配置大型设备有脉动真空灭菌器、等离子低温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快速清洗消毒机等.为控制医院感染起到重要作用.1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中承担的责任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承担的是为医院的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其他诊疗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存、发放的重要科室.其中对于再生医疗器械使用的无菌器械是从消毒、清洗、分检、打包至灭菌,每一步骤都在规章制度和要求下严格完成.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因此医院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管理,强化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知识、熟练各种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流程.
作者:谢萍;唐云;詹月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2009-2011年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174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42.96%、31.59%、23.21%;67.5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48.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来源于下呼吸道,72.03%肠球菌属来源于尿道;会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等呈高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0%敏感;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呈高耐药性,而对利奈唑胺100.0%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前3位,耐药率高且与临床选择有关,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芳;喻莉;詹燏;张远超;龙鼎;杨军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80例为感染组,同期治疗无合并感染的患者80例为非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中院内感染有36例,占45.00%,社区感染44例,占55.0%;采集的细菌学检测标本中,17份呈阳性,检出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88.24%;自发性腹膜炎为多发的感染类型,45例占56.25%,其次是肠道感染,16例占20.00%和肺部感染13例占16.25%;感染组患者的近期死亡率为21.25%,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及白蛋白水平是肝硬化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其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童秀萍;洪小飞;吴深宝;朱旭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眼科门诊人流量大,患者接受检查、治疗操作较多.而眼科许多的检查、治疗项目为侵入性,加强眼科门诊的感染管理极为重要.其管理措施:(1)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诊室、治疗室、暗室的整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h.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地面进行湿式清扫.(2)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对于耐湿热的诊疗器械,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而不耐高压、高热的物品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时,一定要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保证消毒时间.消毒前要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洗,其中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执行消毒-冲洗-消毒或灭菌的双消毒方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于不能用高压或浸泡消毒的物品如眼底镜、压陷式眼压计、遮眼板等每次使用后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作者:昌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及减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5例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感染率为19.2%,病原菌检出率54.2%,以多药耐药细菌、真菌为主;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1例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中年龄≥60岁分别为44、17例,肿瘤7、8例,存在并发症35、16例,血清白蛋白为(36.73士6.92)、(31.83±7.08) mmol/L,手术时间为(2.52±1.39)、(3.19±1.41)h,留置胃管时间为(2.1±2.1)、(4.5±6.1)d,入住ICU4、10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较多,病原菌以多药耐药细菌、真菌为主,干预危险因素是预防及减少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杰;程向阳;徐利平;曹高健;孙广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贲门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非肿瘤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上消化道内镜对贲门不同位点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5.26%,肠上皮化生患者为57.14%,腺上皮萎缩患者为58.82%,不典型增生患者为60.00%,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5.0%,高于对照组(5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贲门区12点位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5.83%,分别高于3点位(35.0%)、6点位(34.17%)、9点位(3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贲门区不同位点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贲门癌及贲门区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常廷民;李建生;李秀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加持续冲洗术在感染致膝关节炎中的应用,以达到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40例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切开引流术,对关节进行反复穿刺、置管冲洗,运用全身性抗菌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关节镜行关节清理术、持续冲洗引流术,同时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加术后康复训练进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1周轻度肿胀占60.0%、2周占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得分为(76.62±3.9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1.28±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关节镜下清理术加持续冲洗术在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中创口小、方法简单、疗效好、恢复快,能够迅速控制患者病情,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