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莲;沈瑞芳
不动杆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加之不动杆菌属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一直以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此类耐药菌有效的药物.近年发现,不动杆菌属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逐年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笔者将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及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陈亮;李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HBV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肝炎肝硬化(LC)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方法(ELISA法)测定T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LC组、ASC组、CHB组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C组和CHB组的INF-r细胞因子表达水平(1.21±0.16)、(1.57±0.21)明显高于ACS组(1.13±0.12),在INF-r、TGF-β-1、IL-17、IL-10 4个细胞因子代表的T细胞亚组CHB平均水平高,分别为(1.57±0.21)、(3.55±0.25)、(1.36±0.12)、(32.66±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HBV感染者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廖崇伦;陈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以达到控制病情的发展和降低感染的目的.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录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与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等相关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感染的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分别占62.5%、15.0%、13.8%、8.7%;60例患者中有57例痊愈或好转,占95.0%,2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正确的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是避免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患者一旦确诊有肺部真菌感染,应严格的按照临床用药标准,合理地选取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秦福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对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内科护士130名、外科护士130名、手术室护士20名、检验科和体检科抽血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相关防护知识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正确率等,风险管理程序对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风险干预后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年人均3.31次下降至0.73次,下降率为72.22%;防护知识知晓率从51.33%升高至93.60%;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从45.52%显著升高至9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可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作者:张春兰;赵春霞;任章朋;吴焕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6月入住ICU因需创辅助呼吸机患医源性肺炎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定期予以痰培养+药敏,且对相应患者予以胸片检查;对患者的各种接触因素进行标本采集,以致病菌为线索,对诸因素进行评价,作出各因素对医源性肺炎的综合指数.结果 病原菌的种数随时间在不断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原菌的种数在不断增加,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90例,感染率达50.0%,时间主要在术后约6d,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采用logistic分析,发现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处的病原菌与患者肺部感染呈正相关,即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发生在氧管切开后约1周,感染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以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主,随时间延长,细菌耐药性较高.
作者:马艳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引起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并送检,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207例,共培养出菌株516株;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37株占84.69%,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5株占11.24%,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1株占4.21%,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8.14%、100.00%、100.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耐药率为98.76%、70.19%,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耐药率为98.6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敏感,敏感率为78.05%,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耐药率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医院感染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加强神经内科患者及抗菌药物的管理,监测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对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谭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提供抗菌药物使用依据,总结了2010年1月-2012年10月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于医院门诊与住院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共355例.将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同时采用厌氧菌培养,长菌分纯证实为专性厌氧菌后,分别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2结果355例标本有174例培养出厌氧菌,阳性率49.0%;174份标本共分离出厌氧菌181株,见表1.181株厌氧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见表2.
作者:李立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T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苍白密螺旋体在宫颈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并病理确诊的323例宫颈癌患者及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情况,以酶联免疫法初筛,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进行确诊检测,TPPA试验确诊为阳性者认为终阳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共有27例TPPA试验确诊TP感染阳性,感染率8.36%,子宫肌瘤患者有1例患者TPPA试验确诊TP感染阳性,感染率1.00%,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69,P<0.05);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Ⅱ~Ⅳ期患者为6.38%,Ⅰ期患者为8.70%,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者以31~4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为12.28%,41~50岁、≥51岁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6.28%、7.69%,≤30岁年龄段感染率为0;宫颈癌患者年龄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478,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较子宫肌瘤患者明显高,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之间具有相关性,是宫颈癌患病后增加了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概率还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病,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作者:严菊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脏外伤并发腹腔感染的诊治方法,以期为肝脏外伤并发腹腔感染的预防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0年1月-2012年9月64例肝脏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行保守治疗,57例行手术治疗,均予预防性抗感染、保肝、营养等治疗方法.结果 64例患者中23例出现腹腔感染,感染率为35.9%,其中单纯性肝脏外伤患者无并发腹腔感染,合并胃肠道损伤的肝脏外伤患者中并发腹腔感染率为85.7%,AAST Ⅳ级患者中腹腔感染率为51.5%;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位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株占36.6%、粪肠球菌10株占24.4%、屎肠球菌8株占19.5%;23例腹腔感染患者中,22例治愈,治愈率为95.65%.结论 复杂肝脏外伤尤其是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较易并发腹腔感染,采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微创手术、综合治疗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和治疗感染,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张雯雯;何蕾;万涛;吕少诚;徐明月;刘同友;路辉;史宪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阐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32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86例,传统疝修补术组1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86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67%,146例传统式修补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10例经过换药治愈,3例行二次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1年,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均愈合良好,无疝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仍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现患者切口感染,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
作者:杨先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3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率为33.9%,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及腹膜为主,分别占41.8%、26.2%,侵入性操作(55.0%)、年龄>60岁(46.0%)、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57.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实施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以及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减少侵入性操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敬荣;翟德翠;张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至关重要.笔者根据CSSD的行业标准及JCI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就人员、制度、管理模式、设备等4大因素对质量管理的影响进行阐述.1质量管理(1)人员:合理配备人员及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适应消毒供应中心学科的发展.(2)制度:系统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执行操作技术,达到全程质量管理的目标,使每项工作标准均有章可循: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相关记录,保证供给物品的安全,有效而实际的追溯制度能大限度地降低医院和患者的风险.
作者:陶红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在新生儿室与非新生儿病房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同时对比非儿科的临床菌株耐药性,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累计检出鲍氏不动杆菌新生儿病房12株、非新生儿病房54株、成人病房862株,其中儿童以咽拭子标本多50株占75.76%;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病房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成人病房的菌株差异较大;成人病房的鲍氏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00%,氨曲南的敏感率为4.41%、头孢曲松为8.00%,氨基糖苷类中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2.81%、左氧沙星的敏感率54.52%.结论 临床须重视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医院儿童感染控制及耐药性监测,控制及延缓其在新生儿及非新生儿病房的蔓延.
作者:喻森海;来汉江;杨莉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与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例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119例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中,1例无基础疾病,另1例为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2例均表现为发热伴咳嗽,胸部CT示肺部渗出、实变、结节及胸腔积液,2例经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明确诊断,终甲硝唑治疗有效;文献报道的病例症状轻重差异较大,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影像学表现多样;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涂片检查是明确病原体的方法.结论 肺部蠊缨滴虫感染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是明确诊断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颖;谢于鹏;李玉苹;金旭如;李小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引起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采取相应有效地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87例行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导管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株占90.8%,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分别占49.4%、27.6%;革兰阴性菌8株占9.2%,未培养出真菌;在调查87例留置导管患者中,20例发生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3.0%;53例为糖尿病患者,其中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21.0%;感染组年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糖尿病分别为(77.4±11.5)岁、(77.4±13.4)g/L、(25.3±10.2)g/L、19例,非感染组分别为(64.3±15.5)岁、(89.5±17.6)g/L、(36.1±11.3)g/L、3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从而加重导管感染,延迟创面愈合;调查感染病原菌分布可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何惠芬;许晓妹;毛晓红;王鸣;费晓;马立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基层医院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改进手术前访视记录单,增加手术护理程序内容,完善实施流程管理,选择2011年3200例三、四类手术患者分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对手术体位正确率、特殊用物准备完好率、术中意外处置及时率、手术医师对手术配合主动性的满意率比较评估访视结果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结果 手术体位正确率在改进后为96.6%,改进前为81.4%;特殊用物准备完好率在改进后为99.3%,改进前为88.5%;手术配合主动性满意率在改进后为100.0%,改进前为97.2%,上述指标在改进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意外处置及时率在改进后为100.0%,改进前为88.5%,由于手术中发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可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实施.
作者:王琼;杨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64例患者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536例患者为非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4例,感染率为10.67%,其发生率高的为脑梗死占11.7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32.81%,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占26.56%;共培养出病原菌53株,革兰阴性菌53株占52.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占14.85%,革兰阳性菌31株占30.6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占11.88%,真菌17株占16.8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2.87%;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有慢性基础疾病病史、有接受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有意识障碍以及住院>14 d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及规范侵入性诊疗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免疫功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宏;隋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调查使用万古霉素浸泡自体肌腱移植物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有效性,为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2年10月1056例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将其分为初5年,504例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A组),随后5年,552例患者除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外,术中加用万古霉素浸泡肌腱(B组),使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50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1.6%,细菌培养检出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琼氏不动杆菌1株;B组552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浸泡移植肌腱,可有效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
作者:张琼;张慧;顾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术后感染预防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患者65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发生感染63例,感染率为9.58%;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33%,闭合性骨折的6.58%;术后感染率血糖≥11.0mmol/L患者为24.82%、<7.0 mmol/L患者为10.66%、7.0~11.0 mmol/L患者为2.47%;年龄≥60岁、吸烟及吸烟>20支/d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3.90%、12.69%及14.62%,明显高于年龄<60岁、不吸烟、吸烟≤20支/d患者的7.86%、6.77%、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积极治疗后41例急性感染患者明显比22例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者的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个人状况及病情密切相关,依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治疗,可及时控制感染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屠永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临床观察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重症肺炎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细菌清除率.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被确诊为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36例住院患者,应用国产替考拉宁治疗,疗程10~14 d,并进行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的比对分析.结果 痰培养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5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株,血培养MRCNS 1株,深部静脉导管末端培养MRSA 2株,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细菌清除率为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杜建新;杜彩霞;宋维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