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0年9月—2012年6月接受肾移植术治疗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发病时间、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报告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从而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特征.结果 肾移植术后2~6个月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58.0%,表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发时间为2~6个月;肺部感染主要呈现中、重度发热状态,占总数的88.0%,具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疼痛、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痰、肺部哕音等临床表现;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革兰阴性杆菌,其中病毒感染18例、革兰阳性菌感染5例、革兰阴性菌感染12例、混合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4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无病原体感染8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为糖尿病、术前NEU值、术前腹水、手术时间、急性排斥、术后尿量和血透时间,这些检测指标合并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颇多,特征复杂,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一旦发现典型临床表现,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乔良伟;曲青山;苗书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和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2011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共1973株,来源标本为呼吸道、尿液、伤口分泌物、血液、引流液,分别占85.4%、3.7%、3.2%、2.1%、2.1%;分离自ICU占35.0%、非ICU占65.0%;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及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逐年增加;ICU比非ICU科室的整体耐药水平偏高;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2.4%、28.7%和29.2%,仍是经验用药的首选;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46.4%和44.5%;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44.3%、37.1%和52.2%;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8.1%和36.8%.结论 7年鲍氏不动杆菌的构成比及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细菌学监测和动态分析,对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杜绝感染暴发流行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晔华;张坚磊;王世瑜;陈锦艳;穆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真武汤联合西药对新生儿肺炎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医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伴肺部感染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年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真武汤,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及术后并发症和再感染率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血NO2-水平提高程度和PaCO2、PASP、心率、体温的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低于试验组总有效率88.0%;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对照组出现5例肺水肿,8例肺部再感染,3例缺氧性大脑损伤,6例死亡;试验组出现4例肺水肿,2例肺部再感染,1例缺氧性大脑损伤,3例死亡;试验组治疗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联合西药能有效治疗新生儿肺炎伴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且能降低治疗后再感染率和并发症.
作者:蒋丽;蓝继奎;蒋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感染预防途径选择,以有效预防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方法 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医院的50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起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50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50株病原菌,检出革兰阳性菌25株占50.0%,革兰阴性菌21株占42.0%,真菌4株占8.0%;根据Pearson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剖宫产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剖宫产史为导致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剖宫产史为引起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在临床治疗中加以重视,并科学地选择预防途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易小英;程琪梅;朱雯惠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4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禁食、胃肠道减压、营养支持及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26例患者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9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天数、住院时间为(2.1±1.0)、(7.9±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1.8)、(14.0±4.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缓解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忠霞;于天英;高汉义;张学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 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器损伤防护和处理,减少了工作中伤害.结论 根据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可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作者:张爱华;栾丽娟;卢晓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无菌手法采集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送检,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L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97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支原体属培养阳性395例,阳性率为40.6%,其中Uu阳性350例,占88.6%;Uu对普那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交沙霉素敏感率在84.0%~95.0%,对大环内酯类敏感率在25.0%~37.0%,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约90.0%.结论 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支原体属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姚岚;余军;李明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作为动态观察患者情况的敏感性指标.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2年7月入住医院的老年性肺部感染并排除心脑血管及其他疾病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组82例,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98例,观察上述两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单纯性肺部感染患者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浓度分别为(133.1±13.2)、(199.9±53.2)、(157.7±35.4)、(17.2±6.5)、(31.1±11.5)U/L,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患者组上述各指标分别为(221.3±77.3)、(292.9±90.7)、(208.7±75.3)、(39.9±11.2)、(66.7±22.6)U/L,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浓度(25.8±3.6)pg/ml,要明显高于单纯肺部感染患者血清BNP浓度(11.3±1.3) 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分级Ⅳ级患者均高于Ⅱ级及Ⅲ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及BNP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动态观察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施保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干预慢性胆囊炎治疗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对照组58例;入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干预组病例根据患者的病证分型,肝气郁结型,予以大柴胡汤疏肝理气解郁;肝胆湿热型,予温胆汤清利胆经痰热;肝阴不足型,予一贯煎加味养阴柔肝止痛,配合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中药、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总有效率达77.94%,较单纯西医治疗总有效率48.27%疗效显著,干预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探索.
作者:章建霞;林元秀;詹银初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病例,探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收洽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其在化疗间歇期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出血,胸部CT见双肺感染、右肺大片实变影,采用比阿培南、万古霉素抗细菌感染效果欠佳,终经过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对伏立康唑敏感性欠佳,之后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监测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确诊IFI感染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约2个月,症状、体征及胸部CT影像学的监测,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治愈,临床表现完全消失,病情稳定,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中可出现侵入性真菌感染,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郭智;陈惠仁;楼金星;何学鹏;刘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喷昔洛韦用于预防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6月接受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成注射用喷昔洛韦组和注射用阿昔洛韦组,各35例,记录患者第0、7、10、14、21、28天VAS评分,观察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药物治疗1周后,随访第0、7、14、21、28天,阿昔洛韦组VAS评分分别为(7.43±1.68)、(4.68±1.17)、(3.98±0.87)、(3.08±0.56)、(2.75±0.48)分,喷昔洛韦组VAS评分分别为(7.39.±1.62)、(4.32±1.02)、(3.45±0.74)、(2.43±0.42)、(2.06±0.34)分,第14、21、28天喷昔洛韦组VAS评分低于阿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阿昔洛韦组总有效率为71.4%,喷昔洛韦组总有效率为8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昔洛韦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喷昔洛韦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结论 注射用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与阿昔洛韦相似,后期预防作用要优于阿昔洛韦,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翔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腹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关系,为腹腔感染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程度不同分为一般感染组40例,重症感染组26例,另选取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CT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为(67.47±12.83)μg/L,一般感染组为(17.19±5.45)μg/L,对照组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重症感染组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一般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重症感染组为(23.18±5.28)分,一般感染组为(3.23±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水平为(40.19±8.78) μg/L、治疗后PCT水平为(6.29±2.10)μg/L,对照组PCT水平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观察组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可反映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新军;王雷;秦玉刚;王煜霞;金建云;闫争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引起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MDRMs)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处理对策.方法 将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83例MDRMs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感染的83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找出引起MDRMs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3例观察组患者共分离出123株MDRMs,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4.47%,革兰阳性菌占45.5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占40.65%,其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5.20%和肠杆菌属2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抗菌药物(OR=1.75,95%CI:1.38~2.21)、抗菌药物治疗疗程(OR=3.53,95% CI:1.58~7.87)、住院次数(OR=2.10,95%CI:1.12~3.92)、合并骨髓炎(OR=5.81,95% CI:2.93~11.54)、使用三代头孢(OR=1.54,95% CI:1.10~2.15)和神经缺损性伤口(OR=4.81,95%CI:1.40~16.52)与MDRMs感染有着密切关系.结论 糖尿病足MDRMs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规范化和无菌化.
作者:赵琪;郑永波;胡增祥;李金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病原体分布特点、高危因素,为预防和控制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入住ICU行深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CRBSI诊断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病学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临床指南》进行诊断.结果 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209例,总住院天数共1971 d,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共1666 d,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84.5%,发生CRBSI19例,发病率为11.4‰;分离出病原菌21株,检出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14株占66.7%,革兰阳性菌4株占19.0%,真菌3株占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时间>15 d是发生CRBSI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导管护理、有效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是预防CRBSI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炜;吴志明;马卫星;金玲玲;罗佳;林建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某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7月22日、2011年10月1 2日、2012年10月1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3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共调查住院患者2382例,实查率分别为100.00%、100.00%、98.05%;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44%、5.04%、3.43%,现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46%、40.32%、34.66%,日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2年以治疗为目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1.8%、31.06%、3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学送检率逐年增加,分别为27.84%、57.46%、63.07%,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控制效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旋;陈晓霞;曲惠红;李雅君;黄国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为减少室温对聚维酮碘在手术消毒时带来强烈冷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笔者于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6796例患者采用36~38℃5%恒温聚维酮碘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并观察其消毒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手术患者6796例,男3465例,女3331例;年龄3~91岁,平均36.2岁.其中骨科3150例,普外科1367例,妇产科1168例,泌尿科381例,神经外科368例,胸外科362例.1.2方法 (1)术前备皮:病区按常规术前皮肤准备.(2)手术室准备:层流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50%~60%,手术间空气菌落数≤75 CFU/m3;5%聚维酮碘100ml/瓶,电热恒温水浴锅,水温计.
作者:郭彩云;于美华;谢玮娜;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分离的41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同源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41株IRAB,采用K-B法检测耐药性,ERIC-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引物序列为ERIC2(5′-AAGTAAGTGACTGGGGTGAGCG-3′).结果 41株IRAB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为14.6%,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39.0%,对其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为70.7%~100.0%;41株鲍氏不动杆菌经ERIC-PCR基因分型,分为A、B、C、D、E、F6型,其中A型29株,B型8株,C、D、E、F型各1株;A型分布在外科ICU、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急诊科,B型分布在外科ICU、呼吸内科ICU与胃肠外科.结论 IRAB耐药现象严重,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存在克隆株在病房内以及病房间播散现象.
作者:罗湘蓉;王海霞;牟霞;黄盛文;胡方芳;徐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手术后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感染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于医院手术室行手术后确诊为IRPA感染的432例患者为IRPA组,并将同期无IRPA感染的94 495例患者作为非IRPA组,对两组患者感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后IRPA感染患者年龄>59岁占95.0%,平均术后住院(4.79±26.57)d,首位的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占15.05%,其次为烧伤和胰腺疾病,分别占14.58%和13.89%;手术后IRPA感染中侵入性操作使用频率远高于非IRPA医院感染者.结论 IRPA医院感染患者群集中在老年患者,以脑部疾病患者为主,术后感染部位多集中于泌尿道感染,临床应针对上述感染特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IRPA感染的发生.
作者:丛连华;王宏兰;孙宝文;林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监测并分析某医院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B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医院2009-2011年所分离ABA菌株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共分离出ABA 895株,2009年检出病原菌3125株,ABA 144株,占4.61%;2010年检出病原菌2922株,其中ABA 440株,占15.06%;2011年检出病原菌2522株,其中ABA 311株,占12.33%;ICU 2009-2011年分离ABA 29、251、189株,分别占全院ABA的20.14%、57.05%、60.77%;体外药敏试验显示,AB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逐年增加,其中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明显上升,3年总耐药率分别为50.81%、81.32%、87.01%.结论 该院从2010年开始可能处于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状态,其中重灾区为ICU,同样从2010年起该院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也骤然升高,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阻断流行.
作者:李新芳;陈燕明;马维华;刘月秀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处理措施,预防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入住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外加负压封闭引流等方法加以治疗,其中21例患者行保留内固定装置进行治疗,剩余11例患者行更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于术后12~36个月,平均为21个月获得随访,所有感染均得到控制,其中28例患者无复发,骨折终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为6.7个月,复发率极低,仅为3.45%;随访的29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畸形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李新霞;孙雪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