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义春;李艳;汪宏良
支气管镜室作为一个特殊检查的场所,护士长期接触患者的痰液、体液、血液及化学消毒剂,职业暴露率高,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现将支气管镜室护士存在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干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影响,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1年7-12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72例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调查,建立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政策干预前后的结果.结果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89.29%、干预后75.68%;尤其是甲状腺手术,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00%降至干预后的41.54%,无手术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疗程≤24 h的使用率从干预前27.20%升至36.65%.结论 通过干预措施,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预防用药疗程缩短,能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
作者:叶顾萍;吴景芳;应庆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研究尿毒症患者的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302例尿毒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将不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并发基础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302例尿毒症患者中共6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87%,其中呼吸道感染高,占36.67%,其次为泌尿道及消化道感染,分别占26.67%及23.33%;年龄≥6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27.34%,<6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4.37%,住院时间≥30 d患者的感染率为26.52%,<30 d患者的感染率为8.33%,并发基础疾病≥2种患者感染率为32.89%,<2种患者感染率为15.49%,各种因素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对于年龄≥60岁、住院时间较长及并发基础疾病种类较多的患者,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聂祥智;周文祥;陈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中心血站与医院输血科目前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和亟待改进的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有效地预防与控制血站和输血科引发的医院感染.方法 调查血站与医院输血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结果 血站与输血科在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够;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滞后;工作区域布局欠科学;污染分区不规范;洗手依从性不达标;医疗废弃物管理缺乏力度等.结论 血站与输血科必须建立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行政管理和执行力,切实杜绝血源性医院感染,才能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
作者:王芳;冯海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及感染患者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置管的出血情况,旨在为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及感染产妇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0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及感染产妇12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健康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硬膜外麻醉置管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置管出血13例,出血率为13.48%;对照组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置管出血15例,出血率为5.00%;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及感染患者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置管的出血率高于未携带或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产妇.
作者:鲁晓梅;王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160例AMI患者按性别、年龄、梗死部位、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分组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160例AMI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22.50%;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尿路、胃肠道、分别占58.33%、11.11%、13.89%;梗死部位在多壁的患者22例,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6.36%,梗死部位在前壁患者95例,2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达24.21%;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AMI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AMI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杜晓马;兰景良;沈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术(LEEP)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相应对策.方法 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行妇科宫颈电环切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分析患者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探讨宫颈电环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应对策;研究中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2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6.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1.72;95%CI=1.33~2.23)、手术时间≥5 min(OR=3.10;95%CI=1.81~5.33)、出血量≥10ml(OR=6.33;95%CI=1.20~33.27)并伴有慢性疾病(OR=1.90;95%CI=1.73~2.08)均为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伴有慢性疾病,均为宫颈电环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综合分析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措施,术前清洁准备充分,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并不增加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作者:林素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现患率调查要求,采用床旁调查与个案调查相结合,对2012年5月29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由专职人员将调查数据采用手工统计和计算机统计汇总、分析.结果 全院应查患者916例,实查903例,实查率98.58%,发生感染3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0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8.6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37%;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1.38%.结论 应不断加强各科医师医院感染诊断水平,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标本送检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张文玲;赵晓华;尹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氟康唑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洗外阴和冲洗阴道,共治疗6个月经周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3和6个月的症状体征评分、阴道分泌物的带菌和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停药6个月内的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97.92%、29.17%,对照组分别为85.42%、10.4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的带菌率分别为54.17%、8.33%,均低于对照组的75.00%、22.92%(P<0.05),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75%、4.1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较好,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降低带菌及炎症指标,并改善症状体征,安全性好且可耐受.
作者:高珊珊;崔正慧;牛小岑;金美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比较替硝唑与甲硝唑分别联合阿奇霉素在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盆腔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8例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患者,根据患者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结果 患者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患者的盆腔包块面积治疗组为(5.12±0.45)cm2、对照组为(9.56±0.49)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的过程中,与甲硝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替硝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上针对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实施治疗的有效选择.
作者:张淑珍;李鼎恒;喻琴艳;桑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烧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调查,探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以期降低烧伤科患者感染风险.方法 对烧伤科医护人员动态手指菌、清创室及病区的设施设备、清创室及病区空气等取样进行病原菌培养检测,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探讨烧伤科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措施.结果 烧伤科、清创室空气、关键设备器械表面、医护人员手指菌、病区空气等共取样126份,均进行微生物培养,分离出15种689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45株占21.0%、铜绿假单胞菌112株占16.3%、鲍氏不动杆菌103株占14.9%、真菌78株占11.3%,其他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医护人员手指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为56.3%,其次为空气中微生物超标率为41.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其他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较为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差,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等对亚胺培南均具有较好的药敏性.结论 加强烧伤科医护人员无菌意识的培养、采取措施提高清创室及病区空气质量是降低烧伤科病原菌检出率的重要措施,应引起烧伤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刘珠凤;刘玲;翟永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同源性及耐药机制,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资料与依据.方法 自2008年8月医院分离出第1株CRKP后,对随后所有分离CRKP实时监控;对前期分离的25株CRKP用接合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验证耐药性传递及分析菌株同源性;PCR及克隆测序分析耐药基因型.结果 2008年8月-2010年12月分离CRKP 52株,其中2008年8月-2009年6月共分离出11株,分离率为21.0%,为散发状态;2009年7月-2009年12月检出35株,分离率为67.0%,出现局部流行;加强预防控制后2010年全年检出6株,分离率为12.0%,重呈散发状态;所有菌株均产KPC-2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PFGE分型除2株菌外均为同一克隆.结论 检出携带KPC-2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该菌株以克隆播散造成局部流行,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能有效遏制菌株流行.
作者:裘莉佩;常燕子;竺军洋;魏泽庆;周华;俞云松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谱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尿标本阳性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病原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真菌培养鉴定采用真菌显色培养基,药敏试验采用ATB-真菌药敏试验试剂条.结果 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病原菌476株,大肠埃希菌多占27.1%;其他病原菌依次为真菌、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3.7%、15.3%、6.9%、6.1%、3.8%、3.2%;119株大肠埃希菌中70.6%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头孢替坦耐药率<6.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均>5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84.4%,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仅为3.6%;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80.0%;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耐药性与大肠埃希菌相似;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10.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29.4%、58.8%;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二者有所不同,粪肠球菌耐药率为76.5%、屎肠球菌为9.1%.结论 引起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喹诺酮类耐药严重,应引起注意,提供系统、全面的病原菌耐药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长娴;孔庆芳;陈建明;叶南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眼科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于2011年1-12月对手术室护士、手术医师、眼科实习医师、器械清洗人员及护工分别进行锐器伤的回顾性调查,对锐器伤发生原因、锐器种类及操作环节等进行分析;针对调查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采用防护性的显微手术刀,规范锐器的使用、回收及清洗流程,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等.结果 眼科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器械清洗人员100.0%、工作年限<3年的手术室护士46.2%、实习医师28.6%;致伤物依次为显微手术刀、头端尖锐的显微器械、注射器针头及缝针.结论 眼科手术室因使用器械精细、手术周转快、医护人员接触尖锐器械多,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科室,而眼科器械清洗人员是高危人群,通过针对性地预防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朱海芹;陈彩芬;曹敏;陈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120例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产妇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的360例孕妇作为非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引起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感染组患者中段尿培养出大肠埃希菌81株占67.5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50%和肺炎克雷伯菌占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血(OR=9.68,95 %CI:2.81~33.27)、高血糖(OR=8.41,95 %CI:2.35~30.08)、妊娠中晚期(OR=7.85,95%CI:2.37~25.94)、妊娠左侧卧位(OR=0.23,95%CI:0.08~0.66)与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有着密切关系.结论 贫血、高血糖、妊娠中晚期、妊娠体位是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阮淑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病患者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更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病患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仪鉴定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阳性球菌进行鉴定,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16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并发细菌感染181例,感染率为43.51%;共分离出病原菌27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4株,占30.7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62.83%和63.33%;药敏试验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0、0、15.38%、23.08%、23.08%;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53%、26.32%、21.05%,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自身免疫病患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其耐药率较高,抗感染治疗有一定的困难,通过细菌谱及耐药性监测对控制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包东武;归改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为制定口腔医务人员锐器伤规范化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问卷,按工作类别抽取各科室相关人群的30.0%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参加培训、锐器伤涉及的暴露源以及锐器伤后报告等.结果 共发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8.8%;培训参加率医师高,为85.7%;锐器伤发生率护士高,达77.3%;>50.0%的污染锐器伤暴露源不明;锐器伤后有77.3%能够正确局部处理;锐器伤上报率23.6%,漏报原因中认为没有必要、不知晓报告流程约占50.0%.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上报率较低,大多数污染锐器伤暴露源不明,感染控制科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范化防护策略.
作者:许莹;梁睿贞;吴红梅;陈晓萍;杨建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截瘫患者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截瘫患者中段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率;标本的接种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BD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8株、革兰阳性菌20株、真菌8株,分别占88.5%、8.2%、3.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1.0%、克雷伯菌属占19.5%、铜绿假单胞菌占11.0%、阴沟肠杆菌占8.1%、不动杆菌属占4.1%;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占7.8%,两者均呈多耐药性;与同期所有类型的标本分离的相同病原菌药敏相比,耐药性增加明显.结论 截瘫患者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比例高;所检出的病原菌耐药性非常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截瘫患者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李少侠;莫基浩;任伟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常用消毒剂对临床分离出非发酵菌的杀灭效果观察,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寻求适宜的消毒剂.方法 采用API 20NE鉴定系统或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005-2008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痰液、脓液、尿液、血液、环境等临床样本分离并保存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法对临床分离非酵菌进行消毒剂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分离出主要非发酵菌包括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各菌种间耐药率有一定差异;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显示,各菌种之间杀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消毒剂杀灭率为92.6%~99.6%,均未达到100.0%杀灭率,作用时间延长杀菌率增高.结论 非发酵菌耐药性普遍较高,常用消毒剂对各菌种的杀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合理使用消毒剂并增加作用时间,以有效控制非发酵菌的医院感染.
作者:邹义春;李艳;汪宏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盆腔结核性包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因盆腔的急性炎症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未得到根治,转变为慢性炎症后形成的包裹性积液和积脓,在临床上又称之为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1].由于其缺乏特异性,很容易与盆腔肿瘤相混淆,造成误诊的可能性大[2],另外,目前对于其治疗方法仍无特异性的方案,本研究是总结盆腔结核性包块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以便更好的为盆腔结核性包块诊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者:苏莉 刊期: 2013年第19期